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緒言

方劑,是在辨證審因,確定治法之后,依據組方基本結構,選擇合適藥物,酌定用量、劑型及用法,配伍而成。

“方劑”一詞,始見于《梁書·陸襄傳》,書云:“襄母嘗卒患心痛,醫方須三升粟漿……忽有老人詣門貨漿,量如方劑。”考“方劑”之義,“方”既有醫方、藥方、處方的含義,如《論衡·定賢》云:“譬猶醫之治病也,有方……方施而藥行。”又有規定、規矩的意義,如《孟子·離婁上》云:“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劑”,《說文解字》言“齊也”,有整齊、整合、排列之意,表明一定的規定性、有序性;此外,“劑”還有調配、調和之意。《禮記·少儀》云:“凡齊,執之以右,居之以左。”鄭玄注:“齊,謂食羹醬飲有齊和者也。”《后漢書·劉梁傳》亦云:“和如羹焉,酸苦以劑其味。”可見,方劑是按一定的“規矩”和方法將藥物組合而成。

方劑學是研究治法與方劑理論及其臨床運用的一門基礎應用學科,是理、法、方、藥的重要組成部分。方劑學的任務是通過一定數量方劑的講授,引導學生掌握組方原理和類方配伍規律,培養學生分析、運用方劑及臨證組方、研制新方的能力。

學習方劑應掌握一定數量的基礎方、代表方及常用方。基礎方是指起源較早,組方精煉,后世在此基礎上衍化出系列附方的方劑;代表方是指反映歷代具有較大學術影響的流派、名家的學術特點的名方,以及體現類方組方思路的方劑;常用方是指組方配伍全面,療效確鑿,臨床習用的方劑。學習時應重點熟記方劑的組成、功效和主治,深刻理解其配伍規律、組方原理及常用配伍技巧,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背誦一定數量的方劑歌訣是學好方劑的基本功。對組成和功效、主治近似的方劑,應注意比較,掌握其配伍特點與變化,這樣才能執簡馭繁、事半功倍。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电白县| 安化县| 桂平市| 昂仁县| 临沧市| 垣曲县| 枣庄市| 梁山县| 夏邑县| 加查县| 清水县| 上饶县| 右玉县| 噶尔县| 南昌县| 南宫市| 双流县| 克拉玛依市| 逊克县| 綦江县| 河津市| 肇庆市| 临清市| 鄂托克旗| 平山县| 美姑县| 丹棱县| 盱眙县| 大渡口区| 格尔木市| 宁陕县| 北海市| 从江县| 汝南县| 法库县| 闻喜县| 乌海市| 师宗县| 南丰县| 陈巴尔虎旗| 中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