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方劑學(供中藥學、中藥制藥等專業用·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賈波 許二平主編 著
更新時間:2023-08-24 14:20:34
開會員,本書8折購 >
最新章節:
(八)中醫養生學專業
《方劑學》是“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之一,供中藥及藥學類專業使用。本教材在力求傳承中醫特色的同時,立足于為社會培養實用的中藥及藥學專業人才。考慮到藥學專業的《方劑學》一般為36~54學時,基礎理論教學應以“必須”“實用”“夠用”為度,故凡涉及該專業現今運用較少的未予保留,重要方劑歸入相關章節予以介紹,所選方劑力求代表性與常用性。
- (八)中醫養生學專業 更新時間:2023-08-24 14:20:34
- (七)中醫骨傷科學專業
- (六)公共課
- (五)護理學專業
- (四)中藥學類專業
- (三)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
- (二)針灸推拿學專業
- (一)中醫學類專業
- 教材目錄(第一批)
- 第七章 附則
- 第六章 培訓
- 第五章 審核質量管理
- 第四章 審核內容
- 第三章 審核依據和流程
- 第二章 基本要求
- 第一章 總則
- 附錄四 醫療機構處方審核規范
- 附錄三 中藥處方格式及書寫規范
- 附錄二 方名索引
- 十六、消食劑
- 十五、祛痰劑
- 十四、祛濕劑
- 十三、治燥劑
- 十二、治風劑
- 十一、理血劑
- 十、理氣劑
- 九、開竅劑
- 八、安神劑
- 七、固澀劑
- 六、補益劑
- 五、溫里劑
- 四、清熱劑
- 三、和解劑
- 二、瀉下劑
- 一、解表劑
- 附錄一 方劑歌訣
- 附錄
- 思考題
- 健脾丸 《證治準繩》
- 第二節 健脾消食劑
- 枳實導滯丸 《內外傷辨惑論》
- 保和丸 《丹溪心法》
- 第一節 消食化滯劑
- 第十九章 消食劑
- 思考題
- 半夏白術天麻湯 《醫學心悟》
- 止嗽散 《醫學心悟》
- 第五節 治風化痰劑
- 苓甘五味姜辛湯 《金匱要略》
- 第四節 溫化寒痰劑
- 貝母瓜蔞散 《醫學心悟》
- 第三節 潤燥化痰劑
- 消瘰丸 《醫學心悟》
- 滾痰丸(又名礞石滾痰丸) 《泰定養生主論》,錄自《玉機微義》
- 清氣化痰丸 《醫方考》
- 溫膽湯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 第二節 清熱化痰劑
- 二陳湯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第一節 燥濕化痰劑
- 第十八章 祛痰劑
- 思考題
- 獨活寄生湯 《備急千金要方》
- 羌活勝濕湯 《脾胃論》
- 第五節 祛風勝濕劑
- 萆薢分清飲(原名萆薢分清散) 《楊氏家藏方》
- 真武湯 《傷寒論》
- 苓桂術甘湯 《金匱要略》
- 第四節 溫化寒濕劑
- 防己黃芪湯 《金匱要略》
- 五苓散 《傷寒論》
- 第三節 利水滲濕劑
- 二妙散 《丹溪心法》
- 八正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茵陳蒿湯 《傷寒論》
- 三仁湯 《溫病條辨》
- 第二節 清熱祛濕劑
- 藿香正氣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平胃散 《簡要濟眾方》
- 第一節 燥濕和胃劑
- 第十七章 祛濕劑
- 思考題
- 養陰清肺湯 《重樓玉鑰》
- 麥門冬湯 《金匱要略》
- 第二節 滋陰潤燥
- 清燥救肺湯 《醫門法律》
- 杏蘇散 《溫病條辨》
- 第一節 輕宣外燥劑
- 第十六章 治燥劑
- 思考題
- 大定風珠 《溫病條辨》
- 天麻鉤藤飲 《中醫內科雜病證治新義》
- 鎮肝熄風湯 《醫學衷中參西錄》
- 羚角鉤藤湯 《通俗傷寒論》
- 第二節 平息內風劑
- 消風散 《外科正宗》
- 小活絡丹(原名活絡丹)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川芎茶調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第一節 疏散外風劑
- 第十五章 治風劑
- 思考題
- 黃土湯 《金匱要略》
- 槐花散 《普濟本事方》
- 小薊飲子 《濟生方》,錄自《玉機微義》
- 咳血方 《丹溪心法》
- 十灰散 《十藥神書》
- 第二節 止血劑
- 桂枝茯苓丸 《金匱要略》
- 補陽還五湯 《醫林改錯》
- 失笑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復元活血湯 《醫學發明》
- 血府逐瘀湯 《醫林改錯》
- 溫經湯 《金匱要略》
- 桃核承氣湯 《傷寒論》
- 第一節 活血祛瘀劑
- 第十四章 理血劑
- 思考題
- 旋覆代赭湯 《傷寒論》
- 定喘湯 《攝生眾妙方》
- 蘇子降氣湯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第二節 降氣劑
- 半夏厚樸湯 《金匱要略》
- 枳實薤白桂枝湯 《金匱要略》
- 天臺烏藥散(原名烏藥散) 《圣濟總錄》
- 金鈴子散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 越鞠丸(又名芎術丸) 《丹溪心法》
- 第一節 行氣劑
- 第十三章 理氣劑
- 思考題
- 蘇合香丸(原名吃力伽丸) 《廣濟方》,錄自《外臺秘要》
- 第二節 溫開劑
- 至寶丹 《靈苑方》引鄭感方,錄自《蘇沈良方》
- 紫雪 《蘇恭方》,錄自《外臺秘要》
- 安宮牛黃丸 《溫病條辨》
- 第一節 涼開劑
- 第十二章 開竅劑
- 思考題
- 酸棗仁湯 《金匱要略》
- 天王補心丹 《校注婦人良方》
- 第二節 滋養安神劑
- 朱砂安神丸 《內外傷辨惑論》
- 第一節 重鎮安神劑
- 第十一章 安神劑
- 思考題
- 完帶湯 《傅青主女科》
- 固經丸 《丹溪心法》
- 固沖湯 《醫學衷中參西錄》
- 第五節 固崩止帶劑
- 桑螵蛸散 《本草衍義》
- 金鎖固精丸 《醫方集解》
- 第四節 澀精止遺劑
- 四神丸 《證治準繩》
- 真人養臟湯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第三節 澀腸固脫劑
- 九仙散 王子昭方,錄自《衛生寶鑒》
- 第二節 斂肺止咳劑
- 牡蠣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第一節 固表止汗劑
- 第十章 固澀劑
- 思考題
- 龜鹿二仙膠 (《醫便》)
- 第六節 陰陽并補劑
- 右歸丸 《景岳全書》
- 腎氣丸(又名崔氏八味丸) 《金匱要略》
- 第五節 補陽劑
- 益胃湯 《溫病條辨》
- 百合固金湯 《慎齋遺書》
- 一貫煎 《續名醫類案》
- 左歸丸 《景岳全書》
- 六味地黃丸(原名地黃丸) 《小兒藥證直訣》
- 第四節 補陰劑
- 炙甘草湯(又名復脈湯) 《傷寒論》
- 八珍湯(原名八珍散) 《瑞竹堂經驗方》
- 第三節 氣血雙補劑
- 歸脾湯 《正體類要》
- 當歸補血湯 《內外傷辨惑論》
- 四物湯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 第二節 補血劑
- 玉屏風散 《究原方》,錄自《醫方類聚》
- 生脈散 《醫學啟源》
- 補中益氣湯 《脾胃論》
- 參苓白術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四君子湯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第一節 補氣劑
- 第九章 補益劑
- 思考題
- 陽和湯 《外科證治全生集》
- 當歸四逆湯 《傷寒論》
- 第三節 溫經散寒劑
- 四逆湯 《傷寒論》
- 第二節 回陽救逆劑
- 小建中湯 《傷寒論》
- 理中丸 《傷寒論》
- 第一節 溫中祛寒劑
- 第八章 溫里劑
- 思考題
- 清骨散 《證治準繩》
- 青蒿鱉甲湯 《溫病條辨》
- 第六節 清虛熱劑
- 清暑益氣湯 《溫熱經緯》
- 六一散(原名益元散) 《黃帝素問宣明論方》
- 第五節 清熱祛暑劑
- 芍藥湯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 白頭翁湯 《傷寒論》
- 葛根黃芩黃連湯 《傷寒論》
- 清胃散 《脾胃論》
- 左金丸 《丹溪心法》
- 龍膽瀉肝湯 《醫方集解》
- 瀉白散 《小兒藥證直訣》
- 導赤散 《小兒藥證直訣》
- 第四節 清臟腑熱劑
- 仙方活命飲 《校注婦人良方》
- 涼膈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黃連解毒湯 《外臺秘要》
- 第三節 清熱解毒劑
- 犀角地黃湯 《備急千金要方》
- 清營湯 《溫病條辨》
- 第二節 清營涼血劑
- 竹葉石膏湯 《傷寒論》
- 白虎湯 《傷寒論》
- 第一節 清氣分熱劑
- 第七章 清熱劑
- 思考題
- 半夏瀉心湯 《傷寒論》
- 第三節 調和寒熱劑
- 逍遙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四逆散 《傷寒論》
- 第二節 調和肝脾劑
- 蒿芩清膽湯 《重訂通俗傷寒論》
- 大柴胡湯 《金匱要略》
- 小柴胡湯 《傷寒論》
- 第一節 和解少陽劑
- 第六章 和解劑
- 思考題
- 十棗湯 《傷寒論》
- 第四節 逐水劑
- 濟川煎 《景岳全書》
- 麻子仁丸(又名脾約丸) 《傷寒論》
- 第三節 潤下劑
- 溫脾湯 《備急千金要方》
- 大黃附子湯 《金匱要略》
- 第二節 溫下劑
- 大黃牡丹湯 《金匱要略》
- 大承氣湯 《傷寒論》
- 第一節 寒下劑
- 第五章 瀉下劑
- 思考題
- 加減葳蕤湯 《重訂通俗傷寒論》
- 柴葛解肌湯 《傷寒六書》
-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傷寒論》
- 桑菊飲 《溫病條辨》
- 銀翹散 《溫病條辨》
- 第二節 辛涼解表劑
- 敗毒散(原名人參敗毒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香薷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小青龍湯 《傷寒論》
- 九味羌活湯 張元素方,錄自《此事難知》
- 桂枝湯 《傷寒論》
- 麻黃湯 《傷寒論》
- 第一節 辛溫解表劑
- 第四章 解表劑
- 下篇 各論
- 思考題
- 附:古方藥量考證
- 第七節 方劑的分類
- 第六節 方劑的變化
- 二、服藥法
- 一、煎藥法
- 第五節 方劑的用法
- 四、氣體劑型
- 三、半固體劑型
- 二、固體劑型
- 一、液體劑型
- 第四節 方劑的劑型
- 第三節 方劑的劑量
- 第二節 方劑的組方結構
- 三、常用的配伍方法
- 二、配伍的目的
- 一、配伍的概念
- 第一節 方劑的配伍
- 第三章 方劑概述
- 第四節 常用治法
- 第三節 治法與方劑的關系
- 第二節 治法與病機的關系
- 第一節 治法的含義
- 第二章 治法概述
- 第一章 方劑學發展簡史
- 上篇 總論
- 緒言
- 編寫說明
- 前言
- 編審專家組
- 專家指導委員會
- 《方劑學》融合出版數字化資源編創委員會
- 《方劑學》編委會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方劑學》編委會
- 《方劑學》融合出版數字化資源編創委員會
- 專家指導委員會
- 編審專家組
- 前言
- 編寫說明
- 緒言
- 上篇 總論
- 第一章 方劑學發展簡史
- 第二章 治法概述
- 第一節 治法的含義
- 第二節 治法與病機的關系
- 第三節 治法與方劑的關系
- 第四節 常用治法
- 第三章 方劑概述
- 第一節 方劑的配伍
- 一、配伍的概念
- 二、配伍的目的
- 三、常用的配伍方法
- 第二節 方劑的組方結構
- 第三節 方劑的劑量
- 第四節 方劑的劑型
- 一、液體劑型
- 二、固體劑型
- 三、半固體劑型
- 四、氣體劑型
- 第五節 方劑的用法
- 一、煎藥法
- 二、服藥法
- 第六節 方劑的變化
- 第七節 方劑的分類
- 附:古方藥量考證
- 思考題
- 下篇 各論
- 第四章 解表劑
- 第一節 辛溫解表劑
- 麻黃湯 《傷寒論》
- 桂枝湯 《傷寒論》
- 九味羌活湯 張元素方,錄自《此事難知》
- 小青龍湯 《傷寒論》
- 香薷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敗毒散(原名人參敗毒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第二節 辛涼解表劑
- 銀翹散 《溫病條辨》
- 桑菊飲 《溫病條辨》
-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傷寒論》
- 柴葛解肌湯 《傷寒六書》
- 加減葳蕤湯 《重訂通俗傷寒論》
- 思考題
- 第五章 瀉下劑
- 第一節 寒下劑
- 大承氣湯 《傷寒論》
- 大黃牡丹湯 《金匱要略》
- 第二節 溫下劑
- 大黃附子湯 《金匱要略》
- 溫脾湯 《備急千金要方》
- 第三節 潤下劑
- 麻子仁丸(又名脾約丸) 《傷寒論》
- 濟川煎 《景岳全書》
- 第四節 逐水劑
- 十棗湯 《傷寒論》
- 思考題
- 第六章 和解劑
- 第一節 和解少陽劑
- 小柴胡湯 《傷寒論》
- 大柴胡湯 《金匱要略》
- 蒿芩清膽湯 《重訂通俗傷寒論》
- 第二節 調和肝脾劑
- 四逆散 《傷寒論》
- 逍遙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第三節 調和寒熱劑
- 半夏瀉心湯 《傷寒論》
- 思考題
- 第七章 清熱劑
- 第一節 清氣分熱劑
- 白虎湯 《傷寒論》
- 竹葉石膏湯 《傷寒論》
- 第二節 清營涼血劑
- 清營湯 《溫病條辨》
- 犀角地黃湯 《備急千金要方》
- 第三節 清熱解毒劑
- 黃連解毒湯 《外臺秘要》
- 涼膈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仙方活命飲 《校注婦人良方》
- 第四節 清臟腑熱劑
- 導赤散 《小兒藥證直訣》
- 瀉白散 《小兒藥證直訣》
- 龍膽瀉肝湯 《醫方集解》
- 左金丸 《丹溪心法》
- 清胃散 《脾胃論》
- 葛根黃芩黃連湯 《傷寒論》
- 白頭翁湯 《傷寒論》
- 芍藥湯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 第五節 清熱祛暑劑
- 六一散(原名益元散) 《黃帝素問宣明論方》
- 清暑益氣湯 《溫熱經緯》
- 第六節 清虛熱劑
- 青蒿鱉甲湯 《溫病條辨》
- 清骨散 《證治準繩》
- 思考題
- 第八章 溫里劑
- 第一節 溫中祛寒劑
- 理中丸 《傷寒論》
- 小建中湯 《傷寒論》
- 第二節 回陽救逆劑
- 四逆湯 《傷寒論》
- 第三節 溫經散寒劑
- 當歸四逆湯 《傷寒論》
- 陽和湯 《外科證治全生集》
- 思考題
- 第九章 補益劑
- 第一節 補氣劑
- 四君子湯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參苓白術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補中益氣湯 《脾胃論》
- 生脈散 《醫學啟源》
- 玉屏風散 《究原方》,錄自《醫方類聚》
- 第二節 補血劑
- 四物湯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 當歸補血湯 《內外傷辨惑論》
- 歸脾湯 《正體類要》
- 第三節 氣血雙補劑
- 八珍湯(原名八珍散) 《瑞竹堂經驗方》
- 炙甘草湯(又名復脈湯) 《傷寒論》
- 第四節 補陰劑
- 六味地黃丸(原名地黃丸) 《小兒藥證直訣》
- 左歸丸 《景岳全書》
- 一貫煎 《續名醫類案》
- 百合固金湯 《慎齋遺書》
- 益胃湯 《溫病條辨》
- 第五節 補陽劑
- 腎氣丸(又名崔氏八味丸) 《金匱要略》
- 右歸丸 《景岳全書》
- 第六節 陰陽并補劑
- 龜鹿二仙膠 (《醫便》)
- 思考題
- 第十章 固澀劑
- 第一節 固表止汗劑
- 牡蠣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第二節 斂肺止咳劑
- 九仙散 王子昭方,錄自《衛生寶鑒》
- 第三節 澀腸固脫劑
- 真人養臟湯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四神丸 《證治準繩》
- 第四節 澀精止遺劑
- 金鎖固精丸 《醫方集解》
- 桑螵蛸散 《本草衍義》
- 第五節 固崩止帶劑
- 固沖湯 《醫學衷中參西錄》
- 固經丸 《丹溪心法》
- 完帶湯 《傅青主女科》
- 思考題
- 第十一章 安神劑
- 第一節 重鎮安神劑
- 朱砂安神丸 《內外傷辨惑論》
- 第二節 滋養安神劑
- 天王補心丹 《校注婦人良方》
- 酸棗仁湯 《金匱要略》
- 思考題
- 第十二章 開竅劑
- 第一節 涼開劑
- 安宮牛黃丸 《溫病條辨》
- 紫雪 《蘇恭方》,錄自《外臺秘要》
- 至寶丹 《靈苑方》引鄭感方,錄自《蘇沈良方》
- 第二節 溫開劑
- 蘇合香丸(原名吃力伽丸) 《廣濟方》,錄自《外臺秘要》
- 思考題
- 第十三章 理氣劑
- 第一節 行氣劑
- 越鞠丸(又名芎術丸) 《丹溪心法》
- 金鈴子散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 天臺烏藥散(原名烏藥散) 《圣濟總錄》
- 枳實薤白桂枝湯 《金匱要略》
- 半夏厚樸湯 《金匱要略》
- 第二節 降氣劑
- 蘇子降氣湯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定喘湯 《攝生眾妙方》
- 旋覆代赭湯 《傷寒論》
- 思考題
- 第十四章 理血劑
- 第一節 活血祛瘀劑
- 桃核承氣湯 《傷寒論》
- 溫經湯 《金匱要略》
- 血府逐瘀湯 《醫林改錯》
- 復元活血湯 《醫學發明》
- 失笑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補陽還五湯 《醫林改錯》
- 桂枝茯苓丸 《金匱要略》
- 第二節 止血劑
- 十灰散 《十藥神書》
- 咳血方 《丹溪心法》
- 小薊飲子 《濟生方》,錄自《玉機微義》
- 槐花散 《普濟本事方》
- 黃土湯 《金匱要略》
- 思考題
- 第十五章 治風劑
- 第一節 疏散外風劑
- 川芎茶調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小活絡丹(原名活絡丹)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消風散 《外科正宗》
- 第二節 平息內風劑
- 羚角鉤藤湯 《通俗傷寒論》
- 鎮肝熄風湯 《醫學衷中參西錄》
- 天麻鉤藤飲 《中醫內科雜病證治新義》
- 大定風珠 《溫病條辨》
- 思考題
- 第十六章 治燥劑
- 第一節 輕宣外燥劑
- 杏蘇散 《溫病條辨》
- 清燥救肺湯 《醫門法律》
- 第二節 滋陰潤燥
- 麥門冬湯 《金匱要略》
- 養陰清肺湯 《重樓玉鑰》
- 思考題
- 第十七章 祛濕劑
- 第一節 燥濕和胃劑
- 平胃散 《簡要濟眾方》
- 藿香正氣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第二節 清熱祛濕劑
- 三仁湯 《溫病條辨》
- 茵陳蒿湯 《傷寒論》
- 八正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二妙散 《丹溪心法》
- 第三節 利水滲濕劑
- 五苓散 《傷寒論》
- 防己黃芪湯 《金匱要略》
- 第四節 溫化寒濕劑
- 苓桂術甘湯 《金匱要略》
- 真武湯 《傷寒論》
- 萆薢分清飲(原名萆薢分清散) 《楊氏家藏方》
- 第五節 祛風勝濕劑
- 羌活勝濕湯 《脾胃論》
- 獨活寄生湯 《備急千金要方》
- 思考題
- 第十八章 祛痰劑
- 第一節 燥濕化痰劑
- 二陳湯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第二節 清熱化痰劑
- 溫膽湯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 清氣化痰丸 《醫方考》
- 滾痰丸(又名礞石滾痰丸) 《泰定養生主論》,錄自《玉機微義》
- 消瘰丸 《醫學心悟》
- 第三節 潤燥化痰劑
- 貝母瓜蔞散 《醫學心悟》
- 第四節 溫化寒痰劑
- 苓甘五味姜辛湯 《金匱要略》
- 第五節 治風化痰劑
- 止嗽散 《醫學心悟》
- 半夏白術天麻湯 《醫學心悟》
- 思考題
- 第十九章 消食劑
- 第一節 消食化滯劑
- 保和丸 《丹溪心法》
- 枳實導滯丸 《內外傷辨惑論》
- 第二節 健脾消食劑
- 健脾丸 《證治準繩》
- 思考題
- 附錄
- 附錄一 方劑歌訣
- 一、解表劑
- 二、瀉下劑
- 三、和解劑
- 四、清熱劑
- 五、溫里劑
- 六、補益劑
- 七、固澀劑
- 八、安神劑
- 九、開竅劑
- 十、理氣劑
- 十一、理血劑
- 十二、治風劑
- 十三、治燥劑
- 十四、祛濕劑
- 十五、祛痰劑
- 十六、消食劑
- 附錄二 方名索引
- 附錄三 中藥處方格式及書寫規范
- 附錄四 醫療機構處方審核規范
- 第一章 總則
- 第二章 基本要求
- 第三章 審核依據和流程
- 第四章 審核內容
- 第五章 審核質量管理
- 第六章 培訓
- 第七章 附則
- 教材目錄(第一批)
- (一)中醫學類專業
- (二)針灸推拿學專業
- (三)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
- (四)中藥學類專業
- (五)護理學專業
- (六)公共課
- (七)中醫骨傷科學專業
- (八)中醫養生學專業 更新時間:2023-08-24 14: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