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眼新學期即將開學。
李川恩家堂屋。李川恩外公庹澤安老人坐在一把小椅子上,翹著二郎腿,長煙桿擱在腿上,雙手扶著,黃銅煙斗里點著寸余長的草煙,閉著眼,慢慢吞吞的吸著煙。李川恩阿爹李延和坐在一個小板凳上,嘴里叼著一只紙煙。李川恩和姐姐李慧靠著墻壁站著。
李延和:“二毛,你馬上就要讀初中了。在城里讀書和在鄉(xiāng)下讀書是不一樣的,有些問題阿爹今天好好跟你交代一下。以后你在沿江中學讀書,肯定是住校,父母不在身邊,哪樣事情都要靠你自己自覺,不比在屋里有大人押到你做這樣、做那樣。到了學校,要聽老師的話,認真讀書。沿江中學的學生,絕大部分都是縣城里的學生,城里的學生基礎(chǔ)要好些,特別是英語,他們從三年級就開始學英語了,但是鄉(xiāng)里的學生,小學從來沒接觸過英語,所以到了沿江中學,一定要比城里的學生更努力學習。”
李川恩嗯了一聲。
李延和接著說:“城里的學生,家庭條件肯定要比我們好得多。你不要去和別個比吃、比穿,要和別個比成績。我們農(nóng)村人想要改變命運,不想長大了臉朝黃土背朝天,讀書是最好的出路。我們鳳爪村阿爹這一輩的人,有4個人讀書讀出職了,成了干部端上了鐵飯碗。每天坐在辦公室里,不用肩挑背磨,風吹日曬了。我們村最近端起鐵飯碗的就是在縣城城西小學教書的石秋月了,再往后我看沒得哪家的娃兒有好大希望端上鐵飯碗。之后,就看你爭氣不,能不能端上鐵飯碗?成龍飛天,成蛇鉆草,為了你自己的前途命運,你要拼命讀書。”
李川恩重重的點點頭。
李延和:“現(xiàn)在,山上那些土地也退耕還林栽了楊樹。村里的年輕人、壯勞力基本都出遠門到沿海廣東、福建、浙江、深圳這些大城市去打工去了。你以后進城讀書了,開銷也大,你姐姐初中畢業(yè)也沒考起學,所以等你開學后,我和你姐姐就出門打工去了,你奶娘在屋頭照看你和嘠公、嘠婆,我和你姐姐出門后,你在屋頭要聽你奶娘和嘠公、嘠婆的話。”
“阿爹,你和姐姐到哪里去打工?”
“你二叔在福建那邊打工,我們先到福建那邊去看,有活路就做,不適合再找其他的。”
李川恩外公睜開眼睛,把煙斗在椅子的右后腿上敲了幾下,抖出煙蒂,用力從煙嘴那里吹了吹,煙竿通了之后,緩緩的說:“鄉(xiāng)里郵局的老劉,幾十年走村串戶,送信送報紙,從來沒出過紕漏。他經(jīng)常說的一句話是-穿釘鞋拄拐棍,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你們不管是進城讀書也好,還是出門打工也好,都一定要把老劉的這句好記住。”
......
從板涂鄉(xiāng)到沿江縣城,直線距離其實不遠,但是由于中間隔了一座麻爺山,因為公路是盤山而建的,所以車程45里,如果直接打隧洞穿過麻爺山的話,板涂鄉(xiāng)到沿江縣城的車程只有20里左右。
板涂鄉(xiāng)沒有專門的車站,車輛一般都是停靠在鄉(xiāng)政府前面不遠處的路邊上下客。人們從板涂鄉(xiāng)到沿江縣城的坐的車,不是客車而是客貨車。這車前面有四個車門,副駕駛有2個座位,駕駛位后面還有一排座位有3個位置,后面是車廂。這些車都是私人買來拉客往返于板涂與沿江縣城的。為了多拉客,司機會在駕駛位后面那排座位前面,緊考著駕駛位靠背加裝一塊寬15公分左右的木板當座位。后排就變成了兩排相對的座位,由3個位置變成6個位置。后面的車廂兩邊也各加裝上一塊離廂底40公分左右的木板,用作座位。
這天,李川恩剛隨他阿爹來到鄉(xiāng)政府外邊,就聽見有人在大聲喊,“沿江!沿江!還差一個,裝滿就走!”、“沿江!沿江!還差一個,裝滿就走!”喊叫聲此起彼伏。他們兩父子剛走近,三四男人就圍了上來,搶聲說,“大哥,到沿江嗎?我這個車還差兩個人,坐滿就走!”
“大哥,坐我勒個車嘛,還有位置!”
“大哥,我勒個車是新車,坐我的車嘛!”
李延和沒有理會幾人,而是領(lǐng)著李川恩直接向停在路邊的那一排客貨車走去,第一輛車上已經(jīng)坐了5個人,李延和看了看,直接向第二輛車走去,第二輛車副駕駛上坐了兩人,后排還沒有人,父子倆接著往后走,第三輛車沒人,李延和走過去,打開副駕駛的門對李川恩說:“你先上去坐著,我把行李放到車廂里再來。”司機看見有人坐車,連忙跑過來招呼,翻上車廂對李延和說:“大哥,把行李給我,我來幫你放。”李延和把手里的木箱子遞給司機,說到:“師傅,放穩(wěn)當點,這個箱子碰不得。”
“大哥,放心嘛,絕對把你的箱子放得穩(wěn)穩(wěn)當當?shù)模呥吔墙嵌疾坏门龅健!彼緳C大聲說到。
看著司機把箱子放好,李延和返回副駕駛上車。司機則又去拉客去了。
“阿爹,我還是第一次坐車,但是車上這個味道好難聞,我聞起想吐。”李川恩見李延和上車說到。
李延和:“這是汽油的味道,才聞到這個味,是不舒服,等你以后多坐幾回車,聞習慣了就好了。我們兩爺子換個位置,你來坐車窗邊。”換完位置,李延和接著說:“以后你一個人坐車,你一定要注意到,盡量選靠窗邊的位置、選向前看的位置。千萬不要選坐倒車的位置,就是我們現(xiàn)在坐這個位置的靠背后邊那排位置,那一排位置是司機為了多拉客自己加的。”這時,司機又招來了兩個乘客,看起像一對父女,女孩兒看起來和李川恩差不多大。待把乘客的行李放好后,司機看見前面的車啟動向前面挪了挪,也上車發(fā)動車子,把車向前挪了挪,挪完車,司機熄火繼續(xù)下車拉客。李延和轉(zhuǎn)身望著后排的乘客,笑著問道:“大哥,帶娃兒到城里讀書呀?”
“對頭,弄娃兒到城里報名。你們也是去報名嗎?”
“對頭,我們也是去報名。娃兒讀初幾了呀?”
“初一,今年才考起的。”
“我屋娃兒,也是才考起的,今年讀初一。考起的哪個學校?”
“沿河二中,你們考起哪里?”
“沿河中學。”
“沿河中學呀,毛兒你讀書還得行呀”......,隨著閑聊,不一會兒,車上就滿了8個人。司機哼著小曲,上車,啟動、掛檔、松手剎、踩油門,動作行云流水,車輛轟隆隆的向東南方向出發(fā)了。從板涂鄉(xiāng)政府行駛15里左右,到達麻爺山山腳,翻過麻爺山,就到了沿江縣城城西。從板涂鄉(xiāng)到沿江縣城的公路是一條石子路,道路兩旁的白楊樹,高大挺拔,郁郁蔥蔥,就像兩排衛(wèi)兵,守護的過往的車輛與行人。白楊樹下是一片水田,一直延伸到麻爺山山腳。麻爺山上樹木繁茂,人煙稀少。
“今天是中學報名的日子,所以到沿江的客多,一會兒客就裝滿了。”司機邊開車邊說到,“如果是在平時,可能還要好好等一會兒。我看你們基本上都是弄娃兒去報名的。大哥,你屋娃兒在哪個學校讀喲?”
李延和:“在沿江中學。”
“喲,在沿江中學讀,毛兒你讀書還得行呀,讀初幾了呀?”
李川恩:“初一,今年才考起的。”
“那毛兒你一定要好好讀,讀了初中,讀高中,讀了高中,考大學,大學畢業(yè)了,當官!端鐵飯碗!”
李延和:“哪有楞個容易喲?”
“考得起沿江中學的,基本上都考得起大學。”司機說。
李延和:“考得起大學又啷個,現(xiàn)在大學生又不包分配了,畢業(yè)了還不是要自己出來找工作。”
“大學生嘛,出來也是做那些坐辦公室的輕松的活路,哪像你我這些盡做些下力活路。”
“你這個抹方向盤的活路,還是輕松也。”
“也不輕松喲,都是找點下力錢。”
車輛在麻爺山上盤旋著,“我要吐了!”李川恩突然說。“把腦殼伸出車窗外吐。”李川恩把頭伸出車窗外,“哇”一聲吐了出來,李延和拉著他后背的衣服,說:“猜到你要吐,所以才讓你坐窗邊。”
“毛兒,你讀書啷個得行,居然坐不得車嗦。以后當官了,天天都要坐車,你啷個辦喲。”司機看著趴在車窗上的李川恩,取笑道。
李延和:“他第一次坐車,聞不得汽油味。以后坐多了,聞習慣了就好了。”
“對頭,好多人第一次坐車都暈車。”司機附和道。客貨車沿著盤山到達山頂,之后一路蜿蜒而下,不一會兒就下到了山底,沿江縣城到了。
李川恩還是第一次到沿江縣城,他本來打算一進城就好好看看城里的一切。可是他現(xiàn)在因為暈車,頭昏眼花,整個人無精打采,對參觀縣城提不起半點興趣。客貨車進城又行駛了4里地,駛?cè)胙亟俏鬈囌荆丝拖萝嚕緳C又去排隊拉回板涂的乘客了。
李川恩在車站休息了半個小時,他阿爹給他買了兩斤橘子,他剝了一個吃完,右手拿著橘子皮放在鼻子下,聞過了橘子皮的酸味,李川恩感覺好多了。父子倆在城西車站邊,招了一輛腳踏三輪車,十幾分鐘以后,沿江中學到了。
因為家起負擔不起石昌棟在城里讀書的費用,石昌棟只得在板涂鄉(xiāng)初級中學讀初中。
庹書杰他父親庹經(jīng)國找人托關(guān)系,花了一筆不菲的擇校費,把庹書杰弄進了沿江二中讀初中。為了照顧庹書杰讀書,他父母商量決定,在沿江縣城里租個房子,他母親趙蘭芝進城開個日用品商店,邊做生意邊照顧庹書杰。在李川恩進城報名讀書的半個月之前,庹書杰家在沿江縣城的日用品商店就已經(jīng)開業(yè)了,庹書杰也已經(jīng)當了半個月的“城里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