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方劑的劑量

方劑的劑量,是指組成方劑的藥物用量。劑量是影響方劑組方結構和功效的重要因素,是方劑發揮療效的基礎。方劑用量主要包括組方劑量與使用劑量。

1.組方劑量 指組成方劑藥物的用量。即制方者針對病機,確立治法后,規定所選藥物的用量,如麻黃湯中麻黃、桂枝、杏仁、炙甘草的用量分別為三兩、二兩、七十枚與一兩。藥物用量直接決定方劑的藥力而影響臨床療效,并在一定范圍內存在著量效關系。如大青龍湯與麻黃湯皆主治外感風寒表實證,然大青龍湯主治風寒重證,故將麻黃由麻黃湯中的三兩增至六兩,則辛溫發汗之力倍增。但需指出,藥物用量與療效的關系十分復雜,若盲目加大劑量,超過一定范圍,其量效關系抑或發生改變,藥力增加或不顯著,或反而徒增毒副作用。組方劑量須重視藥物之間的用量比例,藥物配比不同,則功效與主治有異。某些方劑藥物組成相同,一旦藥物配伍比發生變化,其功效與主治亦隨之改變。如桂枝湯中桂枝與白芍以1∶1配伍使用,功能解肌發表,調和營衛,主治外感風寒,營衛不和之惡風、發熱、汗出、脈浮緩;若桂枝與白芍配比例為1∶2,則功效為溫脾和中,緩急止痛,主治土虛木乘之腹痛。

2.使用劑量 指用法中規定的內服或外用的具體用量。一般而言,內服劑型的使用劑量指一日內服用量和(或)每次服用量,如桂枝湯“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半日許,令三服盡”,即該方一日服用總量為三升,每次服用一升。銀翹散“每服六錢”,六味地黃丸“空心溫水化下三丸”,其“六錢”“三丸”皆為每次服用量。至于外用劑型的使用量,較多古方尚未明示,如《外科正宗》如意金黃散的用法僅指出針對不同病證,或使用“茶湯同蜜調敷”,或“蔥湯同蜜調敷”等。

由于古今用藥度量衡不同,且古代計量單位復雜,如有以重量為單位的黍、銖、兩、斤等,以容量為單位的斛、斗、升、合、勺等,以度量為單位的寸、尺,以計數為單位的枚、個等,以及以特殊方法計量的,如刀圭、方寸匕、錢匕等,加之醫家所處地域、時代及用藥習慣的差異,其換算為現代劑量的方法至今未能達成共識。為利于學習理解,歷版教材每首方劑中藥物劑量標注多為兩種:一為原著方劑用量,意在體悟古方制方原旨及配伍比例。二為參考劑量,以(×g)附在古代用量之后。本教材參考劑量主要依據《中國藥典》,同時結合藥物的質地、當代醫家習用劑量等,因而部分源于同一原著、所處不同方劑的相同藥物,其參考劑量不盡一致,學習時忌以度量衡制推算古今用量折算標準。臨床運用方劑,應據病機治法,因人、因時、因地相應增損劑量,是為用方之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兴县| 双峰县| 个旧市| 焦作市| 旅游| 淮南市| 巴彦淖尔市| 昌平区| 尼勒克县| 明溪县| 红河县| 沂源县| 阿城市| 永安市| 翁源县| 安丘市| 兴安县| 台中县| 房山区| 贺兰县| 张家界市| 大冶市| 时尚| 孙吴县| 乌兰县| 西平县| 滨海县| 宜宾县| 葫芦岛市| 临漳县| 大安市| 白河县| 健康| 酒泉市| 巨鹿县| 冀州市| 杭锦后旗| 湖北省| 习水县| 龙口市| 修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