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jié) 方劑的組方結(jié)構(gòu)

方劑多由數(shù)味藥物組合而成。要組織好一首有效方劑,必須重視兩個主要環(huán)節(jié),一是熟練的配伍技巧,二是組方的基本結(jié)構(gòu)。一般而言,一首方劑的基本結(jié)構(gòu)包括君、臣、佐、使四部分。君、臣、佐、使的組方理論,首見于《黃帝內(nèi)經(jīng)》,如《素問·至真要大論》說:“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應(yīng)臣之謂使。”明代何伯齋對其具體職能做了進一步的闡述:“大抵藥之治病,各有所主。主治者,君也。輔治者,臣也。與君藥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經(jīng)及治病之藥至病所者,使也。”(《醫(yī)學管見》)現(xiàn)據(jù)歷代醫(yī)家的論述,對君、臣、佐、使的含義歸納分述如下:

君藥 即針對主病或主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

臣藥 有兩種意義:一是輔助君藥加強治療主病或主證的藥物,二是針對重要的兼病或兼證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

佐藥 有三種意義:一是佐助藥,即配合君、臣藥以加強治療作用的藥物;或直接治療次要兼證的藥物;二是佐制藥,即用以消除或減輕君、臣藥的毒性,或能制約君、臣藥峻烈之性的藥物;三是反佐藥,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藥時,配用與君藥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療中起相成作用的藥物,可防止藥病格拒。

使藥 有兩種意義:一是引經(jīng)藥,即能引方中諸藥至病所的藥物;二是調(diào)和藥,指能調(diào)和方中諸藥的性能,協(xié)調(diào)藥物間相互作用的藥物。

例:麻黃湯出自《傷寒論》,主治外感風寒表實證,癥見惡寒發(fā)熱、頭痛身疼、無汗而喘、舌苔薄白、脈象浮緊等,其病機為外感風寒,衛(wèi)陽被遏,營陰郁滯,肺氣不宣。治法為辛溫發(fā)汗,宣肺平喘。其組成分析如下:

img

綜上所述,方劑中君、臣、佐、使的確定,主要是以藥物針對病機的主次而在方中所起作用的大小為依據(jù)。每一方劑的君、臣、佐、使是否齊備,全視具體病情、治療要求,以及所選藥物的功效來決定。但是,任何方劑組成中,君藥是不可缺少的。至于方劑組成中君、臣、佐、使的藥味多少與藥量相對輕重,并無嚴格規(guī)定。通常君藥的藥力強,藥味少,而藥量偏重(有毒藥或烈性藥除外);臣、佐藥的藥力較弱,藥味較多,且用量相對偏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沧源| 屏山县| 北辰区| 赣州市| 临江市| 武威市| 汶上县| 广西| 海晏县| 通榆县| 米易县| 循化| 孟连| 读书| 景德镇市| 成武县| 梅州市| 平远县| 常宁市| 沾化县| 济南市| 原平市| 正定县| 南宫市| 新竹县| 白水县| 石阡县| 株洲县| 麻江县| 长春市| 新河县| 手游| 久治县| 丹寨县| 呼玛县| 获嘉县| 浑源县| 镇坪县| 曲阜市| 满城县| 诏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