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 封底
- 2.“請”是“邀”的具體落實
- 1.“邀”一般適用于陌生或不太熟悉的人之間
- 第四十一章:徐公釋疑十一:只有講禮的人才會有“人和”
- 第四十章:徐公釋疑十:于無句讀處讀書
- 第三十九章: 徐公釋疑九:學國學,會遇到哪些“坑”
品牌:紫圖
上架時間:2022-12-15 15:00:42
出版社: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紫圖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 封底 更新時間:2022-12-15 15:01:47
- 2.“請”是“邀”的具體落實
- 1.“邀”一般適用于陌生或不太熟悉的人之間
- 第四十一章:徐公釋疑十一:只有講禮的人才會有“人和”
- 第四十章:徐公釋疑十:于無句讀處讀書
- 第三十九章: 徐公釋疑九:學國學,會遇到哪些“坑”
- 2.計算機能干的事你們都不要干,你們去干計算機干不了的事
- 1.什么事是計算機永遠替代不了的
- 第三十八章:徐公釋疑八:你才是最高級的智能
- 第三十七章: 徐公釋疑七:“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 2.你以為你忘了,就是真的忘了嗎
- 1.碰到情緒、感情傷害的時候,一定要找大夫調理
- 第三十六章:徐公釋疑六:痛苦的過往要怎么處理,是原諒、報復,還是遺忘
- 2.腎氣、腎精足的人,記憶力是強大的
- 1.你的“神”喜歡一個東西,你自然就記住了
- 第三十五章:徐公釋疑五:記憶力和年齡其實沒啥關系
- 2.肉身調好了,你再談修行的事
- 1.人在患病的狀態下出現的情緒、思維和思想都是“邪”的
- 第三十四章: 徐公釋疑四:只靠修行就能治好病嗎
- 4.發現工作中的歡喜,找到工作中的樂趣,是提高效率的第一步
- 3.業余學中醫,總覺得時間不夠用,怎么辦
- 2.把工作的節奏和天地的節奏調成一致,就叫“走運”
- 1.不求工作有益身心,至少工作要對身心無害
- 第三十三章:徐公釋疑三:什么樣的工作叫“好工作”
- 4.氣足有力為“健”,經絡通暢順達為“康”
- 3.怎樣才算身心合一
- 2.抑郁癥是傷了“神”
- 1.中醫就是身心醫學
- 第三十二章:徐公釋疑二:如何修復自愈能力
- 4.中醫是否不科學
- 3.不懂中醫而使用中藥,是人禍不是藥禍
- 2.中醫為何越來越沒落
- 1.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中醫
- 第三十一章:徐公釋疑一:我們為什么認同中醫
- 徐公釋疑
- 2.如果方向和思路有問題,那技術手段越高級,藥物越有效,對生命的戕害越重
- 1.“您為嗎說痛風會導致腎衰、心肌梗死或腦梗死”
- 第三十章:痛風醫案分析
- 2.可用活血利尿的方法治療閉經以后出現水腫的婦人
- 1.切不可不經診斷,不分寒熱虛實就貿然嘗試
- 第二十九章:不孕癥醫案分析
- 2.病重不避酒,神仙也難醫
- 1.魯迅父親得的是肝硬化
- 第二十八章:魯迅父親的醫案分析——兼論魯迅為什么罵中醫
- 2.中國人都知道補腎,但也不能瞎補
- 1.經得起考驗的醫患關系能幫助患者度過危機
- 第二十七章:孩子終于換牙了
- 2.患者被診斷宣判的多個疾病,在中醫看來其實是一個病
- 1.“癌前病變”一詞含義模糊
- 第二十六章:保衛子宮
- 醫案
- 8.曹操處死華佗后,自己的下場也很慘
- 7.華佗對中醫學的偉大貢獻:麻沸散、五禽戲、針灸理論
- 6.華佗辨證施治,因人而異,對癥下藥
- 5.華佗在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各科,創造了許多醫學奇跡
- 4.一個好中醫應該是一個把握全局的全科大夫
- 3.中醫治病救人的奧秘:依靠患者的自愈能力——生機
- 2.扁鵲可以通過望診,盡見臟腑癥結
- 1.扁鵲非常人,從小就懂如何待人接物
- 第二十五章: 真正的中醫是什么樣子
- 8.伊尹對中醫學的極大貢獻:藥食同源
- 7.醫道同源
- 6.伊尹還是大巫師
- 5.異人有異才
- 4.為什么甘草被稱為“國老”
- 3.平天下:一個廚師輔佐商湯滅夏的過程
- 2.“治大國若烹小鮮”
- 1.伊尹是治國的良相,也是中醫和廚師的祖師爺
- 第二十四章:為什么不當良相,便為良醫
- 歷史
- 2.現代人尋求驚險、刺激,實在是有違自然之道
- 1.如果心、心包的氣血虛弱,人就特別敏感,特別容易受驚
- 第二十三章:“驚則氣亂”:“驚心動魄”“驚魂未定”……
- 2.疾病帶來的恐懼會加重患者的病情
- 1.心理素質差或過于敏感的人不要尋求刺激
- 第二十二章:在七情里,恐對心的刺激量是最大的
- 2.悲和愁的區別:悲是認命,愁是不服氣
- 1.“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 第二十一章:悲起初會傷肺,時間長了會傷心
- 2.“思則氣結”,表現為積食
- 1.思過多的人會極度消瘦或者過度肥胖
- 第二十章:百思不得其解的表現是腸胃堵塞
- 2.如果有了憂和慮,最好的方式是把它唱或吼出來
- 1.擔心“我的孩子長不高……”就是憂,“約會的時候等女朋友的狀態”就是慮
- 第十九章:憂是總把將來的事往壞處想,慮是期待一件事發生
- 2.對自己要求嚴點,對別人要求寬點
- 1.怒是人生氣后隱忍于心中悶而不發,憤是惡劣情緒噴薄而出
- 第十八章:怒:把氣隱忍、壓抑在體內,成為它的奴隸
- 2.“喜傷心”:喜過頭對身心都會有大的傷害
- 1.喜是最基本的鼓動人欲望的情緒
- 第十七章:順應人的本能,就能讓人喜
- 3.先學會自愛,如果覺得自己心氣還有富余,那就愛自己最親近的人
- 2.人的生理功能衰退、氣血不足,就處于一種愛無能的狀態
- 1.人的心理和身體是不二的
- 第十六章:任何一種感情的傷害都會在生理上留下痕跡
- 七情
- 5.只有吃過好的西餐的人才知道中餐好在哪里
- 4.酒和中醫的關系很密切
- 3.秋季話腌菜:感謝細菌、微生物,你們萬歲,我們百歲
- 2.夏天一定要把姜作為一種常吃的食物
- 1.春季別吃辛辣發散的食物,倒是可以拈酸吃醋
- 第十五章:四季飲食滋味
- 5.食之本味2:從肚包雞說起
- 4.食之本味1:從產婦飲食說起
- 3.現代人只追求填飽肚子
- 2.真正的食療——看天吃飯,看地吃飯,看人吃飯
- 1.古代有一種大醫叫“食醫”
- 第十四章:真正的食療不是你看見的那樣簡單
- 2.吃飯是講君臣佐使的
- 1.什么樣的飯菜叫講究
- 第十三章:我們吃東西要盡可能講究
- 民以食為天
- 2.站樁不僅能讓你回神,還能驅邪氣
- 1.“導引”就是還原人的天性
- 第十二章:中醫非藥物療法之五:導引
- 2.通過按蹺這種觸動內心的治療,是中醫一個最大的優勢
- 1.按蹺是大夫不借助任何工具直接和患者交流的一種方式
- 第十一章:中醫非藥物療法之四:按蹺
- 2.如果得了暗瘡,你一定要收斂自己的腎火
- 1.刮痧、拔罐是中醫調理疾病特有的一種方式
- 第十章:中醫非藥物療法之三:砭石
- 3.艾灸和烤肉有什么區別
- 2.艾灸有如陽光普照,驅除陰霾
- 1.艾絨易于引起人體的共振
- 第九章:中醫非藥物療法之二:艾灸
- 2.扎針能控制人的神,控制人的大腦,從而控制人的四肢
- 1.針刺治療時間短、見效快
- 第八章:中醫非藥物療法之一:針刺
- 5.藥性加人性等于藥效
- 4.有毒的東西未必有害,無毒的東西未必就無害
- 3.沒有正確使用中藥,這是人禍,不能歸咎于中藥本身
- 2.開中藥只是中醫治病的方法之一
- 1.現在中醫沒落到好像只有吃藥一種方式
- 第七章:最高明的中醫療法是祝由,其次是按蹺
- 中醫非藥物療法
- 5.有戲、沒戲,就是有神、沒神
- 4.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 3.中醫得以生存的前提就是治病救人有療效
- 2.“上古天真”淪喪才講仁義道德
- 1.治人、治家、治國背后的道理是一樣的,都是在調理一種關系
- 第六章:失去了尊重和信任,醫患關系只能日趨緊張
- 12.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 11.用意識去隨心
- 10.你為什么看大夫
- 9.人為什么都是在病了、不行了才發覺生命的重要性
- 8.遵循自然的變化做一些事,你還算是有德之人
- 7.如果家沒齊好就出來混,早晚要壞事的
- 6.身體要達到“泰”,而不是“否”的境界
- 5.腳后跟叫“踵”,它是腎氣的發力點
- 4.貴全——不要亂切扁桃體、闌尾……
- 3.生命的質量首先體現在身體要健、要康
- 2.非要強迫自己干違背自然的事,最后就會自取滅亡
- 1.貴生——活出個人樣,活出精彩
- 第五章:很多人的病是價值觀出了問題導致的
- 13.無論中醫、西醫,最重要的是學會敬畏生命
- 12.人們總是看生命的“量”——活多少歲,卻沒考慮過生命的“質”——活得怎么樣
- 11.養生之道,其實是養性之道
- 10.人得一個病也不容易
- 9.和為貴是與不同的季節、時間、環境、人群相處的能力
- 8.“愛情”受的玷污最多
- 7.孤和獨
- 6.伍子胥一夜白頭故事的中醫解釋
- 5.“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 4.人際關系很差,是腎精消耗得太厲害了
- 3.物質文明解決不了精神和文化匱乏的痛苦
- 2.北京這么多高樓大廈,住的都是睡不著覺的人
- 1.“白天東奔西跑,晚上還得做夢。”
- 第四章:現在的病大多數都是生活方式病
- 4.神魂顛倒、晝夜作息不規律的人,即便物質能量充足,也達不到預防疾病的目的
- 3.中醫怎么看免疫力
- 2.力和氣有什么區別
- 1.用免疫球蛋白、激素都是不得已的辦法
- 第三章:中醫對免疫力的看法
- 16.如果藏在內心的東西是負面的、陰暗的,時間長了肯定會得身心疾病
- 15.懷,涵蓋胸、腹和小腹
- 14.為什么情竇未開的時候,記憶力最好
- 13.志:本義是記憶,另一層含義是愿望、企圖
- 12.開慧后的快感是人間至樂
- 11.快:“置之死地而后快”
- 10.懌:有幸目睹,快感連綿不絕
- 9.慢性疲勞綜合征,其實就是倦怠
- 8.“怠”是心理負擔過重,壓抑、沉悶、憋屈,反應遲鈍
- 7.現代人每天按點吃飯,不管自己當時是否饑餓
- 6.怡:吃喝到發自內心喜愛的東西,或者吃喝的東西讓內心感到高興
- 5.中醫的哲學,盡在一個“愈”字
- 4.靠“偷”來達到“愉”這種快感,你就會樂極生悲
- 3.我們只知道“愉”是高興,但不知道為什么而高興
- 2.口不對心,就是不悅
- 1.“悅”是通過言語使人高興,把人說動了心
- 第二章:從“心”認識漢字
- 27.診病、治病要大夫與患者面對面
- 26.身心不二
- 25.各從其欲,皆得所愿
- 24.養生的最高境界——養心
- 23.身心健康評估
- 22.中醫能把人根本意識不到的東西找出來
- 21.學中醫要坐而論,起而行
- 20.層次低的人上來就是比東西,層次高的人不看東西
- 19.為什么不產在中國的藥也叫中藥
- 18.《上古天真論》是一篇反映道家高屋建瓴的文章
- 17.為什么整篇《黃帝內經》不能被通俗地講一遍
- 16.學中醫的最高境界——悟
- 15.“道、理、德、法、術、器”
- 14.身體不調好,那情緒也好不到哪兒去
- 13.中醫是貴族,只能在小范圍傳播
- 12.我們現在都是“寧信度,無自信也”
- 11.感和覺的區別是什么?是深層次動心
- 10.恢復“覺”,恢復魄力
- 9.中醫的本源是“巫”
- 8.稱心的往往不如意,如意的往往不稱心
- 7.從知其然,活到知其所以然這個境界
- 6.反思自己為什么活得太糙
- 5.不“識”字,吵架都沒法吵
- 4.學中醫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 3.現在我們活得很混沌
- 2.學中醫要先認繁體字
- 1.學習中醫的收獲:在目前的生活狀態下做貴人
- 第一章:有自知之明、自覺之感,方有慧心之悟
- 認識中醫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認識中醫
- 第一章:有自知之明、自覺之感,方有慧心之悟
- 1.學習中醫的收獲:在目前的生活狀態下做貴人
- 2.學中醫要先認繁體字
- 3.現在我們活得很混沌
- 4.學中醫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 5.不“識”字,吵架都沒法吵
- 6.反思自己為什么活得太糙
- 7.從知其然,活到知其所以然這個境界
- 8.稱心的往往不如意,如意的往往不稱心
- 9.中醫的本源是“巫”
- 10.恢復“覺”,恢復魄力
- 11.感和覺的區別是什么?是深層次動心
- 12.我們現在都是“寧信度,無自信也”
- 13.中醫是貴族,只能在小范圍傳播
- 14.身體不調好,那情緒也好不到哪兒去
- 15.“道、理、德、法、術、器”
- 16.學中醫的最高境界——悟
- 17.為什么整篇《黃帝內經》不能被通俗地講一遍
- 18.《上古天真論》是一篇反映道家高屋建瓴的文章
- 19.為什么不產在中國的藥也叫中藥
- 20.層次低的人上來就是比東西,層次高的人不看東西
- 21.學中醫要坐而論,起而行
- 22.中醫能把人根本意識不到的東西找出來
- 23.身心健康評估
- 24.養生的最高境界——養心
- 25.各從其欲,皆得所愿
- 26.身心不二
- 27.診病、治病要大夫與患者面對面
- 第二章:從“心”認識漢字
- 1.“悅”是通過言語使人高興,把人說動了心
- 2.口不對心,就是不悅
- 3.我們只知道“愉”是高興,但不知道為什么而高興
- 4.靠“偷”來達到“愉”這種快感,你就會樂極生悲
- 5.中醫的哲學,盡在一個“愈”字
- 6.怡:吃喝到發自內心喜愛的東西,或者吃喝的東西讓內心感到高興
- 7.現代人每天按點吃飯,不管自己當時是否饑餓
- 8.“怠”是心理負擔過重,壓抑、沉悶、憋屈,反應遲鈍
- 9.慢性疲勞綜合征,其實就是倦怠
- 10.懌:有幸目睹,快感連綿不絕
- 11.快:“置之死地而后快”
- 12.開慧后的快感是人間至樂
- 13.志:本義是記憶,另一層含義是愿望、企圖
- 14.為什么情竇未開的時候,記憶力最好
- 15.懷,涵蓋胸、腹和小腹
- 16.如果藏在內心的東西是負面的、陰暗的,時間長了肯定會得身心疾病
- 第三章:中醫對免疫力的看法
- 1.用免疫球蛋白、激素都是不得已的辦法
- 2.力和氣有什么區別
- 3.中醫怎么看免疫力
- 4.神魂顛倒、晝夜作息不規律的人,即便物質能量充足,也達不到預防疾病的目的
- 第四章:現在的病大多數都是生活方式病
- 1.“白天東奔西跑,晚上還得做夢。”
- 2.北京這么多高樓大廈,住的都是睡不著覺的人
- 3.物質文明解決不了精神和文化匱乏的痛苦
- 4.人際關系很差,是腎精消耗得太厲害了
- 5.“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 6.伍子胥一夜白頭故事的中醫解釋
- 7.孤和獨
- 8.“愛情”受的玷污最多
- 9.和為貴是與不同的季節、時間、環境、人群相處的能力
- 10.人得一個病也不容易
- 11.養生之道,其實是養性之道
- 12.人們總是看生命的“量”——活多少歲,卻沒考慮過生命的“質”——活得怎么樣
- 13.無論中醫、西醫,最重要的是學會敬畏生命
- 第五章:很多人的病是價值觀出了問題導致的
- 1.貴生——活出個人樣,活出精彩
- 2.非要強迫自己干違背自然的事,最后就會自取滅亡
- 3.生命的質量首先體現在身體要健、要康
- 4.貴全——不要亂切扁桃體、闌尾……
- 5.腳后跟叫“踵”,它是腎氣的發力點
- 6.身體要達到“泰”,而不是“否”的境界
- 7.如果家沒齊好就出來混,早晚要壞事的
- 8.遵循自然的變化做一些事,你還算是有德之人
- 9.人為什么都是在病了、不行了才發覺生命的重要性
- 10.你為什么看大夫
- 11.用意識去隨心
- 12.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 第六章:失去了尊重和信任,醫患關系只能日趨緊張
- 1.治人、治家、治國背后的道理是一樣的,都是在調理一種關系
- 2.“上古天真”淪喪才講仁義道德
- 3.中醫得以生存的前提就是治病救人有療效
- 4.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 5.有戲、沒戲,就是有神、沒神
- 中醫非藥物療法
- 第七章:最高明的中醫療法是祝由,其次是按蹺
- 1.現在中醫沒落到好像只有吃藥一種方式
- 2.開中藥只是中醫治病的方法之一
- 3.沒有正確使用中藥,這是人禍,不能歸咎于中藥本身
- 4.有毒的東西未必有害,無毒的東西未必就無害
- 5.藥性加人性等于藥效
- 第八章:中醫非藥物療法之一:針刺
- 1.針刺治療時間短、見效快
- 2.扎針能控制人的神,控制人的大腦,從而控制人的四肢
- 第九章:中醫非藥物療法之二:艾灸
- 1.艾絨易于引起人體的共振
- 2.艾灸有如陽光普照,驅除陰霾
- 3.艾灸和烤肉有什么區別
- 第十章:中醫非藥物療法之三:砭石
- 1.刮痧、拔罐是中醫調理疾病特有的一種方式
- 2.如果得了暗瘡,你一定要收斂自己的腎火
- 第十一章:中醫非藥物療法之四:按蹺
- 1.按蹺是大夫不借助任何工具直接和患者交流的一種方式
- 2.通過按蹺這種觸動內心的治療,是中醫一個最大的優勢
- 第十二章:中醫非藥物療法之五:導引
- 1.“導引”就是還原人的天性
- 2.站樁不僅能讓你回神,還能驅邪氣
- 民以食為天
- 第十三章:我們吃東西要盡可能講究
- 1.什么樣的飯菜叫講究
- 2.吃飯是講君臣佐使的
- 第十四章:真正的食療不是你看見的那樣簡單
- 1.古代有一種大醫叫“食醫”
- 2.真正的食療——看天吃飯,看地吃飯,看人吃飯
- 3.現代人只追求填飽肚子
- 4.食之本味1:從產婦飲食說起
- 5.食之本味2:從肚包雞說起
- 第十五章:四季飲食滋味
- 1.春季別吃辛辣發散的食物,倒是可以拈酸吃醋
- 2.夏天一定要把姜作為一種常吃的食物
- 3.秋季話腌菜:感謝細菌、微生物,你們萬歲,我們百歲
- 4.酒和中醫的關系很密切
- 5.只有吃過好的西餐的人才知道中餐好在哪里
- 七情
- 第十六章:任何一種感情的傷害都會在生理上留下痕跡
- 1.人的心理和身體是不二的
- 2.人的生理功能衰退、氣血不足,就處于一種愛無能的狀態
- 3.先學會自愛,如果覺得自己心氣還有富余,那就愛自己最親近的人
- 第十七章:順應人的本能,就能讓人喜
- 1.喜是最基本的鼓動人欲望的情緒
- 2.“喜傷心”:喜過頭對身心都會有大的傷害
- 第十八章:怒:把氣隱忍、壓抑在體內,成為它的奴隸
- 1.怒是人生氣后隱忍于心中悶而不發,憤是惡劣情緒噴薄而出
- 2.對自己要求嚴點,對別人要求寬點
- 第十九章:憂是總把將來的事往壞處想,慮是期待一件事發生
- 1.擔心“我的孩子長不高……”就是憂,“約會的時候等女朋友的狀態”就是慮
- 2.如果有了憂和慮,最好的方式是把它唱或吼出來
- 第二十章:百思不得其解的表現是腸胃堵塞
- 1.思過多的人會極度消瘦或者過度肥胖
- 2.“思則氣結”,表現為積食
- 第二十一章:悲起初會傷肺,時間長了會傷心
- 1.“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 2.悲和愁的區別:悲是認命,愁是不服氣
- 第二十二章:在七情里,恐對心的刺激量是最大的
- 1.心理素質差或過于敏感的人不要尋求刺激
- 2.疾病帶來的恐懼會加重患者的病情
- 第二十三章:“驚則氣亂”:“驚心動魄”“驚魂未定”……
- 1.如果心、心包的氣血虛弱,人就特別敏感,特別容易受驚
- 2.現代人尋求驚險、刺激,實在是有違自然之道
- 歷史
- 第二十四章:為什么不當良相,便為良醫
- 1.伊尹是治國的良相,也是中醫和廚師的祖師爺
- 2.“治大國若烹小鮮”
- 3.平天下:一個廚師輔佐商湯滅夏的過程
- 4.為什么甘草被稱為“國老”
- 5.異人有異才
- 6.伊尹還是大巫師
- 7.醫道同源
- 8.伊尹對中醫學的極大貢獻:藥食同源
- 第二十五章: 真正的中醫是什么樣子
- 1.扁鵲非常人,從小就懂如何待人接物
- 2.扁鵲可以通過望診,盡見臟腑癥結
- 3.中醫治病救人的奧秘:依靠患者的自愈能力——生機
- 4.一個好中醫應該是一個把握全局的全科大夫
- 5.華佗在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各科,創造了許多醫學奇跡
- 6.華佗辨證施治,因人而異,對癥下藥
- 7.華佗對中醫學的偉大貢獻:麻沸散、五禽戲、針灸理論
- 8.曹操處死華佗后,自己的下場也很慘
- 醫案
- 第二十六章:保衛子宮
- 1.“癌前病變”一詞含義模糊
- 2.患者被診斷宣判的多個疾病,在中醫看來其實是一個病
- 第二十七章:孩子終于換牙了
- 1.經得起考驗的醫患關系能幫助患者度過危機
- 2.中國人都知道補腎,但也不能瞎補
- 第二十八章:魯迅父親的醫案分析——兼論魯迅為什么罵中醫
- 1.魯迅父親得的是肝硬化
- 2.病重不避酒,神仙也難醫
- 第二十九章:不孕癥醫案分析
- 1.切不可不經診斷,不分寒熱虛實就貿然嘗試
- 2.可用活血利尿的方法治療閉經以后出現水腫的婦人
- 第三十章:痛風醫案分析
- 1.“您為嗎說痛風會導致腎衰、心肌梗死或腦梗死”
- 2.如果方向和思路有問題,那技術手段越高級,藥物越有效,對生命的戕害越重
- 徐公釋疑
- 第三十一章:徐公釋疑一:我們為什么認同中醫
- 1.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中醫
- 2.中醫為何越來越沒落
- 3.不懂中醫而使用中藥,是人禍不是藥禍
- 4.中醫是否不科學
- 第三十二章:徐公釋疑二:如何修復自愈能力
- 1.中醫就是身心醫學
- 2.抑郁癥是傷了“神”
- 3.怎樣才算身心合一
- 4.氣足有力為“健”,經絡通暢順達為“康”
- 第三十三章:徐公釋疑三:什么樣的工作叫“好工作”
- 1.不求工作有益身心,至少工作要對身心無害
- 2.把工作的節奏和天地的節奏調成一致,就叫“走運”
- 3.業余學中醫,總覺得時間不夠用,怎么辦
- 4.發現工作中的歡喜,找到工作中的樂趣,是提高效率的第一步
- 第三十四章: 徐公釋疑四:只靠修行就能治好病嗎
- 1.人在患病的狀態下出現的情緒、思維和思想都是“邪”的
- 2.肉身調好了,你再談修行的事
- 第三十五章:徐公釋疑五:記憶力和年齡其實沒啥關系
- 1.你的“神”喜歡一個東西,你自然就記住了
- 2.腎氣、腎精足的人,記憶力是強大的
- 第三十六章:徐公釋疑六:痛苦的過往要怎么處理,是原諒、報復,還是遺忘
- 1.碰到情緒、感情傷害的時候,一定要找大夫調理
- 2.你以為你忘了,就是真的忘了嗎
- 第三十七章: 徐公釋疑七:“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 第三十八章:徐公釋疑八:你才是最高級的智能
- 1.什么事是計算機永遠替代不了的
- 2.計算機能干的事你們都不要干,你們去干計算機干不了的事
- 第三十九章: 徐公釋疑九:學國學,會遇到哪些“坑”
- 第四十章:徐公釋疑十:于無句讀處讀書
- 第四十一章:徐公釋疑十一:只有講禮的人才會有“人和”
- 1.“邀”一般適用于陌生或不太熟悉的人之間
- 2.“請”是“邀”的具體落實
- 封底 更新時間:2022-12-15 15: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