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言觀色,看面部表情識別他人情緒
曾經有心理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在語言表達的過程中,文字的表達盡管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非文字的面部表情、肢體語言等,則同樣起到至關重要的輔助作用。因而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孩子要學會察言觀色,這樣才能在語言表達之外,更加敏感地覺察到他人的情緒變化。通常情況下,善于察言觀色的人都擁有高情商,他們能夠通過他人微妙的表情變化或者不經意間做出來的動作,判斷他人的心理狀態和情緒表達,因而在人際交往中,他們總是能夠搶占先機,從而在社會生活中占據更主動的位置。
尤其是面部表情,往往更加微妙。通常情況下,人有五官,除了五官之外,諸如臉頰、眉毛等微妙的變化,也能夠恰到好處地表達人的感情。在中國的國粹——京劇表演中,人的表情總是呈現得豐富而又細致,不得不說,只有洞察人的表情背后隱藏的深層次情緒,才能真正走入人的內心。
當然,孩子對于人的表情認知還沒有那么深刻,要想培養孩子通過表情認知他人情緒的能力,父母可以采取更加積極主動的方式,例如,教會孩子具有代表性的情緒往往會呈現怎樣的面部表情,這對于提升孩子的情感體驗是有很大好處的。此外,還可以引導孩子總結不同的面部表情所有的特點,這更有利于增強孩子的觀察能力,幫助孩子深入認知面部表情,也有利于孩子順利展開人際交往。
通常情況下,人在興奮的時候,眼睛會熠熠閃光,也會炯炯有神,注意力高度集中;人在快樂的情況下,臉上會帶著微笑,嘴巴也會情不自禁地向上翹起;人在驚詫的情況下,會情不自禁地張大嘴巴,合不攏嘴,而且鼻翼也會張開;人在感到痛苦的時候,會忍不住皺起眉頭,眼睛里還會含著淚光;人在感到非??謶值臅r候,眼睛會瞪得大大的,變得面無血色,面部的肌肉還會情不自禁地抽搐……總而言之,在不同的情緒狀態下,人往往會有截然不同的面部表情,在教給孩子一些面部表情的表現和區別后,父母還可以引導孩子仔細觀察更多不同的情緒狀態呈現出的面部表情,諸如郁悶、憂傷、哀愁、慚愧等。隨著對面部表情的了解越來越深入,孩子一定會更加深刻地認知面部表情,也能夠在人際交往中通過對面部表情的了解和運用,促進人際關系的發展。
有一天,皮皮和媽媽一起去看望姥姥、姥爺。到了姥姥、姥爺家里,媽媽叮囑皮皮不要惹姥爺生氣,就和姥姥一起去菜場買菜了。媽媽和姥姥走了沒多久,皮皮在客廳里高興地玩玩具,突然看到姥爺的表情很痛苦。姥爺緊皺眉頭,臉頰上的肌肉不停地抽動著,而且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皮皮趕緊問姥爺:“姥爺,你怎么了?”姥爺的身體縮成一個大蝦的形狀,卻說不出來話。皮皮意識到大事不妙,趕緊給媽媽打電話說了姥爺的情況,媽媽告訴皮皮很快會有救護車到家里,讓皮皮等著開門,然后就和姥姥也火速往家里趕。
媽媽和姥姥到家的時候,救護人員已經到了,正在對姥爺進行緊急搶救??吹嚼褷數那闆r稍微緩解了,他們才把姥爺往救護車上運送。媽媽帶著姥姥、皮皮也趕往醫院。到了醫院,經過一番救治,姥爺的病情穩定了。原來,姥爺是突發心絞痛,幸虧皮皮及時觀察到姥爺的異常,并且馬上給媽媽打了電話,否則耽誤的時間久了,姥爺就會有性命之憂。
如果不是皮皮敏感地覺察到姥爺情緒的異常,那么等到媽媽和姥姥回到家里,也許一切都晚了。幸好皮皮很機靈,也知道察言觀色,才救了姥爺的命。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誤以為察言觀色是貶義詞,殊不知,察言觀色是中性詞語。當人們把察言觀色用于拍馬溜須,那么察言觀色就是貶義詞。當人們把察言觀色用于洞察他人的情緒,促進人際交往,察言觀色就是褒義詞,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
要想培養和提升孩子的情商,引導孩子管理自身的情商,父母就要教會孩子察言觀色。很多父母抱怨孩子沒有眼力見,實際上就是孩子不會察言觀色導致的。察言觀色不是讓孩子看別人的臉色行事,也不是讓孩子見風使舵,而是讓孩子學會敏感地體察他人的情緒,洞察他人的心理狀態,這樣孩子才能更加積極主動地調整好情緒,以最好的回應給予他人,也能夠幫助自己增強人際交往能力,讓自己成為處處受歡迎的社交達人。
在社會生活中,人與人的交往主要依靠語言溝通,與此同時,面部表情也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父母只有教會孩子察言觀色,讓孩子透過他人不同的面部表情洞察他人的內心,孩子才會在人際交往中更加如魚得水,也因為深入體察他人的內心,體貼他人的情緒狀態,而得到他人的認可與贊賞。尤其是當生活中有些話不便于說出口時,察言觀色更是效果顯著,讓孩子不需要直接與他人進行語言交流,就能最大限度了解和體貼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