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感恩之心產生感恩的態度

  • 管住你的情緒
  • 王大志
  • 2867字
  • 2020-11-26 09:47:21

面對同一棵樹,有人感謝它以綠葉為人們遮陽,有人看到的卻是落葉掉地后要清掃造成的麻煩;面對陽光,有人感謝它給予人們溫暖,有人卻在晴空之下無視太陽的笑臉,原因何在?這就是:是否以感恩之心看待生活的區別。

人沒有感恩之心,怨氣就會肆無忌憚地蔓延;沒有感恩之心,生命中就會沒有激情,生命就是蒼白無力的;沒有感恩之心,生活中就沒有感動,生活就是冰冷生硬的。

人沒有感恩的情懷,就會抱怨生活艱難,無人識自己才華,他人都對自己不好;人沒有感恩的情懷,就會抱怨自己時運不佳,工作不好,生活壓力太大,最辛苦的人是自己。

感恩是一種態度,人應該以“感恩”的態度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有感恩的態度,即使遇上再大的災難,也能依然樂觀地面對風雨;有感恩的態度,即使在人際交往中受了天大的委屈,也能寬以待人,豁達解決;有感恩的態度,自會感謝生活給予自己的一切,也會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全面看待問題;有感恩的態度,不但不會抱怨他人對自己的不好,同時還會體諒他人的難處。

兩個行走在沙漠中的旅人,已經行走了多日,在他們口渴難忍的時候,遇到一隊商人,給了他們一碗水,兩個人一人一半。

面對同樣的半碗水,一個旅人抱怨水太少,不足以消解他身體的饑渴,氣憤之下竟將半碗水潑掉了;另一個旅人也知道這半碗水不能完全解除身體的饑渴,但他卻有一種發自心底的感恩之情,他懷著感恩之心喝下了這半碗水。結果,前者因為拒絕這半碗水死在沙漠之中,后者因為喝了這半碗水,竟走出了沙漠。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對生活懷有一顆感恩之心,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能看到光明的希望,并且能找到機會熬過困境,不會做出沖動的傻事;而那些沒有感恩之心的人,即使找到了機會,也會讓不良的心態把福變成災。

有人說,生活好比一面鏡子,你笑的時候它也笑,你哭的時候它也哭。人也是一樣,越抱怨越覺得人生悲慘,再抱怨,也許就覺得永遠暗無天日了;而懂得感恩的人,臉上永遠會流露出美麗的微笑,即使遇上苦日子、難日子,也會以樂觀之心面對。

西方每年都有感恩節,人們在那天感謝上帝創造了人類,感恩父母給予了自己生命,感恩別人對自己的幫助。西方國家之所以設立感恩節,目的是提醒人們要有感恩的心。

人因為感恩,會珍惜生命,珍惜生活;因為懂得感恩,會分散不良情緒,保持好的心態,“好運氣”也會接踵而來。奧格·曼狄諾指出:“懂得感恩是一種有愛心的表現。在生活中的每一刻,我們都要盡量去感恩。”

1860年的一個暴風雨的夜晚,埃爾金圣母號輪船和一艘運木頭的貨船相撞,沉沒了。船上的393名乘客落入了密歇根湖。這些人中,有279人被淹死了。

愛德華·斯賓塞當時只是一名大學生,他一次又一次地跳進水中,奮力營救落水乘客。當他從水中救出第17個人時,他精疲力竭地摔倒了,從此再也沒有能站起來。在后半生里,他只能靠輪椅生活了。

據芝加哥的一家報紙報道,幾年后,有人問他對于那個重大的夜晚,他感觸最深的是什么時,他說:“我感觸最深的,就是我救出的那17個人從來沒有向我表示過感謝!”

是的,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感激之情似乎很容易被忽略掉,很多人認為幫助是不需要感謝的,這其實是一種極度自私的想法,因為他人的付出是非常不容易的,他人的付出與幫助不是義務,而是一種慷慨的給予,所以,對于他人的幫助與付出要有感恩意識。

普拉格在《快樂是嚴肅的題目》一書中陳述了這樣一個觀點:“做父母的,應該從小教導孩子感恩,這樣等孩子長大后才能感恩生活。”普拉格還說:“愛人之間也要懂得感恩,學會從心里對對方說‘謝謝’,因為這是夫妻幸福之道的根本?!?

在這個世界上,有一顆感恩之心是戰勝一切困難的法寶。愛人之間擁有感恩之心,會使彼此充滿理解和信任;合作者之間擁有感恩之心,會使合作愉快。感恩之心,是推動世界發展的力量。

人的心本是清凈的地方,但常常容易成為種種煩惱和欲望的滋生地。人的心一旦被負面東西充滿,各種負面情緒就會主導人,讓人情緒不能平和,即使情緒平復,心里仍留著“疙瘩”,郁郁難解;或者東猜疑,西猜疑,或者心中平衡來,平衡去,讓心難安。而心不安,感恩之樹就不會長大。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鳥籠效應,其發明者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詹姆斯。

一天,詹姆斯和好友打賭,詹姆斯說:“我一定會讓你在不久之后養上一只鳥?!彼暮糜巡恍牛驗樗麖膩頉]想過養鳥。

沒過幾天,恰逢這位朋友的生日,詹姆斯送來了一只精致的鳥籠。他的好友笑著說:“我只會把它當作一件精致的工藝品掛著,養鳥是不可能的?!比欢鴱拇酥?,朋友家只要有客人來訪,客人都會望著空空的鳥籠,無一例外地問:“你養的鳥什么時候死了?”詹姆斯的朋友一遍遍地向客人解釋他從來就沒有養過鳥,鳥籠是朋友送的生日禮物,然而每次都換來客人們懷疑的眼光。后來這個朋友真的買了一只鳥養在了鳥籠里,“鳥籠效應”應驗了。

鳥籠效應告訴人們,要想心靈干凈,誘惑和欲望就不要往心里塞。人要學會明智地取舍,并學會適時放棄,才能掙脫“鳥籠”的束縛,讓心干凈、安靜。

一位老師在給幼兒園的小朋友上課時,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圈,問:“小朋友們,你們想象一下,這個圈可能是什么?”老師的提問剛剛結束,小朋友們就爭先恐后地發言,結果在兩分鐘內小朋友們說出了22個不同的答案。有的說是蘋果,有的說是月亮,有的說是燒餅,有的說是雞蛋,還有一個小朋友說這是老師的大眼睛。

這位老師拿著同樣的問題來到大學課堂,要課堂上的大學生們想象一下黑板上的圈可能是什么。結果兩分鐘過去了,沒有一個同學發言。老師沒有辦法,只好點名請班長帶頭發言,班長卻慢吞吞地站起來,遲疑地說:“這,大概是個零吧!”

這個故事是不是讓你感到很意外?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為什么幼兒園的小朋友能說出那么多有創意的答案來,而經過了小學、初中、高中,一路過關斬將的大學生們面對同樣的問題,卻答不出來?

究其原因,小朋友們不受心靈的束縛,思想積極自由,而大學生們顧慮太多:有的人認為這么幼稚的問題,自己如果答不對一定會被笑話;有的人覺得事情有蹊蹺,老師怎么會問這么簡單的問題,所以答案一定很難??傊髮W生的心靈已經被戴上了枷鎖,無法從容單純地來看待這個問題,結果簡單的問題被弄得復雜化了。但這還不是最嚴重的,看看下面這個故事,你就會明白心靈枷鎖對人心靈的傷害:

一個小孩看完了精彩的馬戲團表演后,跟在父親身后去喂表演完的動物。小孩看見一頭大象,不解地問:“爸爸,大象有那么大的力氣,而它的腳上只系著一條小小的鐵鏈,難道它無法掙開那一條鐵鏈逃走嗎?”

父親微笑著耐心地說道:“是的,大象掙不開那條細細的鐵鏈,因為在大象還小的時候,馴獸師就用那條細細的鐵鏈系住了小象,那時候小象也想掙脫這條小小的鐵鏈,可是掙扎了幾次都沒能掙脫,于是,它就放棄了這個念頭,覺得自己根本無法逃脫,也就不再掙扎了。以后,盡管它長大了,盡管它已經有了足夠的力氣掙脫鐵鏈,但是它的心已經被鎖了起來,它不愿意再嘗試了。那條鐵鏈不只拴住了它的腿,更拴住了它的心?!?

看看,如果心被束縛,哪怕是被一條看不見的“鐵鏈”束縛著,要想掙脫也必須有打破舊有習慣的勇氣。

掙脫心的束縛吧,種下感恩的種子,常澆感恩之水,做感恩之事,做感恩之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海市| 布尔津县| 清涧县| 仙居县| 石柱| 镇原县| 义乌市| 廊坊市| 上思县| 兴化市| 临沂市| 承德市| 彭山县| 邵阳县| 三河市| 措勤县| 山阴县| 鹤峰县| 巴青县| 西乌| 鹤庆县| 吕梁市| 辽中县| 报价| 孝昌县| 镇康县| 高要市| 湾仔区| 乐昌市| 尼勒克县| 营口市| 万盛区| 紫阳县| 永顺县| 稻城县| 马尔康县| 仙居县| 行唐县| 凤城市| 布尔津县|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