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劑學(供中藥學、中藥制藥等專業用·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賈波 許二平主編
- 701字
- 2023-08-24 14:18:46
緒言
方劑,是在辨證審因,確定治法之后,依據組方基本結構,選擇合適藥物,酌定用量、劑型及用法,配伍而成。
“方劑”一詞,始見于《梁書·陸襄傳》,書云:“襄母嘗卒患心痛,醫方須三升粟漿……忽有老人詣門貨漿,量如方劑。”考“方劑”之義,“方”既有醫方、藥方、處方的含義,如《論衡·定賢》云:“譬猶醫之治病也,有方……方施而藥行。”又有規定、規矩的意義,如《孟子·離婁上》云:“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劑”,《說文解字》言“齊也”,有整齊、整合、排列之意,表明一定的規定性、有序性;此外,“劑”還有調配、調和之意。《禮記·少儀》云:“凡齊,執之以右,居之以左。”鄭玄注:“齊,謂食羹醬飲有齊和者也。”《后漢書·劉梁傳》亦云:“和如羹焉,酸苦以劑其味。”可見,方劑是按一定的“規矩”和方法將藥物組合而成。
方劑學是研究治法與方劑理論及其臨床運用的一門基礎應用學科,是理、法、方、藥的重要組成部分。方劑學的任務是通過一定數量方劑的講授,引導學生掌握組方原理和類方配伍規律,培養學生分析、運用方劑及臨證組方、研制新方的能力。
學習方劑應掌握一定數量的基礎方、代表方及常用方。基礎方是指起源較早,組方精煉,后世在此基礎上衍化出系列附方的方劑;代表方是指反映歷代具有較大學術影響的流派、名家的學術特點的名方,以及體現類方組方思路的方劑;常用方是指組方配伍全面,療效確鑿,臨床習用的方劑。學習時應重點熟記方劑的組成、功效和主治,深刻理解其配伍規律、組方原理及常用配伍技巧,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背誦一定數量的方劑歌訣是學好方劑的基本功。對組成和功效、主治近似的方劑,應注意比較,掌握其配伍特點與變化,這樣才能執簡馭繁、事半功倍。
推薦閱讀
- 國家衛生城市標準(2014版)指導手冊
- 臨床檢驗醫學
- 中醫藥創新創業指導教程(全國中醫藥行業職業教育“十四五”創新教材)
- 民族藥成方制劑
- 病患陪護員(基礎知識)
- 實用辨證論治程式通論:第2版(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創新教材)
- 針灸臨床實用新型技術
- 肌肉骨骼系統超聲診斷疑難病例解析
- 中醫學派概要(中醫師承系列教材)
- 護理研究(第3版)(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十三五”(護理專升本)規劃教材)
- 中藥產品與開發(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醫道還元注疏
- 救護師資教程(二):心肺復蘇與創傷救護
- 醫學專業課程思政優秀案例集:基礎醫學分冊
- 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全科醫生培訓規劃教材 全科醫生臨床操作技能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