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娛:我的劇組沒有問題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花有重開日,浪子回頭浪
7月江南,流金鑠石。
江南有個橫店鎮,鎮子西郊有個鄉村叫野豬欄,村子西頭有一戶章姓人家。
章家老二叫章樂,不久前自個取了個藝名叫章成杰,夢想有朝一日成為像成大龍、李多杰那樣的功夫巨星。
然而他現在是個重生者,有些猶豫了。
區別重生與做夢的證據就是——他的老二看片都沒精神了。
人不可能做個夢就把老二廢掉,至少不應該。
但在他重生前,老二是真的廢掉的了。
無它,酒色所傷爾。
“曾經”的那個少年,懷揣著巨星夢想摸爬打滾,三年又三年才混上個特約,終于遭不住了。
2013年他巴結鎮里的群頭,做了個領隊,然后就發現——之前六年白活了!
剛好趕上了“大橫國”的高光時期,干不過來,根本干不過來!
這么一干就是整整十年,十年啊,章老二身心俱廢,干不動了。
于是人就變得正派起來,口碑好轉,加上資歷也夠,終于在25年競爭上了演員公會的群頭。
就跟底下的領隊們喝酒慶祝,也不知喝了多少,總之一醒過來就回到了07年。
07年的身子,肯定還是健康的,但25年的心靈,看什么片子都波瀾不驚,甚至有點想吐。
年紀輕輕就意性闌珊。
當然,現在身體條件還在呢,他覺得好好修心養性應該是能慢慢恢復的。
猶豫的是事業端。
07年是個中不溜的時間段,前頭的互聯網蛋糕已經分得七七八八了,跟后頭的移動互聯又差著幾年。
關鍵格局已經基本形成,哪怕他有先知優勢也很難以小博大了。
要是奮發圖強勇猛拼搏,不死的話大抵也不會讓家印之流專美于前。
只是,章樂經歷了六年的社會毒打以及十二年的花花世界,說是意志消磨也好,看破紅塵也罷,總之就是不想過那種忙碌的生活了。
家印雖然組了個歌舞團,但睡的美女未必有他多。
吃喝不愁,花活不缺。
高光時期手底下管著好幾百人,也是體會過“醉臥美人膝,醒掌橫國權”的地頭蛇,不錯的了。
既然不想干大事,那重操舊業無疑是最佳選擇。
但又覺得很浪費,就跟打游戲一樣的,都讀檔了還照舊,那也太無聊了吧。
“做點什么好呢?”
章樂決定還是先去鎮里逛一逛。
這會兒他23歲,大學結業。
唉,掛科太多了。
都是明星夢鬧的,打小看著橫國建起來的,總覺得自己有天時地利而且身手不凡演技精湛,肯定能闖出一片天。
然而,事實是顏值不夠、臺詞不清、武功全是pose……結果可想而知。
地利倒是真的,要不是家就在邊上,他絕對熬不住六年群演生涯,也“競爭”不來領隊。
外地來的群演很多都是一輪游,能堅持半年以上的不到三成。
章樂開著老嘉陵直達江南路,在一賓館前放了摩托,然后閑逛萬盛街。
07年的橫店說不上繁華,一整年下來叫得上名號的劇組也就30個左右。
演員公會的注冊演員還不到1萬,常駐的大部分都還是本地人。
萬盛街是貫通南北的中心街道,這會兒建筑還不算密集,往兩邊眺望都還能看到好幾處忙碌的工地。
章樂雙手插兜,帶著王之蔑視、龍之歪嘴、該溜子步伐行走其間。
逛了半條街就拐去公會的服務樓。
時近中午,等活的早被拉走了,樓下只有些休息的游客。
章樂走到公告欄前,見左邊貼著一張鼓勵影視文化領域創業的宣傳文件。
東陽市的文旅、市監等部門聯合橫店集團成立了一個創業服務小組,不但向通過審核的創業團隊提供無息貸款,還有公司快捷注冊、法律顧問、協助申請各種許可證等免費服務。
創業團隊最高可以獲得6年免息的專項貸款50萬圓。
50萬對影視制作而言拍個十分鐘短片都夠嗆,但縣級市的扶持力度就這樣……
章樂頗為意動。
這不就是第一桶金了嗎?
做一份創業計劃書不比開網站、抄歌之類的操作簡單多了?
抄歌也需要前期投入的,尤其對于他這種不會譜曲的KTV玩家,花錢的地方多著呢。
章樂的爹媽在隔壁的義烏做小商品批發,近年來卷得天昏地暗,哪怕有點積蓄也斷然不會拿出來投資他的。
他還有個大哥,跑去深市跟人合伙做莆田鞋的買賣,現階段還是朝不保夕的狀態,四年后才算是衣錦還鄉。
然后結個婚就變回窮光蛋了,更加指望不上。
“我拿計劃書去貸個十萬八萬的應該不難,那就有本錢抄歌、賣歌了啊。”
雖然這時候做音樂的收益已經很低了,反而賠本風險挺高的,但經典歌曲未來是可以養老的“不動產”,高低得整幾首放著。
章樂立即去影視城服務中心要了一份報名表回家。
那么,開個什么公司呢?
就來個XX文化傳媒算了,啥都填上,忽悠到哪一塊就算哪一塊。
群演管理、劇組服務、藝人經紀等業務他都熟練得很。
藝人經紀的部分以道聽途說為主,但聽的多了也就成了自己的了。
哪怕是影視制作,他也是正經干過十幾個短劇劇組的現場制片的,哦,是擔任現場制片人的意思。
填了報名表,又敲了一下午的電腦就將計劃書趕制了出來。
第二天就將資料交到了專項小組辦公室。
其實橫店現階段最需要的就是這種自信的“全才”。
徐老總地道的農民出身,90年代帶著十幾個集體企業拼搏,然后開發旅游度假村,接著給謝晉導演的《鴉片戰爭》造片場,再逐步轉型、重組……才有當今的橫店集團。
所以集團中高層很多都還是當年的農民、工人,對影視制作行業可謂心有余而力不足。
08年影視城會成立自家的影業公司,但一直賠本賺吆喝,全靠影院輸血。
直到13年才成立演員經紀公司,好幾年才簽了十來個十八線小明星。
一方面,內地的明星苗子幾乎被京城和魔都壟斷了,二方面,在橫店冒頭的人才也會被劇組順走。
很難的啦。
所以,審核小組的人拿到章樂的計劃書一看——哇,這家伙好敢吹啊,這是要成立大型集團的節奏!
各種“餅”又圓又大,信手拈來如羚羊掛角絲滑無比。
再看申請人的資料,本地人,在京城讀本科,因為總去北影廠、懷柔影視城學藝,導致掛科太多只能結業。
哦!難怪好專業的樣子,原來是京城大學生,不錯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