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1評論第1章 前言
2011年:三年之后。
2008年,奢侈品業的脊梁彎了下來。真是黯淡的一年。
危機無情地沖擊了各大集團。小品牌們亦備受煎熬,唯有那些受到大集團庇護的品牌方才得以幸免。
其他的則普遍陷于缺氧。
有些,像克利斯汀·拉克魯瓦(Christian Lacroix)[1],甚至令人唏噓地消失了。
在2007年,所有品牌都在客戶和資源方面有所流失。
古老的歐洲,雖也同樣遭受了此次金融、經濟及社會危機的致命打擊,卻依然表現出她的抵抗能力——在歐洲,奢侈品業居然仍顯得很神氣。
美國,表面上看來還很強,實際上卻是無情地退了一大步。
日本,這塊一直以來滋養著世界奢侈品業的土壤,已開始以驚人的程度下滑。
贏家是東南亞和中國,尤其是澳門。在危機正處于最為嚴重的時候,當所有其他市場都在退步的時候,2007年,這些地區則以超過20%的增長率傲視所有市場。
實際上,2007年的危機是新的平衡的揭示者和宣告者。它揭示了世界奢侈品業的新版圖:
-中國高歌猛進,毫無疲憊跡象;
-歐洲仍在堅撐,不時令人驚詫;
-日本已失其位,短期恢復無望;
-美國險象環生,進退均無預兆,且波動劇烈,令人恐慌。
此次危機還表明,巴西或中國已不再是“嶄露頭角”的國家,而是毫無征兆地取得了主導地位。
三年來,奢侈品業可謂“城頭變幻大王旗”。
而到了2010年,危機又跑到哪兒去了?奢侈品集團們的業績從未如此耀眼,2011年和2012年宣告的是同樣的強勁。
在這個星球上的所有地方,中產階級們都愿意加入到游戲圈里來。富人們則越來越富,數量越來越大。
2011年的奢侈品業是個開放的市場,前所未有的容易進入和不受約束。
在眾多國家,那些全世界最知名的奢侈品標志成了直接表達普遍欲望的符號。
獲得一件名牌奢侈品成了無數人的一股欲望,一樣不應拒絕的美食,為了傳達一種成功,一種人生的境界,宣告一種勝利,或者干脆就是為了得到承認。
真是吊詭!當這個地球上數以百萬計的人們正在承受痛苦之時,另一些人,而且數量越來越多,在中國、印度、拉丁美洲、中東,乃至非洲,卻達到了一種新的富裕狀態,加入了潛在客戶的陣營。他們既有意愿又有能力購買一件高品質產品,一件著名品牌,而這些東西在之前對他們來說一直屬于可望而不可即之列。
奢侈品由此成了一種進步的標志。
而那些法國的、意大利的、英國的、美國的、日本的、德國的大廠商們紛紛涌上這條敞開的大道。這條無盡的道路無人知其有多寬廣。
2011年的奢侈品業觸及了所有的行業,所有的領域。
同時,由于2007年多云的天空已然放晴,競爭也便激烈了起來。
品牌的價值從未如此之高,而交易市場的相關數據也顯示了的確驕人的戰績。
只要能抓住那些奢侈品的魚兒,任何手段都是好的。
大型食肉動物牙尖嘴利。貪得無厭的饕餮之徒永無饗足。他們窺伺著,不請自來便進了鄰居家中,不管哪扇門便長驅直入,在別人并不歡迎他們的地方安家落戶。結果卻回報甚微。
柔美的皮革與絲綢、店家的精心款待、厚實的地毯、艷麗的禮服……而在這一切背后,藏著的是饑腸轆轆的食人妖怪。
2011年與2007年真不一樣!這一年在中國是“兔年”。在奢侈品業,這一年則是“猛獸年”。
這是要去哪里?
一直要到何時?
不頂天不算完?
即便是天可能也在抱怨了吧?在日本,大地在顫抖,暴風雨和慘劇誰都躲不過去。國家在承受苦難,奢侈品業當然亦不例外。然而日本人仍能有尊嚴、有勇氣地繼續生活,他們真是榜樣。他們一樣一樣重新買回來,以此來與厄運抗爭。他們滿懷強烈的希望。莫非奢侈品是一種驅邪的神藥?
在阿拉伯國家,人們奮起反抗;而在中國,誰也不知道將會怎樣。誰又能預見給日本造成沉重打擊的那場災難的種種后果呢?
奢侈品業亦然,它將認識的是一個不確定的明天。
像變色龍一樣,三年間,奢侈品業已換了一層皮。
這是一個怎樣的行業呢?
我喜歡油畫、素描、水彩、便條。
我漫步在世界奢侈品業的條條路上,定睛觀瞧。
我觀察一張面孔,傾聽一種聲音,注視一位客戶。在新想法面前,我歡娛,好奇。我凝視著工匠的手,呼吸著皮革的芳香,像行走在沙漠中的一匹駱駝,儲存著、消化著我的記憶,為的是穿越時光。
徒步,騎馬,在雪中,在陽光下,我信步徜徉。而這些斷簡殘篇即是我漫步與邂逅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