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是因為心理創傷——映射了“心理創傷”的憤怒情緒
[例7]明明不是自己的過錯卻遭到客戶投訴,心里怒氣沖沖。
[例8]糾結了很久才購得的禮物,當自己興沖沖地將禮物送給對方的時候,卻被對方橫挑鼻子豎挑眼,讓人氣得七竅生煙。
[例9]“你打掃衛生了嗎?”等,自己正準備著手去做的事情,猛不丁地被人這么提醒一下,怒不可遏!
這次同樣是“原定計劃遭遇干擾破壞”的情景,但是,“在與對方的社交關系中,心理上受到傷害”的感覺比較強烈,并非簡單的偶發性事件。
例7的情形是本來不該遭受客戶投訴的人卻遭到了投訴,這樣看起來的話,此處“原定計劃被打亂”的跡象也很明顯。與此同時,也與自己確實已經非常努力地工作卻沒有得到他人的認同這種“心理上的受到傷害”休戚相關。
例8是自己糾結了很久好不容易才買到的禮物,原以為對方肯定會滿心歡喜,出乎意料的是對方的吹毛求疵。從這樣的角度來看,這也屬于“原定計劃被打亂”的情形。除此以外,就是自己為對方精心挑選禮物時所付出的辛勤勞動沒有得到對方一星半點回饋的“心理創傷”。
例9的案例同樣如此。在自己正打算打掃衛生時突然遭遇他人的指手畫腳,自始至終這都屬于“原定計劃被打亂”的情形,況且還有自己沒有獲得他人信任的問題。“你打掃衛生了嗎?”雖然表面上看這只是一種提問方式而已,但是,同時也附帶了“你還真是個沒用的人,每次都需要別人提醒一下才行”這種被人批駁的感覺。如此這般,被他人說得自己好像一無是處似的,內心深處必然會覺得受到了傷害。
此類“伴隨著心理創傷的憤怒情緒”往往比單純的“原定計劃被打亂”更加強烈,持續的時間更長。
心里隱藏了創傷會更加容易憤怒
假如只是單純的“原定計劃被打亂”的憤怒情緒,隨著自己適應干擾或打擊,就會漸漸平復。但是,映射了心理創傷的憤怒情緒會在心里的創傷尚未痊愈的狀態下逐漸累積,并因此開始質疑與對方的關系,感覺到“自己并未受到對方的重視”等,最后就會積攢“滿肚子的憤懣情緒”。
這是“憤怒情緒”的另一個側面。憤怒情緒不單映射出“原定計劃被打亂”時所導致的驚慌心理,還映射出自己心里的創傷。
如果視給自己造成心理創傷的人為“加害者”的話,我們對那個人感到憤怒倒也無可厚非。
換句話說,如果心里已經產生創傷的話,會非常敏銳地抓取到疼痛的感覺。即便只是細微小事,也會敏銳地感覺到來自心外的“威脅”,很容易怒從心頭起。心理創傷很嚴重的人,所有精力都集中在“避免再次受到傷害”這件事上,因此會極力排除使自己感覺到纖毫之“威脅”的事物。如果能夠這樣思索的話,就更加容易理解了。
徹底治愈內心的創傷就能夠平息憤怒
每當我們回想起曾經的傷痛就會感受到這種類型的憤怒情緒。在我們的內心還存在創傷的情形之下,盡管當下這一刻并非有人想傷害自己,但是,眼下之事觸及我們曾經受到傷害的往事,一樣會讓人感到怒不可遏:“那個時候,那個人竟然那樣說我!”
“自己內心的創傷尚未痊愈”的感覺與憤怒情緒屬于一體兩面。當我們感覺到自己內心深處舊的創傷已然痊愈,就能夠平息憤怒情緒。
比方說,隨著我們年歲的增長,覺得“別耿耿于懷了,那些都是我們跨過青春期的體驗之路啊”。當愿意諒解過去的種種失誤的時候,受到的心理傷害便會煙消云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