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神話故事(1)

開天辟地

相傳,天地本來是黑暗混沌的一團,好像一個大雞蛋。雞蛋里漆黑一團,沒有天地,沒有日月星辰,更沒有人類生存。于是黃帝就派遣龍駒下凡開天辟地,那就是人類的始祖——盤古大神。

盤古在雞蛋里睡了一萬八千年才醒了過來。當他發現他生活在黑暗混沌的大雞蛋里時,心里憋悶得慌,又看不見一絲光明,于是,他決心捅破這個大雞蛋。盤古胳膊一伸,腿腳一蹬,大雞蛋就被撐碎了。可是,上下左右,四面八方,依然是漆黑一團、混沌難分。盤古急了,掄起拳頭就砸,抬起腳就踢。結果凝聚了一萬八千年的混沌黑暗,被踢打得稀里嘩啦亂動。盤古三晃蕩、兩晃蕩,緊緊纏住盤古的混沌黑暗,就慢慢地分離了。輕的一部分(陽)便飄動起來,冉冉上升,變成了藍天;而較重的一部分(陰)則漸漸沉降,變成了大地。

天地一分開,盤古覺得舒坦多了。但是天和地總是想合在一起,于是,盤古就手撐天,腳蹬地,努力地不讓天壓到地面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光陰過去了一萬八千年。開始,他只能用胳膊肘撐著,伏在膝蓋上休息,因為他必須竭盡全力,用雙手把天推向天空,終于,盤古可以將身體挺直,高舉雙手把天空向上托了,他的身子一天長一丈,天地也一天離開一丈,天升得越高,盤古的身軀也變得越長。天地被他撐開了九萬里,他也長成了一個高九萬里的巨人。

天終于高高定位于大地的上方,而盤古卻感到疲憊不堪。盤古最終累壞了,他躺下身來,睡著了。他在熟睡中死去了。盤古是累死的,他開天辟地,耗盡了心血,流盡了汗水。在睡夢中他還想著:光有藍天、大地不行,還得在天地間造個日月山川,人類萬物。可是他實在太累了,再不能親手造這些了。最后,他想:把我的身體留給世間吧。

于是,盤古的身體使宇宙具有了形狀,同時也使宇宙中有了物質。

他從嘴里呼出的氣,變成了風和云,他的聲音變成了轟隆隆的雷鳴,他的左眼變成了太陽,他的右眼變成了月亮,他的手足和身體變成了大地的四極和四方名山,他的血液變成了江河,他的頭發變成了天上的星星,他的肌肉變成了田地,他的牙齒、骨頭、骨髓等,也變成了閃光的金屬、堅硬的石頭、圓潤的珍珠、溫潤的玉石等,他的皮膚和汗毛變成了花草樹木,就連他身上出的汗也變成了雨露和甘霖。他眼睛的閃光變成閃電。他一歡喜,就是麗日晴天;一惱怒,天空就烏云密布。他睜開眼睛就是白天,閉住眼睛就是黑夜。

從此,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樹木、鳥獸蟲魚。

從此便有了整個世界。

盤古開天辟地,先是睡了一萬八千年,孕育了自己高大的身軀,才把天地分開;后來又用了一萬八千年,才使天和地的結構趨于穩定。沒有這三萬六千年的修煉,我們很難想像盤古何以能夠開天辟地?

神話是人編的,而透過神話可以說明一個道理:

世間萬物的發展都有一個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過程,只有經過了這個過程,事物才能最終發展。我們不能超越這個過程,更不能無視這個過程。正是盤古三萬六千年的修煉,才使得他不斷壯大,才使得他有足夠的能量開天辟地。如果沒有這三萬六千年,也許開天辟地的將是另一個人。

巨靈治水

盤古開天辟地之后,世界并不是完美無缺的,地上仍有洪水泛濫,泛濫得最厲害的就是黃河。黃帝眼看老百姓受苦受難,心里非常著急,日思夜想,想要尋找一個能干的人把黃河治理好。

后來黃帝決定親自出巡,四處尋找治水之人。這一天,黃帝來到汾水邊,在距離龍門山不遠的地方,黃帝遇到一位名叫巨靈的神,又叫“九元真母”。這位巨靈的本領很大,能夠移山倒海,造山出水,世間生物見了她莫不落荒而逃,就連山川間的妖魔鬼怪、魑魅魍魎也都匍匐在她腳下,在路上老遠看見她也都盡量避開她。她住在汾水岸邊一個巨大的巖洞里,每天吃石頭,喝巖漿,以至于山洞越來越大。巨靈的呼吸影響著汾水的潮漲潮落,當她吸氣時,汾水都被吸進她的洞府里,于是汾水就落潮了,而當她呼氣時,洞里的水又被呼出去,于是汾水就漲潮了。

黃帝看了巨靈的本事很高興,心想:終于找到能治水的神了。于是黃帝就召見巨靈,對她說:“黃河多年來一直泛濫,傷害了許多無辜的百姓,你的本事很大,你去把黃河治好吧,到時候賜你上天任神職。”巨靈聽了很高興,雖然她本領很大,卻一直得不到重用,沒想到卻被黃帝看中,終于有機會上天做神仙啦!當下連忙跪謝道:“臣遵命!臣若治不好黃河,甘愿永世不出汾河一步!”

巨靈奉命治理黃河,心里雖然很高興,可是她卻根本沒把黃河放在眼里,心想,憑著自己移山填海的本領,一條小小的黃河算什么?于是她展開騰云駕霧的本事,飛到九千米高空,俯瞰大地,觀察黃河泛濫的原因,她發現洪水之所以流不出去,主要是因為華山擋在中間,水流不暢通,只好四處尋找出路,于是便產生了滔天的洪水。巨靈認為自己已經找到了癥結所在,于是飛身落在華山北面的首陽山上,首陽山被她震得地動山搖,幾乎要塌下去,待她飛越崇山峻嶺,終于找到一個最合適的角度時,便對華山展開進攻。

只見她舉起手臂,一只腳落在左面的山峰上,一只腳落在右面的山峰上,用盡全身力氣對著華山狠命一掌劈下去,霎時間,風云變色,只聽嘩啦啦山石滾動有如潮水,山上的巨木細草、奇花異卉無不四處飛濺,伴著橫空的亂石飛沙落到黃河里。滾滾煙塵中,各種野獸驚恐萬狀的吼叫回蕩在天地間,說不出的可怕。華山被劈開了,黃河沒有了華山的阻擋,發了瘋一般從新開的河道滾滾而去,那巨大的水流聲震耳欲聾,無數花草樹木、飛禽走獸都被那滔滔河水卷走,一直向東奔騰而去。

巨靈見黃河找到了新的出口,心想:“終于完成任務了。”于是她回到汾水,信心十足地等待黃帝讓她做天神。但是,巨靈想得太簡單了,華山劈開后,雖然黃河找到了新的出口,但是洪水并沒有因此而退去,甚至連黃河的疏導巨靈都沒有完成。黃帝知道后非常生氣,把巨靈狠狠批評一通,然后對她說:“你空有一身本事,連一條黃河也治不好,哪有資格做天神,你還是呆在你的汾河永遠別出來吧!”從此以后巨靈就一直呆在汾河,再也沒有離開過。

所有的事物都存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問題,主要矛盾決定事物的性質。所以解決問題必須抓住主要矛盾。巨靈最初其實是明白這個道理的,只可惜做得不徹底,沒有完全弄清楚情況,也不知道造成洪水泛濫的真正的根源是什么,于是憑著一身神力,妄想通過劈開華山來解決問題,只是抓住了次要矛盾,卻沒有抓住主要矛盾,所以最后以失敗告終。

面對紛繁復雜的問題,我們也必須學會抓主要矛盾。主要矛盾解決了,問題的核心也就解決了。當然,抓住了主要矛盾,也不能忽視次要矛盾。只有在解決主要矛盾的基礎上,很好地解決次要矛盾,我們所面臨的問題才可能圓滿解決。

女媧造人

女媧是一個人身龍尾的女神。盤古開天辟地以后,她就在天地間到處游歷。她神通廣大,能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70樣東西。

女媧滑行在大地上,在正月初一創造出雞,初二創造狗,初三創造羊,初四創造豬,初六創造馬。她熱愛樹木花草,然而她更加陶醉于這些她所創造出來的更活潑、更富有朝氣的鳥獸蟲魚。但女媧認為這些創造還算不上完整,鳥獸蟲魚的智力遠遠不能使她滿足。她要創造出比任何有生命之物都要卓越的生靈。這樣,世上就會有了能主宰和管理萬物的生命,野獸成群、飛禽成幫,世界也就不會寂寞和荒涼了。

初七這一天,女禍沿著黃河滑行,低頭看見了自己美麗的影子,不禁高興起來。她決定用河床上的泥按照自己的形貌來捏泥人。女媧心靈手巧,不一會兒就捏好了好多的泥人。這些泥人幾乎和她一樣,只不過她給他們做了與兩手相配的雙腿,來代替龍尾巴。女媧朝著那些小泥人吹口氣,那些小泥人便被灌注了活力,“活”了起來,變成了一群能直立行走、能言會語、聰明靈巧的小東西,女媧稱他們為“人”。女媧在其中一些人身上注入了陽氣——自然界一種好斗的雄性要素,于是他們就成了男人;而在另外一些人身上,她又注入了陰氣——自然界一種柔順的雌性素,于是她們便成了女人。這些男男女女的人們圍著女媧跳躍、歡呼,給大地帶來了生機。

女媧想讓人們遍布廣闊的大地,但她累了,做得也太慢了。于是,她想出一條捷徑。她把一根繩子放進河底的淤泥里轉動著,直到繩的下端整個兒裹上一層土。接著,她提起繩子向地面上一揮,凡是有泥點降落的地方,那些泥點就變成了一個個小人。女媧看看已經造得差不多了。就把造出來的人分成二等。用手捏出來的數量少,個子大,叫他們當大人物,用繩子拉出來的數量多、個子小,就叫他們做小人物。女媧就這樣創造了布滿大地的人們。

現在,世上的人,凡是當官的大多都是身大體胖,平頭百姓差不多都個子瘦小;男人土和得多一點,所以在身上可以揉出泥條條來,女人水和得多一點,所以流眼淚特別多。人的身上,仍舊帶有五種顏色,黃的是皮膚、紅的是血、藍的是須眉、黑的是眼珠、白的是牙齒。

為了使人類綿延不絕,女媧為人類建立了婚姻制度,讓男女互相配合,生兒育女,使人類能繁衍至今。

女媧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她慈祥地創造了我們,又勇敢的照顧我們免受天災,因而被人們稱為人類始祖——“女媧娘娘”;她為她創造的人們的幸福不懈地付出,努力著,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祖神。因此,她的名字被后人銘刻在心上。

善于尋找解決問題的捷徑是許多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女媧在最開始造人的時候,并沒有想到可以有更快的方法,所以“捏泥人”捏得很慢,直到她終于累了,才想到了有更好的更簡潔的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面對許多的問題。有些問題看上去很難解決,其實往往并不像看上去那么難,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尋找解決問題的捷徑,就可以省時省力,節約許多時間干其他的事。

鉆木取火

很久很久以前,人類還不會使用火。人們住在大巖洞里,生吃獵獲的飛禽走獸,穿著動物的皮毛抵擋風寒。后來,人們發現雷電燒著樹木引起森林大火之后,那些被烤熟的野獸的肉非常可口,而且很容易咀嚼,老人和小孩子也可以吃,吃了之后很少再感染疾病了。于是人們開始把雷電燒著的樹木小心翼翼地帶回巖洞,不斷地添加柴火,使火能夠燒得更久一些。人們又學著把打回來的野獸都烤熟了再吃,冬天,人們也不再害怕寒冷了。但是火種很不容易得到,也很不容易保存,一旦火種熄滅,人們需要等很久很久才能重新找到火種,如果能隨時取火該有多好啊!

那時黃帝身邊有一個叫“隧人氏”的人,非常聰明,他見黃帝為了尋找可以隨時取火的方法急得頭發胡子都白了,很為黃帝擔心,因為黃帝是萬民之福,沒有了黃帝,老百姓的日子可就更加難過了。于是他開始思索該如何幫助黃帝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

隧人氏想啊想啊,想了很久,可是一點頭緒也沒有,心里可著急了,可是越著急越想不出辦法。隧人氏心里很難受,這天,心情煩悶的隧人氏走進一座大森林,想尋找一點食物。為了想辦法取火,他已經好幾天沒出來打獵了。可是今天隧人氏的運氣壞透了,走了大半天連只兔子也沒看見,眼看已近晌午,隧人氏餓得頭昏眼花,正當他垂頭喪氣想要坐下來先歇一會的時候,忽然聽到一陣“篤篤篤”的聲音,隧人氏抬頭四處張望,忽然看見不遠處有一只啄木鳥正停在一棵老樹上捉蟲子,隧人氏高興極了,連忙舉起弓箭,瞄準了啄木鳥正要放箭,奇怪的事發生了。隧人氏看見啄木鳥在那棵老樹上鉆了一個很深的洞,洞里竟然有煙火冒出來!隧人氏忘了放箭,眼睛一眨也不眨地望著那只啄木鳥,心里忽然冒出一個念頭,如果用堅硬的東西在干枯的樹木上使勁鉆,是不是也可以生出火來呢?

隧人氏被自己的想法激動得手舞足蹈,也顧不得射那只啄木鳥了,趕緊找了一塊狹長的石頭和一根枯木,使勁鉆起來。鉆了好久好久,終于冒出了一絲煙火,隧人氏知道自己快要成功了,興奮讓他忘記了饑餓。過了不久,果然,木頭燃燒起來了!

隧人氏拿著燒著的木頭跑回去,把他的發現告訴了黃帝,黃帝非常高興,對他說:“聰明的隧人氏,我該拿什么來賞賜你呢?你的功績將會一代一代流傳下去,因為你的發明實在太偉大了!”隧人氏站起來剛要說話,忽然眼前一黑,倒在了地上,原來他又餓又累,終于支持不住,昏了過去。黃帝連忙叫人端來一碗湯給他喝下去,隧人氏才慢慢醒轉了。

后來,人們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木柴要選擇品種,還要隨著季節變換而變換木柴品種,才能鉆出火種。黃帝就讓隧人氏專門負責全國的鉆木工作,各地負責鉆木的官員都聽命于隧人氏。他們負責常年選用能鉆出火的木柴。如春季鉆木取火必須選用干榆木、干柳木;夏天必須選用干棗木、杏木、桑木;秋季選用柞木、樽木;冬天選用干槐木、檀木。等等。

鉆木取火的發明,極大地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火的使用,是人類最終形成的標志之一。

善于觀察、發現、思考是隧人氏能夠取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對他來說,鉆木取火的發明,并不是靈機一動不費吹灰之力的。因為日日夜夜琢磨這件事,同時又比較善于觀察,所以才能有所發現。試想一個大大咧咧的人,就算看見啄木鳥啄木啄出火來也未必會有所發明。而隧人氏則不同,他時時留心,處處觀察,正是這種精細使他獲得了成功。

培養自己敏銳的觀察力,時刻留心周圍的事物,審思之,明辨之,我們往往會有意外的收獲。一個成功的人,必定是一個心思細密的觀察家。

夸父追日

遠古時代,在我國北部,有一座巍峨雄偉的成都載天山,山上住著一個巨人氏族叫夸父族。夸父族的首領叫做夸父,他身高無比,力大無窮,意志堅強,氣概非凡。那時候,世界上荒涼落后,毒蛇猛獸橫行,人們生活凄苦。夸父為了本部落的人能夠活下去,每天都率領眾人跟洪水猛獸搏斗。夸父常常將捉到的兇惡的黃蛇掛在自己的兩只耳朵上作為裝飾,引以為榮。

有一年,天大旱。火一樣的太陽烤焦了地上的莊稼,曬干了河里的流水。人們熱得難受,實在無法生活。夸父見到這種情景,就立下雄心壯志,發誓要把太陽捉住,讓它聽從人們的吩咐,更好地為大家服務。

品牌:金石海納
上架時間:2014-12-11 11:17:07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金石海納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江县| 巨野县| 铅山县| 东至县| 宁安市| 滨海县| 托克逊县| 义乌市| 伊金霍洛旗| 徐水县| 余干县| 邹城市| 峨眉山市| 古蔺县| 沾益县| 延庆县| 阿图什市| 蒙山县| 大足县| 屏东市| 界首市| 雷山县| 泽库县| 铜陵市| 镇平县| 河池市| 桐梓县| 新郑市| 阳西县| 龙游县| 宁武县| 阿合奇县| 罗城| 平乐县| 繁昌县| 万源市| 商丘市| 克拉玛依市| 四会市| 孟州市| 贺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