登錄???|???注冊
《飛向太空港》記錄了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以“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外國衛星——美國“亞洲一號”的故事,其中既有中美專家在大涼山深處的合作與友情,也有東西方文明在現代衛星發射場上交匯時的碰撞與沖突。整部作品節奏緊湊、張弛有度,以全景式的書寫完整再現了中國自主研發的運載火箭首次成功發射外國衛星的全過程,展現了中華民族勇于進取、不斷攻堅克難的智慧與決心,也以地球人的眼光和氣魄俯仰天地、穿越古今,展現出人類探索宇宙、憧憬未來的博大胸襟。
李鳴生 ·文學理論 ·19.4萬字
本書分兩部分,前一部分是有關《河岳英靈集》及編選者殷璠的評論、考證,后一部分是《河岳英靈集》的整理點校。《河岳英靈集》是唐人所選唐詩的一種,在中國詩歌史和文學理論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它不僅保存了若干唐人的詩,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其提出的興象說、音律說,還鮮明地反映了盛唐時代詩歌高峰期的創作特色和理論特色。本書對《河岳英靈集》的價值和特色作了探索和研究,并進行了清本正源的整理,恢復其兩卷本的本來面貌,又結合明代流傳的幾種版本加以匯校,以期為理論探討提供較為扎實的材料基礎。
李珍華 傅璇琮撰 ·文學理論 ·11.3萬字
本書以20世紀80年代以來當代中國大陸日常生活敘事為研究對象,勾勒出20世紀50-70年代中國文學中曾被“壓制”的日常生活敘事,如何在20世紀80年代的新寫實小說、20世紀90年代的都市欲望化寫作、新世紀以來“80后”創作群體的青春寫作和稍后一度聲名鵲起的“底層”寫作中一一被呈現的歷史軌跡。全書在對相關小說敘事文本進行文本細讀的基礎上,將“日常生活”作為一種問題意識切入所論,結合與之密切相關的社會歷史文化語境,借助日常生活的相關理論,試圖從整體上對這一現象進行一種嘗試性的闡發、分析和探索性的研討。
于淑靜 ·文學理論 ·14.5萬字
《知行天下:110位北大畢業生的職場奮斗歷程》是北大學生記者團對110位北大畢業生職場奮斗經歷的采訪文集,采訪對象主要定位于已在各領域嶄露頭腳的年輕校友群體,這些校友積累了寶貴的職場經驗和人生感悟,《知行天下:110位北大畢業生的職場奮斗歷程》以人物訪談的形式,圍繞人生規劃與發展問題,真實呈現了他們的成長經歷和職場發展經驗。《知行天下:110位北大畢業生的職場奮斗歷程》的110位人物分布于IT、金融、文化等各個領域,他們的經歷對當代大學生和初入職場的人士求職就業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對中學生選擇專業方向、確立人生目標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希望職場精英們從親身經歷中提煉出來的智慧,會給您的職業和人生規劃帶來有益的啟發。
方偉 ·文學理論 ·37.5萬字
享受閱讀,深入思考,率性而讀。作者吳錫平,有較高的人氣和知名度,在讀書圈里有一定的地位,此書為近年來作者曾公開發表的文章合集,有一定的水平和知名度。作者文筆辛辣,對許多社會現象充滿了深思,富有哲理,對啟發人思索大有裨益。同時文字優美,讀來不覺晦澀難懂,便于向大眾推廣。
吳錫平 ·文學理論 ·17.4萬字
歷史想象即詩人對歷史的詩意想象。唐代詩人成功運用歷史想象的技巧,將歷史因素轉化為詩意要素,形成了唐代歷史詩歌的繁榮。本書從接受想象與創作想象兩個層面,勾勒出唐代歷史詩歌的藝術特征,探討作為歷史知識接受主體的唐代詩人,想象歷史情境,理解歷史意義,形成理解并解釋的歷史意識的過程;探討作為詩歌創作主體的唐代詩人,把接受并理解的歷史知識和歷史意識融注于心,將歷史材料醞釀加工,創造出詩歌歷史意象的過程。
張彥 ·文學理論 ·19.5萬字
本書是龍榆生先生在上海戲劇學院創作研究班上課時所用的講義。共有十講,前兩講主要講詞的起源和特征,第三講至第八講是關于此的音樂性論述,最后兩講則主要講詞的藝術手法和欣賞創作。正文之后,本書收錄了四篇龍榆生先生關于詞學的經典篇章,旨在使讀者在了解詞的基礎之上,了解到更豐富更深刻的知識。
龍榆生 ·文學理論 ·10.2萬字
本書借用認知詩學的諸多理論,如認知語法理論、認知突顯理論、認知隱喻理論、認知敘事理論、認知心理學理論,研究《尤利西斯》在話語和敘事層面的語言創新藝術和敘事技巧,以及其認知語用功能和認知敘事功能。本書建立了一個基于認知詩學理論、由話語和敘事兩個層面組成的認知分析框架。從話語層面討論突顯的語言表征形式,如非言語聲音、詞匯創新、文體仿擬、認知隱喻、認知思維風格等層面的認知闡釋,揭示喬伊斯文學語言的本質特征以及喬伊斯的語言觀:語言的創新性、不確定性和游戲性;從敘事層面探討小說的隱喻性宏觀敘事策略和微觀敘事策略;從意識流語體層面論述了喬伊斯3種獨特的意識流語體表征模式——規范型、過渡型和極端型的SOC表征模式,并借用認知心理空間理論探討了不同表征模式的語體特征和認知語用功能。
吳顯友 ·文學理論 ·20.2萬字
本書以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文學為研究對象,以“紳士化”現象為研究的切入點,對該時代文學關注的道德話語進行再思考,并將道德話語深入英國思想史語境中,努力探索道德問題與英國貴族階級的衰落以及中產階級的崛起之間的內在聯系。維多利亞時代的道德重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階級矛盾,營造了一種表面和諧的社會狀態,但貴族階級的道德觀念并沒有給英國現代工業社會提供精神活力,反而扼殺了中產階級本有的道德傳統。
高偉光 ·文學理論 ·15萬字
本書是按照首字母順序排列將教學和學習中常見的文學術語進行整理,用淺顯易懂的語言進行描述,避免了連篇累牘的枯燥同時滿足了文學愛好者的基本需求。該書得到了西北民族大學的大力支持,并得到猶他州立大學的吉姆·羅杰斯(JimRogers)教授的鼎力相助。但是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書中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敬請讀者指正!
關桂云 ·文學理論 ·8.3萬字
本書分內涵論、范疇論、傳統論、存在論、文體論、外延論、附錄等七部分,系統論述了“漢語新文學”這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對其學術可行性進行了詳細的探討;并在此基礎之上,以“漢語新文學”作為宏觀構架,重新關照和梳理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就翻譯文學、雅俗分野、批評形態、小說、戲劇、詩歌等諸多論題作出了自己的闡釋。
朱壽桐 ·文學理論 ·46.1萬字
《中國詩歌研究史(金元卷)》立足于新世紀,全面地梳理了20世紀金元詩歌研究的成果。全書以重要的金元作家為線索,具體闡述了元好問與金詩研究,劉因、趙孟頫與元前期詩歌研究,“元詩四大家”與元中期詩歌研究,楊維楨與元后期詩歌研究,薩都剌與少數民族詩人詩歌研究以及金元詞曲研究等幾個專題,全面反思了20世紀金元詩歌研究的歷史,對于促進該學科的進一步發展有重要意義。
查洪德等 ·文學理論 ·14.5萬字
本書是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項目結題成果。田納西·威廉斯是戰后“美國劇壇第一人”。本書將威廉斯的后期劇作置于美國社會歷史文化的大背景下進行審視,同時觀照作者獨特的人生經歷、思想取向和戲劇創作道路,注重與劇作家的前期劇作進行比較,從后戲劇劇場理論、性別研究、殘酷戲劇理論等多種方法和視角出發,發掘威廉斯后期劇作的思想蘊涵,概括其藝術特色,衡定其藝術價值,尋找其在美國戲劇史上的歷史坐標,進而追問威廉斯后期劇作在美國舞臺上失利及其長期遭到評論界否定的原因,總結威廉斯后期戲劇創作所取得的成就,指出其缺陷和不足。
晏微微 ·文學理論 ·22.6萬字
本書系甘肅省古代文學學會第四屆年會論文集,主要是針對本地有成就的古代作家作品及同本地市有關作家創作活動的研究。所選論文上自先秦時代的《詩經》、神話與有關典籍,下至近代,或側重于理論與文化研究,或側重于作家作品分析,內容豐富,牽扯面寬。綜合起來有四個方面的議題:隴東古代作家作品研究;隴東古代文學與方言、民俗、風情關系研究;隴東古代文學與文學文獻的整理研究;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其他議題。
徐治堂 馬悅寧 ·文學理論 ·29.4萬字
本書在美國漢學發展的宏闊視域下系統評述美國漢學界蘇軾研究的歷史背景、階段特征、主要成果、方法理路,并由此展開中美蘇學比較,在中西詩學對話的層面進行深入探討。美國漢學界對蘇軾詩詞、文賦、書畫、政治哲學思想、文藝美學思想、貶謫心態均有獨到見解,中美蘇學在學術話語、理論視角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由此引發對中西文學研究方法的融合、以西方理論話語分析中國古典詩詞的契合性、跨異質文明研究中的價值判斷等問題的思考。
萬燚 ·文學理論 ·21.5萬字
本書主要針對西方文化批評理論的發展和目前學界理論話語的言說狀況,依據當代西方權威的工具書和有定評的理論專著,對文化批評中最主要的28個關鍵詞,從基本界說、文化研究及文學研究的相互關系、文化批評理論話語的問題性等方面進行了梳理、甄別和學理分析,每一關鍵詞后附有中英文參考文獻及有關研究狀況介紹,各詞的論述在客觀上形成了有機聯系,達到整體的認知作用。本書是四川大學211重點項目之一。
王曉路等 ·文學理論 ·28.5萬字
文學創作與接受并非個人心靈獨語,總是“制度”中介后的創作與接受。新媒介對傳統文學制度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同時建構了網絡文學制度。本書對新媒介文學場域的組織機構、行動者及其關系進行了總體考察,并探討文學網站對作家制度、讀者制度的建構,先鋒派對文學制度的重構,以及文學批評制度的裂變、著作權制度的變革與新媒介語境中的經典化制度問題,認為經典總是場域行動者合力的結果。
黎楊全 ·文學理論 ·22.5萬字
本書在現代空間理論視閾之下全面考察盎格魯一撒克遜時期的文學作品,以空間的不同層次:自然空間、社會空間、心理空間和精神信仰空間為經,以英雄史詩、抒情詩歌、圣徒傳記、智慧文學等不同類型的文本為緯,探討了重點文本所闡發的空間概念及地景特征。研究聚焦不同人物群體與居住地之間的互動關系,揭示出了盎格魯一撒克遜作家們積極致力于將空間這一抽象而廣泛的概念轉化為能夠體驗和感知的地點、景觀、區域、邊界等具體的空間表征。研究打破了空間、地點和景觀間的隔閡,充分考察三者之間的互通性以及獨特性,以此深掘出這一時期的文學文本中呈現出來的空間建構特征及其承載的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信息。本書有助于發展出面向中世紀早期文本的空間討論,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國內外國文學研究中空間理論應用的層次。
張濤 ·文學理論 ·16.1萬字
明清兩代是小說大盛的時代,小說中大量融匯詩詞曲賦等韻文,又以明代最為盛行,形成明代小說敘事中散韻結合的一道靚麗風景。這種現象的出現,與明代特殊的社會文化背景密切相關,對寄生詞曲的研究也逐漸成為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的一個新的領域。本書便是對明代小說中寄生詞曲的輯纂,全書分三卷:《明代白話小說寄生詞輯纂》、《明代文言小說寄生詞輯纂》、《明代小說寄生曲輯纂》,對700余種明代小說進行了全面考察,共輯錄寄生詞曲5806首(含重復出現者約1400首),本書堪稱明代小說寄生詞曲輯纂的集大成之作。
趙義山主編 ·文學理論 ·62萬字
《明清文學與文獻》系黑龍江大學明清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辦的專業學術輯刊。書中重點以明清文學、文獻以及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為主,并著力呈現明清文學研究的前沿動態和最新成果,反映了本學科的特色。
陳才訓 杜桂萍主編 ·文學理論 ·29.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