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的常識
- 徐文兵
- 713字
- 2022-12-15 15:00:59
7.從知其然,活到知其所以然這個境界
在認、識的基礎上形成了什么呢?形成了我們的“知”,先做到知其然,就很不容易了。比如我爹傳我的方子,我靠方子治了很多病,掙了錢,活下來,這已經很不容易了。問題是人有好奇心,他總是想,為什么能治好病?為什么沒治好?我覺得,人活到知其所以然這個境界,就有一種快感。一種探索未知,與天地溝通、與古人溝通的那種快感。
如果學中醫只活在這個層面上,姑且稱之為儒醫。儒醫有什么特點?很多人夸我:“你真儒雅。”我說:“你這是罵我。”什么叫“儒醫”?我說的不是正經的儒,正經的儒比如王陽明,他是要修身的。我說的是諸葛亮罵的腐儒,尋章摘句,皓首窮經,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一說起話都是排比句。這種儒醫被問到“水半夏、清半夏有什么區別?”就該給你查資料了。他就活在這個層次上,沒有知其所以然。
我經常說要恢復“知覺”。吃早飯的時候,我一看旁邊有人喝一杯牛奶、吃兩個煮雞蛋,新的一天就這么開始了。我特別想問一句,這么吃進去舒服嗎?他們認為這就是補充蛋白質、補鈣,關鍵的問題是他不知道這么吃進去以后舒不舒服。我們看,人家動物活得也挺高興,挺愉快的,人家也不停地繁衍后代,存活在這個世界上。人家靠什么吃飯?你看你們家狗吃東西前,會先干什么?先聞一聞,因為香是添陽氣的,先喚起你的魂,再往里吃,這是魄的事。
我們現在吃的很多東西,有味兒,沒氣。嘗一嘗有味兒,但是聞一聞不香,而且食物經過冰箱冷凍,真的把它那個氣給消滅掉了,甚至會加邪氣。你看一些餐館賣的什么香辣蟹、麻辣香鍋、水煮魚等菜品里,加了很多調料,甚至一些菜里也有添加劑,加的都是邪味兒。
因此,我在臨床上看的很多患者,第一,先教他正確的知識;第二,讓他恢復“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