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嚴家炎全集
嚴家炎 著
更新時間:2021-09-03 16:26:36
開會員,本書免費讀 >
最新章節:
附錄 嚴家炎先生年表
《嚴家炎全集》是著名文學史家、文學評論家,第二代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者“領軍人物”嚴家炎先生,挑選其有代表性的文章或書籍,匯編而成的十卷本文集。是其一生的學術思想總結。其內容多與文學史研究和文學批評的熱門話題相互輝映,比如關于“五四”文學革命的性質;比如“文革”后撥亂反正,重上文學研究正軌的諸多問題;發掘和梳理現代文學史上各流派的貢獻;還有對魯迅復調小說的發現和評論;對金庸為代表的武俠小說的肯定和研究;以及對文學史分期的思考和討論;等等。根據這些文章的內在邏輯,分別收入了第一卷《考辨集》,第二卷《知春集》,第三卷《求實集》,第四卷《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第五卷《論魯迅的復調小說》,第六卷《金庸小說論稿》,第七卷《問學集》,第八卷《朝聞集》,第九卷《隨筆集》和第十卷《對話集》。
最新章節
- 附錄 嚴家炎先生年表
- 十卷《全集》,求實人生——嚴家炎先生訪談錄
- 生命不息,求索不止——嚴家炎教授訪談錄
- 就王彬彬質疑汪暉論文一事對嚴家炎老師的采訪——《中國青年報》記者訪嚴家炎先生
- 文學史上的徐志摩——嚴家炎先生談徐志摩與新月派
- 就浪漫主義答《文學百題》編者問
品牌:新星出版社
上架時間:2021-09-03 16:20:50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新星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 附錄 嚴家炎先生年表 更新時間:2021-09-03 16:26:36
- 十卷《全集》,求實人生——嚴家炎先生訪談錄
- 生命不息,求索不止——嚴家炎教授訪談錄
- 就王彬彬質疑汪暉論文一事對嚴家炎老師的采訪——《中國青年報》記者訪嚴家炎先生
- 文學史上的徐志摩——嚴家炎先生談徐志摩與新月派
- 就浪漫主義答《文學百題》編者問
- 就現實主義答《文學百題》編者問
- 從“春華”到“秋實”——嚴家炎先生訪談錄
- 學海無涯,有志者事竟成——嚴家炎先生訪問記
- 香港文化博物館“金庸館”人士訪問嚴教授
- 漫談金庸武俠小說——嚴家炎先生訪談錄
- “金庸小說把俗文學大大提高了一個層次”
- 就金庸作品答大學生問——訪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嚴家炎
- 正確對待中學生中的武俠熱——嚴家炎教授訪談錄
- 研究金庸小說的“大俠”——嚴家炎訪問記
- 20世紀中華文化的一個奇跡——就《金庸小說論稿》與作者嚴家炎對話
- 七十年前的一段傳奇——穆時英是怎樣一個作家
- 丁玲是“女權主義者”嗎?
- “嚴寒”過去是新春——訪中國丁玲研究會會長嚴家炎教授
- 真誠永遠不會老——訪北大教授、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嚴家炎先生
- 關于老舍之死——嚴家炎先生訪談錄
- 聽嚴家炎講學術——嚴家炎訪問記
- 現代文學研究方法答問
- “五四”于傳統:是革新,不是全盤否定——嚴家炎先生訪談錄
- 就《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若干問題答客問
- 嚴家炎全集10 對話集
- 文學研究應有歷史責任感
- 讀《樂經集》
- 《孫思邈》序言
- 中國和美洲
- 回憶我當“保姆”的日子
- 文學思潮研究的二三感想
- 文學史觀漫議
- 略談施蟄存的小說
- 閑話小說文體
- 讓人很開眼界的校園小說——談竹林的《今日出門昨夜歸》
- 子規聲聲鳴,竟是泣血音——評《摯愛在人間》
- 評女作家竹林的長篇小說《女巫》
- 我想推薦的幾種書
- 懷念曹先擢先生
- 悼念杰出的詩人洛夫先生
- 寫在加拿大一個華裔作家會上
- 緬懷王富仁教授
- 孔慶東《超越雅俗——抗戰時期的通俗小說》序
- 解志熙《存在主義與中國現代文學》序
- 《孫慶升文集》總序
- 一部出色的知青題材小說——讀《彎曲的光陰》有感
- 新時期十五年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1]
- 深沉蘊藉的愛的詩篇——電影《清涼寺的鐘聲》漫評
- 我所知道的吳小如先生
- 新派武俠小說的現代精神
- 極有特色的系列叢書
- 丁玲創作個性研究的新進展
- 《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叢書》總序
- 回憶我和柳青的幾次見面
- 智慧的交鋒,雄辯的勝利——評析1995年國際大專辯論會第三場
- 說散文
- 近年現代文學研究的新趨向——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第七屆年會開幕詞
- 在對比中刻畫人物
- 不怕顛覆,只怕誤讀
- 他在人們心中永生——讀《微笑著離去:憶蕭乾》
- 對聞一多先生的切實的紀念
- 為了傳播革命真理——瞿秋白著作偽托“譯本”的故事
- 我喜歡這樣的詩——寫給《海濱抒情》的作者和讀者
- 廢名小說藝術隨想
- 一個初冬夜晚的經歷
- 《國際歌》在中國的最初傳播
- 朱自清和鄧中夏
- 嚴家炎全集9 隨筆集
- 本乎歷史的“優選法”——評周申明等《孫犁評傳》
- 《梅村心曲》漫評
- 親情·鄉情·民族大義——臺灣小說家張放《淚灑相思地》解讀
- 《世紀的足音》自序
- 性靈暖處覓真情
- 藝術是升華
- 我所認識的梁錫華——《香港大學生》序
- 《嚴家炎論小說》跋
- 饒有新意的長篇歷史小說《女皇武則天》
- 從“五四”說到“新國學”
- 難得如此親切而又如此厚重——《悠悠玄莊》讀后
- 《幻化》的成就與不足
- 讀詩集《太陽的眼淚》有感
- 張曼菱筆下的北大——薦《人生隨筆集》
- 從《檀香刑》看莫言小說的貢獻
- 交流,方能進步——顧彬《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給我的啟示
- 風格之一例
- 長長的瞬間
- 懷念貽焮先生
- 由《曹禺訪談錄》所想到的
- 試說“中國的奧勃洛莫夫”——《活動變人形》中倪吾誠形象的典型意義
- 深入學術研討,共享精神盛餐——青島王蒙文學創作國際研討會的感受
- 論王蒙的寓言小說
- 我讀《遠東大戰紀事》——代序
- 我心目中的田仲濟先生
- 《微神》:老舍的心象小說
- 老舍的遺產
- 有關蕭軍的三點感想——在蕭軍百年誕辰學術座談會上的發言
- 周作人與隨筆體散文
- 蘇雪林的文學成就與待解之謎——范震威著《蘇雪林傳》序
- 《鄭振鐸前期文學思想》序
- 《嘗試集》與初期新詩
- 評葉紹鈞的小說
- “五四”前后的話劇與田漢、丁西林的劇作
- 文學現代性問題漫議
- 試說20世紀中國小說的總體特征
- “五四”·“文革”·傳統文化
- 獻言
- 嚴家炎全集8 朝聞集
- 反思五四新文化運動有感
- 長篇小說《世紀病人》讀后
- 馬振方《小說藝術論稿》序
- 一本很有分量的中國現代文學論集——評施淑《理想主義者的剪影》
- 憶子銘兄
- 緬懷樊駿學長
- 難以忘卻的紀念——敬悼朱德熙先生
- 精神上的導師——我印象中的李何林先生
- 吳組緗先生二三事
- 唐弢先生對中國現代文學學科建設的貢獻
- 附錄:唐弢先生為中國現代文學青年研究者開列的刊物與作品目錄
- 悼念文學史家唐弢先生
- 心中的豐碑——哭王瑤先生
- 附錄:導師楊晦、錢學熙先生為1956級文藝理論研究生規定的必讀書目
- 在我記憶中的慧修師
- 文學前途之我見
- 《人生的驛站》自序
- 文學史分期之我見
- 編寫《中國現代文學史教學大綱》的設想
- 區域文化:研究20世紀中國文學的重要視角
- 有關文化生態平衡的思考
- 還是承認現實主義有多種形態為好——答何滿子先生
- 重游齊魯,感受文化軟實力
- 我心目中的儒學
- 論辯必須忠于事實——答羅飛同志
- 漫談《李自成》的民族風格
- 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的藝術貢獻
- 現代文學的評價標準問題——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筆談之二
- 從歷史實際出發,還事物本來面目——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筆談之一
- 回憶·感想·希望——為《我與文學評論》一書作
- 我對“五四”以后小說流派的理解
- 拓展和深化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的幾個問題
- 走出百慕大三角區——談20世紀文藝批評的一點教訓
- 《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總序
- 一個癡情者的學術回眸
- 嚴家炎全集7 問學集
- 增訂版后記
- 再談金庸小說與文學革命
- 也算“立此存照”——答袁良駿先生《勿誤人子弟,毀我文學》一文
- 批評可以編造和說謊嗎?——對袁良駿先生“公開信”的答復
- 就《鑄劍》與金庸小說再答袁良駿先生
- 如果這類邏輯能夠成立……——質疑袁良駿先生對金庸小說的批判
- 以平常心看新武俠
- 附錄二 論爭史料存真
- 2000’北京金庸小說國際研討會閉幕詞
- 金庸筆下的大理——1998年4月12日在大理“金庸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 新世紀思想文化之光——讀金庸、池田大作對談錄
- 《連城訣》簡評
- 金庸答問錄
- 一場靜悄悄的文學革命——在查良鏞獲北京大學名譽教授儀式上的賀詞
- 附錄一 相關散篇集存
- 金庸小說的杰出貢獻——懷念金庸先生
- 高峰來自思想淬煉與境界提升——金庸作品的魅力和文學養分
- 回憶我與金庸先生的交往
- 我看金庸小說——在中國傳媒大學的講演
- 金庸與大仲馬小說的比較研究
- 文學的雅俗對峙與金庸的歷史地位
- 金庸的“內功”:新文學根柢
- 金庸小說與傳統文化
- 論金庸小說的影劇式技巧
- 論金庸小說的生活化趨向
- 論金庸小說的情節藝術
- 論金庸小說的現代精神
- 生死以之癡千態——說金庸筆下的“情”
- 變幻百端筆生花——說金庸筆下的“武”
- 豪氣干云鑄俠魂——說金庸筆下的“義”
- 文化生態平衡與武俠小說命運
- 金庸熱:一種奇異的閱讀現象
- 初版序言
- 插圖
- 嚴家炎全集6 金庸小說論稿
- 須藤醫生所寫魯迅病歷為何與魯迅日記及書信牴牾的再探討
- 這也是我們需要的魯迅精神遺產——就《魯迅與我七十年》一書和秋石先生商榷
- 區域視角與魯迅研究——從《故鄉》的歧解說起
- 東西方現代化的不同模式和魯迅思想的超越——魯迅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思想的一個考察
- 第四輯
- 這是“科學地認識與理解魯迅”嗎[1]——簡評《論魯迅的創作生涯》
- 魯迅和日本文化——在日本神戶市孫中山紀念館友之會的講演
- 魯迅對《救亡情報》記者談話考釋
- 思想家的深思熟慮——談魯迅對社會主義文學的觀察和思考
- 關于魯迅和創造社、太陽社論爭的幾個問題
- 中國的家族制度與魯迅等先驅者的批判性思考
- 第三輯
- 荒誕又莊嚴的復仇正劇——釋《鑄劍》
- 讀《阿Q正傳》札記
- 讀《社戲》
- 《故鄉》與魯迅小說的現實主義
- 《狂人日記》的思想和藝術
- 第二輯
- 魯迅作品的經典意義
- 復調小說:魯迅的突出貢獻
- 魯迅與表現主義——兼論《故事新編》的藝術特征
- 論世而后知人,顧全方能通篇
- 論《狂人日記》的創作方法
- 《吶喊》《彷徨》的歷史地位
- 第一輯
- 增訂版自序
- 初版自序
- 嚴家炎全集5 論魯迅的復調小說
- 附錄 近二十年國內外評論《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和《新感覺派小說選》的部分文章目錄
- 三版后記
- 二版后記
- 初版后記
- 結束語
- 第三節 后期浪漫派小說的藝術特色
- 第二節 無名氏及其小說創作
- 第一節 徐訏及其小說創作
- 第八章 后期浪漫派小說
- 第四節 關于七月派作品的爭議與評價
- 第三節 七月派小說的風貌和特征
- 第二節 七月派小說主要作家
- 第一節 胡風的文學活動、理論主張與“七月”小說流派的形成
- 第七章 七月派小說
- 第五節 再析京派小說中的現代主義
- 第四節 京派小說的思想性質
- 第三節 京派小說的風貌和特征
- 第二節 京派小說的形成、發展與主要作家
- 第一節 從一場爭論說起
- 第六章 京派小說
- 第四節 復雜化的性格,悲劇性的命運
- 第三節 橫斷面的結構,客觀化的描述
- 第二節 小說家的藝術,社會科學家的氣質
- 第一節 《子夜》的出現和社會剖析派的形成
- 第五章 社會剖析派小說
- 第五節 心理分析小說的發展和張愛玲的出現
- 第四節 新感覺派小說的某些傾向性問題
- 第三節 新感覺派小說的創作特色
- 第二節 新感覺派主要作家
- 第一節 中國新感覺派的形成
- 第四章 新感覺派與心理分析小說
- 第三節 “革命小說”的弱點和不健康傾向
- 第二節 “革命小說”派的功績和特色
- 第一節 蔣光慈與“革命小說”的興盛
- 第三章 太陽社與后期創造社的“革命小說”
- 第四節 創造社小說中的現代主義技巧
- 第三節 表現主義對創造社的影響
- 第二節 弗洛伊德學說在中國的早期傳播及其對創造社小說的影響
- 第一節 前期創造社小說的主導面——浪漫主義辨析
- 第二章 創造社影響下的自我小說及其浪漫主義、現代主義特征
- 第四節 初期鄉土小說流派的貢獻
- 第三節 魯迅以外的主要鄉土小說作家
- 第二節 鄉土文學的倡導、魯迅創作的示范與鄉土小說流派的形成
- 第一節 一個令人注目的文學現象——問題小說的興起和繁榮
- 第一章 魯迅、文學研究會影響下的鄉土小說
- 緒論
- 嚴家炎全集4 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
- 《求實集》跋
- 20世紀中國小說研究之回顧與展望
- 白樂晴文學論文選中譯本序言
- 戰后日本“中國學”的一位引領者和見證人——悼念丸山昇先生
- 心泉也有噴發時——序《無聲的群落》
- 用學養和心血融鑄的藝術[1]——評長篇小說《盧作孚》
- 《紫霧》:一部頗具震撼力的文學傳記
- 盧作孚研究的重大進展[1]——《盧作孚年譜》增訂版序
- 冷暖甘辛夢難圓——序《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韓譯本
- 歷史的腳印,現實的啟示——“五四”以來文學現代化問題斷想
- 論徐志摩詩的藝術特色
- 石破天驚話科學
- “有字皆從人著想”——《聶紺弩全集》出版志感
- 《太陽照在桑干河上》與丁玲的創作個性
- 試論電影《貞貞》改編的得與失[1]
- 彭漱芬著《丁玲小說的嬗變》序
- “生來注定吃苦”的人——悼丁玲
- 開拓者的艱難跋涉——論丁玲小說的歷史貢獻
- 現代文學史上的一樁舊案——重評丁玲小說《在醫院中》
- 讀《加拿大的中國基因》有感
- 談談“五四”文學革命
- 文學·政治·人民——新文學歷史的一些回顧和思索
- 中國現代文學發展中的幾個基本問題[1]
- 嚴家炎全集3 求實集
- 關于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的若干問題
- 現實和理想的統一——對兩結合創作方法的一些理解
- 關于“五四”新文學的領導思想問題
- 《紅巖》的突出貢獻
- “廢墟文學”的出色代表——伯爾和他的《洛恩格林之死》
- 讀《綠化樹》隨筆
- 吳組緗和他的社會剖析小說
- 氣壯山河的歷史大悲劇[1]——《李自成》一、二、三卷悲劇藝術管窺
- 《李自成》初探
- 姚雪垠的生平和創作
- 厚實源于根深——讀柳青《創業史》第二部(上卷)
- 梁生寶形象和新英雄人物創造問題
- 關于梁生寶形象
- 談《創業史》中梁三老漢的形象
- 《創業史》第一部的突出成就
- 社會主義新春的贊歌——評《人望幸福樹望春》
- 阿拉伯人民戰斗的聲音——介紹幾首阿拉伯詩歌
- 一篇好的報告文學——《小將們在挑戰》
- “看似尋常最奇崛”——評馬烽《我的第一個上級》
- 抗戰初年的時代風云錄——談茅盾最后一部長篇小說《鍛煉》
- 《爐中煤》賞析
- 30年代的革命農民形象——讀《潘虎》
- 也談《蔡文姬》
- 《女神》和五四時代精神
- “五四”文學革命的性質問題
- 嚴家炎全集2 知春集
- 全球化時代的中國文學研究隨想
- 中國文學史百年研究的回顧與反思
- 批評規范小議
- 五十七年前的一樁冤案——同人刊物《當代英雄》籌辦記
- 為謎樣的傳主解讀——評金介甫的《沈從文傳》
- 序樊駿《中國現代文學論集》
- 抗戰與40年代小說藝術的多樣開拓
- 教訓:學術領域應該“費厄潑賴”——關于胡風文藝思想的反思
- 胡風在四五十年代文學轉型中的地位和作用——為紀念胡風一百周年誕辰作
- 略說穆時英的文學史地位——《穆時英全集》代序
- 穆時英長篇小說的追蹤與新發現
- 論彭家煌小說的成就[1]
- 漫談徐志摩的旅游散文
- “五四”小說中的雅俗關系
- 小說全面革新的理論導引——“五四”小說理論批評概說
- 《文學革命論》作者“推倒”“古典文學”之考釋
- 楊聯芬著作《晚清至五四:中國文學現代性的發生》序
- 新加坡版《中國現代文學散論》前言
- 五四“全盤反傳統”問題之考辨
- 新體白話的起源、特征及其評價
- 論“五四”作家的文化背景與知識結構
- 一部真正具有現代意義的晚清小說——《黃衫客傳奇》中譯本序
- 中國現代文學的“起點”問題
- 中國文化的精神出路——代序
- 嚴家炎全集1 考辨集
- 版權信息
- 封面
- 封面
- 版權信息
- 嚴家炎全集1 考辨集
- 中國文化的精神出路——代序
- 中國現代文學的“起點”問題
- 一部真正具有現代意義的晚清小說——《黃衫客傳奇》中譯本序
- 論“五四”作家的文化背景與知識結構
- 新體白話的起源、特征及其評價
- 五四“全盤反傳統”問題之考辨
- 新加坡版《中國現代文學散論》前言
- 楊聯芬著作《晚清至五四:中國文學現代性的發生》序
- 《文學革命論》作者“推倒”“古典文學”之考釋
- 小說全面革新的理論導引——“五四”小說理論批評概說
- “五四”小說中的雅俗關系
- 漫談徐志摩的旅游散文
- 論彭家煌小說的成就[1]
- 穆時英長篇小說的追蹤與新發現
- 略說穆時英的文學史地位——《穆時英全集》代序
- 胡風在四五十年代文學轉型中的地位和作用——為紀念胡風一百周年誕辰作
- 教訓:學術領域應該“費厄潑賴”——關于胡風文藝思想的反思
- 抗戰與40年代小說藝術的多樣開拓
- 序樊駿《中國現代文學論集》
- 為謎樣的傳主解讀——評金介甫的《沈從文傳》
- 五十七年前的一樁冤案——同人刊物《當代英雄》籌辦記
- 批評規范小議
- 中國文學史百年研究的回顧與反思
- 全球化時代的中國文學研究隨想
- 嚴家炎全集2 知春集
- “五四”文學革命的性質問題
- 《女神》和五四時代精神
- 也談《蔡文姬》
- 30年代的革命農民形象——讀《潘虎》
- 《爐中煤》賞析
- 抗戰初年的時代風云錄——談茅盾最后一部長篇小說《鍛煉》
- “看似尋常最奇崛”——評馬烽《我的第一個上級》
- 一篇好的報告文學——《小將們在挑戰》
- 阿拉伯人民戰斗的聲音——介紹幾首阿拉伯詩歌
- 社會主義新春的贊歌——評《人望幸福樹望春》
- 《創業史》第一部的突出成就
- 談《創業史》中梁三老漢的形象
- 關于梁生寶形象
- 梁生寶形象和新英雄人物創造問題
- 厚實源于根深——讀柳青《創業史》第二部(上卷)
- 姚雪垠的生平和創作
- 《李自成》初探
- 氣壯山河的歷史大悲劇[1]——《李自成》一、二、三卷悲劇藝術管窺
- 吳組緗和他的社會剖析小說
- 讀《綠化樹》隨筆
- “廢墟文學”的出色代表——伯爾和他的《洛恩格林之死》
- 《紅巖》的突出貢獻
- 關于“五四”新文學的領導思想問題
- 現實和理想的統一——對兩結合創作方法的一些理解
- 關于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的若干問題
- 嚴家炎全集3 求實集
- 中國現代文學發展中的幾個基本問題[1]
- 文學·政治·人民——新文學歷史的一些回顧和思索
- 談談“五四”文學革命
- 讀《加拿大的中國基因》有感
- 現代文學史上的一樁舊案——重評丁玲小說《在醫院中》
- 開拓者的艱難跋涉——論丁玲小說的歷史貢獻
- “生來注定吃苦”的人——悼丁玲
- 彭漱芬著《丁玲小說的嬗變》序
- 試論電影《貞貞》改編的得與失[1]
- 《太陽照在桑干河上》與丁玲的創作個性
- “有字皆從人著想”——《聶紺弩全集》出版志感
- 石破天驚話科學
- 論徐志摩詩的藝術特色
- 歷史的腳印,現實的啟示——“五四”以來文學現代化問題斷想
- 冷暖甘辛夢難圓——序《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韓譯本
- 盧作孚研究的重大進展[1]——《盧作孚年譜》增訂版序
- 《紫霧》:一部頗具震撼力的文學傳記
- 用學養和心血融鑄的藝術[1]——評長篇小說《盧作孚》
- 心泉也有噴發時——序《無聲的群落》
- 戰后日本“中國學”的一位引領者和見證人——悼念丸山昇先生
- 白樂晴文學論文選中譯本序言
- 20世紀中國小說研究之回顧與展望
- 《求實集》跋
- 嚴家炎全集4 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
- 緒論
- 第一章 魯迅、文學研究會影響下的鄉土小說
- 第一節 一個令人注目的文學現象——問題小說的興起和繁榮
- 第二節 鄉土文學的倡導、魯迅創作的示范與鄉土小說流派的形成
- 第三節 魯迅以外的主要鄉土小說作家
- 第四節 初期鄉土小說流派的貢獻
- 第二章 創造社影響下的自我小說及其浪漫主義、現代主義特征
- 第一節 前期創造社小說的主導面——浪漫主義辨析
- 第二節 弗洛伊德學說在中國的早期傳播及其對創造社小說的影響
- 第三節 表現主義對創造社的影響
- 第四節 創造社小說中的現代主義技巧
- 第三章 太陽社與后期創造社的“革命小說”
- 第一節 蔣光慈與“革命小說”的興盛
- 第二節 “革命小說”派的功績和特色
- 第三節 “革命小說”的弱點和不健康傾向
- 第四章 新感覺派與心理分析小說
- 第一節 中國新感覺派的形成
- 第二節 新感覺派主要作家
- 第三節 新感覺派小說的創作特色
- 第四節 新感覺派小說的某些傾向性問題
- 第五節 心理分析小說的發展和張愛玲的出現
- 第五章 社會剖析派小說
- 第一節 《子夜》的出現和社會剖析派的形成
- 第二節 小說家的藝術,社會科學家的氣質
- 第三節 橫斷面的結構,客觀化的描述
- 第四節 復雜化的性格,悲劇性的命運
- 第六章 京派小說
- 第一節 從一場爭論說起
- 第二節 京派小說的形成、發展與主要作家
- 第三節 京派小說的風貌和特征
- 第四節 京派小說的思想性質
- 第五節 再析京派小說中的現代主義
- 第七章 七月派小說
- 第一節 胡風的文學活動、理論主張與“七月”小說流派的形成
- 第二節 七月派小說主要作家
- 第三節 七月派小說的風貌和特征
- 第四節 關于七月派作品的爭議與評價
- 第八章 后期浪漫派小說
- 第一節 徐訏及其小說創作
- 第二節 無名氏及其小說創作
- 第三節 后期浪漫派小說的藝術特色
- 結束語
- 初版后記
- 二版后記
- 三版后記
- 附錄 近二十年國內外評論《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和《新感覺派小說選》的部分文章目錄
- 嚴家炎全集5 論魯迅的復調小說
- 初版自序
- 增訂版自序
- 第一輯
- 《吶喊》《彷徨》的歷史地位
- 論《狂人日記》的創作方法
- 論世而后知人,顧全方能通篇
- 魯迅與表現主義——兼論《故事新編》的藝術特征
- 復調小說:魯迅的突出貢獻
- 魯迅作品的經典意義
- 第二輯
- 《狂人日記》的思想和藝術
- 《故鄉》與魯迅小說的現實主義
- 讀《社戲》
- 讀《阿Q正傳》札記
- 荒誕又莊嚴的復仇正劇——釋《鑄劍》
- 第三輯
- 中國的家族制度與魯迅等先驅者的批判性思考
- 關于魯迅和創造社、太陽社論爭的幾個問題
- 思想家的深思熟慮——談魯迅對社會主義文學的觀察和思考
- 魯迅對《救亡情報》記者談話考釋
- 魯迅和日本文化——在日本神戶市孫中山紀念館友之會的講演
- 這是“科學地認識與理解魯迅”嗎[1]——簡評《論魯迅的創作生涯》
- 第四輯
- 東西方現代化的不同模式和魯迅思想的超越——魯迅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思想的一個考察
- 區域視角與魯迅研究——從《故鄉》的歧解說起
- 這也是我們需要的魯迅精神遺產——就《魯迅與我七十年》一書和秋石先生商榷
- 須藤醫生所寫魯迅病歷為何與魯迅日記及書信牴牾的再探討
- 嚴家炎全集6 金庸小說論稿
- 插圖
- 初版序言
- 金庸熱:一種奇異的閱讀現象
- 文化生態平衡與武俠小說命運
- 豪氣干云鑄俠魂——說金庸筆下的“義”
- 變幻百端筆生花——說金庸筆下的“武”
- 生死以之癡千態——說金庸筆下的“情”
- 論金庸小說的現代精神
- 論金庸小說的情節藝術
- 論金庸小說的生活化趨向
- 論金庸小說的影劇式技巧
- 金庸小說與傳統文化
- 金庸的“內功”:新文學根柢
- 文學的雅俗對峙與金庸的歷史地位
- 金庸與大仲馬小說的比較研究
- 我看金庸小說——在中國傳媒大學的講演
- 回憶我與金庸先生的交往
- 高峰來自思想淬煉與境界提升——金庸作品的魅力和文學養分
- 金庸小說的杰出貢獻——懷念金庸先生
- 附錄一 相關散篇集存
- 一場靜悄悄的文學革命——在查良鏞獲北京大學名譽教授儀式上的賀詞
- 金庸答問錄
- 《連城訣》簡評
- 新世紀思想文化之光——讀金庸、池田大作對談錄
- 金庸筆下的大理——1998年4月12日在大理“金庸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
- 2000’北京金庸小說國際研討會閉幕詞
- 附錄二 論爭史料存真
- 以平常心看新武俠
- 如果這類邏輯能夠成立……——質疑袁良駿先生對金庸小說的批判
- 就《鑄劍》與金庸小說再答袁良駿先生
- 批評可以編造和說謊嗎?——對袁良駿先生“公開信”的答復
- 也算“立此存照”——答袁良駿先生《勿誤人子弟,毀我文學》一文
- 再談金庸小說與文學革命
- 增訂版后記
- 嚴家炎全集7 問學集
- 一個癡情者的學術回眸
- 《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總序
- 走出百慕大三角區——談20世紀文藝批評的一點教訓
- 拓展和深化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的幾個問題
- 我對“五四”以后小說流派的理解
- 回憶·感想·希望——為《我與文學評論》一書作
- 從歷史實際出發,還事物本來面目——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筆談之一
- 現代文學的評價標準問題——中國現代文學史研究筆談之二
- 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的藝術貢獻
- 漫談《李自成》的民族風格
- 論辯必須忠于事實——答羅飛同志
- 我心目中的儒學
- 重游齊魯,感受文化軟實力
- 還是承認現實主義有多種形態為好——答何滿子先生
- 有關文化生態平衡的思考
- 區域文化:研究20世紀中國文學的重要視角
- 編寫《中國現代文學史教學大綱》的設想
- 文學史分期之我見
- 《人生的驛站》自序
- 文學前途之我見
- 在我記憶中的慧修師
- 附錄:導師楊晦、錢學熙先生為1956級文藝理論研究生規定的必讀書目
- 心中的豐碑——哭王瑤先生
- 悼念文學史家唐弢先生
- 附錄:唐弢先生為中國現代文學青年研究者開列的刊物與作品目錄
- 唐弢先生對中國現代文學學科建設的貢獻
- 吳組緗先生二三事
- 精神上的導師——我印象中的李何林先生
- 難以忘卻的紀念——敬悼朱德熙先生
- 緬懷樊駿學長
- 憶子銘兄
- 一本很有分量的中國現代文學論集——評施淑《理想主義者的剪影》
- 馬振方《小說藝術論稿》序
- 長篇小說《世紀病人》讀后
- 反思五四新文化運動有感
- 嚴家炎全集8 朝聞集
- 獻言
- “五四”·“文革”·傳統文化
- 試說20世紀中國小說的總體特征
- 文學現代性問題漫議
- “五四”前后的話劇與田漢、丁西林的劇作
- 評葉紹鈞的小說
- 《嘗試集》與初期新詩
- 《鄭振鐸前期文學思想》序
- 蘇雪林的文學成就與待解之謎——范震威著《蘇雪林傳》序
- 周作人與隨筆體散文
- 有關蕭軍的三點感想——在蕭軍百年誕辰學術座談會上的發言
- 老舍的遺產
- 《微神》:老舍的心象小說
- 我心目中的田仲濟先生
- 我讀《遠東大戰紀事》——代序
- 論王蒙的寓言小說
- 深入學術研討,共享精神盛餐——青島王蒙文學創作國際研討會的感受
- 試說“中國的奧勃洛莫夫”——《活動變人形》中倪吾誠形象的典型意義
- 由《曹禺訪談錄》所想到的
- 懷念貽焮先生
- 長長的瞬間
- 風格之一例
- 交流,方能進步——顧彬《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給我的啟示
- 從《檀香刑》看莫言小說的貢獻
- 張曼菱筆下的北大——薦《人生隨筆集》
- 讀詩集《太陽的眼淚》有感
- 《幻化》的成就與不足
- 難得如此親切而又如此厚重——《悠悠玄莊》讀后
- 從“五四”說到“新國學”
- 饒有新意的長篇歷史小說《女皇武則天》
- 《嚴家炎論小說》跋
- 我所認識的梁錫華——《香港大學生》序
- 藝術是升華
- 性靈暖處覓真情
- 《世紀的足音》自序
- 親情·鄉情·民族大義——臺灣小說家張放《淚灑相思地》解讀
- 《梅村心曲》漫評
- 本乎歷史的“優選法”——評周申明等《孫犁評傳》
- 嚴家炎全集9 隨筆集
- 朱自清和鄧中夏
- 《國際歌》在中國的最初傳播
- 一個初冬夜晚的經歷
- 廢名小說藝術隨想
- 我喜歡這樣的詩——寫給《海濱抒情》的作者和讀者
- 為了傳播革命真理——瞿秋白著作偽托“譯本”的故事
- 對聞一多先生的切實的紀念
- 他在人們心中永生——讀《微笑著離去:憶蕭乾》
- 不怕顛覆,只怕誤讀
- 在對比中刻畫人物
- 近年現代文學研究的新趨向——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第七屆年會開幕詞
- 說散文
- 智慧的交鋒,雄辯的勝利——評析1995年國際大專辯論會第三場
- 回憶我和柳青的幾次見面
- 《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叢書》總序
- 丁玲創作個性研究的新進展
- 極有特色的系列叢書
- 新派武俠小說的現代精神
- 我所知道的吳小如先生
- 深沉蘊藉的愛的詩篇——電影《清涼寺的鐘聲》漫評
- 新時期十五年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1]
- 一部出色的知青題材小說——讀《彎曲的光陰》有感
- 《孫慶升文集》總序
- 解志熙《存在主義與中國現代文學》序
- 孔慶東《超越雅俗——抗戰時期的通俗小說》序
- 緬懷王富仁教授
- 寫在加拿大一個華裔作家會上
- 悼念杰出的詩人洛夫先生
- 懷念曹先擢先生
- 我想推薦的幾種書
- 評女作家竹林的長篇小說《女巫》
- 子規聲聲鳴,竟是泣血音——評《摯愛在人間》
- 讓人很開眼界的校園小說——談竹林的《今日出門昨夜歸》
- 閑話小說文體
- 略談施蟄存的小說
- 文學史觀漫議
- 文學思潮研究的二三感想
- 回憶我當“保姆”的日子
- 中國和美洲
- 《孫思邈》序言
- 讀《樂經集》
- 文學研究應有歷史責任感
- 嚴家炎全集10 對話集
- 就《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若干問題答客問
- “五四”于傳統:是革新,不是全盤否定——嚴家炎先生訪談錄
- 現代文學研究方法答問
- 聽嚴家炎講學術——嚴家炎訪問記
- 關于老舍之死——嚴家炎先生訪談錄
- 真誠永遠不會老——訪北大教授、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嚴家炎先生
- “嚴寒”過去是新春——訪中國丁玲研究會會長嚴家炎教授
- 丁玲是“女權主義者”嗎?
- 七十年前的一段傳奇——穆時英是怎樣一個作家
- 20世紀中華文化的一個奇跡——就《金庸小說論稿》與作者嚴家炎對話
- 研究金庸小說的“大俠”——嚴家炎訪問記
- 正確對待中學生中的武俠熱——嚴家炎教授訪談錄
- 就金庸作品答大學生問——訪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嚴家炎
- “金庸小說把俗文學大大提高了一個層次”
- 漫談金庸武俠小說——嚴家炎先生訪談錄
- 香港文化博物館“金庸館”人士訪問嚴教授
- 學海無涯,有志者事竟成——嚴家炎先生訪問記
- 從“春華”到“秋實”——嚴家炎先生訪談錄
- 就現實主義答《文學百題》編者問
- 就浪漫主義答《文學百題》編者問
- 文學史上的徐志摩——嚴家炎先生談徐志摩與新月派
- 就王彬彬質疑汪暉論文一事對嚴家炎老師的采訪——《中國青年報》記者訪嚴家炎先生
- 生命不息,求索不止——嚴家炎教授訪談錄
- 十卷《全集》,求實人生——嚴家炎先生訪談錄
- 附錄 嚴家炎先生年表 更新時間:2021-09-03 16: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