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昆曲之美(全二冊)
華瑋 著
更新時間:2023-08-07 11:34:08
開會員,本書免費讀 >
最新章節:
索引 講座包含的昆曲折子戲與京劇
《昆曲之美》為香港中文大學開設的“昆曲之美”課程2012、2013、2014、2015、2017年五次的演講紀錄。課程內容為多位國寶級昆曲表演藝術家講解昆曲行當的四功五法,以及多出昆曲折子戲的演出體會。其中包括王芝泉老師講解《西游記·借扇》、《擋馬》與《扈家莊》;計鎮華老師講解《長生殿·彈詞》;鄧宛霞老師講解《牡丹亭·游園驚夢》與《蝴蝶夢·說親》;華文漪老師講解《牡丹亭·游園驚夢》、《玉簪記·琴挑》和《長生殿·小宴》等。按照各位表演藝術家的姓氏筆劃排序,每位藝術家的講座紀錄再以年份先后排列,同時在每講文字紀錄中加入標題,標示各位藝術家于講座中講解昆曲行當、四功五法、折子戲的重點內容,幫助讀者一目了然地進入昆曲藝術的世界。而藝術家們在解說每一講的主要劇目之外,亦曾分享對其他劇目的演出體會,當中更包括了一些京劇劇目。書后有索引,以表格形式列出講座中包含的昆曲折子戲以及京劇的劇目,以便讀者檢索。
最新章節
- 索引 講座包含的昆曲折子戲與京劇
- 十一、京劇《翠屏山》唱段示范
- 十、昆曲《浣紗記·寄子》【勝如花】示范(裴艷玲、楊汗如)
- 九、昆曲【新水令】示范(四):《乾元山》
- 八、昆曲【新水令】示范(三):《石秀探莊》
- 七、昆曲【新水令】示范(二):《蜈蚣嶺》
品牌:上海古籍
上架時間:2023-08-07 11:16:21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上海古籍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 索引 講座包含的昆曲折子戲與京劇 更新時間:2023-08-07 11:34:08
- 十一、京劇《翠屏山》唱段示范
- 十、昆曲《浣紗記·寄子》【勝如花】示范(裴艷玲、楊汗如)
- 九、昆曲【新水令】示范(四):《乾元山》
- 八、昆曲【新水令】示范(三):《石秀探莊》
- 七、昆曲【新水令】示范(二):《蜈蚣嶺》
- 六、昆曲【新水令】示范(一):《寶劍記·夜奔》
- 五、戲曲之美:來自生活,高于生活
- 四、老生、武生的唱念:京劇《空城計》出場、昆曲《夜奔》詩白示范
- 三、京劇《響九霄·哭墳》“亂彈”唱段示范
- 二、武生、老生的念白
- 一、武生、老生行當的區別
- 尋源問道:武生與老生的表演藝術
- 裴艷玲
- 五、《鐵冠圖·分宮》的表演
- 四、《鐵冠圖·撞鐘》的表演
- 三、《鐵冠圖·撞鐘分宮》的表演難度
- 二、《鐵冠圖·歸位》的失傳絕技
- 一、《鐵冠圖·撞鐘分宮》的傳承
- 昆曲官生的表演藝術:《鐵冠圖·撞鐘分宮》
- 八、《彩樓記·評雪辨蹤》的表演:回窯
- 七、《長生殿·迎像哭像》唱段示范:【端正好】
- 六、《驚鴻記·太白醉寫》的表演:帶醉上場、與高力士的見面
- 五、官生、巾生的念白與表演特色
- 四、巾生唱段示范:《玉簪記·琴挑》【懶畫眉】
- 三、官生的用聲
- 二、官生與窮生的角色身份
- 一、昆曲生行介紹
- 昆曲官生與窮生的表演藝術:《長生殿·迎像哭像》、《驚鴻記·太白醉寫》與《彩樓記·評雪辨蹤》
- 九、《彩樓記·評雪辨蹤》的表演:回窯
- 八、《彩樓記·評雪辨蹤》的表演特色
- 七、《長生殿·迎像哭像》唱段示范:【脫布衫】、【小梁州】、【么篇】
- 六、官生與巾生用聲的差異
- 五、《長生殿·迎像哭像》的整理過程
- 四、學藝歷程
- 三、《長生殿·迎像哭像》的經典地位
- 二、昆曲大官生的獨特之處:角色身份、唱腔、身段
- 一、昆曲生行介紹
- 昆曲大官生、窮生的表演藝術:《長生殿·迎像哭像》與《彩樓記·評雪辨蹤》
- 蔡正仁
- 六、《爛柯山·潑水》:裝扮、表演的重新創造
- 五、《琵琶記·描容》:昆曲的經典劇目
- 四、《水滸記·活捉》:“他為我用”的表演
- 三、《潘金蓮·戲叔》:整舊為新的創作
- 二、《南西廂·佳期》:六旦的代表劇目
- 一、《孽海記·思凡》:旦角的基礎戲
- 昆曲六旦與正旦的表演藝術
- 七、《水滸記·活捉》的表演:【梁州新郎】、【罵玉郎】
- 六、《水滸記·活捉》:古今結合、他為我用、洋為中用
- 五、《水滸記·借茶》的表演:【一封書】
- 四、《水滸記·借茶、活捉》的傳承
- 三、《義俠記·戲叔別兄》的表演:【錦纏道】、【撲燈蛾】
- 二、《義俠記·戲叔別兄》:整舊出新、新戲作舊
- 一、學藝歷程
- 昆曲旦行的表演藝術:《義俠記·戲叔別兄》與《水滸記·借茶、活捉》
- 五、《爛柯山·潑水》的表演:破格之形、破格之神
- 四、《爛柯山》傳承與整理過程
- 三、《潘金蓮·戲叔》的表演:破格之美、媚、辣
- 二、《潘金蓮》排演過程
- 一、潘金蓮之“破格”
- 破格的旦行表演:潘金蓮與崔氏
- 五、《孽海記·思凡》表演示范:【山坡羊】
- 四、《孽海記·思凡》的表演
- 三、《孽海記·思凡》色空的“純”、“真”、“土”
- 二、《孽海記·思凡》的傳承
- 一、《孽海記·思凡》在昆曲中的特殊地位
- 昆曲貼旦的表演藝術:《孽海記·思凡》
- 梁谷音
- 七、《華容道》的表演
- 六、關公的穿戴
- 五、關公的臉譜
- 四、《華容道》劇情簡介
- 三、《義俠記·打虎》的表演
- 二、《義俠記·打虎》表演示范:出場、【北新水令】
- 一、《義俠記·打虎》介紹
- 昆曲武生、紅凈的表演藝術:武松戲《義俠記·打虎》與關公戲《華容道》
- 十二、《千里送京娘》表演示范:【賞花時】、【逍遙樂】、【貨郎兒五轉】
- 十一、趙京娘的表情塑造
- 十、《千里送京娘》的表演:過橋
- 九、趙京娘的形體塑造
- 八、趙京娘的聲音塑造
- 七、趙京娘的扮相
- 六、《千里送京娘》劇情介紹
- 五、《單刀會·刀會》唱段示范:【胡十八】
- 四、關公戲的唱、念、做、表、舞
- 三、關公戲的基本功
- 二、關公的裝扮
- 一、關公的臉譜
- 昆曲紅生的表演藝術:《單刀會·刀會》與《千里送京娘》
- 八、《寶劍記·夜奔》表演示范:【折桂令】
- 七、《單刀會·刀會》唱段示范:【胡十八】
- 六、《寶劍記·夜奔》的傳承與影響
- 五、“后背戲”的重要
- 四、《單刀會·刀會》的唱、念、做、表、舞
- 三、關公的穿戴
- 二、關公的臉譜
- 一、大武生、紅凈行當簡介
- 昆曲紅凈與武生的表演藝術:談《單刀會·刀會》與《寶劍記·夜奔》
- 十、《單刀會·刀會》唱段示范:【胡十八】
- 九、《寶劍記·夜奔》:大武生的表演
- 八、昆曲的“舞”
- 七、《單刀會·刀會》的“表”:臉部表演
- 六、《單刀會·刀會》的“做”:“望水”的身段
- 五、《單刀會·刀會》的“念”:關公三拒飲
- 四、《單刀會·刀會》的“唱”:【新水令】、【駐馬聽】
- 三、關公髯口與眼神運用
- 二、關公的臉譜與裝扮
- 一、紅凈行當介紹
- 昆曲紅凈、紅生及武生的表演藝術:《單刀會·刀會》與《寶劍記·夜奔》
- 侯少奎
- 五、《牡丹亭·叫畫》的表演
- 四、《牡丹亭·叫畫》的舞臺設置
- 三、《牡丹亭·拾畫》的表演
- 二、《牡丹亭·拾畫叫畫》的藝術地位:結構嚴謹、程式規范
- 一、昆曲小生行當介紹
- 昆曲巾生的表演藝術:《牡丹亭·拾畫叫畫》
- 六、《玉簪記·問病》的表演:生旦見面
- 五、《牡丹亭·拾畫》的表演:【顏子樂】
- 四、《牡丹亭·拾畫》:巾生的獨角戲
- 三、《牡丹亭·驚夢》的表演
- 二、《牡丹亭·驚夢》:“好學難演”的經典折子戲
- 一、昆曲巾生行當介紹
- 昆曲巾生的表演藝術:《牡丹亭》與《玉簪記》
- 五、《牡丹亭·驚夢》的表演
- 四、《牡丹亭·驚夢》與《西樓記·樓會》之比較
- 三、《牡丹亭·驚夢》的特色:好學難演、撲朔迷離
- 二、《牡丹亭·驚夢》的地位
- 一、昆曲小生行當介紹
- 昆曲生行的表演藝術:解讀《牡丹亭·驚夢》的巾生表演
- 昆區之美 下冊
- 十、走出行當、借用行當
- 九、《牧羊記·望鄉》的表演:李陵與蘇武的見面
- 八、《牡丹亭·叫畫》的表演:【尾聲】
- 七、《牡丹亭·拾畫》的表演
- 六、昆曲官生臺步示范:《牧羊記·望鄉》李陵的出場
- 五、昆曲巾生臺步示范:《牡丹亭·拾畫》【顏子樂】“蒼苔滑擦”、“門兒落合”
- 四、昆曲巾生、官生的臺步
- 三、昆曲巾生、官生的聲音運用與氣質
- 二、演員與行當
- 一、昆曲小生行當介紹
- 昆曲巾生、小官生的表演藝術:《牡丹亭·拾畫叫畫》與《牧羊記·望鄉》
- 八、昆曲小生的表演:《玉簪記·偷詩》
- 七、昆曲小生的表演:《玉簪記·琴挑》第二段【懶畫眉】
- 六、昆曲小生的表演:水袖和手
- 五、昆曲小生的表演:腳步
- 四、昆曲的曲情
- 三、昆曲的吐字和換氣
- 二、巾生的唱腔
- 一、昆曲小生行當介紹
- 昆曲小生的經典段子
- 岳美緹
- 七、《琵琶記·吃糠》的表演
- 六、《長生殿·小宴》的表演:【泣顏回】、【撲燈蛾】
- 五、《長生殿·小宴》中楊貴妃的表演特色
- 四、楊貴妃、趙五娘的表演特征
- 三、昆曲閨門旦、正旦行當介紹
- 二、昆曲的四功五法
- 一、昆曲旦行介紹
- 昆曲閨門旦與正旦的表演藝術:梅姿雪態兩相宜 ——楊貴妃與趙五娘的人物塑造
- 張靜嫻
- 五、《繡襦記·教歌》的藝術創新:耍猴、竄圈
- 四、《繡襦記·教歌》的表演特色:展示人性、雅俗共賞
- 三、《繡襦記·教歌》的傳承與整理過程
- 二、副、丑之身段示范:《南西廂·游殿》與《孽海記·下山》的【賞宮花】
- 一、丑行的分類與特點:副與丑
- 昆曲丑行的表演藝術:《繡襦記·教歌》
- 七、《繡襦記·教歌》表演示范:耍猴之耍棍
- 六、《時遷偷雞》的表演:吃火、跟斗、翻身
- 五、《時遷偷雞》的傳承與整理過程
- 四、《繡襦記·教歌》的藝術創新:耍猴、竄圈
- 三、《繡襦記·教歌》的表演特色:俗中有雅、雅俗共賞
- 二、《繡襦記·教歌》的傳承與整理過程
- 一、《繡襦記·教歌》劇情介紹
- 昆曲丑行的表演藝術:《繡襦記·教歌》與《時遷偷雞》
- 九、《時遷偷雞》“吃火”表演示范
- 八、《雁翎甲·盜甲》的表演
- 七、《雁翎甲·盜甲》:武丑的看家戲
- 六、文丑戲(丑):《艷云亭·癡訴》【六么令】表演示范
- 五、文丑戲(副):《兒孫福·勢僧》
- 四、文丑與武丑
- 三、丑、副之身段示范:《孽海記·下山》與《南西廂·游殿》的【賞宮花】
- 二、丑行的分類與特點:副與丑
- 一、昆曲行當介紹
- 昆曲丑行的表演藝術:文丑與武丑
- 張銘榮
- 九、《朱買臣休妻·癡夢》表演示范:【漁燈兒】
- 八、《驚鴻記·吟詩》的表演:醉寫《清平調》
- 七、《驚鴻記·吟詩》的表演:帶醉上場、與高力士的見面
- 六、《驚鴻記·吟詩脫靴》的傳承與表演特色
- 五、《牡丹亭·尋夢》表演示范:【忒忒令】
- 四、《牡丹亭·驚夢》表演示范:【山坡羊】
- 三、“張三夢”稱號緣起
- 二、閨門旦學藝歷程
- 一、正旦學藝歷程
- 昆曲閨門旦、正旦及老生的表演藝術:“張三夢”與《驚鴻記·吟詩脫靴》
- 七、《朱買臣休妻·逼休》的表演:正旦與老生的對手戲
- 六、《朱買臣休妻》中的正旦
- 五、《朱買臣休妻·逼休》的表演:朱買臣上場
- 四、《朱買臣休妻》中的“鞋皮老生”
- 三、《朱買臣休妻》的傳承與表演特色
- 二、《牡丹亭·尋夢》的表演
- 一、《牡丹亭》與閨門旦
- 昆曲閨門旦、正旦及老生的表演藝術:《牡丹亭·尋夢》與《朱買臣休妻·逼休》
- 姚繼焜
- 張繼青
- 五、《長生殿·小宴》表演示范:【泣顏回】
- 四、《玉簪記·琴挑》表演示范:【朝元歌】(沈豐英)
- 三、《牡丹亭·驚夢》表演示范:【山坡羊】(華文漪、沈豐英)
- 二、《牡丹亭·游園》表演示范:【皂羅袍】
- 一、閨門旦的表演:杜麗娘、陳妙常、楊貴妃的詮釋
- 昆曲新美學:傳統與現代 ——從青春版《牡丹亭》與新版《玉簪記》說起
- 華文漪
- 四、《蝴蝶夢·說親》的表演
- 三、《牡丹亭·驚夢》的表演:【尾聲】
- 二、《牡丹亭·游園》的表演
- 一、昆曲閨門旦的四功五法
- 昆曲閨門旦的表演藝術:《牡丹亭·游園驚夢》與《蝴蝶夢·說親》
- 鄧宛霞
- 四、《長生殿·彈詞》的音樂結構
- 三、“聲形”與末行角色的塑造:詞中有意,意中有藝
- 二、昆曲老生的聲音運用
- 一、末的分類與特點:正生、末、外
- 昆曲末行的表演藝術:黑胡子和白胡子
- 計鎮華
- 七、《擋馬》的表演:開打、踢劍
- 六、《擋馬》的表演特點:喬裝打扮、盜腰牌
- 五、《擋馬》的傳承
- 四、《扈家莊》的表演
- 三、《扈家莊》傳承與重編的過程
- 二、學藝歷程
- 一、昆曲的行當與四功五法
- 昆曲武旦的表演藝術:《擋馬》與《扈家莊》
- 九、《西游記·借扇》【滾繡球】唱段示范
- 八、《西游記·借扇》第四場:別開生面的“鬧肚”
- 七、《西游記·借扇》第三場:三搧孫悟空
- 六、《西游記·借扇》第二場:傳統中的改革
- 五、《西游記·借扇》第二場:文武雙全的重頭戲
- 四、《西游記·借扇》第一場:以滿臺載歌載舞表現喜怒哀樂
- 三、《西游記·借扇》劇情介紹
- 二、昆曲的四功五法
- 一、武旦與刀馬旦
- 昆曲武旦的表演藝術:《西游記·借扇》
- 王芝泉
- 出版說明
- 序二
- 序一 昆曲進校園
- 昆區之美 上冊
- 封面
- 封面
- 昆區之美 上冊
- 序一 昆曲進校園
- 序二
- 出版說明
- 王芝泉
- 昆曲武旦的表演藝術:《西游記·借扇》
- 一、武旦與刀馬旦
- 二、昆曲的四功五法
- 三、《西游記·借扇》劇情介紹
- 四、《西游記·借扇》第一場:以滿臺載歌載舞表現喜怒哀樂
- 五、《西游記·借扇》第二場:文武雙全的重頭戲
- 六、《西游記·借扇》第二場:傳統中的改革
- 七、《西游記·借扇》第三場:三搧孫悟空
- 八、《西游記·借扇》第四場:別開生面的“鬧肚”
- 九、《西游記·借扇》【滾繡球】唱段示范
- 昆曲武旦的表演藝術:《擋馬》與《扈家莊》
- 一、昆曲的行當與四功五法
- 二、學藝歷程
- 三、《扈家莊》傳承與重編的過程
- 四、《扈家莊》的表演
- 五、《擋馬》的傳承
- 六、《擋馬》的表演特點:喬裝打扮、盜腰牌
- 七、《擋馬》的表演:開打、踢劍
- 計鎮華
- 昆曲末行的表演藝術:黑胡子和白胡子
- 一、末的分類與特點:正生、末、外
- 二、昆曲老生的聲音運用
- 三、“聲形”與末行角色的塑造:詞中有意,意中有藝
- 四、《長生殿·彈詞》的音樂結構
- 鄧宛霞
- 昆曲閨門旦的表演藝術:《牡丹亭·游園驚夢》與《蝴蝶夢·說親》
- 一、昆曲閨門旦的四功五法
- 二、《牡丹亭·游園》的表演
- 三、《牡丹亭·驚夢》的表演:【尾聲】
- 四、《蝴蝶夢·說親》的表演
- 華文漪
- 昆曲新美學:傳統與現代 ——從青春版《牡丹亭》與新版《玉簪記》說起
- 一、閨門旦的表演:杜麗娘、陳妙常、楊貴妃的詮釋
- 二、《牡丹亭·游園》表演示范:【皂羅袍】
- 三、《牡丹亭·驚夢》表演示范:【山坡羊】(華文漪、沈豐英)
- 四、《玉簪記·琴挑》表演示范:【朝元歌】(沈豐英)
- 五、《長生殿·小宴》表演示范:【泣顏回】
- 張繼青
- 姚繼焜
- 昆曲閨門旦、正旦及老生的表演藝術:《牡丹亭·尋夢》與《朱買臣休妻·逼休》
- 一、《牡丹亭》與閨門旦
- 二、《牡丹亭·尋夢》的表演
- 三、《朱買臣休妻》的傳承與表演特色
- 四、《朱買臣休妻》中的“鞋皮老生”
- 五、《朱買臣休妻·逼休》的表演:朱買臣上場
- 六、《朱買臣休妻》中的正旦
- 七、《朱買臣休妻·逼休》的表演:正旦與老生的對手戲
- 昆曲閨門旦、正旦及老生的表演藝術:“張三夢”與《驚鴻記·吟詩脫靴》
- 一、正旦學藝歷程
- 二、閨門旦學藝歷程
- 三、“張三夢”稱號緣起
- 四、《牡丹亭·驚夢》表演示范:【山坡羊】
- 五、《牡丹亭·尋夢》表演示范:【忒忒令】
- 六、《驚鴻記·吟詩脫靴》的傳承與表演特色
- 七、《驚鴻記·吟詩》的表演:帶醉上場、與高力士的見面
- 八、《驚鴻記·吟詩》的表演:醉寫《清平調》
- 九、《朱買臣休妻·癡夢》表演示范:【漁燈兒】
- 張銘榮
- 昆曲丑行的表演藝術:文丑與武丑
- 一、昆曲行當介紹
- 二、丑行的分類與特點:副與丑
- 三、丑、副之身段示范:《孽海記·下山》與《南西廂·游殿》的【賞宮花】
- 四、文丑與武丑
- 五、文丑戲(副):《兒孫福·勢僧》
- 六、文丑戲(丑):《艷云亭·癡訴》【六么令】表演示范
- 七、《雁翎甲·盜甲》:武丑的看家戲
- 八、《雁翎甲·盜甲》的表演
- 九、《時遷偷雞》“吃火”表演示范
- 昆曲丑行的表演藝術:《繡襦記·教歌》與《時遷偷雞》
- 一、《繡襦記·教歌》劇情介紹
- 二、《繡襦記·教歌》的傳承與整理過程
- 三、《繡襦記·教歌》的表演特色:俗中有雅、雅俗共賞
- 四、《繡襦記·教歌》的藝術創新:耍猴、竄圈
- 五、《時遷偷雞》的傳承與整理過程
- 六、《時遷偷雞》的表演:吃火、跟斗、翻身
- 七、《繡襦記·教歌》表演示范:耍猴之耍棍
- 昆曲丑行的表演藝術:《繡襦記·教歌》
- 一、丑行的分類與特點:副與丑
- 二、副、丑之身段示范:《南西廂·游殿》與《孽海記·下山》的【賞宮花】
- 三、《繡襦記·教歌》的傳承與整理過程
- 四、《繡襦記·教歌》的表演特色:展示人性、雅俗共賞
- 五、《繡襦記·教歌》的藝術創新:耍猴、竄圈
- 張靜嫻
- 昆曲閨門旦與正旦的表演藝術:梅姿雪態兩相宜 ——楊貴妃與趙五娘的人物塑造
- 一、昆曲旦行介紹
- 二、昆曲的四功五法
- 三、昆曲閨門旦、正旦行當介紹
- 四、楊貴妃、趙五娘的表演特征
- 五、《長生殿·小宴》中楊貴妃的表演特色
- 六、《長生殿·小宴》的表演:【泣顏回】、【撲燈蛾】
- 七、《琵琶記·吃糠》的表演
- 岳美緹
- 昆曲小生的經典段子
- 一、昆曲小生行當介紹
- 二、巾生的唱腔
- 三、昆曲的吐字和換氣
- 四、昆曲的曲情
- 五、昆曲小生的表演:腳步
- 六、昆曲小生的表演:水袖和手
- 七、昆曲小生的表演:《玉簪記·琴挑》第二段【懶畫眉】
- 八、昆曲小生的表演:《玉簪記·偷詩》
- 昆曲巾生、小官生的表演藝術:《牡丹亭·拾畫叫畫》與《牧羊記·望鄉》
- 一、昆曲小生行當介紹
- 二、演員與行當
- 三、昆曲巾生、官生的聲音運用與氣質
- 四、昆曲巾生、官生的臺步
- 五、昆曲巾生臺步示范:《牡丹亭·拾畫》【顏子樂】“蒼苔滑擦”、“門兒落合”
- 六、昆曲官生臺步示范:《牧羊記·望鄉》李陵的出場
- 七、《牡丹亭·拾畫》的表演
- 八、《牡丹亭·叫畫》的表演:【尾聲】
- 九、《牧羊記·望鄉》的表演:李陵與蘇武的見面
- 十、走出行當、借用行當
- 昆區之美 下冊
- 昆曲生行的表演藝術:解讀《牡丹亭·驚夢》的巾生表演
- 一、昆曲小生行當介紹
- 二、《牡丹亭·驚夢》的地位
- 三、《牡丹亭·驚夢》的特色:好學難演、撲朔迷離
- 四、《牡丹亭·驚夢》與《西樓記·樓會》之比較
- 五、《牡丹亭·驚夢》的表演
- 昆曲巾生的表演藝術:《牡丹亭》與《玉簪記》
- 一、昆曲巾生行當介紹
- 二、《牡丹亭·驚夢》:“好學難演”的經典折子戲
- 三、《牡丹亭·驚夢》的表演
- 四、《牡丹亭·拾畫》:巾生的獨角戲
- 五、《牡丹亭·拾畫》的表演:【顏子樂】
- 六、《玉簪記·問病》的表演:生旦見面
- 昆曲巾生的表演藝術:《牡丹亭·拾畫叫畫》
- 一、昆曲小生行當介紹
- 二、《牡丹亭·拾畫叫畫》的藝術地位:結構嚴謹、程式規范
- 三、《牡丹亭·拾畫》的表演
- 四、《牡丹亭·叫畫》的舞臺設置
- 五、《牡丹亭·叫畫》的表演
- 侯少奎
- 昆曲紅凈、紅生及武生的表演藝術:《單刀會·刀會》與《寶劍記·夜奔》
- 一、紅凈行當介紹
- 二、關公的臉譜與裝扮
- 三、關公髯口與眼神運用
- 四、《單刀會·刀會》的“唱”:【新水令】、【駐馬聽】
- 五、《單刀會·刀會》的“念”:關公三拒飲
- 六、《單刀會·刀會》的“做”:“望水”的身段
- 七、《單刀會·刀會》的“表”:臉部表演
- 八、昆曲的“舞”
- 九、《寶劍記·夜奔》:大武生的表演
- 十、《單刀會·刀會》唱段示范:【胡十八】
- 昆曲紅凈與武生的表演藝術:談《單刀會·刀會》與《寶劍記·夜奔》
- 一、大武生、紅凈行當簡介
- 二、關公的臉譜
- 三、關公的穿戴
- 四、《單刀會·刀會》的唱、念、做、表、舞
- 五、“后背戲”的重要
- 六、《寶劍記·夜奔》的傳承與影響
- 七、《單刀會·刀會》唱段示范:【胡十八】
- 八、《寶劍記·夜奔》表演示范:【折桂令】
- 昆曲紅生的表演藝術:《單刀會·刀會》與《千里送京娘》
- 一、關公的臉譜
- 二、關公的裝扮
- 三、關公戲的基本功
- 四、關公戲的唱、念、做、表、舞
- 五、《單刀會·刀會》唱段示范:【胡十八】
- 六、《千里送京娘》劇情介紹
- 七、趙京娘的扮相
- 八、趙京娘的聲音塑造
- 九、趙京娘的形體塑造
- 十、《千里送京娘》的表演:過橋
- 十一、趙京娘的表情塑造
- 十二、《千里送京娘》表演示范:【賞花時】、【逍遙樂】、【貨郎兒五轉】
- 昆曲武生、紅凈的表演藝術:武松戲《義俠記·打虎》與關公戲《華容道》
- 一、《義俠記·打虎》介紹
- 二、《義俠記·打虎》表演示范:出場、【北新水令】
- 三、《義俠記·打虎》的表演
- 四、《華容道》劇情簡介
- 五、關公的臉譜
- 六、關公的穿戴
- 七、《華容道》的表演
- 梁谷音
- 昆曲貼旦的表演藝術:《孽海記·思凡》
- 一、《孽海記·思凡》在昆曲中的特殊地位
- 二、《孽海記·思凡》的傳承
- 三、《孽海記·思凡》色空的“純”、“真”、“土”
- 四、《孽海記·思凡》的表演
- 五、《孽海記·思凡》表演示范:【山坡羊】
- 破格的旦行表演:潘金蓮與崔氏
- 一、潘金蓮之“破格”
- 二、《潘金蓮》排演過程
- 三、《潘金蓮·戲叔》的表演:破格之美、媚、辣
- 四、《爛柯山》傳承與整理過程
- 五、《爛柯山·潑水》的表演:破格之形、破格之神
- 昆曲旦行的表演藝術:《義俠記·戲叔別兄》與《水滸記·借茶、活捉》
- 一、學藝歷程
- 二、《義俠記·戲叔別兄》:整舊出新、新戲作舊
- 三、《義俠記·戲叔別兄》的表演:【錦纏道】、【撲燈蛾】
- 四、《水滸記·借茶、活捉》的傳承
- 五、《水滸記·借茶》的表演:【一封書】
- 六、《水滸記·活捉》:古今結合、他為我用、洋為中用
- 七、《水滸記·活捉》的表演:【梁州新郎】、【罵玉郎】
- 昆曲六旦與正旦的表演藝術
- 一、《孽海記·思凡》:旦角的基礎戲
- 二、《南西廂·佳期》:六旦的代表劇目
- 三、《潘金蓮·戲叔》:整舊為新的創作
- 四、《水滸記·活捉》:“他為我用”的表演
- 五、《琵琶記·描容》:昆曲的經典劇目
- 六、《爛柯山·潑水》:裝扮、表演的重新創造
- 蔡正仁
- 昆曲大官生、窮生的表演藝術:《長生殿·迎像哭像》與《彩樓記·評雪辨蹤》
- 一、昆曲生行介紹
- 二、昆曲大官生的獨特之處:角色身份、唱腔、身段
- 三、《長生殿·迎像哭像》的經典地位
- 四、學藝歷程
- 五、《長生殿·迎像哭像》的整理過程
- 六、官生與巾生用聲的差異
- 七、《長生殿·迎像哭像》唱段示范:【脫布衫】、【小梁州】、【么篇】
- 八、《彩樓記·評雪辨蹤》的表演特色
- 九、《彩樓記·評雪辨蹤》的表演:回窯
- 昆曲官生與窮生的表演藝術:《長生殿·迎像哭像》、《驚鴻記·太白醉寫》與《彩樓記·評雪辨蹤》
- 一、昆曲生行介紹
- 二、官生與窮生的角色身份
- 三、官生的用聲
- 四、巾生唱段示范:《玉簪記·琴挑》【懶畫眉】
- 五、官生、巾生的念白與表演特色
- 六、《驚鴻記·太白醉寫》的表演:帶醉上場、與高力士的見面
- 七、《長生殿·迎像哭像》唱段示范:【端正好】
- 八、《彩樓記·評雪辨蹤》的表演:回窯
- 昆曲官生的表演藝術:《鐵冠圖·撞鐘分宮》
- 一、《鐵冠圖·撞鐘分宮》的傳承
- 二、《鐵冠圖·歸位》的失傳絕技
- 三、《鐵冠圖·撞鐘分宮》的表演難度
- 四、《鐵冠圖·撞鐘》的表演
- 五、《鐵冠圖·分宮》的表演
- 裴艷玲
- 尋源問道:武生與老生的表演藝術
- 一、武生、老生行當的區別
- 二、武生、老生的念白
- 三、京劇《響九霄·哭墳》“亂彈”唱段示范
- 四、老生、武生的唱念:京劇《空城計》出場、昆曲《夜奔》詩白示范
- 五、戲曲之美:來自生活,高于生活
- 六、昆曲【新水令】示范(一):《寶劍記·夜奔》
- 七、昆曲【新水令】示范(二):《蜈蚣嶺》
- 八、昆曲【新水令】示范(三):《石秀探莊》
- 九、昆曲【新水令】示范(四):《乾元山》
- 十、昆曲《浣紗記·寄子》【勝如花】示范(裴艷玲、楊汗如)
- 十一、京劇《翠屏山》唱段示范
- 索引 講座包含的昆曲折子戲與京劇 更新時間:2023-08-07 11:3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