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生氣你就輸了(終身受益版)
最新章節
- 第21章 不生氣,不放棄,迎接人生好福氣
- 第20章 經營婚姻,生氣不如調氣
- 第19章 職場就是道場,像修行一樣去工作
- 第18章 不做“一根筋”,人生要適時變通
- 第17章 將自己放得柔軟,能忍才能成大事
- 第16章 煩惱都是自找的,當放下時要放下
第1章 前言
生活中,我們往往會為了一些人和事生氣:當我們工作不順心的時候,我們會生氣;當我們被別人誤解的時候,我們會生氣;當我們看到不順眼的做法的時候,我們會生氣;當我們無法接受一些社會輿論時,我們會生氣;此外還會為塞車、為天氣、為股票、為別人的態度、為自己的遭遇等生出種種怒氣、悶氣、閑氣、怨氣、賭氣、小氣、窩囊氣,仿佛我們的人生總有生不完的氣。然而生了氣之后,問題就消失了嗎?不,生的氣越大,局面反而會更加惡化,甚至一發不可收拾。因生活遭受磨難而生氣的人,只會每天愁眉不展、更加窮困潦倒;因得不到升遷和重用而生氣的人,只會牢騷滿腹、惹得人人側目,以致完全失去被扶起來的可能性;因與別人話不投機而生氣的人,氣的是自己,傷的同樣是自己。生氣讓我們在工作、生活和待人接物上損失極大,不僅讓我們變得煩躁,而且使我們的心胸越來越狹窄。生活的質量取決于我們對生活是否有平和的態度,而生氣浪費了我們最寶貴的資本。
生氣不但會擾亂我們的心境,惡化我們的人際關系,更為嚴重的是,生氣還會摧殘我們的身體健康。生氣會加速我們的衰老,它是一種慢性的自殺方式。美國生理學家愛爾馬曾做過一個實驗,他收集了人們在不同情況下的“氣水”,即把人在悲痛、悔恨、生氣和心平氣和時呼出的“氣水”做對比實驗。結果證實,生氣對人體危害極大。他把心平氣和時呼出的“氣水”放入有關化驗水中沉淀后,無雜質、無顏色,清澈透明;悲痛時呼出的“氣水”沉淀后呈白色;悔恨時呼出的“氣水”沉淀后則為蛋白色;而生氣時呼出的“氣水”沉淀后為紫色。把“生氣水”注射到大白鼠體內,幾分鐘后大白鼠就死了。由此,愛爾馬分析:人生氣10分鐘會耗費大量人體精力,其程度不亞于參加一次3000米賽跑;生氣時的生理反應十分劇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緒的都復雜,都更具毒性。實驗告訴我們:生氣是一種極具破壞性的情緒,長期被這種情緒困擾就會導致身心疾病的發生。哲學家康德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這話一點兒不假。
人們常說:“別動氣,動氣就損了精氣;別生氣,生氣就壞了元氣;別斗氣,斗氣就傷了和氣;宜忍氣,忍氣便能神氣。”其實,一切情緒都來源于我們自身,要知道,我們自己是一切情緒的創造者,沒有你的同意,誰也別想讓你生氣。因此,與其讓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還不如給別人臺階下,或者就當是過眼云煙,一笑了之。這樣,既不傷害自己的身體,又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人際關系,何樂而不為呢?在生氣之際,如果我們能這樣開導自己:“我們不是為了生氣而工作的”、“我們不是為了生氣而結交朋友的”、“我們不是為了生氣而談情說愛的”、“我們不是為了生氣而做夫妻的”、“我們不是為了生氣而生兒育女的”、“我們不是為了生氣而活著的”,那么我們就會為煩惱的心情辟出另一番安詳。誠然,我們不可能像圣人那樣做到完全無貪無嗔無癡,但是我們可以學習不生氣的智慧,在人生低谷時奮起,在痛苦時不去計較,在憤怒時選擇冷靜,在執迷時敢于放棄,在貪婪時懂得節制,在受辱時能夠寬容,在爭執時懂得忍讓,在遭遇死角時懂得變通,在失意時學會忘記,時時用感恩的心看待世界,用感恩的心做人做事,這樣我們就能遠離生氣,不再讓生氣損害我們的身心,而以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