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西南地區的黔州省金仁市沿江土家族自治縣板涂鄉鳳爪村坐落于騎牛背山、百佛山、大埡口山三山夾兩溝形成的“丫”字形地形的“丫”字右岔口山腳下,左岔口尾部則修了一個水庫,名為“鳥盤水庫”,用于鳳爪村村生活水源及農業生產灌溉水源。在百佛山前面,騎牛背山與大埡口山之間有寬約1.5公里平地,是鳳爪村村民種水稻的水田,延水田而上的“丫”字形三山四面山坡是鳳爪村村民種玉米、紅薯、洋芋的旱地。鳳爪村有村民百余戶,均為土家族,包產到戶時人均有1畝土地,三分田七分地。鳳爪村分為4個村民小組,鳳爪村1組村民多姓石,2組村民多姓庹,3組村民多姓李,4組村民多姓廖。
1989年1月,鳳爪村黨支部書記兼村長庹經國生了第二個兒子,取名庹書杰。庹書杰有三個叔叔,二叔庹經家,三叔庹經富,四叔庹經強,庹書杰的哥哥叫庹書豪。庹書杰的媽媽是四川人,叫趙蘭芝。
庹書杰家住在一幢由石磚修建的二層小樓,一樓中間是堂屋,堂屋兩邊各有兩間廂房。堂屋正對大門的墻壁上安裝著莊嚴肅穆的“香盒”,“祖德流芳”四個漢隸大字置于“香盒”正上方,“香盒”中間供著“天地君親師位”,兩邊各供著四位“文神位”和“武神位”,“香盒”下方放著一塊香案。用于放置燭臺和香爐。這里是逢年過節,祭祖拜神的地方。東廂房是廚房,里面有灶臺、火鋪和碗柜,緊挨著廚房的是餐廳,內置一張八仙桌,四根長條凳。西廂房放置著屬于庹書杰爺爺和奶奶的兩副大棺材。二樓是臥室、書房及會客廳,凡是鄉里、縣里的領導下村檢查工作,都是在這里開展。這幢小樓是鳳爪村第一裝石磚小樓。緊挨著這幢小樓的是一幢三廂木質黑瓦房子,住著庹書杰的三個叔叔。
老村長庹澤平是個石匠,在大埡口山山腰上開了個采石場,主要開采墓碑石料和臺階條石。庹經國當兵退伍回家后,從其父親手里接過村長“大印”,就任新村長。沒過兩年,庹家四兄弟都長得膀大腰圓,身形魁梧,使鳳爪村在板涂鄉都是排的上號的!
1989年3月,代課老師李延和的兒子出生,取名李川恩。李川恩有一個叔叔李延平,兩個姑姑李小紅、李小衛,三個阿姨庹春桃、庹秋菊、庹冬梅,李川恩的姐姐叫李慧。李川恩的媽媽是本村人,叫庹夏荷。
李川恩一家是跟外公外婆住在一起的,李川恩的大姨接外公的班,在沿江縣農村合作社工作,為讓上大姨接班,他外公還提前病退了。三姨、三姨父在板涂鄉板涂村趕場的市場租了一間門面做五金生意,四姨也出嫁到其他鄉鎮去了。李川恩外公家也是一幢三廂木質和瓦房子,西廂房旁還蓋了間偏房,用作豬圈和廁所。中間堂屋也供著莊嚴肅穆的“香盒”。
李川恩的爺爺跟叔叔住在一起,李川恩沒有見過他奶奶,因為他奶奶在他爸爸15歲的時候就病逝了。李川恩的爺爺是個篾匠,編背篼、編曬席是一把好手。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李延和讀書時成績好,初中畢業后,因家特貧而無法繼續上學。在當時普遍為小學肄業或文盲的板涂鄉,他都算是一個知識分子。他長著一張國字臉,濃眉大眼,留著胡髭,儀表堂堂,李延和雖長的周正,但干活確是眼高手低、拈輕怕重,且愛好打牌、死要面子。他曾是民辦教師,但是因為性格急躁,一次醉酒后把校長得罪死了,被辭退了,之后他發毒誓點酒不沾。后來一次偶然的機會大寨村小學校差老師,又找他去代課,且一直代課到了李川恩小學畢業。大寨村是板涂鄉最偏遠的村,在百佛山與大埡口山相連處的山頂上。
庹書杰的爺爺庹澤平與李川恩的外公庹澤安是堂兄弟。兩位老人都是極有黨性原則的老共產黨員,在村里都德高望重,不同之處只在一人養了四個兒子,一人生了四個女兒。
1989年5月,在鳳爪村村頭開小賣店的石永建的兒子出生,取名石昌棟。石昌棟有一個叔叔石永軍,一個姑姑石月娥,一個舅舅張海洋,一個阿姨張平貞,兩年后石昌棟有了個弟弟石昌梁。石昌棟的媽媽是臨縣張家溝人,叫張平素。
石永建長手長腳,是鳳爪村民的身高天花板,深眼窩、高鼻梁、尖下巴。在不滿20歲的時候,因參與拐賣同村一女子,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減刑提前出獄后,在同鄉、同縣沒找到媳婦,最后在隔壁臨縣找了患病的老婆,每天藥不離口。張平素體弱多病,干不了農活,為照顧她,石永建才在村頭的空地上搭了個20平方左右的平房開了個小賣店,由張平素經營賣點日常用品和小零食。
石昌棟出生在一棟二進的大廂房里,他爺爺的木匠手藝聞名鄉里,祖孫三代住在一起。但是在石昌棟4歲時的一個夏夜,一把大火把這棟大房子燒毀了,也幾乎燒毀了石家所有家當。一家子被迫分家,石昌棟的叔叔在親家的幫助下,蓋起了兩間石磚平房,他爺爺跟著叔叔生活。石昌棟的父親無處借貸,他只得把一家人安置在小賣店里,用火災后留下的殘垣斷木在小賣店旁邊搭了間小黒木屋,用作豬圈和茅房,鳳爪村第一家小賣店就這樣關門了。一把大火燒出了鳳爪村第二棟石磚房子,也燒出了鳳爪村最窮的一家人。
石家小賣店關門之后不久,村長庹經國就在自家西廂房隔了半間出來,接著開了一家小賣店,仍舊是賣一些鹽、醬油、醋、火柴、零食等日常生活用品。
1989年7月,鳳爪村村尾鐵匠鋪里的鐵匠廖城德的兒子出生,取名廖萬旭。廖萬旭的伯伯廖城祖、叔叔廖城流都是鐵匠,廖萬旭還有一個姑姑廖曉芳,舅舅冉建國,姐姐廖文暢。廖萬旭的媽媽是本鄉大寨村人,叫冉月銀。
廖萬旭的爺爺是全縣聞名的鐵匠,他打的鋤頭、鐮刀、火鉗、釘耙、菜刀都堅實耐用,廖萬旭的爸爸、伯伯、叔叔都跟著他爺爺打鐵。廖家人都剃著光頭,身材強壯敦實。
1989年,鳳爪村共出生了5個男孩,3個女孩。
鳳爪村村民以農業為主,其他手藝都是補貼家用的副業。金秋時節,不管是在打農具的鐵匠,還是在編背篼的篾匠;不管是在山中采石的石匠,還是在打新婚家具的木匠,大家都會趕回鳳爪村,熱火朝天的收谷子。女人們拿著鐮刀,彎著腰負責在前面割谷子,男人們負責甩開膀子在“搭斗”里搭谷子,奶奶、外婆負責伙食。最開心的當屬孩子們,既可以在田里抓黃鱔、捉泥鰍,還可以玩泥巴捏泥人,運氣好的還能抓到斑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