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緒的奧秘:曾仕強告訴你不生氣的活法(2022版)
- 曾仕強
- 12字
- 2025-02-11 16:54:18
第四節 掙脫情緒負債的枷鎖
有理想,生活才有色彩
生活的意義是要有理想。一個人沒有理想,其情緒就沒有目標,也不能被控制,生活也變得無趣,沒有色彩。當一個人有理想時,他就不會刻意地去控制自己的生活。如果你問一個人:為什么要給兒子錢讓他去讀書?那人會說是希望他將來長大了,把錢賺回來還給家長,那么這就是投資報酬。以前中國人重男輕女,就是因為大家認為給男性投資,將來回收得比較多,而女性不能回收。但是現在,大家要知道這不是投資報酬,這是應盡的一份義務。
作為父母,要么就不生孩子,如果生了孩子就要盡量去栽培他,至于他將來要怎么樣,那是他的事,和家長無關。如果父母能經常這樣想,就會慢慢覺得自己沒有壓力。有的人也常常在埋怨自己的孩子沒有良心,覺得自己把他們養那么大,到頭來也不知道孝敬自己,這就會給自己造成壓力。其實做父母的要常常這樣想:我對他沒有什么恩惠,所以他將來要怎么樣是他的事,不是我的事,我要怎么做是我的事,他要怎么做是他的事。經常這樣想的父母就會慢慢地解除掉情緒負債。
一個人怕冒險,勉強安于現狀,但是這樣又不能實現其理想,他就覺得很矛盾、很痛苦。其實人的一輩子就是要完成自己的理想。理想有兩種,一種是私的理想,一種是公的理想。人完全為私的理想,會一輩子痛苦,如果為公的理想就不會痛苦了。比如保持環境整潔,看到有臟的東西,大家有時間、有精力就可以去收拾。但是有些人做了之后就會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功勞,其實,這也是一種情緒負債,很多人會陷入這種自找麻煩的狀況。如果能認為自己沒有什么貢獻,不值得大驚小怪,這本來就是自己的理想,是該做的事的話,自己的心就會自由自在,情緒負債就被解除掉了。
如果能認為自己沒有什么貢獻,不值得大驚小怪,這本來就是自己的理想,是該做的事的話,自己的心就會自由自在,情緒負債就被解除掉了。
人類要不要自由自在、能不能自由自在,完全是自己的事情,和別人沒有關系。有人之所以不能做,是因為情緒負債太多:我做這件事情,就應該讓別人知道。如果媽媽在家里面總是咋咋呼呼:“你們這些小孩子知道嗎,我一天要花多少時間做家務?我這么辛苦你們知道嗎?”這會給孩子造成一種情緒負債,讓他長大的時候剛拿起笤帚就講:這么臟,你們都沒有看到嗎?其實那個時候他心里是很不愉快的。他認為自己吃虧了:為什么別人都不動,只有自己動?其實這是他自己的事情,他要這么做是他自己的決定,不要去管別人,那他就沒有情緒負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