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2評論

第1章 不要讓母親河只出現在夢中(1)

河流是什么?

哲學家說,生命最普遍的含義是存在和消亡,一種自然本體只要具有存在和消亡的過程,都應是具有生命的。所不同的,只是生命的層次與存在方式互有差異。而河流完全符合這種自然本體性,因此我們認為,它們也是有生命的。

一條河流的形成,大都經歷過板塊構造運動、溝谷侵蝕、水系發育、河床調整等歷史時期。盡管每條河流的地質條件和外在形態各不相同,但都擁有以下共同的生命特征:河流有源頭、有干、支流、濕地、連通湖泊、河口尾閭組成的龐大水系。它們一路接溪納流,奔騰跌宕,最終或融身海洋,或潛入內陸,具有完整的生命形態。

在構成河流生命的基本要素中,流量與流速代表了河流生命的規模和強度,洪水與洪峰是河流生命的高潮與能量頂峰,水質標志著河流生命的內在品質。

正是由于這些特征,無數的河川溪流才顯示了它旺盛的生命活力。它們晝夜不停地騰挪搬運,以巨大的力量維持了生態系統和能量交換的總體平衡。河流所經之處,生靈跳躍,萬物豐茂,一片生機。

千萬年來,河流是人類文明史發展進程的依托。人類童年的第一行腳印,即印跡于河流岸邊。先人通過對河流特征的感知,引水灌溉,形成了最早的農業,并誕生了相應的科學技術、政治文化和社會分工,人類由此進入文明之門。世界上四大古代文明,分別產生于黃河、尼羅河、印度河以及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兩岸。

河流文化生命是一種催生民族凝聚力的文化傾向。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人類受河流百折不撓、交融匯流等自然形態的精神塑造,使得紛爭不已、相互隔膜的部落族群,獲得標志性的文化認同,最終演化成了現代民族國家的本土文化品格和深層意識形態。

河流文化生命具有很強的傳承功能。世界上所有的大河在孕育人類文明的同時,都書寫了一部生動的河流文化生命史。它們或是記錄治國安邦方策,演繹哲學思想;或是標量科技發展水平,鑒戒歷史演進規律,浩若煙海,博大精深,成為一個民族發展過程中重要的精神寶庫。

河流文化還蘊含著深邃的美學價值。河流景觀奔騰不息,聲色鮮明,極具運動性和個性化的特質,激發了人類豐富的想象力和自然情懷,從而產生了河流美學。

歷史地看,河流的興衰與文明的興衰并行。一度輝煌的巴比倫文明后來成為“隕落的空中花園”,美洲瑪雅文化給后人留下一堆難以破解的神秘廢墟,中國古老絲綢之路上的樓蘭國悄然消亡在滾滾大漠……這一幕幕文明沒落的悲劇,無不是由于河流斷絕.水源枯竭、生態平衡遭到嚴重破壞的結果,它們像沉重的歷史警鐘聲在悠悠時空中回蕩。

河流究竟是什么?如果說原始文明時期:人類依附并崇拜河流,人們“逐水草而居”,以漁獵為生,被動地依附于自然。每逢水旱災害,不得不乞靈上天恩典,把河流尊奉為神靈頂禮膜拜。這一時期,人與河流處于一種原始的不自覺的和諧狀態。那么農耕文明時期:人類初步開發利用河流,但仍主張敬畏河流。隨著青銅器、鐵器的相繼使用,人類開始有條件興建一些水利工程,對河流洪水有了一定的防御能力。但由于此時人類改變河流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仍然認為河流對人具有主宰作用,在相當程度上保持了河流的生態平衡。

只有進入工業文明時期:人類開始控制河流,對河流實行掠奪式開發。

這一時期,隨著生產力的迅速提高,人類基本上擺脫了對自然力的依賴,能夠通過科學技術來控制、改造和駕馭自然過程,在意識形態上,“人定勝天”思想逐步占據了主導地位。生產規模、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極大地刺激了人們從河流中獲取財富謀求社會進步的欲望。用水需求急劇增加,眾多水利工程的興起,大量工業和生活廢水排入河流,對河流形態、資源能力、運動規律以及河水品質產生了巨大影響。河道斷流,河床萎縮,湖泊干枯,尾閶消失,水質污染加劇,生物多樣性減少,直接導致了河流生態的空前危機。

當前,面對哺育了人類文明的河流,我們理應意識到給予河流以道德的關懷,理應做到對河流權利的尊重:河流的完整性權利,河流的連續性權利,河流的清潔性權利,河流奔騰的權利。上述四種權利是保證河流健康的最基本條件。

完全可以這樣說,毀滅河流就是毀滅文明,就是毀滅人類自己。

河流所承受的污染

2004年11月29日,聯合國環境計劃署組織的“面向21世紀的世紀水資源委員會”總結的調查報告指出,世界的大江大河的水質欠佳。世界多半河流的水量日益減少,而污染程度日漸加重。

該委員會對流域面積最大的25條世界大河進行了調查,其中有6條水質極差。中國的黃河1997年枯竭達226天。流入中亞咸海的錫爾河、阿姆河的河水流量減少到了原來的1/4,成海的水位在過去30年間下降了16米;周圍環境嚴重被污染,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兒童死亡率為獨聯體國家之冠。美國的科羅拉多河被用來灌溉150萬公頃的農田。其受農業垃圾的污染嚴重,昔日綠色覆蓋的下游,如今變成了鹽堿沼澤。此外,印度的恒河、墨西哥的萊爾馬河也被評為最不衛生的河流。

在25條大河當中,只有南美的亞馬遜河、印度支那半島的湄公河和北美的圣勞倫斯河被評為“健康”河流。

造成這些大江大河污染嚴重的原因主要是過度用水、污水排入和森林亂砍濫伐致使植被遭破壞。報告指出,如果這種狀況得不到控制,到2025年因缺水和干旱,將有2500萬人成為世界環境難民。

中國的河流有流域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5萬多條。以及眾多湖泊。最重要的河流有7條,即松花江、遼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珠江。長江干流長6300公里,其長度排世界第三,其年水量長江亦排世界第三位,每年入海水量9755億噸。據統計,到2003年,長江流域的工業廢水和城市污水年排放量已高達250多億噸,占全國排放總量的1/3,其中90%未經處理直接排入長江,沿江500多座城市的飲用水供給已經受到威脅。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董哲仁日前撰文指出,河流污染嚴重威脅著中國河流的健康,治污應是中國現階段河流生態環境建設的首要任務。2002年,中國七大江河水系的741個監測斷面證明90%流經城市的河段受到嚴重污染;大部分湖泊氮、磷含量嚴重超過地面水水質標準。在東部和西南地區被調查的二百多個湖泊中,有80%不同程度富營養化,生態系統全面退化。工農業和生活污染是造成水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從中可以看出,河流污染是河流健康的最大威脅。

目前,上述大部分的河流健康情況不僅不盡如人意,水質的惡化趨勢由于沒有得到及時遏制,呈現出日益惡化的趨勢。來自2006年的媒體報道,三峽庫區多條支流已經是不能飲用的5類水質。其中庫區蓄水前,山青水秀的小三峽深處的大昌古鎮破天荒竟然也出現了水污染。那里的農民通過電話告訴記者,不得了了,大寧河的水都不干凈了。鎮上干部辦公現在都開始喝礦泉水了!還有長江中段的洞庭湖水面逐年縮小,2006年下半年,不僅洞庭湖還有鄱陽湖都出現了歷史上罕見的低水位。大片大片龜裂的河床和枯死的魚苗讓人好不心痛!

淮河更加令人心憂。淮河處于中國溫熱干濕氣候過渡帶,歷來旱澇交替,非常難治。800年前黃河奪淮已經給淮河造成了難治的硬傷。而流域內這些年經濟發展又使淮河水質污染。使流域內的生態環境不斷惡化。雖然國家投入了大量物力財力治污,但收效不大。現在每年向淮河排泄污水遠遠超出淮河水環境承受力,不僅40%的飲用水源遭到污染,魚類在相當長的江段已經滅絕。

海河的健康惡化狀況則遠遠高于其他流域。本來水資源就先天不足,人均水資源不足300立方米,只有全國平均數的1/7,再加上層層截地表水,處處打井抽地下水,現在海河流域基本是“有河皆干、有水必污”。地下水累計虧損數百億立方米,海河盼水又怕水(污水),海河已失去了江河的正常功能,但它卻承載著兩大直轄市和河北省、晉東、豫北、魯北約1.5億人和全國13%的GDP。海河的生命未來已經難以繼續了。

還有近年來經濟迅速崛起的太湖流域。有專家說,太湖流域的經濟發展是以犧牲太湖水質為代價的。目前太湖雖然可以從長江抽水補淡,但流域內僅有1/3的污水得到處理。由于流域污水和徑流量之比為1:3.3,即使流域內污水都得到處理達標排放,仍然超過太湖水環境的承載力,所以,節水減污是保護的前提,依靠增加調水的方式改善水環境是有條件的,成本代價很大。

珠江委主任岳中明剛剛上任就面臨廣東大旱、海水倒灌土壤鹽化的問題——經濟發達的珠江三角洲也遇到了淡水危機。岳中明千里迢迢到處奔走,只為從廣西調水,以淡壓鹽。應急調水結束后,它帶給我們的思考卻遠沒有結束。珠江按其水量位居全國第二,世界第15位,年人均水平4000多立方米,相當于全國平均用水的兩倍,海河流域的16倍。誰會相信有水荒。最近看到一份資料,廣州、深圳等地處亞熱帶,雨量充沛,年降水量都在2000mm左右,但同樣產生用水危機,專家預測,把東江水分光也無法滿足這些城市的需求。吃光東江水,東江的生命也就結束了。

另據北京市環保局公布的2005年對全市水環境進行的普查,在被監測的78條有水河流中,水質不達標的有56條,占72%,并有147條(段)的水質屬于最差的劣五類水,其長度達838公里。全市水體的主要污染物為氨氮、高錳酸鹽指數、生化需氧量等有機污染。涼水河、北運河等下游河道污染嚴重,河水發黑、氣味發臭。

分析上述江河湖泊的生態和水危機,除了工業和生活用水的污染外,另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無序的攔河建壩發電,把流動的生機勃勃的河流湖泊切割成不能流動的死水,極大降低了江河自身凈化能力。

地球上的水及其作用

水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沒有水,就沒有生命。任何一個生命體,都包含了大量的水分。動物體內的水分大約是70%。太陽系中只有地球擁有生命,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地球存在大量的水域,為生命存在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水的物理化學性質十分特殊。水的分子式是H2O,它的分子式結構很特殊,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不在同一條線上,形成三角排列。氣態水分子相互獨立,固態水分子則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有序的點陣結構,流體的水分子仍然保持冰晶水分子的結構。水是液體比重比固體比重大的少數物質之一。“水也是地球上最普遍的溶劑。它溶解礦物鹽,保證植物和微生物獲得營養物質”。據日本人研究,水甚至還具有感覺和判斷的性能。把水裝進瓶中,把寫有中文、日文、英文、德文的“謝謝”的字條給它看,它都能形成非常漂亮的晶體。相反,把“混蛋”的字條給它看,它根本就無法形成晶體。

地球上和地球表面附近的總水量,據科學估計約是15億立方公里。其中97%是海水,計13.5億立方公里。淡水為3700萬立方公里,其中76%是極地冰雪和冰川,13%為800~4000米以下的地下水,10%為淺于800米的地下水,0.33%為湖水,0.18%為土壤水,大氣中的水分為0.036%,河水僅占0.004%。

水在自然界并不是靜止的,而是不斷地運動著的。除了降雨、河水的流動等可見的水分運動之外,對于生物、生態圈來說,最具有意義的是自然界的水循環。降雨、河水流動都只是水循環的一部分。

自然界的水循環包括“降水、蒸發、截流、蒸騰、入滲、滯留、坡面流、壤中流以及徑流等復雜過程”。水從海洋和陸地上被蒸發變成大氣,是蒸發過程。蒸發的水汽被氣流抬升和帶走,變成降雨又降落到海洋和陸地上,是降水過程。降水被植物吸收或蒸騰,是截流和蒸騰過程。水沿著地面流動是壤中流過程,在土層內順坡向流動是坡面流過程,進入河流是徑流過程,滲入地下是入滲過程。水停留在地表凹陷地方為滯留過程,滯留的水或者被蒸發,或者變成徑流。被截流和蒸騰的水分以及地表徑流大部分會通過蒸發返回到大氣中。入滲的水滲流到地殼較深的地方為滲流過程,積為地下水。“地下水又成為泉水或滲入河流中,河水最后流入海洋并再次蒸發成水汽進入大氣中,這樣就完成了水分循環。”“水在循環中從一種狀態轉變為另一種狀態。這些路徑貫穿著環繞地球的整個水圈,它向上伸展到大氣層15公里處,向下平均達到地殼1公里深處。水分循環由許多過程組成往復進行無始無終。”

水循環中有兩個要素十分重要。第一是蒸發。沒有蒸發,也,就沒有水循環。這是顯而易見的。中國哲學的“通氣”理論包括了水氣的蒸發;“通氣”即氣(包括水汽)的循環。第二個重要因素是徑流,即河流的水量。“徑流在水分循環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徑流循環可以看成是水分循環的一部分,它相當于陸地上降水和以后降水通過河道排泄或蒸發損失之間的那個階段。”“自然界最強烈的水交換為大氣水和河川徑流,河水的更新期為12~20天。河川徑流中每年也包括了12500立方公里的地下水交換。”蒸發和徑流雖然在總水量中的比例不大,但因為其周期短,大致是七天一個周期,全年有52個周期。這樣算下來,一年中的水循環量并不少。全年降水量是任何給定時間的水汽的39倍,陸地上空氣中水分的27倍。關鍵是,人類生存所需要要的水,完全是靠水循環帶來的。我們常說,沒有水就沒有生命。其實,即使有水,如果水都處于靜止狀態不形成循環,同樣也是沒有生命的。

河流其生態作用

品牌:大呂文化
上架時間:2014-06-19 17:48:40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大呂文化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江县| 梨树县| 仙游县| 阿荣旗| 信丰县| 闽侯县| 互助| 和顺县| 叶城县| 宜君县| 兴宁市| 华安县| 乌审旗| 华宁县| 丽江市| 玉溪市| 广丰县| 兴义市| 姜堰市| 南平市| 平潭县| 吉水县| 建宁县| 新闻| 柳江县| 烟台市| 育儿| 新巴尔虎左旗| 横山县| 赤水市| 靖江市| 双辽市| 三河市| 广南县| 莫力| 襄城县| 师宗县| 新津县| 永定县| 枞阳县| 柏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