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現代文學與韓國”文獻補編(全2冊)
- 李存光 (韓)金宰旭編
- 930字
- 2025-04-08 17:25:41
編輯說明
一、收文時限和內容。
1.十卷本《“中國現代文學與韓國”資料叢書》(金柄珉、李存光主編,金宰旭、崔一副主編,延邊大學出版社,2014。以下簡稱“十卷本叢書”)出版后新發現的1917—1949年的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等創作和譯作(個別作品因故未能收錄)。
2.十卷本叢書未收錄的1917—1949年發表的舊體詩詞和文言小說、章回小說等。
3.2015年后中韓兩國新發表的和十卷本叢書漏收的部分學術論文,以及對十卷本叢書的相關報道和評論。
二、收文所據版本和排列。
1.所收創作、譯作和1950年前的評介,均以初刊本或初版本為準。各類下的篇目以初刊(版)時間為序,個別公開發表較晚的作品按寫作時間列入。同一作者不同時間發表的舊體詩詞置于首篇之后連排。
2.創作和譯作均以體裁排列,其中創作中的游記(參觀記、考察記),既可視為“散文”亦可視為“紀實”,故單列一類,置于散文、紀實之間。
三、收文的文字及技術處理。
1.原文的繁體字、異體字均改排現行簡化字。原文明顯的文字和標點錯漏,由編者訂正;不盡符合現行語法規范的字句,一般不予改動。原文疑似錯字后加[ ]標出擬改文字,衍字用( )標出,遺漏文字用【 】補足,無法辨識的文字用□表示。
2.小說、散文和詩歌已有分段、空格的按原刊格式,個別明顯不當的略有調整。戲曲按原格式,話劇、歌劇的人物稱謂和格式按原刊。
3.舊體詩詞、文言小說和散文、章回小說原文無標點或只標句讀,大部分無分段。為便于閱讀,本書編者增加了標點和分段,其中或有不當,望識者指正。
4.部分舊體詩詞有作者的夾注,現按原貌用六號字標示。舊體詩詞以外的原作注釋,或注于篇末、章節末,或為腳注。為便于參閱,現統一為當頁腳注。本書編者所加題注和其他注釋,后加“本書編者”以示區別。
5.原文章節號各異,現統一標為“一、二、三……”;原作段落之間的分隔號紛繁,現統一為“*”號。
6.為節省篇幅,做了以下處理:其一,舊體詩詞連排,不同作者的詩作之間空二行,同一作者的多首詩作之間空一行;其二,2000年后的論文刪去原刊的作者簡介、摘要、關鍵詞和注釋,已標注的另附參考文獻(注釋見“參考文獻”的則予以保留)。
四、其他未盡事項及特殊情況參見正文相關注釋和書末“索引”中的按語。
五、本書的文獻搜集、文字錄入得到金柄珉教授的大力支持和熱心幫助。在此,深表謝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