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神話故事(3)

陶儻沉浸在果子的香味中,一口氣把所有的果子都吃了。當他心滿意足地往回走的時候,忽然發現越來越不對勁,所有的雌鳥都跟在他的身后,后來雌山羊,雌兔等動物也來了,緊追不舍,陶儻嚇得發足狂奔,很快就氣喘吁吁,累得走不動了,結果當他剛停下來想休息一會的時候,一群雌野豬把他包圍了,流著口水一起撲到他身上,哼哼唧唧地叫著,不一會就把陶儻全身的肉都吃了個精光。

后來黃帝聽說了瑤姬的故事,很同情她,于是讓她做了巫山女神。

中國有一句俗語:“貪心不足蛇吞象。”這是用來諷刺像陶儻一樣的貪心之輩的。且不說陶儻用情不專是對是錯,他在吞食瑤草的果子時所表現出的貪婪卻是造成悲劇的主要原因。如果他能像其他人一樣戒貪,就不會落得死無全尸的下場了。

人是一種自私的動物,對美好事物的占有欲是人的天性。但是如果這種欲望過于強大,以致變成貪婪的話,悲劇也就不遠了。自古貪心之輩多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枉作笑柄而不自知。我們有必要從這些故事里吸取教訓,常常提醒自己不要貪得無厭,那樣我們會快樂得多。

象罔尋珠

黃帝的妻子嫘祖非常聰明,她曾經發明了養蠶術,從此人們就穿上了蠶絲織成的衣服,不用再穿樹葉獸皮甚至赤身露體了。嫘祖的聰明還表現在會制作各種美妙的食物。有一次,嫘祖給黃帝煉制玉膏的時候,順便提煉出一顆寶珠,圓溜溜,亮晶晶,光彩奪目,寶珠里面還可以看見四時風景變換,非常神奇。黃帝很喜歡,整天拿在手上端詳,愛不釋手。

有一次,黃帝路過赤水,聞到赤水的香味,非常愜意,忍不住手舞足蹈,結果一不小心寶珠弄丟了。黃帝很著急,回去之后馬上就命令一個叫象罔的天神去幫他把寶珠找回。象罔其實是一個很能干的天神,但是很愛喝酒。黃帝怕他敷衍了事,便對他說,如果他找到那顆寶珠,一定賜給他杜康親釀的千年好酒。

象罔聽了很高興,馬上來到赤水邊,只見滔滔赤水翻滾著,也不知道寶珠在哪里,看來只有把赤水河翻個底朝天才行了。象罔施展法術把赤水抽干了,才總算把寶珠找了回來。黃帝很高興,就把寶珠交給象罔保管,可是卻忘了賜給他千年美酒。象罔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回寶珠,可黃帝卻沒有兌現諾言,心里當然不高興,可是又不敢表露出來,于是每天把寶珠揣在懷里四處游蕩,也不干什么正事。

后來,天神震蒙氏的一個女兒知道了這件事,這個女兒長得非常聰明美麗,但是卻愛財如命,整天尋思著怎么找到更多的珠寶。她早就聽說黃帝有一顆舉世聞名的寶珠,她已經覬覦那顆寶珠很久了。現在又聽說寶珠在象罔的手上,于是便開始計劃偷取那顆寶珠。她先是慢慢接近象罔,裝出一副天真爛漫無邪的樣子,終于逐漸地取得了象罔的信任,兩人成了親密無間的朋友。

一個黃昏,這個女兒把父親私藏的百年佳釀偷出來,裊裊婷婷地來到象罔跟前,笑盈盈地看著象罔,也不說話。只見她很快從袖子里掏出一只琥珀做成的杯子,然后斟上酒,青綠色的酒在杯子里蕩漾,映著夕陽,說不出的美麗,醉人的酒香勾起了象罔的酒蟲,象罔想也不想,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很快象罔就喝醉了,這一醉整整醉了七天七夜,等他醒來的時候,震蒙氏的女兒早就不見了,一摸袖子,寶珠也不見了,象罔這才知道上了當。象罔無奈,只好跑去向黃帝請罪。黃帝很生氣,就罰象罔呆在沙漠里,不要說喝酒,連水都沒有了。然后黃帝又派遣天兵天將四處捉拿震蒙氏的女兒。

震蒙氏的女兒害怕受到懲罰,更害怕黃帝把寶珠要回去,于是就一口把寶珠吞到肚子里,跳進汶川,便成了一個龍頭馬身的怪物。黃帝知道了,感嘆地說:“世間還有比此女更貪財的嗎?”后來在黃帝丟失寶珠的赤水河邊長出一棵樹,樹葉都是晶瑩剔透的珍珠,樹身兩旁長著兩根對稱的樹干,于是人們稱之為“三珠樹。”

對美好事物的追求雖然是人之常情,但是一旦超過了自己所能承載的范圍就會傷身害性。象罔若非貪杯,不會丟掉寶珠,招致黃帝的責罰。震蒙氏的女兒若非貪財,就不會偷寶珠,也不會為了保住寶珠而變成怪物。酒、色、財、氣,適可而止,古人誠不欺我矣。

貪多必失。其實很多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卻往往經受不住誘惑,無法克服自己內心的貪欲。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人終其一生尋尋覓覓,總想得到更多,卻總不能滿足于自己已經擁有的,所以永遠都處在煩惱之中。

倉頡造字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里牲口的數目、屯里食物的多少。倉頡這人挺聰明,做事盡力盡心,很少出差錯。可隨著牲口、食物的儲藏數目的變化,光憑腦袋記不住了。怎么辦呢?倉頡犯難了。

倉頡想了很多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食物,用繩子打的結代表數目。但增加數目在繩子上打個結很方便,而減少數目時,在繩子上解個結就麻煩了。于是倉頡又在繩子上打圈圈,在圈子里掛上各式各樣的貝殼,來代表他所管的東西。增加了就添一個貝殼,減少了就去掉一個貝殼。

黃帝見倉頡這樣能干,就把年年祭祀的次數,回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都交給倉頡管。憑著添繩子、掛貝殼已經不抵事了。倉頡又犯愁了。

這天,他參加集體狩獵,發現人們看著地下野獸的腳印就可以認定前面有什么動物。倉頡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么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他高興地拔腿奔回家,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果然,他把事情管理得頭頭是道。

黃帝知道后,大加贊賞,命令倉頡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漸漸地,這些符號的用法,全推廣開了。就這么,形成了文字。

倉頡造了字,黃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稱贊他,他的名聲越來越大。倉頡就有點驕傲自大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字也馬虎起來。

黃帝知道后很生氣。他召來了身邊最年長的老人商量。這老人已是120多歲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會,獨自去找倉頡了。

老人對倉頡說:“倉頡啊,你造的字已經家喻戶曉,可我人老眼花,有幾個字至今還糊涂著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倉頡看這么大年紀的老人,都這樣尊重他,很高興,催他快說。

老人說:“你造的‘馬’字,‘驢’字,‘騾’字,都有四條腿吧?而牛也有四條腿,你造出來的‘牛’字怎么沒有四條腿,只剩下一條尾巴呢?”

倉頡一聽,心里有點慌了:原來他把“牛”字和“魚”字教反了。

老人接著又說:“你造的‘重’字,是說有千里之遠,應該念出遠門的‘出’字,而你卻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過來,兩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該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遠門的‘出’字。這幾個字真叫我難以琢磨,只好來請教你了。”

這時倉頡羞得無地自容,深知自己因為驕傲鑄成了大錯。他連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懺悔。

老人拉著倉頡的手,誠摯地說:“倉頡啊,你創造了字,使我們老一代的經驗能記錄下來,傳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會記住你的。你可不能驕傲自大啊!”

從此以后,倉頡每造一個字,總要將字義反復推敲,還拿去征求人們的意見,大家都說好,才定下來,然后逐漸傳到每個部落去。

“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幾乎所有人都聽過這句話,但是真正讀懂并且能在生活中切實做到的人卻并不多。所幸倉頡知錯能改。

我們這些平常人當然是不能跟倉頡比的,那么謙虛謹慎的原則就更應該保持。人生在世,有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我們取得了一些成就之后,如果盲目地驕傲自大,目中無人,那么離失敗也就不遠了。但是我們如果能戒驕戒躁,就一定能不斷取得事業的成功!

杜康造酒

杜康原是黃帝手下的一位大臣。

黃帝建立部落聯盟后,命杜康管理生產糧食,杜康很負責任。由于土地肥沃,風調雨順,連年豐收,糧食越打越多,那時候沒有倉庫,杜康把豐收的糧食堆在山洞里,時間一長,因山洞里潮濕,糧食全霉壞了。黃帝非常生氣,下令把杜康撤職,只讓他當糧食保管,并且說,以后如果糧食還有霉壞,就要處死杜康。

杜康想到嫘祖、風后、倉頡等人,都有所發明創造,立下大功,唯獨自己沒有什么功勞,還犯了罪,心里十分難過。于是暗自下決心:非把糧食保管這件事做好不可。有一天,杜康在森林里發現了一片開闊地,周圍有幾棵大樹枯死了,只剩下粗大樹干。樹干里邊已空了。杜康靈機一動,他想,如果把糧食裝在樹洞里,也許就不會霉壞了。于是,他把樹林里凡是枯死的大樹都掏空,把打下的糧食全部裝進樹洞里了。

誰知,兩年以后的一天,杜康上山查看糧食時,突然發現一棵裝有糧食的枯樹周圍躺著幾只山羊、野豬和兔子。開始他以為這些野獸都是死的,走近一看,發現它們還活著,似乎都在睡大覺。杜康一時弄不清原因,正準備往回走,又發現兩只山羊在裝著糧食的樹洞跟前低頭用舌頭舔著什么。杜康連忙躲到一棵大樹背后觀察,只見兩只山羊舔了一會兒,就搖搖晃晃起來,走不遠都躺倒在地上了。杜康飛快地跑過去把兩只山羊捆起來,然后才詳細察看山羊剛才用舌頭在樹洞上舔什么。一看可把杜康嚇了一跳。原來裝糧食的樹洞,已裂開一條縫,里面的水不斷往外滲,山羊、野豬和兔子就是舔了這種水才倒在地上的。杜康用鼻子聞了一下,滲出來的水特別清香,自己不由得也嘗了一口。味道雖然有些辛辣,但卻特別醇美。他越嘗越想嘗,最后一連喝了幾口。喝完之后只覺得天旋地轉,剛向前走了兩步,便身不由主地倒在地上昏昏沉沉地睡著了。不知過了多長時間,他被雷聲驚醒了,他翻起身來,只覺得精神飽滿,渾身是勁,一不小心,把其中一只山羊踩死了。他順手摘下腰間的尖底罐,將樹洞里滲出來的這種味道濃香的水盛了半罐。

回來后,杜康把帶回來的味道濃香的水讓大家品嘗,大家都覺得很好喝。但是有人擔心杜康過去把糧食霉壞了,被降了職,現在又把糧食裝進樹洞里,變成了水,黃帝如果知道了,肯定會殺了杜康。杜康卻不慌不忙地對大伙說:“事到如今,不論是好是壞,都不能瞞著黃帝。”說著,他提起尖底罐便去找黃帝了。

黃帝聽完杜康的報告,又仔細品嘗了他帶來的味道濃香的水,立刻與大臣們商議此事。大臣們一致認為這是糧食中的的一種元氣,并非毒水。黃帝沒有責備杜康,命他繼續觀察,仔細琢磨其中的道理。又命倉頡給這種香味很濃的水取個名字。倉頡隨口道:“此水味香而醇,飲而得神。”說完便造了一個“酒”字。黃帝和大臣們都認為這個名字取得好。

從這以后,我國遠古時候的釀酒事業開始出現了。后人為了紀念杜康,便將他尊為釀酒始祖。

老子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杜康存糧,本是好事,卻不料因糧食發霉而招致殺身之禍。幸而活命,本來應該“必有后福”,卻不料又一次處在了生死邊緣。當杜康再次去向黃帝請罪時,恐怕自己也不會料到:自己會從一個本來足以致命的失誤中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杜康不僅釀造了美酒,更釀造了無數的酒鬼、酒仙,還有幾千年的酒文化。

人生在世,難免遇到坎坷挫折。坎坷挫折是不幸的,然而在坎坷挫折中經受的磨礪卻是人生最為寶貴的財富。這就如杜康造酒,其本意本不在酒,然而卻造出了酒!

指南戰車

黃帝打敗炎帝之后,許多諸侯都想擁戴他當天子。可是炎帝的子孫不甘心向黃帝臣服,幾次三番挑起戰爭,尤以蚩尤為甚。

蚩尤是炎帝的孫子。據說,蚩尤生性殘暴好戰,他有81個兄弟,都是能說人話的野獸,一個個銅頭鐵額,用石頭鐵塊當飯吃。蚩尤原來臣屬于黃帝,可是炎帝戰敗后,蚩尤在廬山腳下發現了銅礦,他們把這些銅制成了劍、矛、戟、盾等兵器,軍威大振,便起野心要為炎帝報仇了。蚩尤聯合了風伯、雨師和夸父部族的人,氣勢洶洶地來向黃帝挑戰。

黃帝生性愛民,不想戰伐,一直想勸蚩尤休戰。可是蚩尤不聽勸告,屢犯邊界。黃帝不得已,嘆息道:“我若失去了天下,蚩尤掌管了天下,我的臣民就要受苦了。我若姑息蚩尤,那就是養虎為患了。現在他不行仁義,一味侵犯,我只有懲罰不義!”于是黃帝親自帶兵出征,與蚩尤對陣。

黃帝一馬當先,領兵沖入蚩尤陣中。蚩尤施展法術,噴煙吐霧,把黃帝和他的軍隊團團罩住,霎時間,黑云滾滾,煙霧滿天,剛才還明晃晃刺得人眼睛都睜不開的太陽忽然之間不見了蹤影,天地都黑下來了。黃帝的軍隊辨不清方向,看不清敵人,被圍困在煙霧中,殺不出重圍。就在這危急關頭,黃帝猛然抬頭看到了天上的北斗星,斗柄轉動而斗頭始終不動,他便根據這個原理發明了指南車。指南車看起來就是一種雙輪獨轅車,車上立一個木人,伸著手臂指向南方,只要一開始行車,木人的手臂就指向南方,此后不管車向東南西北任何一個方向轉彎,由于齒輪的作用,木人的手臂自始至終就指向南方。黃帝立刻命令工匠又制造了許多指南車,黃帝的軍隊認清了方向,立刻士氣大振,黃帝這才帶領軍隊沖出了重圍。

蚩尤以為黃帝一定破不了他的法術,正準備大擺筵席慶功,軍隊都放松了警惕,哪知道黃帝忽然率軍殺到,蚩尤的部下潰不成軍,被黃帝殺得人仰馬翻。蚩尤一看形勢不妙,調轉頭就跑,黃帝趕忙率軍上前追趕。

蚩尤的頭跟銅鑄的一樣硬,以鐵石為飯,還能在空中飛行,在懸崖峭壁上如走平地,黃帝怎么也捉不住他。追到冀州中部時,黃帝靈感突現,命人把夔牛皮鼓使勁連擂九下,這一下,蚩尤頓時魂喪魄散,不能行走,被黃帝捉住了。黃帝命人給蚩尤戴上枷栲,把他殺了。害怕他死后還作怪,便把他的身和首埋在了兩個地方。蚩尤死之后,他身上的枷栲才被取下來拋擲在荒山上,變成了一片楓樹林,那每一片楓葉,都是蚩尤枷栲上的斑斑血跡。

黃帝打敗蚩尤后,諸侯都尊奉他為天子,這就是軒轅(黃帝的名字)黃帝。軒轅黃帝帶領百姓,開墾農田,定居中原,奠定了華夏民族的根基。

認識了規律,我們就可以利用規律為我們服務。黃帝在危急關頭并沒有驚慌失措,他鎮定自若,運用北斗七星的原理制造了指南車,終于戰勝了蚩尤。但是事物的規律并不是顯而易見的,它總是掩藏在紛繁復雜的現象之后,所以我們必須善于觀察,善于透過現象抓住事物背后的規律。黃帝正是因為善于觀察星星,發現不為人所知的規律,所以才能反敗為勝。

現實生活總是復雜多變的,聰明的人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蘋果落地只是一種極為平常的現象,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人對此視而不見,只有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偉大與平凡有時候只有一線之差。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多觀察,善于思索,往往會在意想不到的時候得到意外的驚喜。

蠶神傳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远县| 青州市| 许昌县| 伊宁市| 广丰县| 河南省| 商丘市| 增城市| 黔江区| 中牟县| 清徐县| 黔西县| 谷城县| 庆元县| 华容县| 郓城县| 通化市| 永年县| 连州市| 清流县| 吉林省| 湾仔区| 封开县| 太仆寺旗| 沾益县| 平湖市| 和静县| 彭州市| 潮安县| 乌苏市| 嘉善县| 新安县| 吐鲁番市| 永德县| 龙陵县| 嘉义县| 印江| 克东县| 邹平县| 镇雄县| 丹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