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神話故事(4)
- 中國古代哲理故事大觀
- 郝勇編著
- 5354字
- 2014-12-10 22:22:46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商人常年在外做生意,家里只有一個小女兒。小女兒看見別的孩子都有父親疼愛,唯有自己只能在睡夢中才能見到父親,心里非常難過。那時他們家還有一匹馬,是父親以前在家的時候養的,走的時候就把馬兒留給了小女兒,希望小女兒有個伴。于是小女兒就常常跟那匹馬說悄悄話,不知不覺過了三年。
這一天,小女兒又想起父親,她是多么希望父親此時能夠回家看看她啊!小女兒抱著馬頭,喃喃自語地說,“馬兒啊馬兒,你要是能把我父親接回來,我就嫁給你作妻子。”沒想到馬兒聽了小女兒的話,立刻跳起來,三下兩下掙脫了韁繩,噠噠噠跑出家門,很快就不見了。
馬兒跑了七天七夜才終于來到那位商人做生意的地方,商人看見自家的馬跑來找自己,非常吃驚,又看見那馬一直向著自家的方向,不停地搖頭擺尾,顯得很焦急的樣子,商人心想:“不會是家里出什么事了吧?”于是商人立刻跳上馬背,騎著馬回到了家里。小女兒一見父親回來,可高興了。
商人問小女兒:“家里出什么事了嗎?家里的馬怎么知道跑去找我?”小女兒說:“馬兒知道我想念父親,所以跑去接您回來的。”父親聽了很高興,沒想到這匹馬這么有靈性,于是便買了些上好地飼料給它,可是那馬卻既不吃也不喝,一看見小女兒出來就亂蹦亂跳,鬧得雞犬不寧。商人很奇怪,問女兒那馬以前是不是也這樣瘋瘋癲癲,小女兒就把自己向馬許的愿告訴了父親。商人聽了之后,先是不敢相信的瞪大了眼,繼而非常生氣地說:“真是丟人!我怎么能把女兒嫁給一匹馬呢!這幾天你呆在里屋,絕對不要出院子!”
商人雖然愛惜這匹馬的靈性,但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忍受一匹馬對自己心愛的女兒動心思,于是他把馬殺了,并且把它的皮剝下來曬在樹上,準備曬干之后賣掉。馬皮還沒曬干的時候,商人有急事要出一趟遠門,臨走的時候千叮萬囑,叫小女兒一定不要出門。可是父親剛一出門,小女兒就憋不住了,她已經有好多天沒出過房門了,心里實在悶得慌,于是小女兒悄悄出了門,剛一打開院門,就看見那張馬皮掛在樹上,小女兒朝它撇撇嘴說:“竟然還想娶我,也不看看你是什么東西!”話還沒說完,那馬皮突然“呼”地一下飛過來,死死卷住小女孩又飛走了,一會就不見了蹤影。
商人回來之后,發現馬皮和小女兒都不見了,悲痛欲絕。他發了瘋一般四處尋找,終于在一棵大樹上看見了那張馬皮,馬皮緊緊包裹著的小女兒已經變成了一只又白又胖的“蟲”,正在樹上吐絲,圍觀的人們議論紛紛,后來就把這種吐絲的“蟲”叫做“蠶”,又把那棵大樹叫做“桑樹”,“桑”就是“喪”,指小姑娘在這棵樹上喪失了生命。
后來黃帝聽說了這件事,很同情小女孩,就封她做了蠶神。黃帝的妻子嫘祖見那些絲線很好看,于是便收集起來織成衣服,又光滑又柔軟,穿在身上舒服極了,于是人們紛紛效法,慢慢地,嫘祖就把養蠶織錦的技術教給了人們。后來中國便成了聞名世界的“絲綢之國”。
誠信對于一個人,一個社會都是非常重要的。故事中的小女孩的確很令人同情,只是她不該輕易許下諾言,而她所許下的諾言又是自己做不到或者其實不愿意真的實踐的。作為父親,處理問題的方法不對,最開始錯在自己的女兒,但是他卻一味怪責馬的癡心妄想,如果換一種方式,也就不會造成這種悲劇的結果了。
每個人都生活在人群當中,社會的安定,人際關系的和諧,離不開相互的誠信。如果做不到,就不要輕易許下諾言,一旦許諾,就要盡量守信。萬一實在不能實踐自己的諾言,那么承認自己的錯誤,尋求對方的原諒是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后稷誕生
堯作部落聯盟首領的時代,在有邰這個地方有一個美麗的姑娘,名叫姜,生性好動,喜歡游樂。
這一天,姜到郊野去游玩,回來的時候,偶然發現地上有一個巨大的足印,姜覺得很驚奇,什么樣的人會有這么大的腳呢?姜忍不住走過去,想看看這個腳印到底比自己的大多少,于是便把腳放到腳印里,結果她的腳比地上那個腳印的拇指還要小。當她剛把腳踩上去的時候,忽然覺得心里一動,有一種仿佛觸電的感覺,麻酥酥的,說不出是一種什么滋味,既舒服又難受。回來之后不多久,姜竟然發現自己懷孕了。姜的父母都覺得奇怪,百般詢問,可是姜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很快,十個月過去了,姜很順利地分娩了,哪知道生下來的竟然是一個肉球,姜一見就昏了過去。姜的父母一看,以為是妖怪,拿起刀就砍,沒想到肉球外面的一層皮被砍破了,從里面出來一個胖大小子,白白嫩嫩的,長得還很結實,可愛極了。
可是姜的父母覺得姜還沒出嫁就生了孩子,這孩子也不知道是誰的,實在丟人,留在家里只會惹麻煩,于是他們強行從姜的手里抱走了剛出生不久的嬰兒,拋棄在牛羊經常路過的小路上,以為過路的牛羊肯定會踩死他。哪知來來往往的牛羊不但沒有踩死他,反而小心翼翼地繞著道走,甚至還有牛羊輪流給他喂奶。
姜的父母不甘心,又把他扔在大森林里,心想這回非被老虎獅子吃了不可,可是那些老虎獅子一見了那孩子,都變得像貓一樣溫順,用嘴給他舔干凈身上的泥土,用自己的奶喂他。三天之后姜的父母再去看時,那孩子不但沒死,仿佛還強壯了許多。他們仍不死心,又把他扔到荒郊野外的大水塘里,水塘里的水立刻結滿了冰,孩子被扔在了寒冰之上,姜的父母想:“這回非凍死你不可。”剛要轉身離去,只見一群天鵝從遠處飛過來,用自己寬大的翅膀蓋在孩子身上,給他保暖,孩子還在“格格格”地笑。
姜的父母覺得這孩子實在有些奇怪,這么多生靈都來保護他,看來他的來歷只怕不凡,于是又把孩子抱回去,交給姜來撫養。因為這孩子幾次三番被拋棄,于是取名“棄”。
棄從小就喜歡擺弄那些野生的禾麥稻黍之類,當時的人們還不會自己種植莊稼,等到棄長大以后,他用木頭石塊之類制造了一些簡單的農具,開始種植稻谷、小麥之類,后來慢慢教會了周圍的人種植五谷、瓜果,人們的生活資料也越來越豐富。堯聽說了他的成就,便把他請過去專門負責在全國范圍內的農業生產問題。由于棄在農業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人們便尊稱他為“后稷”,他就是周民族的祖先。后來中華民族能以農業立國,后稷的功勞是不可磨滅的。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棄的身世從他的名字就可以想見,可以想像,棄在成功之前,肯定是吃了不少苦的,但是他并沒有放棄,而是始終堅持自己的理想,這也許就是后來他能稱為先民最尊敬的祖先之一的原因吧。
也許我們在學習、工作、生活當中會遇到這樣那樣的苦難或者阻撓,但是我們一定要堅信,這些苦難都是我們成功路上必須經歷的,沒有人可以隨隨便便成功,只有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美的。
堯帝讓位
傳說黃帝以后,先后出了三個很出名的部落聯盟首領,分別是堯、舜和禹。他們原來都是一個部落的首領,后來被推選為部落聯盟的首領。
那時候,部落聯盟首領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領一起商量。
堯年紀老了,想找一個繼承他職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領來商議。大家一致推薦舜。
堯點點頭說:“哦!我也聽說這個人挺好。你們能不能把他的事跡詳細說說?”
原來舜的父親是個糊涂透頂的人,人們叫他瞽叟。舜的生母早死了,后母對他很壞。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非常傲慢,瞽叟卻很寵他。舜生活在這樣一個家庭里,盡管全家人對他都不好,但是他對待他的父母、弟弟卻非常好。大家都認為舜是個有德行的人。
堯聽了挺高興,決定先考察一下舜。他把自己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還替舜筑了糧倉,分給他很多牛羊。后母和弟弟見了,又是羨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計,幾次三番想害死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補糧倉的頂。當舜用梯子爬上倉頂的時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來,想把舜燒死。舜在倉頂上一見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經不知去向。幸好舜隨身帶著兩頂遮太陽用的笠帽。他雙手拿著笠帽,像鳥張翅膀一樣跳下來。笠帽隨風飄蕩,舜輕輕地落在地上,一點也沒受傷。
瞽叟和象不甘心,他們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塊塊土石丟下去,把井填沒,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沒想到舜下井后,在井邊掘了一個孔道,鉆了出來,又安全地回家了。
象不知道舜早已脫險,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說:“這一回哥哥準死了,這個妙計是我想出來的。現在我們可以把哥哥的財產分一分了。”說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進屋子,舜正坐在床邊彈琴呢。象心里暗暗吃驚,很不好意思地說:“哥哥,你什么時候回的?我都不知道呀!”
舜也裝作若無其事,說:“你來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幫助我來料理呢。”
以后,舜還是像過去一樣和和氣氣對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堯聽了大家介紹的舜的事跡,又經過考察,認為舜確是個品德好又挺能干的人,就把首領的位子讓給了舜。這種讓位,歷史上稱做“禪讓”。其實,在氏族公社時期,部落首領老了,用選舉的辦法推選新的首領,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兒。
舜接位后,又勤勞,又儉樸,跟老百姓一樣勞動,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愛戴。過了幾年,堯死了,舜還想把部落聯盟首領的位子讓給堯的兒子丹朱,可是大家都不贊成。舜才正式當上了首領。舜到老年的時候,也跟堯一樣,把部落聯盟首領的位子又傳給了治水有功的大禹。堯舜禹后來就成為中國歷史上有德之君的代名詞。
以德報怨是中國古人歷來所提倡的,這鐘寬容最早可以追溯到舜。面對親人三番兩次的加害,舜都是逆來順受,從不加以報復,或者以惡對惡,而是自始至終以德報怨,想借此感化他們。雖然最后他的親人也未必真心悔過,但是舜卻贏得了天下人的愛戴。一個對屢次想置自己于死地的人都是那么寬宏大量,可想而知舜的仁厚慈悲。
我們在與他人的交際中難免遇到一些磕磕碰碰,雖然不會嚴重到像舜的親人一樣一心想害死他,但是總有意見相左的時候,或者遇到一些比較自私的人,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擁有一份寬容和大度。也許我們會損失一些眼前利益,但是長遠來看,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后羿射日
遠古的時候,天空曾一起出現十個太陽。他們的母親是東方天帝的妻子。她常把十個孩子放在世界最東邊的東海洗澡。洗完澡后,他們像小鳥那樣棲息在一棵大樹上,因為每個太陽的中心是只鳥。九個太陽棲息在長得較矮的樹枝上,另一個太陽則棲息在樹梢上,每夜一換。
當黎明預示晨光來臨時,棲息在樹梢的太陽便坐著兩輪車穿越天空。十個太陽每天一換,輪流穿越天空,給大地萬物帶去光明和熱量。那時候,人們在大地上生活得非常幸福和睦。人們按時作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美滿。人們感恩于太陽給他們帶來了時辰、光明和歡樂。
可是,有一天,這十個太陽想到要是他們一起周游天空,肯定很有趣。于是,當黎明來臨時,十個太陽一起爬上車,踏上了穿越天空的征程。這一下,大地上的萬物就遭殃了。十個太陽像十個火團,他們一起放出的熱量烤焦了大地。
森林著火啦,燒成了灰燼,燒死了許多動物。那些在大火中沒有燒死的動物流竄于人群之中,發瘋似地尋找食物。河流干枯了,大海也干涸了。所有的魚都死了,水中的怪物便爬上岸偷竊食物。許多人和動物渴死了。農作物和果園枯萎了,供給人和家畜的食物也斷絕了。一些人出門覓食,被太陽的高溫活活燒死;另外一些人成了野獸的食物。人們在火海里掙扎著生存。
這時,有個年輕英俊的英雄叫做后羿,他是個神箭手,箭法超群,百發百中。他看到人們生活在苦難中,便決心幫助人們脫離苦海,射掉那多余的九個太陽。
于是,后羿爬過了九十九座高山,邁過了九十九條大河,穿過了九十九個峽谷,來到了東海邊。他登上了一座大山,山腳下就是茫茫的大海。后羿拉開了萬斤力強弩,搭上千斤重利箭,瞄準天上火辣辣的太陽,嗖地一箭射去,第一個太陽被射落了。后羿又拉開弓弩,搭上利箭,嗖地一聲射去,同時射落了兩個太陽。后羿感到這些太陽仍很焦熱,又狠狠地射出了第三枝箭。這一箭射得很有力,一箭射落了四個太陽。就這樣,后羿一枝接一枝地把箭射向太陽,無一虛發,射掉了九個太陽。中了箭的九個太陽無法生存下去,一個接一個地死去。大地越來越暗,直到最后只剩下一個太陽的光。
可是,這個剩下的太陽害怕極了,在天上搖搖晃晃,慌慌張張,很快就躲進大海里去了。天上沒有了太陽,立刻變成了一片黑暗。萬物得不到陽光的哺育,毒蛇猛獸到處橫行,人們無法生活下去了。他們便請求天帝,喚第十個太陽出來,讓人類萬物繁衍下去。
一天早上,東邊的海面上,透射出五彩繽紛的朝霞,接著一輪金燦燦的太陽露出海面來了!
人們看到了太陽的光輝,高興得手舞足蹈,齊聲歡呼。
從此,這個太陽每天從東方的海邊升起,掛在天上,溫暖著人間,禾苗得以生長,萬物得以生存。
后羿因為射殺太陽,拯救了萬物,功勞蓋世,被天帝賜封為天將。
太陽本來是世間萬物生長存在必不可少的,可是當十個太陽一齊出現的時候,卻引發了一場大災難。好的東西,如果數量超出了能夠承載的范圍,就會鬧出災禍,所謂“過猶不及”便是這個道理。當災禍發生時,只有消滅引起災禍的東西才能重新達到平衡,但也不能再次走上極端,否則便會有其他的災禍發生。所以后羿射掉了九個太陽,只留下了最后一個,如果全部都射掉,人類也一樣有被毀滅的危險。
生活中也是如此,無論多么美好多么必不可少的東西,一旦超出了正常的范圍,就會造成意想不到的結果,甚至引出災禍來。所以對于某些東西,只要夠用就行了,千萬不要貪多。
天狗吞月
傳說遠古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人們熱得受不了,生活非常痛苦。后來一個叫后羿的神箭手為民除害,射落了九個太陽,只留下一個太陽照耀大地,大地終于又恢復了生機,人們的生活也逐漸正常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