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治通鑒(第五卷)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第1章 劉備三顧茅廬
魏紀(jì)
孝獻皇帝庚建安十二年(丁亥,公元207年)
初,瑯琊諸葛亮寓居襄陽隆中,每自比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潁川徐庶與崔州平謂為信然。州平,烈之子也。
劉備在荊州,訪士于襄陽司馬徽。徽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wù),識時務(wù)者在乎俊杰。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徐庶見備于新野,備器之。庶謂備曰:“諸葛孔明,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備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
備由是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shù)淺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亮曰:“今曹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quán)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圜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與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也。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撫和戎、越,結(jié)好孫權(quán),內(nèi)修政治,外觀時變,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備曰:“善!”于是與亮情好日密。關(guān)羽、張飛不悅,備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諸君勿復(fù)言。”羽、飛乃止。
【譯文】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丁亥,公元207年)
當(dāng)初,瑯琊人諸葛亮寄居襄陽隆中,經(jīng)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樂毅;但是當(dāng)時人并不認可他的比喻,只有潁川人徐庶與崔州平認為確是如此。崔州平是崔烈的兒子。
劉備在荊州,向襄陽入司馬徽詢訪人才。司馬徽說:“那些一般的儒生與俗士,怎么能認清時務(wù),能認清時務(wù)的,只有俊杰之士。在襄陽這帶,自有伏龍與鳳雛。”劉備問那是誰,司馬徽說:“就是諸葛亮與龐統(tǒng)。”徐庶在新野縣看見劉備,劉備很是器重他。徐庶對劉備說:“諸葛亮是一個臥著的龍,將軍可否愿意見一見他呢?”劉備說:“就請他和你一起來吧。”徐庶說:“這個人,你可以去見他,而不可以召喚他來,將軍應(yīng)當(dāng)屈駕去拜訪一下他呀!。”
劉備于是拜訪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才見到諸葛亮。于是,劉備讓左右的人都出去,說道:“漢朝王室已經(jīng)衰敗,奸臣竊取朝政大權(quán),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服人,自己的力量是否勝人,想要在天下伸張正義打,但因其智謀短淺,以至于屢受挫折,到達今天這個地步。但我仍然沒有姑息自己的雄心壯志,你認為應(yīng)當(dāng)如何去做呢?”諸葛亮說:“如今,曹操已經(jīng)擁有百萬大軍,挾持天子來號召群侯,這個人確實不可以與他爭奪。而孫權(quán)占據(jù)著江東,已經(jīng)歷三代,地勢險要,民心歸附。賢能的人才都愿意為他效力,這個人應(yīng)該和他聯(lián)合起來,卻不可以打他的主意。荊州地區(qū),北方以漢水、沔水為屏障,南方直通南海,東邊連接吳郡、會稽,西邊可通巴郡、蜀郡,正是用武之地,但主人劉表卻不能很好地守住它,這似乎是上天來資助將軍的。益州四邊地勢險要,中有沃野千里,是天府之地;而益州牧劉璋昏庸懦弱,北邊還有張魯相鄰,雖然百姓富庶,官府財力充足,但不知道珍惜,有才能的人都希望有一個賢明的君主。將軍既是漢朝王室的后裔,信義聞名天下,如果能占有荊州與益州,據(jù)守險要,安撫戎、越等少數(shù)民族,與孫權(quán)結(jié)盟,對內(nèi)修明政治,對外觀察時局變化,這樣,就能建成霸業(yè),復(fù)興漢朝王室了。”劉備說:“很好!”從此與諸葛亮的情誼日益親密。關(guān)羽、張飛對此感到非常不滿,劉備對他們解釋說:“我有了諸葛亮,就像魚兒有了水一樣,希望你們不要再說了。”關(guān)羽、張飛才停止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