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家炎全集
- 嚴家炎
- 5381字
- 2021-09-03 16:25:29
一部真正具有現代意義的晚清小說——《黃衫客傳奇》中譯本序
陳季同用法文寫的中篇小說《黃衫客傳奇》(Le Roman de I'Homme Jaune)1890年出版于巴黎,至今已整整一百二十周年。這部曾經在歐洲比較熱銷并被譯成意大利文出版的作品,現在首次由李華川博士將它譯成中文,在陳季同的祖國面世,我認為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
《黃衫客傳奇》并不屬于大氣磅礴的宏大敘事,它只是一部愛情題材的中篇小說,但卻在思想上、藝術上都有不少重要的具有現代意義的開拓。
首先,《黃衫客傳奇》早在“五四”前約三十年,就已對家長包辦兒女婚姻的制度以及“門當戶對”等舊觀念、舊習俗提出了質疑。小說通過新科狀元李益與霍小玉的自主而美滿的婚姻受到摧殘所導致的悲劇,振聾發聵地進行了控訴,促使讀者去思考。雖然《黃衫客傳奇》以唐代蔣防的《霍小玉傳》為基礎,作者在人物性格與相互關系上卻進行了許多改造和變動,完全可以說,這是陳季同自己的重新創作。《霍小玉傳》中的男主人公李益,是個“虛詞詭說,日日不同”的負心郎?!饵S衫客傳奇》中的李益則有很大的不同。小說借其表兄崔允明之口來這樣評點李益的性格:“你有想壓倒天朝男兒的雄心壯志,但你又會為了一個窮人而兩手空空。當你想當一個惡棍的時候,你又忍不住要去行善?!痹谧髡呖磥?,李益雖然少一點果決,但卻是善良而真誠的。他一再給寡母去信,懇請寡母同意自己與小玉成婚。但冷酷、專橫、嚴厲的母親,卻因對方鄭氏家中社會地位低微而堅決反對。母親利用李益性格中軟弱、猶豫的一面,處心積慮地采用突然襲擊的方式,將自己選定的另一場婚姻強加到他頭上。當她得知李益將于某日回到家鄉的消息,便迅速布置了一整套對付自己兒子的密謀,還搬來了甘肅省總督大人壓陣。李益剛到家,母親不許他申訴任何理由,便將他引進點燃著燭光的宗祠,關閉大門,面對著列代祖先的牌位,怒氣沖沖地宣稱:“這次讓列祖列宗來回答你!”接著是連篇累牘的訓斥:
看看這些牌位!每一位先人都有既體面又受人尊敬的頭銜,他們都在那里望著你,都在質問你怎么能讓他們蒙羞,這是沒有先例的。你看!在他們每人的名字旁邊都寫有頭銜和對他們為官的評語,你還能看到一個個婦人的名字:每個都與我們家門當戶對。
而你呢?當你有能力繼承他們的傳統而且可以光宗耀祖的時候,你做了什么?你要把未來寄托在一個沒有父親的女子身上嗎?正是她,在某一晚上,像花船上跑出來的歌女一樣,投入你的懷抱;你竟想讓這樣一個女子躋身于我們高貴清華的門第嗎!
……
她在一種狂怒的狀態中,不停地講著、喊著、威脅著:如果他不放棄原來的計劃,她就呼喚神明的報復和先人無可逃避的仇恨,向他、她自己,還有整座宅院。
這是在祖宗靈位面前對李益進行的一場嚴厲審判——而且是不許李益說一句話的審判!這是從精神上朝李益打去的一悶棍,打得李益暈頭轉向,“他像醉漢一樣腳步踉蹌,心如死灰,唇上帶著苦笑,不知自己身在何處”。接著又進行第二步:押送李益離開宗祠,“在驚愕的年輕人還沒明白母親要干什么的時候,她已將新郎的紅色綬帶遞過來,又飛速給他戴上婚禮時才用的金花冠;然后,不給他恢復正常的機會,她打開大門,將他推入燈火通明的大廳,她向眾人鞠躬致意,高聲宣布:‘承蒙總督大人光臨寒舍,令蓬蓽生輝。今以亡夫的名義宣布,同意愛子李益與盧小姐喜結連理!’”于是,接下來就是中國傳統婚姻的“拜堂”場面。“神智不清的李益”,被媽媽推到一個年輕女子的身邊。
——跪下!她用堅決的語氣說??吹揭慌缘谋R小姐已經俯身而拜,而他還沒有跪倒,媽媽一手放在他肩上,重復道:
——跪下!你沒看到你在這兒多丟臉么?
僵硬地,他拜倒又起來……成了禮。
他好像處于一場噩夢當中:朦朧中,他看到人們來到身前,笑著向他說些他無法理解的言辭。恍惚中,他意識到自己走來走去,好像有另一個像自己的人,向賓客施禮,拜謝總督,總督又頷首答禮。
他目光呆滯,覺得心中痛楚萬分。他是在哪里?人們對他做了什么?
小玉呢?為什么小玉不在這里?
——您的兒子怎么了,夫人?他好像不太舒服。
——很可能的,他太累了,可憐的孩子!多年的用功,多次的考試,還有旅途疲倦;剛剛重逢的激動,馬上又是婚禮的激動。
當他一恢復知覺,馬上明白了上面的問話和對答??墒?,他又陷入了麻木的狀態。
他覺得透過一層面紗,又看到一張曾經微笑著的面容,現在,面容上凝結著可怕的怨恨:在他對面,云霧之中,黃衫客抖動他的箭囊,發出令人恐懼的聲音,然后,用弓箭瞄向自己。他聽到弓弦的顫動,耳邊響起羽箭的蜂鳴。猛然間,一道閃電劃過眼前,他頭痛欲裂,之后,一切都消失了!……他昏了過去。
從此,“三個星期中,李益處在生死一線之間”。他大病一場。也從此,他把媽媽當作“一個怪物,一個追逐他、啃噬他的心的吸血鬼。一見到她,他就覺得厭煩,生出瘋狂的憤怒”。這是寫得很有震撼力的一章。其中李益母親的形象,她的許多言行,確實令人震驚,也讓人顫慄。張愛玲在《金鎖記》中寫過一個曹七巧,她因為自己沒有得到過幸福,就千方百計破壞子女的幸福。作者寫得很深,挖到人物心靈的深處,刻畫出了一個典型。陳季同在《黃衫客傳奇》中,同樣塑造了一個典型人物,那就是李益的母親。這個母親從二十八歲起就守寡,她當然吃過很多苦,于是,她覺得自己必須獲得子女面前的絕對權威地位來作為補償。她必須讓子女絕對服從自己的一切決定,而不必考慮子女本身幸福與否。正像第十八章中李益譴責母親時所說的那樣:“為了滿足你的虛榮心,要以我的生命為代價?!弊詈螅K于逼得李益在二十三歲的青春年華就發瘋致死?!饵S衫客傳奇》確實寫了一出震撼人心的專制包辦婚姻的悲劇,完成了連后來的“五四”新文學都未能較好完成的任務。這是陳季同的一個突出貢獻。
其次,《黃衫客傳奇》藝術上的一個貢獻,在于相當出色的心理描寫和心理分析。中國傳統小說并非沒有心理描寫,《紅樓夢》里就寫了不少,但那是作家從生活中擷取原生態素材的自然結果。真正與現代心理科學相伴隨的心理分析與描寫,應該說源自近代歐洲。陳季同小說中的心理描寫,便是從歐洲近代文學接受的影響。但他又似乎擯棄了歐洲近代小說心理描寫有時過于瑣細繁膩的傾向。《黃衫客傳奇》中的心理描寫,往往簡潔,精當,內涵卻又比較豐富。以第三章會試發榜時主人公的心理期待為例,就寫得相當精彩:
只剩下四個名字待寫了。李益面色蒼白,看著他的朋友。(已知自己獲得第十五名進士的)崔生握住他的手,用笑容鼓勵他。
又寫了一個,不是。下一個、再下一個,都不是。
現在,只剩下一個空缺了:這是第一名,狀元。
在這個莊重的時刻,四周一下子變得非常安靜。大家能聽到所有年輕而興奮的心臟在跳動。書吏停了一下。他不慌不忙,將毛筆蘸在墨汁中,仔細地瀝干,又朝身后的人群看了一眼。這一刻,盡管職位卑微,他卻是場上的主宰。他寫下最后一個名字:
“李益,甘肅省。”
“李益”,數千個聲音重復著。
雷鳴般的歡呼聲響起來,在貢院的天空回蕩。
此刻的李益十分平靜;反而是他的朋友無法抑制喜悅的心情,在歡呼中出盡風頭。
只有真正懂得心理學的作家,才能將緊張時刻的心理懸念寫得如此扣人心弦。
《黃衫客傳奇》中心理活動的描寫,涉及方面比較寬廣多樣:有純情,有欲望,有期盼,有密謀,有幻覺,有夢境;心理變化從波峰到波谷,幅度非常之大;寫法上也有或含蓄,或直露,或正面描寫,或側面提示等差別。然而我更為欣賞和重視的,還是那些心理分析的筆墨。陳季同的心理分析,常常與事件的敘述、性格的刻畫巧妙地交融在一起:敘述中寄寓著分析,分析中體現著性格,有時簡直難以分辨。我們上面引錄的李益在事先全不知情的狀況下被母親強迫與盧氏拜堂成親的那段文字中,就有不少筆墨實際上是心理分析,它們折射出母親的專橫與冷酷,也反映了李益的痛苦與憤懣以及精神上受到的嚴重傷害。至于第二十四章中李益被朋友引往鄭氏家里與霍小玉見面的情景,更是大量地運用了心理分析,這些筆墨收到了特殊的感人的效果,也顯示了李益性格上的弱點以及悲劇的終于無可避免。這類筆墨,在全書中非常多,構成了《黃衫客傳奇》藝術上的一個重要特色。
正是為了要寫好心理分析,增強幻覺與夢境在全書情節發展中的效果,陳季同才毅然改變《霍小玉傳》中那個俠士黃衫客的時代和身份,把他向前推早了兩百年,成為一個帶有神秘色彩的古人,讓他的肖像畫懸掛在鄭家墻上,并且使李益對他的眼神留下極為深刻的簡直終生難忘的印象。請看第九章中的這一段描述:
飯后,大家回到客廳喝茶。李益請小玉輕歌一曲?!?/p>
李益以琴聲相和。他偶然抬頭,瞥見墻上一幅寫真,心中猛然一動。
這是一個在綠蔭中的男人肖像,本人一定風神俊逸。這個人已經上了年紀,在高大的白馬襯托下,面容十分端正。同時,他的身形輪廓顯示其既十分親切,又比一般男人精力充沛。身披一件黃袍,肩背弓箭,眼神傲然射向李益,好像一直要看穿他的心底。
一曲終了,李益很高興,走近未婚妻,說自己又發現了她的一個新本事。
站起時,他無意間又注視起那幅寫真。
此時,他覺得那位老人的目光似乎一直在注視自己。
他走近幾步,抬頭看著這副栩栩如生的面孔,身背弓箭的這位總是以一種既柔和又有些悲傷的眼神,盯著自己。
“您看的是黃衫客,”——鄭夫人說,“傳說是我們的一位先祖。”
“我們家族很久以來流傳著一個古老的故事。據說二百年前,一位先祖遭逢大難,是黃衫客將我們解救,并且為我們報了大仇。所以,您可要小心,”——她抬手指著肖像說,“如果對不起小玉,他會找您算賬的。”
她又笑道,“當然,我們從來不相信這種傳說。但先人喜歡制造這類神怪故事,他們可以從中獲得安慰和希望。我覺得這只是一幅先祖的寫真,他比其他人身份更為顯赫,所以人們不愿忘記他?!?/p>
李益覺得女主人說得有理,但這番解釋給他留下一種可怕的印象,自己也說不清緣由。(著重號為引者所加,下同——嚴注)
這是為全書墊底、為后來情節預設伏筆的一段關鍵性文字。它雖然是陳季同走的一步險棋,鬧不好可能招來“迷信”的指責,但從小說藝術描寫的實際來看,應該說作者總體上把握得恰到好處,處理得很成功。因為,作品中男女主人公幾次眼前出現黃衫客的幻影,都處在特定的心理情境之中:李益是在深感對小玉負疚,對黃衫客懷著潛在的敬畏之心,又當自己神志不清、產生幻覺,臨終前更精神失常之時;霍小玉則由于從小就將黃衫客視為保護神,自己又進入了夢境,因而顯得十分自然。作為小說,黃衫客幻影的作用僅限于構成某種神秘氛圍。從心理學上說,它們屬于合情合理,完全可能的情節,作者的處理可謂無可挑剔,反而于神秘氣氛中增強了悲劇在藝術上的震撼力。在這個意義上,小說作者將書名定為《黃衫客傳奇》,也是有理由的。
再次,《黃衫客傳奇》藝術上的另一個特色,在于相當濃郁的風俗畫色彩。這既顯示了19世紀法國文學對作者的影響,也顯示了二者具體路子上的很不相同。如果說巴爾扎克《人間喜劇》中的風俗畫寫的是近代法國的社會風尚史,那么,陳季同《黃衫客傳奇》中的風俗畫就主要是描繪中國傳統的民俗場景與畫面。作者將這種民俗描繪化入小說情節之中,與具體情節緊密結合,因而成為小說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陳季同自覺地向歐洲讀者介紹中國的民俗,目的是希望能增進西方人對中國文化的興趣;但就今天的中國讀者而言,直接效果卻是大大豐富了小說本身的生活意蘊,加深了讀者對藝術的理解。例如,寫到大家閨秀在彩樓上拋繡球招親的習俗,正便于襯托出李益與小玉的婚姻更具自由、自主的性質;寫到李母在宗祠中以專橫態度厲聲訓斥,使讀者更能體會宗法制度與禮教也有踐踏人性的一面;寫到“花朝”游崇敬寺賞牡丹,李益在佛像前虔誠跪拜,更能突現男主人公心中對小玉的強烈“負罪感”;諸如此類,讀來都令人感到真實和親切,為小說增色不少。
還應該說,《黃衫客傳奇》在中國小說的敘事體式上也實現了變革和創新。它最早在中長篇小說領域內突破章回體的框架,改以情節的自然發展為序,組成二十八個章節。由于法文本《黃衫客傳奇》面向法國讀者,作者順理成章地采取歐洲習慣的敘事方式和藝術結構。但同時,作者并沒有采用歐洲小說常用的倒敘之類技法,這也許是因為小說本身只是一個中篇,故事情節也相對單純的緣故。
總體看來,《黃衫客傳奇》是一部藝術上幾乎稱得上珠圓玉潤、相當純熟的作品,但卻并非不存在某種疏漏。最明顯的例子,便是陳季同把《霍小玉傳》中的京都從長安改到了南京,其原因我猜想大概是由于他本人對南京比較熟悉而對長安則較為陌生,擔心無法落筆展開描寫。作為小說創作,變更地點本來是允許的。問題在于,改了京都地點之后,朝代也必須隨即變更。然而,奇怪的是,小說的行文中仍然口口聲聲說“我們講述的這個時代是在大歷時期”(見第三章;第四章中也有“大歷皇帝”的說法)?!按髿v”是唐朝代宗的年號,這就等于將南京說成是唐朝的首都,豈非鬧了大笑話?!即使一般法國讀者未必都能發現這類差錯,嚴肅的作者也不應該允許這種疏漏存在。我想,這大概不能算是對前人的一種苛求吧!
作為《黃衫客傳奇》的讀者,我還想在這兒說一點心里話:自從知道陳季同用法文寫過這樣一部小說以來,我一直想早點讀到它的中譯本。幾年前我曾發信給臺灣朋友,請他們留意市場上有沒有這本書。后來才知道,原來研究陳季同的博士就出在北大比較文學研究所,我真是又驚喜,又懊惱自己信息閉塞。現在終于讀到李華川先生的中譯稿,而且譯得又是這樣流暢和成功,我必須向他表示最誠摯的感謝和最熱烈的祝賀!
原載《黃衫客傳奇》,李華川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