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不要讓母親河只出現在夢中(8)

水污染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

(一)化學性污染

化學性污染就是指污染雜質為化學物品而造成的水體污染。化學性污染根據具體污染雜質可分為6類:

1.無機污染物質。污染水體的無機污染物質有酸、堿和一些無機鹽類。酸堿污染使水體的pH值發生變化,妨礙水體自凈作用,還會腐蝕船舶和水下建筑物,影響漁業。

2.無機有毒物質。污染水體的無機有毒物質主要是重金屬等有潛在長期影響的物質,主要有汞、鎘、鉛、砷等元素。

3.有機有毒物質。污染水體的有機有毒物質主要是各種有機農藥、多環芳烴、芳香烴等。它們大多是人工合成的物質,化學性質很穩定,很難被生物所分解。

4.需氧污染物質。生活污水和某些工業廢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和酚、醇等有機物質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進行分解。在分解過程中需要大量氧氣,故稱之為需氧污染物質。

5.植物營養物質。主要是生活與工業污水中的含氮、磷等植物營養物質,以及農田排水中殘余的氮和磷。

6.油類污染物質。主要指石油對水體的污染,尤其海洋采油和油輪事故污染最甚。

(二)物理性污染

1.懸浮物質污染。懸浮物質是指水中含有的不溶性物質,包括固體物質和泡沫塑料等。它們是由生活污水、垃圾和采礦、采石、建筑、食品加工、造紙等產生的廢物泄入水中或農田的水土流失所引起的。懸浮物質影響水體外觀,妨礙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減少氧氣的溶人,對水生生物不利。

2.熱污染。來自各種工業過程的冷卻水,若不采取措施,直接排入水體,可能引起水溫升高、溶解氧含量降低、水中存在的某些有毒物質的毒性增加等現象,從而危及魚類和水生生物的生長。

3.放射性污染。由于原子能工業的發展,放射性礦藏的開采,核試驗和核電站的建立以及同位素在醫學、工業、研究等領域的應用,使放射性廢水、廢物顯著增加,造成一定的放射性污染。

(三)生物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是指病原微生物排入水體后,直接或間接地使人感染或傳染各種疾病,其衡量指標主要有大腸菌類指數、細菌總數等。生活污水,特別是醫院污水和某些工業廢水污染水體后,往往可以帶入一些病原微生物。這樣,某些原來存在于人畜腸道中的病原細菌,如傷寒、副傷寒、霍亂細菌等都可以通過人畜糞便的污染而進入水體,隨水流動而傳播。一些病毒,如肝炎病毒、腺病毒等也常在污染水中發現。某些寄生蟲病,如阿米巴痢疾、血吸蟲病、鉤端螺旋體病等也可通過水進行傳播。防止病原微生物對水體的污染也是保護環境、保障人體健康的一大課題。

面對生物性污染,尤其要注意的是工業污水、生活污水與農業污水。

在工業生產過程中要排放出大量廢水,其中夾帶著許多原料、中間產品或成品,如重金屬、有毒化學品、酸、堿、有機物、油類、懸浮物、放射性物質等,這些都會造成污染。重金屬離子及其相關有害元素對水體的污染,是水污染中應特別引起重視的部分,最危險的是汞、鎘、鉻、鋁等金屬化合物的污染,它們進入人體后造成慢性中毒。

日常生活中排放的污水越來越多,據統計,50%的污水量是家庭排放的,其中含有大量有機物、病原菌和蟲卵等。清潔劑等各種各樣的化學產品已成為大多數家庭的生活必備品,這些是重要的污染源。所以,我們對化學洗滌劑的使用要適度,長期不當地使用濃度較高的清潔劑,不僅會引發皮膚和神經方面的疾病,排放后還會造成污染。選擇洗衣粉也是有講究的,生活污水中常含有大量的高磷洗衣粉。湖泊被磷污染后形成富營養化,大量藻類生長,從而導致湖內缺氧、細菌繁殖、魚類死亡,最后湖也成為一片死湖,變成沼澤。

農業上化肥、殺蟲劑、除草劑的大量使用,也會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屬于“面”污染。

污水、廢渣、廢油和化學物質源源不斷地流人大海。在許多海域,傾倒混有石油的污水是非法的,但這種事仍時有發生,而真正的石油災難是在巨型油輪泄漏或沉沒時發生的。如今,我們設法用化學品使水中石油沉淀以達到清除石油的目的。向海洋傾倒化學和放射性廢物的做法已持續多年,但容器總有一天會腐蝕掉,有害物質便會泄漏到海水里。我們對深層水與表層水的循環情況還了解不多,其過程或許比我們以前所想的要快。因此,有害物質就會擴散到生物活動的水層中去。

五百多年以前,人們就認為飲用流經大城市的河水是危險的,而工業化、人口激增以及新的有毒化學品的濫用,使情況愈來愈糟。排污系統和清潔劑的大量鋪設和使用,使我們的水道和湖泊中磷酸鹽含量日益增高。這種過度營養導致藻類迅猛繁殖,消耗水中的氧,使魚類死亡,生態系統惡化。由于工業上不妥善處理汞化合物和其他重金屬,也造成嚴重的水污染。汞通過食物鏈的進程逐漸集中,最后對吃魚的鳥或人類造成嚴重的神經損壞。

與地表水一樣,地下水也受到了污染的威脅,主要來自于地表或土壤水的下滲,農用氮肥以及垃圾中的油、酚污染著地下水,氮肥中的硝酸鹽一旦進入地下,便轉變為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很容易被糧食和蔬菜等農作物吸收,人食用了這些中毒的糧食和蔬菜后,它們就累積在人體內轉變成致癌物質。地面植被和濕地的破壞減少了地表水的滲透,從而降低了潛水面。由于城市和工業的過度發展,淡水不斷被抽出作為生活和工業用水,然后作為地表污水重新排放,因而導致了潛水面的進一步下降。另一方面,大量頻繁的灌溉可以增強滲透作用,使潛水面一直升到地表。而在干旱地區,被水滲透的土地由于異常的蒸發作用,引起地下水中鹽類的沉淀,遲早會變成不能耕作的鹽堿地。

國家已經針對水污染的問題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其中就規定:禁止向一切水域傾倒垃圾、廢渣;排放污水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標準;禁止船舶向國家規定保護的水域排放含油、含毒物質和其他有害廢棄物;嚴禁使用滲坑等或用稀釋辦法向地下排放有毒有害廢水。我們應當依法辦事,有效防治水污染。

水是人類的生命之源、健康之本。水對于生命是如此的重要,飲水就不能不講究了。專家告誡說,喝水一定要喝干凈的。那么,怎樣才是符合健康標準的水呢?專家給出的答案是:祛除水中的有害污染物質;無色無味,甘甜可口;軟度、酸堿度適中;含氧量高的小分子水為標準飲用水。

目前,我國大城市自來水的水質雖然已經達到國家標準,但由于輸送自來水管道的陳舊及使用高層樓頂儲水箱等,造成了自來水的二次污染,使人們的飲用水問題日趨嚴重。

成人平均每天需喝大約4升水,“水質決定體質”,飲用水質的好壞對人體健康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其中,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會引起人的中毒。有毒物質主要來源于工業廢水和農藥污染。這些有毒物質直接危害人的健康。難于被人覺察的是,這些有毒物質還會在水生蔬菜或水生生物體內蓄積,人類食用后會造成中毒或慢性中毒。

有機污染物在水中是微量的,但能在人體中積累,危害人體健康。有些有機物能影響人的生殖系統與神經系統,影響后代的成長發育,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重金屬的污染會損害神經系統,還會引起皮膚、口腔等多種疾病、甚至威脅到人的生命。鉛、汞、鎳對人體神經系統的損害,具體表現到人身上是看得見的:脫頭發、白頭發、頭痛、頭暈、手腳麻痹以及貧血等。化學物質的污染如合成洗滌劑、氯、殺蟲劑、酚等誘發各種癌變。

自古就有“吞金自盡”的說法,說明人體攝入過量金屬會導致死亡。那么,長期飲用含有大量重金屬元素的水,無異于慢性自殺。這種水真是恐怖的隱形殺手。因此,保護水資源在當代人的生活中是刻不容緩的。

為什么亞馬遜雨林在燃燒

2005年夏天,位于南美洲的世界上流量和流域最大的、支流最多的河流——亞馬遜河,它的支流干涸了。

注意!這不是水位降低,而是干枯,是空前的干旱。巴西不得不用直升飛機將大量的水送到這個地區,以避免生活在那里平時以河為生的村民因為干旱而死亡。此時,亞馬遜的熱帶雨林也奄奄一息。

溫度和降水是相對獨立的兩個氣象指標。升溫可以與降水增多相結合,也可以與降水減少相結合。而后者,也就是“熱”和“干”的結合,將是非??膳碌?。而亞馬遜河流域的干旱就是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之下發生的。

亞馬遜河孕育了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遜的熱帶雨林被公認為世界上最神秘的生命王國。熱帶雨林的生存條件很苛刻,它要求一年四季12個月幾乎不間斷地是雨季,而如果中間有一個旱季的話,就不叫熱帶雨林了。

所以,2005年的那場干旱對于亞馬遜雨林來說,是非同小可的。

天氣干旱,森林下面枯枝落葉的水分就會減少。水分減少,就很容易引起火災?!盁帷焙汀案伞苯Y合會得出一個字,那就是“火”!

果不其然,極端的高溫引發了連鎖反應。最初是干旱,緊接著是大火。2005年夏天的大火過后,超過2500平方千米的亞馬遜熱帶雨林被燒毀了。亞馬遜遭受了重創!

森林的消失能否影響降雨的多寡,是國際上幾百年以來爭論的問題。直到現在,人們也無法斷言,森林能夠增加多少降水。但是毫無疑問,森林能夠涵養水源,濕潤氣候,過濾雜質并調節全年的水流量,是一個流域最好的保障體系。有研究人員曾找到了一種方法,用來評估森林在保護全球水資源供應方面所產生的價值。2003年的一份報告曾計算出這一價值達2.3萬億美元,是今天木材貿易價值的近6倍。

2500平方千米是一個什么概念呢?它大概相當于中國好幾個縣的面積總和。如此大范圍的燃燒讓儲存在森林中的數億噸的碳被排放到空氣中,這會讓全球氣候變暖的速度更快。這片一望無際的原始森林,它的規模如此之大,其影響波及整個南半球。

在大火之后,森林還發出了一個鮮為人知的警示信號——許多植物的葉子不再伸展!這是一種強烈的對抗反應,它們停止了光合作用。光合作用需要水和一定的溫度。溫度太低自然不行,但是如果溫度太高,上升到植物無法忍受的程度,植物就會開啟它的調節作用,將葉面的氣孔關閉。二氧化碳被關在了外面,光合作用就無法進行了。

在正常情況下,森林是抵御溫室氣體的第一道防線,它們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時釋放出氧氣。特別是位于赤道地區的熱帶雨林,它們一年四季都在生長,而且溫度高,水分多,光合作用的能力非常強,要比北方的森林強得多。但是在那個極端酷熱的夏天,一些植物停止吸收氧氣,相反,開始向空氣中釋放二氧化碳。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綠色植物這種最重要的光合作用機制停止運轉了,將會給生物圈帶來怎樣的后果?

沒錯。出現問題的,不只是森林。

處于危險之中的淡水生命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生物處于退化的危險境地,許多生物則處于瀕臨滅絕的危險之中。因為健康的水生生物群落為自然界做出了很大貢獻,重要生物物種喪失所引起的整個生物群落的破壞,既是河流健康狀況惡化的原因,又是河流健康狀況惡化的結果。淡水中生物多樣性的狀況既可以作為目前河流水流條件被改變所產生影響的證據,也可以作為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將更加惡化的警示,除非這種惡化的趨勢得以扭轉。

淡水生態系統僅占整個地球面積的不足1%,陸地生態系統占28%,海洋生態系統占71%。然而,相對于其所占的地域范圍,淡水生態系統中的物種要比其他兩種生態系統中的物種更豐富。淡水生態系統所占據的面積僅是地球面積的0.8%,而其物種數卻占到全球已知物種數的2.4%,淡水生態系統的物種密度比陸地生態系統和海洋生態系統都要高。這意味著,相對來說,淡水生境面積喪失一點點就可能造成很大部分淡水生物物種的消亡。許多物種可能在還沒有被發現或者還未被命名之前就已經消失了。實際上,近20年來,科學家每年都要發現大約300種薪的淡水物種。

不幸的是,對全球淡水生物多樣性進行綜合評估是不可能的,因為大多數貧窮和中等收入的國家甚至許多富裕的國家,都沒有可利用的相關數據。然而,研究人員估計,在近10年內,世界上上萬種淡水魚中至少有20%或處于危險之中,或受到滅絕的威脅,或者已經滅絕。依賴淡水環境生存的貝類、鳥類、兩棲類、植物及其他物種中的一些重要的、未知的部分也處于危險之中。

淡水生命所處的危險狀況在生物多樣性數據比較完整的北美地區表現得尤為明顯。自1990年以來,至少有123種北美淡水魚、軟體動物、小龍蝦、兩棲動物已經滅絕。據生物學家安東尼·里查阿迪和約瑟夫·萊斯姆森。測算,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北美洲的淡水動物物種以平均每10年0.5%的速度在滅絕,他們還預測在不久的將來,淡水動物物種滅絕的速度將增加到每10年3.7%,該數值約是陸地動物物種滅絕速度的6倍,這意味著按比例來講,北美洲大陸淡水生物物種的多樣性比陸地生物物種的多樣性受到的威脅更大。更令人吃驚的是,北美洲淡水物種相對的損失率可以與熱帶雨林物種的損失率等量齊觀了,而熱帶雨林生態系統卻普遍被大家認為是地球上最岌岌可危的生態類型。盡管熱帶雨林生態系統所擁有的生物物種要比北美洲淡水生態系統所擁有的物種多得多,但這兩個生態系統似乎正在以相同的速率失去物種的多樣性。

美國是全球淡水生物多樣性的中心區,從已知的淡水物種如貝類、蝸牛類、火蜥蜴類及重要的淡水昆蟲如石蛾類、蜉蝣類、石蠅類的數量分析,美國淡水物種的多樣性排世界第一位。美國是300多種淡水貝類的原產地,其淡水貝的種數占世界已知淡水貝種數的29%,是已知生活在歐洲、非洲、印度、中國淡水貝種數之和的近2倍。美國有近800種淡水魚,在全球淡水魚多樣性中排第七位,是迄今為止所有地處溫帶國家中魚類多樣性最多的區域。的確,僅美國田納西河支流達可(Duck)河就擁有比整個歐洲都多得多的魚種。Darters,鱸魚的一種,號稱美國魚類中最具多樣性的魚種。125種Darters中的絕大多數是美國特有的,也就是說,在其他地方根本沒有發現。美國確實擁有最多的特有淡水物種,例如,美國淡水魚種中有2/3的魚種僅在美國的水體中發現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栾川县| 泾阳县| 普定县| 万年县| 阳曲县| 固始县| 邯郸市| 托克逊县| 化德县| 额尔古纳市| 定结县| 元谋县| 囊谦县| 连平县| 东辽县| 平潭县| 巴里| 乳山市| 林口县| 兴义市| 衡水市| 武定县| 上高县| 广水市| 昌邑市| 连州市| 三都| 永福县| 沙雅县| 容城县| 临城县| 高碑店市| 墨脱县| 循化| 毕节市| 安达市| 茶陵县| 明星| 孝义市| 榆林市| 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