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自控力:意志力與習慣的博弈

自控力,顧名思義即自我控制的能力,指對一個人自身的沖動、情緒、欲望施加的正確控制。它本身就是一種力量(意志力的一部分) ,也是一種能力。它能夠駕馭『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這三種力量。如果駕馭的好,你就能在它的引導下,享受幸福、自由和成功。

人啊,拯救你自己吧!

——貝多芬

三種力量的駕馭者

自控力是一個人在意志行動中抵制各種誘惑、控制情緒、排除干擾、激勵自己、采取行動、完成目標、營造良好人際關系的最有用的力量和技能之一。

神經生理學家告訴我們,人們的行為既受理性指導,又受當時情緒狀態、外來干擾和誘惑的影響。這種影響有好的,也有壞的,程度上也有強有弱。如果沒有自控力,完全聽命于人的本能和情緒,自我行為管理則是不可能的。只有增強自控力,才能迫使自己去執行已經采取的決定,戰勝對抗的干擾,如恐懼、懶惰,抑制感情的激動,使人具備忍耐、克己自律的品質。

自控力對人走向成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自古代百科全書式科學家亞里士多德,到近代的哲學家們都注意到:“美好的人生建立在自我控制的基礎上。”

自控的反面是失控。很多人認為自己的自控能力很差,自己常常被想法、情緒和欲望支配。

在人生的道路上,出發時裝備精良的人不在少數,這些人有著過人的天資,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教育——這一切本該使他們有所成就。但是,這些人往往一個接一個地落在了后面,被那些先天條件遠不如他們的人所超越了。那么,這是為什么呢?個人自控力的差異解釋了這一切。沒有強大的自控力,即使有著最過人的智力、最優良的教育和最有利的機會也無法讓你脫穎而出。

人們都知道意志力對于人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意志力本身沒有感知能力,也不會對某種選擇產生喜歡或厭惡,更不會判斷目標的本質或者價值,也不會對道德進行衡量。它只是會利用你內心深處的一切精神力量來實現你的目標,不管你的想法是好還是壞。它只對你的信心或有意識的思維結果做出反應。如同你上了一輛出租車,花了五分鐘時間跟司機講了好多地方,他會感到困惑,甚至拒絕為你服務。同樣,你的意志力也是如此。你首先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一種最終的決定,知道從哪里出發,哪里是目的地。所以說,“我要做”和“我不要”這兩種力量顯得如此重要,但是僅有它們是不夠的,你的大腦和身體中必須還有一種力量:那就是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這種力量能夠控制我們去關注什么、想些什么,甚至能影響人們的感覺。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夠游刃有余地控制自己的行為了。

自控力就是駕馭“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這三種力量的力量和能力。如果駕馭得好,你就能在它的引導下,享受自由和安寧。

每個人的自控力都是與生俱來的,這也是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但是強弱卻不同,有些人的自控力很強,無論從哪個方面,都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緒、欲望和行為,都能夠生活得更快樂、身體更健康、人際關系更和諧、事業也更成功,他們能夠很好地應對壓力、化解矛盾、戰勝困難和挫折,更具有人格魅力和領導能力。

自控專家辣評

自控力是一種力量,也是一種能力,雖然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也是可以在后天的鍛煉中提升的。所以說,你想讓你的生活變美好,那就從自控力入手吧。要增強自己的自控力,就要從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做起,加強磨煉。

你的意志力比你的習慣更強大

習慣是什么?在杰克霍吉的著作《習慣的力量》中有這樣一段話,最能形象而貼切地回答這個問題:“我是你的終身伴侶,我是你的最好的幫手,我也可能成為你最大的負擔。我會推著你前進,也可以拖累你直至失敗。我完全聽命于你,而你做的事情中,也會有一半要交給我,因為,我總是能快速而正確地完成任務。我很容易管理——只要你嚴加管教。請準確地告訴我你希望如何去做,幾次實習之后,我便會自動完成任務。我是所有偉大人們的奴仆,我也是所有失敗者的幫兇。偉人之所以偉大,得益于我的鼎立相助;失敗者之所以失敗,我的罪責同樣不可推卸。我不是機器,除了像機器那樣精確工作外,我還具備人的智慧。你可以利用我獲取財富,也可能由于我而遭到毀滅。抓住我吧,訓練我吧,對我嚴格管教吧,我將把整個世界呈現在你的腳下,千萬別放縱我,那樣,我會將你毀滅。我是誰?我就是習慣。”

人本來就是一種習慣性的動物,無論我們是否愿意,習慣總是無孔不入,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

定期鍛煉

合理安排時間

不輕易放棄

注意力集中

這是一些好的習慣

遇事總往壞處想

不自信

總是指責別人恐懼

抽煙、喝酒

這是一些壞習慣

某些習慣無所謂好壞,例如:

用左手拿筷子

喜歡用挎包,不喜歡用手提包

瀏覽雜志時從中間翻看

習慣經年累月對一個人的生活態度、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產生很大的影響。它能夠載著你走向成功,也能拖著你滑向失敗。我們怎么做,我們就會變成怎么樣的人。正如薩穆爾·斯邁爾所說:播種思想,收獲行動;播種行動,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

值得慶幸的是,你的意志力比你的習慣更強大,因此你能改變習慣。例如,試著將你的雙臂環抱胸前,看看哪只手臂在上面?然后試著反方向(改變手臂的上下位置)環抱一次。感覺怪怪的,對吧?但如果你連續一個月這樣反方向環抱雙臂,你就不會感覺那么怪了,并且不自覺地就會反方向抱雙臂,此時,你已經養成新的習慣了。

自控專家辣評

習慣就是一種程序,對程序進行有意識的調整的力量就是自控力。如果自控力能夠很好地調整習慣,就能使這個程序得以非常好的優化,就形成一套非常好的心智模式,指引你走向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

自控力是抵制誘惑的有力武器

現代社會存在太多的誘惑,它們總是展示著迷人的一面,引誘我們漸漸遠離自己的理想與目標。當面臨誘惑的時候,怎樣才能巋然不動呢?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米切爾認為一個人是否能夠經得起誘惑,能否取得成功關鍵在于自我控制力。

他認為:我們無法控制這個世界,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如何去看待這個世界。當面對誘惑時,最有力的支持來自于你自己。

內心堅定的自控力是抵制誘惑的有力武器,它使人從重重迷惑的狀態中解脫出來,重新做自已的主宰。所以,自控力是抵制誘惑的根本。他這一論斷并非是想當然。

經典的棉花糖實驗

米切爾為此專門設置了一個考驗兒童耐心和意志力的棉花糖實驗。

在實驗中,他召集了一批4歲的小孩,然后依次把每個人放在一個房間里,房間的桌上放著一塊棉花糖、曲奇餅和脆餅干。他告訴這些孩子:可以選擇現在就吃掉這些零食;或者等待15分鐘,得到額外的棉花糖、曲奇餅和脆餅干。說完,他就離開了房間。

當時卡羅琳和哥哥克雷格都參加了這個實驗。成年之后,卡羅琳對這次試驗并沒有清晰記憶,做實驗的科學家也拒絕透露關于實驗對象的信息,但她有強烈的感覺,自己選擇了等待,吃到兩塊棉花糖。“我很擅長等待,”卡羅琳說,“給我一項挑戰或一個任務,那我一定會找到方法去完成它,即使意味著放棄我最喜歡的食物。”

她的母親凱倫·索廷諾更加肯定:“卡羅琳從小就很有耐心,我肯定她當時一定選擇了等待。”

克雷格對那個實驗倒是記憶猶新:“我迫不及待地吃光了那些零食。”

實驗的錄像非常有趣:在短暫等待期間,孩子們的表現千奇百怪。有的孩子用手蓋住眼睛,轉過身,故意不去看桌上的盤子;還有的孩子不停地踢桌子,或拉扯自己的頭發。一個留著小分頭的男孩,小心翼翼地掃視了周圍一眼,確定沒有人監視他,于是伸手從盤子里拿出一塊餅干,掰開后舔掉中間的白色奶油,然后再把餅干合起來,放回盤子,臉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多數孩子像克雷格一樣,無法抗拒眼前的誘惑,盯著棉花糖,連30秒鐘也等待不下去就吃掉了棉花糖。還有些孩子能夠堅持3分鐘。只有約30%的孩子成功等到米切爾返回。

實驗并沒有到此結束,為了進一步研究下去,米切爾開始了跟蹤實驗。他發現:那些不擅長等待的孩子長大后他們的SAT成績較差,抗壓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交際能力也不強。能夠等待15分鐘的孩子的SAT成績優秀。卡羅琳是擅長等待者的典型。她從斯坦福大學畢業,在普林斯頓獲得社會心理學博士學位,現任普及桑大學心理學助教。

米切爾和他的同事繼續跟蹤棉花糖實驗的對象直到他們進入而立之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學助教奧茲勒姆·阿杜克發現,那些不擅長等待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體重超標,沾染毒品。

在后來的實驗中,米切爾教授發現自控力雖然存在遺傳因素,不過,這種自控力可以在后天的鍛煉中或者指引下發生改變。

那些在小時候未能通過棉花糖實驗的孩子,有一部分在成年后卻擁有高自控能力。這種改變的關鍵在于轉換當前的思維和注意力——當孩子們把那些棉花糖想象成棉球或者白云時,他們的臉上焦灼的表情就漸漸消失,馬上饒有興致地投入到更多的聯想活動中去。這樣一來,孩子們不再迫不及待地想吃掉棉花糖了,自我控制能力大幅提高。那些曾經連1分鐘也等不了的孩子,在轉換注意力之后竟然也能等上15分鐘。

所以,我們一旦意識到自控力其實就是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和思想,就不難學會如何增強它。

自控專家辣評

只要轉換當前的思維和注意力,就更容易控制一時的沖動和看起來無法克制的欲望。其實這正是自控能力的表現之一:駕馭注意力的焦點,讓我們的決定不被錯誤的思想干擾。

讓潛意識聽從你的調遣

人類的強大就在于潛意識中蘊藏著宛如宇宙般無窮無盡的巨大精神能量,這種能量遠遠超過你的想象,世界上很多看起來不可思議的輝煌成就大多是這種能量的體現。

自控力是潛意識的發動機

你的自控力告訴你必須相信你設定的意愿,否則,你的懷疑會破壞你的意愿,使潛意識失去磁性,最終導致結果不盡如人意,或是得到恰恰相反的結果。你如果能夠堅持自己的藍圖,曠日持久地為心中的意愿努力,那么你內在的潛意識將會助你一臂之力,帶給你實現意愿所需要的任何資源,使你在規定的時間內取得屢試不爽的成功。

我們都知道潛意識對人們的重要性,世界上有許多科學家曾經都利用過潛意識取得科學成果。

著名化學家弗里德里克·斯特拉多尼斯在試驗室里工作了很長時間,他想知道六個碳和六個氫原子組成汽油時,它的分子式是怎樣排列的。這個問題困惑了他很久,但一直沒有找到答案。

一次他坐車去倫敦時,他的潛意識突然向他顯示:一只蛇在咬自己的尾巴,并且盤旋運動,像個玩具風車。他的問題解決了。后來人們所知道的苯環原子環形排列,就是這樣產生的。

阿加西斯教授曾經連續幾周一直在辨認石板中一條魚化石的種類,這個魚化石從外表看有些模糊不清。疲憊之下,他還是沒有辨認出來。一天晚上他夢到了這條魚的其他部分。

他努力想記住夢中魚的細節,但想不起來了。他回到工作室,想看著魚化石再去追想夢中的印象,但毫無結果。第二天,他又夢到了魚,但醒來后又忘了。第三天晚上,他睡覺前,在床前放了一支鉛筆和一張紙,希望再能夢見魚。果然,在早晨快醒的時候,他又夢見了魚,并且很清楚;他模模糊糊地用筆和紙在暗中將魚畫下來。早晨起來,他匆忙趕到工作室,用鑿子按他在紙上的草圖鑿了起來,當魚化石完全暴露時,與他畫的魚完全一樣。最后他成功地辨認出魚的種類。

正是由于持續關注,所關注的內容被寫進大腦的潛意識,在我們不注意的環境下潛意識自己開始工作。如果你能夠全面認知這種非凡的能量,切實掌握它,使它深深融入你鮮活有力的生命,成為你有形自我和精神自我的無比堅固的一部分。如此,你就能完完全全地把控自己人生的命運。

突破自我,釋放潛能。

那么,如何掌控這種能量寶藏?方法很簡單:首先承認并正視這種能量的存在,這種能力早已存在于你的身上,支持著你的身體和外在活動。其次,運用自控力來突破自我、釋放潛能。

潛意識不會自我啟動,他必須借助另外一種力量才能讓潛意識覺醒,讓它在規定的道路上、規定的時間內順利前行。這種掌握潛意識方向的力量就是人的大腦中的另一種重要的力量——自控力。

運用自控力駕馭潛意識不是什么高深的科學,這里有一條非常簡單的辦法,那就是在自控力的偵察和過濾下把你的對意愿有益的日常行為和動作不斷地重復,這樣就可以在潛意識中轉化為程序化的慣性。也就是,不用思考,便自動運作。這種自動運作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長此以往將使其主體發生巨大的變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北县| 中方县| 璧山县| 盐津县| 莱西市| 阿拉善盟| 六盘水市| 新闻| 林西县| 嘉祥县| 临汾市| 武清区| 建阳市| 龙山县| 永胜县| 阿坝县| 伊宁市| 清水县| 比如县| 耒阳市| 青浦区| 宜城市| 白城市| 嘉峪关市| 竹北市| 正镶白旗| 宜兴市| 垣曲县| 渭源县| 桐柏县| 平遥县| 棋牌| 绍兴县| 金平| 汨罗市| 金坛市| 连平县| 习水县| 平和县| 浦江县| 昌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