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底 更新時間:2025-04-08 17:27:18
- 《“中國現代文學與韓國”資料叢書》目錄
- ◎附錄
- 著譯及評介系年索引
- ◎索引
- 《朝鮮新體詩選》序
- 在滿鮮系文學
- 朝鮮文藝家的苦悶
- 朝鮮文藝近態
- 弱小民族的文學近況[節錄]
- 朝鮮影藝運動史[節錄]
- 朝鮮文學的現狀
- 文學上的集團意識與個人意識
- 韓國作家評介韓國現代文壇
- 留學日本期間郭沫若的國家意識及其轉變
- 中國現代韓人題材劇本研究[中文摘要]
- 從《沒有祖國的孩子》看舒群的早期創作
- 陽翰笙的戲劇《槿花之歌》分析與其教學活用[中文摘要]
- 中國現代作家塑造的韓國“慰安婦”形象
- 中國現代文學作品中的韓人“慰安婦”
- 《亞細亞狂人》及其世界主義精神
- 《亞細亞狂人》的跨國族同理心
- 《朝鮮短篇小說選》小考
- 北朝鮮的文學和藝術 作家·詩人·藝人
- 記韓國歌劇《阿里朗》
- 太陽!太陽!太陽!
- 《朝鮮春》讀后
- 朝鮮文學略評
- 朝鮮短篇小說
- 《啊哩朗》觀后感
- 看了《啊哩朗》后的印象
- 《啊哩朗》
- 《山靈》(胡風譯)
- 編后[節錄]
- 編輯室里
- 編后[節錄]
- 編者附言
- 編余瑣語[節錄]
- 介紹新書出版
- 作家作品評介
- 關于《“中國現代文學與韓國”資料叢書》
- 中韓近現代文學關系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 中國現代文學中的韓國民族主義書寫[摘要]
- 1930年代民族主義文藝運動中的韓人題材作品研究
- 淺談中國現代作家筆下的朝鮮女性形象
- 韓國與魯迅及其弟子們
- 韓國學界對中國近、現、當代作品中韓國人形象的發掘與研究
- 偽滿洲國《作風》雜志及朝鮮文學翻譯
- 韓國現代文學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研究(1926—1949)[摘要]
- 旅朝中國人對日本殖民統治下的朝鮮半島的認識
- 近代中國人的朝鮮亡國著述研究[節錄]
- 一年來大東亞各地文藝動態[節錄]
- 綜合評論
- ◎評介
- 思故鄉(譯韓國民歌)
- 韓國進行曲(弱小民族進行曲)
- 新時代的青年
- 新時代的青年
- 高麗民歌
- 詩歌
- 富億女
- 乞丐
- 荒蕪地
- 披霞娜
- 小說
- ◎譯作
- 野祭(一名《韓民血史》)
- 亡國恨
- ·戲曲·
- 亞細亞之黎明_((四幕歌劇))
- 高麗童子_((歌劇))
- 朝鮮恨
- 亡國恨
- ·話劇 歌劇·
- 戲劇
- 韓國十年
- 安重根先生傳
- 干四團歡迎韓國革命青年同學入團受訓大會記
- 韓青班巡禮
- 朝鮮的兒女們在西安
- 歡迎韓國青年大會
- 朝鮮俘虜上前線
- 活躍前線的朝鮮義勇隊
-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青史
- 良辰美景遇嘉賓
- “三一”紀念在桂林
- 朝鮮人民的吼聲
- 朝鮮學者李瑞林氏特訪記
- 韓國志士之二
- 韓國志士之一
- 斷頭臺上的兩個韓國烈士
- 安重根遺事
- 通訊 紀實
- 南朝鮮紀行
- 朝鮮一瞥
- 平壤一日記
- 日本朝鮮之行
- 東北印象記[節錄]
- 朝鮮游記
- 朝鮮布道隨筆
- 隨日人旅行團考察東北朝鮮記[節錄]
- 游韓三月回想錄
- 箕封黍離
- 漢城之初夜
- 游韓漫談
- 黃海環游記[節錄]
- 朝鮮
- 朝鮮游行布道記
- 仁川漢城之一瞥
- 平壤謁箕子陵記
- 游金剛山記
- 游朝鮮所感
- 韓京紀游
- 滿洲朝鮮旅行日記[節錄]
- 韓國游記
- 旅行日韓日記[節錄]
- 扶桑印影[節錄]
- 朝鮮京城觀察記
- 游朝鮮日記
- 朝鮮行記
- 日鮮游記[節錄]
- 民國八年日鮮旅行記[節錄]
- 追憶游朝鮮新義州事
- 考察日韓江浙教育筆記[節錄]
- 日記_([1918年4月8—9日])
- 參觀朝鮮皮革工場實習筆記[節錄]
- 游記
- 阿里朗
- 關于《槿花之歌》的創作和演出
- “檀君子孫”在西北
- 致韓國友人
- 某韓人
- 汪兆銘與李完用
- 韓人自述一字一淚 我們對此作何感想
- 哀韓人
- 好太王碑
- 高麗小姐
- 為祖國復仇的安重根
- 韓國志士姜宇奎
- 朝鮮民族英雄安重根
- 悼韓國革命志士金在天先生
- 國難無難的國人對高麗人羞死
- 為國犧牲的安重根
- 夫復何言(釜山)
- 金九《李奉昌》前記
- “櫻田門之一彈”
- 從安重根說到尹奉吉
- 同胞其亦知取法于韓人也否?
- 朝鮮民心從此可見一般
- 韓人一炸彈后底感想
- 可欽可佩的韓國青年
- 韓國的張良 萬古名揚李奉昌
- 中國安重根安在?
- 敬獻給我們底東北青年
- 記和朝鮮僑胞的一席凄涼話
- 記朝鮮俠士安重根
- 由朝鮮女性革命團連想到中國女子
- 亡國之苦
- 資本家與勞動者
- 吊安重根義士并告兩國人民
- 我對于韓人之感想
- 為什么要贊助韓人
- 朝鮮人該怎樣努力
- 是我們的事
- 做亡國奴,不如做冢中骨
- 觀朝鮮女樂
- 勇敢的高麗女童
- 論荊軻與安重根
- 論荊軻與安重根
- 對于朝鮮滅亡之感言
- 亡國淚
- 朝鮮烈士
- 散文
- 題舊有朝鮮筆
- 《抗戰詩史》詩選(二十二題二十四首)
- 游日本朝鮮歸國車過鴨綠江上見滑冰船口占
- 游朝鮮故宮
- 營妓
- 營妓
- 送韓國臨時政府金九主席一行赴國
- 朝鮮鄭寅普君寄所作李耕齋先生傷詞賦此慰之
- 哀悼我們親密的戰友葉鴻德同志
- 吊安重根
- 朝鮮義士尹奉吉歌
- 朝鮮少女吟
- 朝鮮京城謁吳武壯公_(長慶)祠堂
- 《韓民月刊》祝詞
- 贈金尤史_(三疊韓韻)
- 東行赴日道經朝鮮賦感
- 水調歌頭_(贈朝鮮志士)
- 七哀·哀高麗_(同驪支均[韻])
- 呈高麗金禹鏞先生_(五言古詩二首)
- 餞別李君仲剛赴朝鮮總領事館任職
- 高麗海灣舟中作
- 四月一日故韓國漢城見七日并出如連珠,感賦長句 _(己未)
- 韓國故宮辟為公園
- 再用叉字韻感賦并寄朝鮮權海槎樞院
- 義士行(三首)
- 五四初度距幽囚之歲十九年矣感而賦此并贈韓友圓明仍用廿五獄中初度原韻
- 《苦笑集》詩選(二題二首)
- 《啼鵑集》詩選(四題七首)
- 題朝鮮閔妃小象
- 葦伊出示朝鮮閔妃小像靜女其姝蛻出塵外袁忠節嘗嘆為美人第一良非虛說元秘史注卷一文蕓閣識語謂有元重高麗女子如妃方為不負感其慘死有同楊玉環而薰蕕迥異因作詩索葦伊和焉
- 百字令
- 朝鮮集_(民國十八年八月)(十二首)
- 游韓國故宮
- 吊韓義士李奉昌
- 聞上海韓人投擲炸彈事舊作
- 朝鮮慘殺華僑案
- 韓國女英雄
- 虹口炸案感懷
- 韓義士歌
- 尹奉吉
- 朝鮮兒歌_(哀安重根刺伊藤博文也 己酉作)
- 贈韓人柳慶泰君
- 悼英魂(八首)
- 贈尹奉吉
- 壯士行
- 高麗嘆
- 平壤恨
- 蠻語
- 木公見贈宣紙高麗貢箋皆咸同間舊制賦謝
- 游朝鮮京城王宮
- 偕任之問漁二公游朝鮮京城吳武壯祠
- 贈朝鮮女郎(八首)
- 念奴嬌_(渡鴨綠江)
- 平壤七星門哭左忠壯公寶貴
- 舟出東朝鮮灣
- 東朝鮮灣歌
- 讀朝鮮烈士安重根傳
- 齊天樂_(高麗紙)
- 過朝鮮半島有感
- 送女生樸景仁歸朝鮮_(并序)
- 高麗山
- 題朝鮮南原郡廣寒樓_(步朝鮮貴爵樸多山韻)
- 朝鮮雜詩_(錄三)
- 題贈朝鮮佛教大會并祝詞
- 釜山覽勝
- 游朝鮮昌慶苑
- 高麗城感作丁卯
- 朝鮮金一浩先生以箋紙索書賦贈長句
- 朝鮮道中率成(二首)
- 高麗紙歌
- 哀朝鮮
- 又三首
- 金剛山雜詠十二首
- 詩二首
- 朝鮮道中七首十六年十月二十一日
- 朝鮮京城有序(二首)
- 朝鮮京城書事
- 朝鮮道中(四首)
- 高麗海口占丙午
- 安重根
- 朝鮮詩四題
- 朝鮮詩五首
- 平壤即景乙丑四月上浣日本海軍航空隊作橫須賀至北京之長途飛行余奉令赴平壤檢查入境事宜閑且作山水游覽物傷情感而賦之
- 讀朝鮮亡國史有感
- 日本女王方子嫁朝鮮王子
- 朝鮮紀游詩六首
- 亡國淚_(并序)
- 題笠伯朝鮮金剛山游記
- 其三
- 其二
- 哀韓國詩
- 漢城恨并序(四首)
- 夜過朝鮮海峽
- 朝鮮金居士赴至年八十七矣哀而歌之
- 海上贈睨觀,即題其《汕廬圖》
- 塔硐公園口號
- 登南山有序
- 祝《新韓青年》創刊
- 題高麗美人舞劍小影
- 自由鐘八年四月作記韓人之運動獨立也
- 祝《天鼓》出版
- 挽韓義士安重根先生
- 悼大韓義士安重根示汕廬
- 祝《震壇》報出版
- 游朝詩抄(十首)
- 題楊石然竹石菊花圖楊韓國人也
- 高麗伎歌
- 觀高麗伎舞有作
- 贈朝鮮申睨觀
- 嘆高麗亡國受虐待
- 讀朝鮮見聞錄有感
- 安重根
- 其二
- 送朝鮮前政大夫金澤榮歸國
- 朝鮮領館設立兩等小學校校歌
- 過朝鮮海望濟州島口占
- 哀朝鮮辭序略·義州至釜山途次稿
- 雜感(三首)
- 高麗金宗亮起漢過訪求詩因贈
- 哀韓篇
- 其二
- 贈高麗音樂家吳小坡女士次南湖韻
- 與高麗吳小坡女士飲于市樓
- 和鮮人金允植先生鋟刊著述紀念之作
- 送別朝鮮金起虞先生
- 贈朝鮮刺客(二首)
- 大江東去_(次均[韻]贈界氏由朝鮮歸國)
- ·舊體詩·
- 光復之歌
- 獻給小明弟弟
- 北行者
- 亡了國的人
- 亡國恨
- 贈朝鮮的友人
- ·新詩·
- 詩歌
- 朝鮮遺恨
- 繪圖朝鮮亡國演義(愛國英雄淚)
- 朝鮮金剛山之奇人
- 泠泠
- 朝鮮英雄傳
- 朝鮮烈女
- 亡國恨
- 奴隸痛
- 安重根外傳
- 記高麗女子
- 箕子鏡
- ·文言小說 章回小說·
- 朝鮮女人
- 花子的哀怨
- 春天的悵惘
- 韓國的女兒
- 奸細
- 亡國淚
- 可憐的亡國少年
- ·新小說·
- 小說
- ◎創作
- 前言
- 編輯說明
- 作者簡介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作者簡介
- 編輯說明
- 前言
- ◎創作
- 小說
- ·新小說·
- 可憐的亡國少年
- 亡國淚
- 奸細
- 韓國的女兒
- 春天的悵惘
- 花子的哀怨
- 朝鮮女人
- ·文言小說 章回小說·
- 箕子鏡
- 記高麗女子
- 安重根外傳
- 奴隸痛
- 亡國恨
- 朝鮮烈女
- 朝鮮英雄傳
- 泠泠
- 朝鮮金剛山之奇人
- 繪圖朝鮮亡國演義(愛國英雄淚)
- 朝鮮遺恨
- 詩歌
- ·新詩·
- 贈朝鮮的友人
- 亡國恨
- 亡了國的人
- 北行者
- 獻給小明弟弟
- 光復之歌
- ·舊體詩·
- 大江東去_(次均[韻]贈界氏由朝鮮歸國)
- 贈朝鮮刺客(二首)
- 送別朝鮮金起虞先生
- 和鮮人金允植先生鋟刊著述紀念之作
- 與高麗吳小坡女士飲于市樓
- 贈高麗音樂家吳小坡女士次南湖韻
- 其二
- 哀韓篇
- 高麗金宗亮起漢過訪求詩因贈
- 雜感(三首)
- 哀朝鮮辭序略·義州至釜山途次稿
- 過朝鮮海望濟州島口占
- 朝鮮領館設立兩等小學校校歌
- 送朝鮮前政大夫金澤榮歸國
- 其二
- 安重根
- 讀朝鮮見聞錄有感
- 嘆高麗亡國受虐待
- 贈朝鮮申睨觀
- 觀高麗伎舞有作
- 高麗伎歌
- 題楊石然竹石菊花圖楊韓國人也
- 游朝詩抄(十首)
- 祝《震壇》報出版
- 悼大韓義士安重根示汕廬
- 挽韓義士安重根先生
- 祝《天鼓》出版
- 自由鐘八年四月作記韓人之運動獨立也
- 題高麗美人舞劍小影
- 祝《新韓青年》創刊
- 登南山有序
- 塔硐公園口號
- 海上贈睨觀,即題其《汕廬圖》
- 朝鮮金居士赴至年八十七矣哀而歌之
- 夜過朝鮮海峽
- 漢城恨并序(四首)
- 哀韓國詩
- 其二
- 其三
- 題笠伯朝鮮金剛山游記
- 亡國淚_(并序)
- 朝鮮紀游詩六首
- 日本女王方子嫁朝鮮王子
- 讀朝鮮亡國史有感
- 平壤即景乙丑四月上浣日本海軍航空隊作橫須賀至北京之長途飛行余奉令赴平壤檢查入境事宜閑且作山水游覽物傷情感而賦之
- 朝鮮詩五首
- 朝鮮詩四題
- 安重根
- 高麗海口占丙午
- 朝鮮道中(四首)
- 朝鮮京城書事
- 朝鮮京城有序(二首)
- 朝鮮道中七首十六年十月二十一日
- 詩二首
- 金剛山雜詠十二首
- 又三首
- 哀朝鮮
- 高麗紙歌
- 朝鮮道中率成(二首)
- 朝鮮金一浩先生以箋紙索書賦贈長句
- 高麗城感作丁卯
- 游朝鮮昌慶苑
- 釜山覽勝
- 題贈朝鮮佛教大會并祝詞
- 朝鮮雜詩_(錄三)
- 題朝鮮南原郡廣寒樓_(步朝鮮貴爵樸多山韻)
- 高麗山
- 送女生樸景仁歸朝鮮_(并序)
- 過朝鮮半島有感
- 齊天樂_(高麗紙)
- 讀朝鮮烈士安重根傳
- 東朝鮮灣歌
- 舟出東朝鮮灣
- 平壤七星門哭左忠壯公寶貴
- 念奴嬌_(渡鴨綠江)
- 贈朝鮮女郎(八首)
- 偕任之問漁二公游朝鮮京城吳武壯祠
- 游朝鮮京城王宮
- 木公見贈宣紙高麗貢箋皆咸同間舊制賦謝
- 蠻語
- 平壤恨
- 高麗嘆
- 壯士行
- 贈尹奉吉
- 悼英魂(八首)
- 贈韓人柳慶泰君
- 朝鮮兒歌_(哀安重根刺伊藤博文也 己酉作)
- 尹奉吉
- 韓義士歌
- 虹口炸案感懷
- 韓國女英雄
- 朝鮮慘殺華僑案
- 聞上海韓人投擲炸彈事舊作
- 吊韓義士李奉昌
- 游韓國故宮
- 朝鮮集_(民國十八年八月)(十二首)
- 百字令
- 葦伊出示朝鮮閔妃小像靜女其姝蛻出塵外袁忠節嘗嘆為美人第一良非虛說元秘史注卷一文蕓閣識語謂有元重高麗女子如妃方為不負感其慘死有同楊玉環而薰蕕迥異因作詩索葦伊和焉
- 題朝鮮閔妃小象
- 《啼鵑集》詩選(四題七首)
- 《苦笑集》詩選(二題二首)
- 五四初度距幽囚之歲十九年矣感而賦此并贈韓友圓明仍用廿五獄中初度原韻
- 義士行(三首)
- 再用叉字韻感賦并寄朝鮮權海槎樞院
- 韓國故宮辟為公園
- 四月一日故韓國漢城見七日并出如連珠,感賦長句 _(己未)
- 高麗海灣舟中作
- 餞別李君仲剛赴朝鮮總領事館任職
- 呈高麗金禹鏞先生_(五言古詩二首)
- 七哀·哀高麗_(同驪支均[韻])
- 水調歌頭_(贈朝鮮志士)
- 東行赴日道經朝鮮賦感
- 贈金尤史_(三疊韓韻)
- 《韓民月刊》祝詞
- 朝鮮京城謁吳武壯公_(長慶)祠堂
- 朝鮮少女吟
- 朝鮮義士尹奉吉歌
- 吊安重根
- 哀悼我們親密的戰友葉鴻德同志
- 朝鮮鄭寅普君寄所作李耕齋先生傷詞賦此慰之
- 送韓國臨時政府金九主席一行赴國
- 營妓
- 營妓
- 游朝鮮故宮
- 游日本朝鮮歸國車過鴨綠江上見滑冰船口占
- 《抗戰詩史》詩選(二十二題二十四首)
- 題舊有朝鮮筆
- 散文
- 朝鮮烈士
- 亡國淚
- 對于朝鮮滅亡之感言
- 論荊軻與安重根
- 論荊軻與安重根
- 勇敢的高麗女童
- 觀朝鮮女樂
- 做亡國奴,不如做冢中骨
- 是我們的事
- 朝鮮人該怎樣努力
- 為什么要贊助韓人
- 我對于韓人之感想
- 吊安重根義士并告兩國人民
- 資本家與勞動者
- 亡國之苦
- 由朝鮮女性革命團連想到中國女子
- 記朝鮮俠士安重根
- 記和朝鮮僑胞的一席凄涼話
- 敬獻給我們底東北青年
- 中國安重根安在?
- 韓國的張良 萬古名揚李奉昌
- 可欽可佩的韓國青年
- 韓人一炸彈后底感想
- 朝鮮民心從此可見一般
- 同胞其亦知取法于韓人也否?
- 從安重根說到尹奉吉
- “櫻田門之一彈”
- 金九《李奉昌》前記
- 夫復何言(釜山)
- 為國犧牲的安重根
- 國難無難的國人對高麗人羞死
- 悼韓國革命志士金在天先生
- 朝鮮民族英雄安重根
- 韓國志士姜宇奎
- 為祖國復仇的安重根
- 高麗小姐
- 好太王碑
- 哀韓人
- 韓人自述一字一淚 我們對此作何感想
- 汪兆銘與李完用
- 某韓人
- 致韓國友人
- “檀君子孫”在西北
- 關于《槿花之歌》的創作和演出
- 阿里朗
- 游記
- 參觀朝鮮皮革工場實習筆記[節錄]
- 日記_([1918年4月8—9日])
- 考察日韓江浙教育筆記[節錄]
- 追憶游朝鮮新義州事
- 民國八年日鮮旅行記[節錄]
- 日鮮游記[節錄]
- 朝鮮行記
- 游朝鮮日記
- 朝鮮京城觀察記
- 扶桑印影[節錄]
- 旅行日韓日記[節錄]
- 韓國游記
- 滿洲朝鮮旅行日記[節錄]
- 韓京紀游
- 游朝鮮所感
- 游金剛山記
- 平壤謁箕子陵記
- 仁川漢城之一瞥
- 朝鮮游行布道記
- 朝鮮
- 黃海環游記[節錄]
- 游韓漫談
- 漢城之初夜
- 箕封黍離
- 游韓三月回想錄
- 隨日人旅行團考察東北朝鮮記[節錄]
- 朝鮮布道隨筆
- 朝鮮游記
- 東北印象記[節錄]
- 日本朝鮮之行
- 平壤一日記
- 朝鮮一瞥
- 南朝鮮紀行
- 通訊 紀實
- 安重根遺事
- 斷頭臺上的兩個韓國烈士
- 韓國志士之一
- 韓國志士之二
- 朝鮮學者李瑞林氏特訪記
- 朝鮮人民的吼聲
- “三一”紀念在桂林
- 良辰美景遇嘉賓
-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青史
- 活躍前線的朝鮮義勇隊
- 朝鮮俘虜上前線
- 歡迎韓國青年大會
- 朝鮮的兒女們在西安
- 韓青班巡禮
- 干四團歡迎韓國革命青年同學入團受訓大會記
- 安重根先生傳
- 韓國十年
- 戲劇
- ·話劇 歌劇·
- 亡國恨
- 朝鮮恨
- 高麗童子_((歌劇))
- 亞細亞之黎明_((四幕歌劇))
- ·戲曲·
- 亡國恨
- 野祭(一名《韓民血史》)
- ◎譯作
- 小說
- 披霞娜
- 荒蕪地
- 乞丐
- 富億女
- 詩歌
- 高麗民歌
- 新時代的青年
- 新時代的青年
- 韓國進行曲(弱小民族進行曲)
- 思故鄉(譯韓國民歌)
- ◎評介
- 綜合評論
- 一年來大東亞各地文藝動態[節錄]
- 近代中國人的朝鮮亡國著述研究[節錄]
- 旅朝中國人對日本殖民統治下的朝鮮半島的認識
- 韓國現代文學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研究(1926—1949)[摘要]
- 偽滿洲國《作風》雜志及朝鮮文學翻譯
- 韓國學界對中國近、現、當代作品中韓國人形象的發掘與研究
- 韓國與魯迅及其弟子們
- 淺談中國現代作家筆下的朝鮮女性形象
- 1930年代民族主義文藝運動中的韓人題材作品研究
- 中國現代文學中的韓國民族主義書寫[摘要]
- 中韓近現代文學關系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 關于《“中國現代文學與韓國”資料叢書》
- 作家作品評介
- 介紹新書出版
- 編余瑣語[節錄]
- 編者附言
- 編后[節錄]
- 編輯室里
- 編后[節錄]
- 《山靈》(胡風譯)
- 《啊哩朗》
- 看了《啊哩朗》后的印象
- 《啊哩朗》觀后感
- 朝鮮短篇小說
- 朝鮮文學略評
- 《朝鮮春》讀后
- 太陽!太陽!太陽!
- 記韓國歌劇《阿里朗》
- 北朝鮮的文學和藝術 作家·詩人·藝人
- 《朝鮮短篇小說選》小考
- 《亞細亞狂人》的跨國族同理心
- 《亞細亞狂人》及其世界主義精神
- 中國現代文學作品中的韓人“慰安婦”
- 中國現代作家塑造的韓國“慰安婦”形象
- 陽翰笙的戲劇《槿花之歌》分析與其教學活用[中文摘要]
- 從《沒有祖國的孩子》看舒群的早期創作
- 中國現代韓人題材劇本研究[中文摘要]
- 留學日本期間郭沫若的國家意識及其轉變
- 韓國作家評介韓國現代文壇
- 文學上的集團意識與個人意識
- 朝鮮文學的現狀
- 朝鮮影藝運動史[節錄]
- 弱小民族的文學近況[節錄]
- 朝鮮文藝近態
- 朝鮮文藝家的苦悶
- 在滿鮮系文學
- 《朝鮮新體詩選》序
- ◎索引
- 著譯及評介系年索引
- ◎附錄
- 《“中國現代文學與韓國”資料叢書》目錄
- 封底 更新時間:2025-04-08 17:2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