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序
“作為一名乒乓球運動員,我感到在中國乒乓球隊,時常閃爍著唯物辯證法的光芒,遺憾的是當時我對哲學理論的知識知之甚少,更沒有自覺地、有意識地用哲學理論來指導實踐,也沒有把實踐上升到哲學原理的高度來認識。所慶幸的是,在我即將結束在清華大學學習之前彌補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這一課,這對我來說意義是極其深遠的。”“通過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我覺得至少有以下幾點經驗值得很好地總結:一是大賽之前做好充分準備,運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找出矛盾之所在,正視它、研究它;二是在研究、分析矛盾的基礎上,制定周密的戰略戰術,采取恰當的方式、方法去解決矛盾,避免盲目性,加強針對性;三是用唯物辯證法的觀點去看待事物,從運動、變化、發展中找到一般的和特殊的矛盾,從而使我們立于不敗之地。”
這是我國著名乒乓球運動員鄧亞萍1997年退役后在清華大學求學時寫的《運動員學哲學》一文中的文字。作為運動員,鄧亞萍取得了她能夠取得的一切榮譽。她的成功,除了“人生沒有捷徑,只有靠自己去拼”外,還有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的指導。正如她所說:“我們只有學習和掌握了辯證唯物主義及認識論,并運用它去指導自己的行動,去正確地觀察、分析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才能無往而不勝。”
馬克思說:哲學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腦雖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體之外一樣。哲學不可觸摸,但時時處處都在我們的生活中,指導著我們的行為。哲學的本性,就在于啟迪人的智慧,提高人的創新意識。
一個偉大的民族不能沒有哲學思維,沒有哲學思維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恩格斯說一個民族想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他說的理論思維就是指辯證的哲學思維。我國170多年的近代史,證明了一個真理:離開了正確的哲學思維,一個民族就無法興盛,無法前行。“十月革命”送來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同志始終堅持實事求是這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髓,開辟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則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造了經濟社會發展的世界奇跡。
一位合格的大學生不能不具備哲學思維,不懂得哲學思維的大學生是沒有前途的大學生。不懂得哲學,我們就無法正確認識自己,無法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就無法全面認識我們生活著的以及即將深入接觸的現實社會,無法用科學的方法實現我們的人生價值。
在欣慰于國家教育事業跨步發展的同時,教師的使命也時常讓我憂慮于一些大學生的發展現狀,憂慮于不斷蔓延著的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思想對大學生科學理性思維的干擾和侵蝕。毫無疑問,今天的大學生,是風華正茂、充滿激情的一代,他們渴望成功,勇于追求。然而,不了解歷史就沒有正義感,不懂哲學就沒有方向感,現實生活中,一些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令人憂慮。有的急功近利,講求實惠,社會責任感弱化;有的思想偏激,認識片面,對社會缺乏了解,缺乏起碼的辨別能力;有的意志消沉,信仰缺失,成天怨天尤人,對共產主義缺乏信心,甚至崇洋媚外。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真理,理應成為當代青年的指路明燈,理想的風帆脫離了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航道,就不可避免要迷失方向,誤入歧途。
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校長陳駿教授說:“與世界一流大學相比,我國大學更多的是形似而不是神似,更多的是外延的擴張而不是內涵的提升。”什么是內涵建設?內涵建設就是高等教育要遵循素質教育的發展規律,從注重數量積累轉為注重質量提升,切實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人才培養才是大學的根本任務。什么樣的教育培養什么樣的人,功利性的教育只會扼殺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失去教育的本來意義。加強內涵建設要求高校徹底拋棄功利思想,改變重成才輕成人,重經濟效益輕教育質量的做法,注重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高校要努力回歸教育的本源,切實加強大學生人文素養和文化傳承教育,把哲學智慧與理性思維內化為大學生的思想品質,懂得生命的意義,懂得人文關懷,從而成為完整意義上的現代人。
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關鍵靠教育,靠素質教育。素質教育要求我們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以全面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為根本任務,注重學生身心潛能開發,把大學生培養成符合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加強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哲學素養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時代賦予高等教育的神圣歷史使命。
哲學是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最高使命。哲學是真、善、美,哲學是和諧進步,哲學的進步必然帶來社會的進步,哲學的繁榮催生社會的繁榮,重視大學生哲學素養教育,已經是刻不容緩了。然而,哲學教育不能紙上談兵,哲學是屬于生活的,真正的哲學不是“夜晚啼叫的貓頭鷹”,而應該是“雄赳赳氣昂昂的高盧雄雞”,哲學教育的目的不是讓學生懂得幾個原理、幾個觀點就夠了,而是要讓他們學會將哲學智慧運用到學習和生活實踐中去,學會用正確的理論指導自己的人生道路。
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史新編》里告訴我們:哲學可以給人一種境界,無論是和風細雨之下或是驚濤駭浪之中,他都可以安然自若地生活下去。哲學引導我們正確地看待自然、社會和人生的真諦,幫助我們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實踐,正確看待社會的進步和個人的發展,科學對待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正確對待進與退、得與失、名與利,從而為我們的生活點亮指路明燈。
在大學里要求知識,但更要求智慧,智慧創造價值,智慧成就理想。要贏得大學生活,一要學會適應,二要懂得選擇。學習哲學吧,它會給你答案。新生活都是從選定方向開始的,對于一艘沒有正確目標盲目航行的船而言,所有方向的風都是逆風。讓我們走進哲學世界,獲取人生的智慧,變逆風為順風吧。
編者
2013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