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第34章 后記
- 第33章 自我升級,告別“本領恐慌”(4)
- 第32章 自我升級,告別“本領恐慌”(3)
- 第31章 自我升級,告別“本領恐慌”(2)
- 第30章 自我升級,告別“本領恐慌”(1)
- 第29章 善待危機,提升團隊績效(4)
第1章 冰山在融化:企業危機時代已經來臨
“危機并不遙遠,死亡卻是永恒的,這一天一定會到來,你一定要相信。從哲學上,從任何自然規律上來說,我們都不能抗拒,只是如果我們能夠清醒認識到我們存在的問題,我們就能延緩這個時候的到來。”
——任正非(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總裁)
在迪斯尼影片《冰河世紀2》中,地球上的冰河期就快要結束了,大大小小的動物們都在歡天喜地的慶祝水世界即將來臨,一片歌舞升平。因為冰塊即將溶解,地球表面形態將進一步分化成海洋和陸地——新的紀元也即將誕生!所有冰河時期的動物都非常高興,歡呼雀躍地迎接水上世界的來臨,面對噴泉、清水、激流,以及冰雪融化的奇景,所有的動物都沉浸在水上樂園帶給它們的歡樂之中。
然而,影片中機警的猛犸象曼尼、樹獺希德及劍齒虎迭哥卻警覺到天氣正在劇烈變化,巨大的冰川正發生著大規模的崩解。他們察覺到周圍融化和崩塌的雪山將會形成洪水,他們賴以生存的樂土很快就會成為一片汪洋,因此,他們必須承擔起警醒所有無憂無慮的動物,并且帶領他們逃離即將化為汪洋的災難之地的重任……影片在最后按排了一只船來拯救他們。最后,歷盡艱險,幸免遇難的動物們終于登上方舟,躲過了災劫。
影片雖然是一部喜劇片,但在幽默詼諧中卻為我們帶來了一絲沉重的擔憂——在貌似巍峨的冰山下,潛流暗涌,冰雪的消融隨時會讓冰山毀于一旦。如果你不去注意這些潛在的危險,并且不知道如何應付這些危機,那么等待你的將是不可逆轉的滅頂之災。
《冰河世紀》雖然是一部的動畫電影,但它卻可以看成是全球環境惡化和人類生存危機的一個隱喻。冰山四漂、冰川融化現象其實是地球自然環境變化和惡化后果顯露的“冰山一角”。統計數據表明,“2萬年來,南極洲冰川面積的三分之二已經消失。在羅斯冰架崩裂前的7年間,南極半島就失去了大約1.25萬平方公里的冰架,相當于盧森堡國土面積的4倍。”
全球變暖,日益融化的冰川最終可能導致海平面加速上升,物種大量消失,整個人類的生活將面臨災難。如今,日益惡化的環境問題,已經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感受到生存危機已經迫在眉睫。同樣,全球化競爭和微利時代的來臨也讓企業的腳下成為了隨時會融化和崩塌的冰山。每一個企業經營者都應當意識到,冰山在融化,企業危機時代已經來臨。
這一點,看一看全球企業的“壽命”,我們就會明白。
統計數字表明:世界500強企業平均壽命為40歲,跨國公司平均壽命為12歲。
全球華人家族企業壽命為10.3年。
中國500強企業的壽命為10年。
中國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為2.9年。
1955年的財富500強企業中仍然存在的只有一半。
1977年標準普爾500強企業中只有74家還存在。
如今,全國的老字號企業已有70%已經“壽終正寢”。
絕大多數企業的壽命還不到人類平均壽命的一半,即35歲,其中中途夭折的企業更是不在少數。全球化時代的來臨,對于本來已經是危機四伏,兇險重重的企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如今衡量企業成功的標尺已經不再是做大或者做強,而是生存!
管理大師德魯克有一句名言,“企業的首要責任是活著。”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總裁任正非先生多次強調:“我現在想的不是如何去實現利潤最大化,而是考慮企業怎么活下去,如何提高核心競爭力的問題。”這話看似低調保守,但仔細琢磨,卻正是一個有責任感的企業家首先應該具備的智慧。
王嘉廉先生是美國CA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著名的美籍華裔企業家。有一次,一名記者在采訪時問他,什么是他最放在心上的事情時,王嘉廉道:最放心不下、惴惴不安的事情是能否為他的員工們全額發出下個月的薪水!
盛大集團的CEO陳天橋先生在回首盛大的創業歷程時說,自己每一年里都承擔了別人十年的風險。危險,自從盛大創立以來,就一直伴隨著它。遭遇過投資方突然撤資,遭遇過與合作伙伴對簿公堂,遭遇過黑客的大規模襲擊,也遭遇過競爭對手“舉報”所謂的偷漏稅……
聯想集團的CEO楊元慶先生認為,公司越是在業務發展順利的時候,就越是要有危機意識。
大凡那些能夠常青發展的企業都有一種危機經營的意識,它們都不相信過往的成績;不相信已經占有的市場地位,不相信已經積累下來的資產。它們唯一相信的是未來之路還會崎嶇不平,必須“如履薄冰”地面對未來。就像IBM的總裁葛士納先生所說的那樣:“長期的成功只是在我們時時心懷恐懼時才可能。不要驕傲地回首過往成功的戰略,而是要明察什么將導致我們未來的沒落。這樣我們才能集中精力于未來的挑戰,讓我們保持虛心、學習的饑餓及足夠的靈活。”
從華為的“冬天”到海爾“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從微軟的“微軟永遠只離破產有18個月”到英特爾“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的生存理念,都向我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企業危機時代已經來臨,危機感是企業常青的基石。企業只有樹立危機意識,做到平時如戰時,戰時如平時,才能夠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危機,實現可持續發展,如果喪失了危機意識,再強大的企業離破產也只有一步之遙。
危機感:造就職業常青的基石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
古人云,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一味沉湎于過去的成績,躺在過去的功勞薄上而不思進取,只能讓自己停滯不前。在動物界中,那缺少天敵的動物往往體質虛弱,不堪一擊;而擁有天敵的動物往往則體質強壯,生命力強。危機感不僅是企業和組織常青的基石,同時也一個人進取心的源泉,是一個人成長發展的重要動力。一個失去了危機感就會變得安于現狀,裹足不前,那么等待他的就只有被淘汰的命運。
曾讀過這么一個寓言故事。
從前,恐龍和蜥蜴共同生活在一個古老的地球上。
一天,蜥蜴對恐龍說,發現天上有顆星星越來越大,很有可能要撞到我們。恐龍卻不以為然,對蜥蜴說:該來的終究會來,難道你認為憑咱們的力量可以把這顆星星推開嗎?
一天,那顆越來越大的行星終于撞到地球上,引起了強烈的地震和火山噴發,恐龍們四處奔逃,但最終很快在災難中死去。而那些蜥蜴,則鉆進了自己早已挖掘好的洞穴里,躲過了災難。
蜥蜴的聰明之處,在于知道雖然自己沒有力量阻止災難的發生,但卻有力量去挖洞來給自己準備一個避難所。
這雖然只是一個寓言故事,但卻給每一個職場人士都帶來了很好的警示和啟迪,故事中的災難在我們身邊也會發生。隨著時代的變化和企業的發展,對于員工的要求越來越高。職場中,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的話,“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腦袋決定錢袋,不換腦袋就換人”。如果不提前為自己的未來做好各種準備,不努力學習新知識,那么,正如故事中的恐龍一樣,被淘汰的命運很快就會降臨到你的身上——如果你不主動淘汰自己,最后結果就只能是被別人所淘汰。
企業購置的機器設備都會按一定年限折舊,這是誰都明白的道理。同樣,人們賴以生存的知識、技能,也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不斷地“折舊”。價值是一個變數,今天,你可能是一個價值很高的人,但如果你缺乏危機意識,固步自封,滿足現狀,明天,你的價值就會貶值,面臨生存危機。
林東是某集團公司的一名員工,他剛到公司的時候非常努力,很快就在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由于他聰明能干,年輕好學,很快就成了老板的“紅人”。老板非常賞識他,進入公司不到兩年,他就被提拔為銷售部總經理,工資一下子翻了兩倍,還有了自己的專用汽車。
剛做上總經理那陣子,林東還是像以前那樣努力勤勉,每一件事情都做得盡善盡美,并且經常抽業余時間學習,參加培訓,彌補自己知識和經驗方面的不足。
時間長了,經常會有朋友對他說,“你犯什么傻啊?你現在已經是經理了,還那么拼命干嗎,要學會及時行樂才對啊,再說老板并不會檢查你做的每一件事情,你做得再好,他也不知道啊。”
在多次聽到別人說他“犯傻”的話后,林東變得“聰明”了,他學會了投機取巧,學會了察言觀色和想方設法迎合老板,不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也放棄了很多的學習計劃。如果他認為某件事情老板要過問,他就會將它做得很好;如果他認為某件事情老板不會過問,他就不會做好它,甚至根本就不做。在公司中,也很少見到他加班加點工作的身影了。
終于,在公司的一次中高層領導會議中,老板發現林東隱瞞了工作中的很多問題。在年底的業務能力考核上,林東有幾項考評成績也大不如前,失望之余,老板就把林東解聘了。一個本來很有前途的年輕人就因為喪失了危機感,安于現狀,而喪失了一個事業發展的大好機會。
市場中沒有永遠暢銷的產品,同樣,職場中也沒有永遠的“紅人”。職場中有很多像林東這樣的“紅人”失寵,這里面有很多因素,但最主要的是“紅人”失去了原來的激情和危機感,變得滿足現狀了,而絕對不是老板喜新厭舊。這些人在成為“紅人”之前,工資不高,起點也比較底,而且時刻還面臨著被淘汰的危險,因此,他們努力工作,用業績來證明自己的能力,用業績來取得想要的回報。終于,他們成功了,薪水、地位都大大提高,生活品質也得到了很大改善。這個時候,他們滋生了驕傲的情緒,優越感上去了,危機感下來了,工作干勁丟掉了,于是業績也隨之下來了。事實證明,這種態度最終害的人還是自己。
有人說,未來社會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忙得要死的人,另一種是找不到工作的人。據統計,25周歲以下的從業人員,職業更新周期是人均一年零四個月。比如,當10個人只有1個人擁有某種職業的資格認證證書時,他的優勢是明顯的,而當10個人中有9個人擁有這樣同一種證書時,那么他原有的優勢便不復存在。現代職場流行一種新的“三八主義”,即八個小時休息,八個小時工作,八個小時學習,這正是當下社會人才競爭激烈之寫照。面對未來日趨嚴酷的競爭,你做好準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