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元倫理學:當代研究導論
最新章節:
譯者后記
《元倫理學:當代研究導論》闡述了大多數元倫理學都要處理的一系列難題,可以給高年級本科生研習元倫理學奠定一個堅實的基礎。這些難題涉及道德分歧、指稱、道德認識論、形而上學和道德心理學。為了應對這些難題,研究者們發展出了諸多元倫理學立場,本書作者馬克范羅伊恩對這些立場做了深入探討。對于初窺元倫理學的讀者,范羅伊恩還提出并回答了一些非常基本的問題,比如:什么是元倫理學,為什么研究元倫理學,鑒于元倫理學內在地充滿爭議性,我們如何著手進行討論?本書各章的末尾均列有若干思考題,可以增進對文本的理解,也可以激發進一步的討論,并且附有評論性的拓展閱讀建議。
- 譯者后記 更新時間:2024-07-18 14:28:23
- 索引
- 參考文獻
- 術語表
- 閱讀文獻
- 14.5 結論
- 14.4 理性主義與理由
- 14.3 建構主義與契約主義
- 14.2.1 游敘弗倫難題
- 14.2 超自然主義
- 14.1 從元倫理學到元規范性
- 第14章 余論
- 閱讀文獻
- 思考題
- 13.7 非自然主義、反還原論與靜默論?
- 13.6 內在主義
- 13.5 道德認識論、可靠性與非恰巧性要求
- 13.4.1 難友策略是解決之道嗎?
- 13.4 解釋隨附性
- 13.3 對非自然主義解釋的一種一般性質疑
- 13.2 令人悲觀的歸納?
- 13.1.2 反對自然規范性
- 13.1.1 道德屬性何以特殊?
- 13.1 截然不同的動機
- 第13章 非自然主義與反還原論
- 閱讀文獻
- 思考題
- 12.7 一點回顧
- 12.6 道德孿生地球論證與網絡式分析
- 12.5 置換問題
- 12.4 從實現功能性角色到元倫理自然主義
- 12.3 內在主義與網絡式分析
- 12.2.1 一個簡單的例子
- 12.2 通過網絡式分析定義理論詞項
- 12.1 非顯見的分析性
- 第12章 科學自然主義之二:道德功能主義與網絡式分析
- 閱讀文獻
- 思考題
- 11.5.1 道德孿生地球與因果規制語義學
- 11.5 道德孿生地球反駁
- 11.4 康奈爾派實在論與道德/動機和道德/理由外在主義
- 11.3 實在論式的道德認識論與因果效力
- 11.2.3 道德品類、自然品類與還原策略
- 11.2.2 還原論自然主義與非還原論自然主義
- 11.2.1 直接指稱與開放問題論證
- 11.2 康奈爾派實在論與因果道德語義學
- 11.1 康奈爾派實在論
- 第11章 科學自然主義之一:康奈爾派實在論
- 閱讀文獻
- 思考題
- 10.3 大衛·布林克的外在主義論證
- 10.2 分析悖論與開放問題論證
- 10.1 菲莉帕·富特對非認知主義和內在主義的挑戰
- 第10章 外在主義的反駁
- 閱讀文獻
- 思考題
- 9.6 小結
- 9.5.2 虛構主義真的能避免弗雷格—吉奇問題嗎?
- 9.5.1 基于意義與使用的關系提出的反駁
- 9.5 對道德虛構主義的反駁
- 9.4 變革型道德虛構主義
- 9.3.3 詮釋型虛構主義缺乏可信度
- 9.3.2 將建構經驗主義模型適用于道德
- 9.3.1 一種非道德的虛構主義模型:建構經驗主義
- 9.3 從抽象策略到實質模型
- 9.2.4 對開放問題論證的處理不同于非認知主義
- 9.2.3 以心理非認知主義解釋內在主義
- 9.2.2 有限的道德形而上學承諾
- 9.2.1 避免非認知主義的語義負擔
- 9.2 為什么接受詮釋型虛構主義?
- 9.1 詮釋型虛構主義與錯誤論
- 第9章 虛構主義
- 閱讀文獻
- 思考題
- 8.11 小結
- 8.10.4 道德認知現象學
- 8.10.3 超越道德領域的非認知主義
- 8.10.2 準實在論的修正
- 8.10.1 避免解釋負擔
- 8.10 道德認識論
- 8.9 回應對主觀主義的模態反駁
- 8.8.1 準實在論、真理緊縮主義與認可
- 8.8 能動者內在主義、準實在論與不道德的判斷
- 8.7 道德/動機判斷內在主義作為非認知主義的理論動機
- 8.6 自然主義
- 8.5 非認知主義與開放問題論證
- 8.4.3 混合理論
- 8.4.2 表達主義
- 8.4.1 規約主義與祈使邏輯
- 8.4 對基本解釋的系統性擴展(弗雷格—吉奇問題)
- 8.3 道德分歧
- 8.2 非認知主義對主觀主義的改進
- 8.1.1 非認知主義的分類
- 8.1 兩個否定性主張
- 第8章 承襲簡單主觀主義的非認知主義
- 閱讀文獻
- 思考題
- 7.7 小結
- 7.6 理想能動者理論
- 7.5 何種態度?
- 7.4 相對主義式與絕對主義式的理想觀察者理論
- 7.3.4 內容回顧
- 7.3.3 傾向屬性與分歧
- 7.3.2 顏色類比與模態地位反駁
- 7.3.1 理想化、客觀性和關于不道德的道德觀的擔心
- 7.3 反應依賴理論以及與顏色的類比
- 7.2.4 對理想觀察者理論的“那又如何”式反駁
- 7.2.3 理想觀察者與判斷內在主義
- 7.2.2 理想觀察者理論、傾向論分析與道德/動機存在內在主義
- 7.2.1 旨在把握道德認識論的理想條件
- 7.2 理想化策略
- 7.1 擴展主體集合
- 第7章 承襲簡單主觀主義的認知主義:理想觀察者理論與理想能動者理論
- 閱讀文獻
- 思考題
- 6.3 小結
- 6.2.5 簡單評價者主觀主義無法處理作為出發點的分歧現象
- 6.2.4 簡單主觀主義在某些反事實情形中會得出錯誤判斷
- 6.2.3 簡單主觀主義應用于邪惡能動者時會得出錯誤結論
- 6.2.2 簡單主觀主義誤解了道德認識論
- 6.2.1 簡單主觀主義蘊涵不可信的強內在主義
- 6.2 簡單主觀主義的代價
- 6.1.3 簡單主觀主義可以解釋道德/動機判斷內在主義
- 6.1.2 簡單主觀主義可以解釋道德/理由存在內在主義
- 6.1.1 簡單主觀主義可以解釋道德/動機存在內在主義
- 6.1 簡單主觀主義的優勢
- 第6章 簡單主觀主義
- 閱讀文獻
- 思考題
- 5.7 小結
- 5.6 幾個重要問題:錯誤、真、假與適真性
- 5.5 錯誤論欠缺一種關于錯誤的理論
- 5.4 認識論與指稱
- 5.3 基于寬厚原則的一種質疑及若干回應
- 5.2 錯誤論與“不容商榷”的承諾
- 5.1.3 支持錯誤論的其他論證
- 5.1.2 支持錯誤論的一個認識論論證
- 5.1.1 支持錯誤論的兩個形而上學論證
- 5.1 支持錯誤論的論證
- 第5章 錯誤論
- 閱讀文獻
- 思考題
- 4.3 內在主義同關于道德的其他可信主張相沖突
- 4.2.4 從道德/理由和理由/動機內在主義到道德/動機內在主義
- 4.2.3 支持理由/動機存在內在主義的兩個論證
- 4.2.2 支持道德/理由存在內在主義的論證
- 4.2.1 支持道德/動機內在主義的直接論證
- 4.2 幾種重要的內在主義的理據
- 4.1 內在主義種種
- 第4章 道德的實踐性與理由和動機的休謨主義觀點
- 閱讀文獻
- 思考題
- 3.8 最佳解釋推理
- 3.7 關于綜合先天知識的懷疑論
- 3.6 進化論會顛覆直覺知識嗎?
- 3.5 直覺主義
- 3.4 隨附性
- 3.3 還原論自然主義
- 3.2 融貫性是最終標準嗎?
- 3.1 經驗非充分決定性
- 第3章 道德認識論與倫理理論的經驗非充分決定性
- 閱讀文獻
- 思考題
- 2.8 小結
- 2.7 黑爾式的翻譯論證
- 2.6 言說者相對主義
- 2.5.5 如果摩爾是對的,我們如何得到一個共同的倫理主題?
- 2.5.4 關于自然主義的題外話
- 2.5.3 對開放問題論證的第二種重構
- 2.5.2 區分涵義與指稱
- 2.5.1 對開放問題論證的第一種重構
- 2.5 開放問題論證
- 2.4.1 分歧的聚合(Convergence)
- 2.4 麥凱的分歧論證
- 2.3 破壞性分歧與破壞性懷疑
- 2.2 最小實在論對分歧的解釋
- 2.1 最小實在論
- 第2章 倫理有統一的主題嗎?
- 1.5 提醒與鼓勵
- 1.4 為什么研究元倫理學?
- 1.3 元倫理學理論圖示
- 1.2 寫作思路
- 1.1 什么是元倫理學
- 第1章 緒論
- 中文版序言
- 致謝
- 獻詞
- Copyright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Copyright
- 獻詞
- 致謝
- 中文版序言
- 第1章 緒論
- 1.1 什么是元倫理學
- 1.2 寫作思路
- 1.3 元倫理學理論圖示
- 1.4 為什么研究元倫理學?
- 1.5 提醒與鼓勵
- 第2章 倫理有統一的主題嗎?
- 2.1 最小實在論
- 2.2 最小實在論對分歧的解釋
- 2.3 破壞性分歧與破壞性懷疑
- 2.4 麥凱的分歧論證
- 2.4.1 分歧的聚合(Convergence)
- 2.5 開放問題論證
- 2.5.1 對開放問題論證的第一種重構
- 2.5.2 區分涵義與指稱
- 2.5.3 對開放問題論證的第二種重構
- 2.5.4 關于自然主義的題外話
- 2.5.5 如果摩爾是對的,我們如何得到一個共同的倫理主題?
- 2.6 言說者相對主義
- 2.7 黑爾式的翻譯論證
- 2.8 小結
- 思考題
- 閱讀文獻
- 第3章 道德認識論與倫理理論的經驗非充分決定性
- 3.1 經驗非充分決定性
- 3.2 融貫性是最終標準嗎?
- 3.3 還原論自然主義
- 3.4 隨附性
- 3.5 直覺主義
- 3.6 進化論會顛覆直覺知識嗎?
- 3.7 關于綜合先天知識的懷疑論
- 3.8 最佳解釋推理
- 思考題
- 閱讀文獻
- 第4章 道德的實踐性與理由和動機的休謨主義觀點
- 4.1 內在主義種種
- 4.2 幾種重要的內在主義的理據
- 4.2.1 支持道德/動機內在主義的直接論證
- 4.2.2 支持道德/理由存在內在主義的論證
- 4.2.3 支持理由/動機存在內在主義的兩個論證
- 4.2.4 從道德/理由和理由/動機內在主義到道德/動機內在主義
- 4.3 內在主義同關于道德的其他可信主張相沖突
- 思考題
- 閱讀文獻
- 第5章 錯誤論
- 5.1 支持錯誤論的論證
- 5.1.1 支持錯誤論的兩個形而上學論證
- 5.1.2 支持錯誤論的一個認識論論證
- 5.1.3 支持錯誤論的其他論證
- 5.2 錯誤論與“不容商榷”的承諾
- 5.3 基于寬厚原則的一種質疑及若干回應
- 5.4 認識論與指稱
- 5.5 錯誤論欠缺一種關于錯誤的理論
- 5.6 幾個重要問題:錯誤、真、假與適真性
- 5.7 小結
- 思考題
- 閱讀文獻
- 第6章 簡單主觀主義
- 6.1 簡單主觀主義的優勢
- 6.1.1 簡單主觀主義可以解釋道德/動機存在內在主義
- 6.1.2 簡單主觀主義可以解釋道德/理由存在內在主義
- 6.1.3 簡單主觀主義可以解釋道德/動機判斷內在主義
- 6.2 簡單主觀主義的代價
- 6.2.1 簡單主觀主義蘊涵不可信的強內在主義
- 6.2.2 簡單主觀主義誤解了道德認識論
- 6.2.3 簡單主觀主義應用于邪惡能動者時會得出錯誤結論
- 6.2.4 簡單主觀主義在某些反事實情形中會得出錯誤判斷
- 6.2.5 簡單評價者主觀主義無法處理作為出發點的分歧現象
- 6.3 小結
- 思考題
- 閱讀文獻
- 第7章 承襲簡單主觀主義的認知主義:理想觀察者理論與理想能動者理論
- 7.1 擴展主體集合
- 7.2 理想化策略
- 7.2.1 旨在把握道德認識論的理想條件
- 7.2.2 理想觀察者理論、傾向論分析與道德/動機存在內在主義
- 7.2.3 理想觀察者與判斷內在主義
- 7.2.4 對理想觀察者理論的“那又如何”式反駁
- 7.3 反應依賴理論以及與顏色的類比
- 7.3.1 理想化、客觀性和關于不道德的道德觀的擔心
- 7.3.2 顏色類比與模態地位反駁
- 7.3.3 傾向屬性與分歧
- 7.3.4 內容回顧
- 7.4 相對主義式與絕對主義式的理想觀察者理論
- 7.5 何種態度?
- 7.6 理想能動者理論
- 7.7 小結
- 思考題
- 閱讀文獻
- 第8章 承襲簡單主觀主義的非認知主義
- 8.1 兩個否定性主張
- 8.1.1 非認知主義的分類
- 8.2 非認知主義對主觀主義的改進
- 8.3 道德分歧
- 8.4 對基本解釋的系統性擴展(弗雷格—吉奇問題)
- 8.4.1 規約主義與祈使邏輯
- 8.4.2 表達主義
- 8.4.3 混合理論
- 8.5 非認知主義與開放問題論證
- 8.6 自然主義
- 8.7 道德/動機判斷內在主義作為非認知主義的理論動機
- 8.8 能動者內在主義、準實在論與不道德的判斷
- 8.8.1 準實在論、真理緊縮主義與認可
- 8.9 回應對主觀主義的模態反駁
- 8.10 道德認識論
- 8.10.1 避免解釋負擔
- 8.10.2 準實在論的修正
- 8.10.3 超越道德領域的非認知主義
- 8.10.4 道德認知現象學
- 8.11 小結
- 思考題
- 閱讀文獻
- 第9章 虛構主義
- 9.1 詮釋型虛構主義與錯誤論
- 9.2 為什么接受詮釋型虛構主義?
- 9.2.1 避免非認知主義的語義負擔
- 9.2.2 有限的道德形而上學承諾
- 9.2.3 以心理非認知主義解釋內在主義
- 9.2.4 對開放問題論證的處理不同于非認知主義
- 9.3 從抽象策略到實質模型
- 9.3.1 一種非道德的虛構主義模型:建構經驗主義
- 9.3.2 將建構經驗主義模型適用于道德
- 9.3.3 詮釋型虛構主義缺乏可信度
- 9.4 變革型道德虛構主義
- 9.5 對道德虛構主義的反駁
- 9.5.1 基于意義與使用的關系提出的反駁
- 9.5.2 虛構主義真的能避免弗雷格—吉奇問題嗎?
- 9.6 小結
- 思考題
- 閱讀文獻
- 第10章 外在主義的反駁
- 10.1 菲莉帕·富特對非認知主義和內在主義的挑戰
- 10.2 分析悖論與開放問題論證
- 10.3 大衛·布林克的外在主義論證
- 思考題
- 閱讀文獻
- 第11章 科學自然主義之一:康奈爾派實在論
- 11.1 康奈爾派實在論
- 11.2 康奈爾派實在論與因果道德語義學
- 11.2.1 直接指稱與開放問題論證
- 11.2.2 還原論自然主義與非還原論自然主義
- 11.2.3 道德品類、自然品類與還原策略
- 11.3 實在論式的道德認識論與因果效力
- 11.4 康奈爾派實在論與道德/動機和道德/理由外在主義
- 11.5 道德孿生地球反駁
- 11.5.1 道德孿生地球與因果規制語義學
- 思考題
- 閱讀文獻
- 第12章 科學自然主義之二:道德功能主義與網絡式分析
- 12.1 非顯見的分析性
- 12.2 通過網絡式分析定義理論詞項
- 12.2.1 一個簡單的例子
- 12.3 內在主義與網絡式分析
- 12.4 從實現功能性角色到元倫理自然主義
- 12.5 置換問題
- 12.6 道德孿生地球論證與網絡式分析
- 12.7 一點回顧
- 思考題
- 閱讀文獻
- 第13章 非自然主義與反還原論
- 13.1 截然不同的動機
- 13.1.1 道德屬性何以特殊?
- 13.1.2 反對自然規范性
- 13.2 令人悲觀的歸納?
- 13.3 對非自然主義解釋的一種一般性質疑
- 13.4 解釋隨附性
- 13.4.1 難友策略是解決之道嗎?
- 13.5 道德認識論、可靠性與非恰巧性要求
- 13.6 內在主義
- 13.7 非自然主義、反還原論與靜默論?
- 思考題
- 閱讀文獻
- 第14章 余論
- 14.1 從元倫理學到元規范性
- 14.2 超自然主義
- 14.2.1 游敘弗倫難題
- 14.3 建構主義與契約主義
- 14.4 理性主義與理由
- 14.5 結論
- 閱讀文獻
- 術語表
- 參考文獻
- 索引
- 譯者后記 更新時間:2024-07-18 14:2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