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不要讓母親河只出現在夢中(2)

什么是河流?河流通常指被堤岸限制在通道里的流水,或者說是沿地表槽狀洼地集中的經常性或周期性流動的水。“現在則把多通道的、間歇性的和暫時有流水的通道以及實際上沒有堤岸的通道都稱之為河流。”這個定義并不完善。應該把河流放在河流水系的背景下理解。水、流動性、河道(河床和河槽)是構成河流的三大要素;此外,河流還應包括組成其水系的河源、干流、支流、湖泊、濕地、尾閭等。河流至少由兩個支流匯合而成,形成主流,匯入大海。河流的支流和主流共同構成一個水系。比如,青海、內蒙古、寧夏、陜西、山西、河北(大部)的河流則屬于黃河水系。涇河、渭河、東平湖等構成黃河水系。黃河下游由于高出地面很多,所以,河南中部的潁河、沙河等,都屬于淮河水系。河南西南部南陽各縣屬漢江、長江水系。河流從水流的時間性來看,可以分為季節河和常年河。季節河只在雨季有水,常年河則四季常流。根據河流是不是匯入大海則又分為內陸河和外流河。

河流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首先,河流有改造地貌的作用。流動的河水對于河床有下切作用,對于兩側河槽有側蝕作用。河流的下切和側蝕對于河道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黃河在晉陜大峽谷的河道就是下切作用形成的。河水對兩岸河槽的側蝕則構成了防洪的挑戰。其次,河流具有物質搬運功能。懸浮在河水中的不溶物質被河水運送到大海中。河流運送物質到大海的能力是海水沖刷海岸能力的100倍以上。黃河每年輸送到渤海的泥沙平均達16億噸,恒河—布拉馬普特拉河輸送的泥沙則達到29億噸。河流在輸送泥沙的過程中,由于水量變小水流變緩,會在河道中形成沙洲、沙壩、河流階地、河漫灘、沖積扇,在入海口形成三角洲等地貌景觀。對黃河而言,泥沙的淤積是造成河床每年抬高、形成“地上河”的根本原因。河流階地是河兩側沿河延伸的臺地。臺地的形成有多種原因,一是經河水下切形成河道后遺留下來的原有河谷或被河水切割剩下的老河灘;一是河水在河兩側長期積累沖積物堆積形成。

河流也具有重要的生態作用。可以從三方面理解這一作用。首先,河流是自然界水循環的重要環節,水循環則是生態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河流自身也構成一個生態系統。河水、湖泊、濕地中生存著各種植物、動物,有不少是珍稀物種,如中國長江的白鰭豚、娃娃魚等,共同構成一個河流生態系統。除了生態作用外,河流還具有防洪、抗旱、交通、發電、灌溉、水產、排泄等各項功能,這些不屬于本書的內容,不贅述。

河流是不是有物理生命或自然生命?從生命的家族類似性特征來看,河流能夠存在,也會消失,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河流的消失就是河流的死亡。歷史上死亡的河流很多,如中國西北部的孔雀河等。歷史上不少文明是建立在荒漠地區的,河流湖泊對于這個文明具有決定生死的意義。河流死亡后,文明也消亡了,令人痛惜。河流是一個自我完善的整體,它有自我凈化、自我修復、自我調節、自我平衡等諸多特征,河流也具有自我保存的內在目的性特點。這些生命概念的家族類似性特點都促使我們承認河流是有生命的。

關于河流的自我凈化能力,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談到江淮河濟四瀆時說:“瀆,通也,所以通中國垢濁。”《論語》中子貢在談到對于殷紂王的評價時說:“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與孔門的態度相反,老子主張無為、守柔處下,所以主張居于下流。

河流有一個由支流、湖泊、沼澤、濕地、灘涂、沙洲、尾閭等組成的自我調節系統。豐水年份時,河流會把水分布到沿途的湖泊、濕地;歉年水小時,水則主要在干流流動,河流會減少向湖泊、濕地的輸水量,以維持自身的存在。水過大時,河流通過漫灘、洪水的方式進行自我調節。河流的自我復制能力可以以黃河為例得到說明。歷史上,黃河下游段曾經在淮河、海河之間的整個華北平原擺動。當黃河把一個地區淤積成為平原,使這個地區不再適合行水或行洪時,河水便會自動尋找低洼地區作為奔向尾閭的通道,這樣就復制出一條新的河段。當這個河段又因淤積而不能行水時,河水會尋找新的河道。據科學家推算,大約7400年以前,海水西侵,中國東部的海岸線在今北京—石家莊—邯鄲—安陽西—開封東一帶,泰山原來是海中的一個島嶼。4200年前,海岸線退到通州、保定、德州、濟南一帶。經過黃河幾千年的輸沙造地,形成了今天的華北平原。黃河作為母親河,她的含義遠遠超出了我們的理解和想象。對于黃河的輸沙造地能力,我們決不能低估。蒲津渡曾經是唐代五大著名渡口之一,在今山西省河津縣境內。“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唐代著名詩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使蒲津渡名貫古今。20世紀90年代,山西省文物工作者在距地面40米處,發掘出了唐代蒲津渡遺址。也就是說,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今天的黃河在地下40米處奔涌。不到1300年的時間內,黃河造出了40米高的陸地。根據這種情況推斷,黃河塑造出華北平原并不是不可能的。

作為生態圈的一個重要環節,河流發揮著維持地球水平衡的重要作用。前文對水循環的論述表明了這一點。河流的水平衡作用不僅維持著地球的生態平衡,也使它自身同時成為生態環境整體的一個完善的部分,在維持整體的同時達到自我持存的目的。河流的這種傾向于維持自身存在的特點是它的內在目的。

什么是河流的死亡?河水枯竭,河道干涸,是河流自然生命死亡的最典型的表現。如果干涸的河道被填埋掉,那么,河流的歷史存在都無法得到肯定了。改變了自然,其實也就是改變了人類的歷史。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水枯竭僅僅是河流死亡的極端狀態,此外,河流還有許多死亡的狀態。如,河流水量減少成為季節河、內陸河,就可以視為河流死亡的一種形式。又如,河水嚴重污染,濃黑的河水,泛著白沫,散發著刺鼻的異昧,水游生物滅絕,沿岸樹木大量枯萎死亡,沿途大量居民因為水源受污染而發生各種癌癥以及匪夷所思的疾病,不治身亡,這樣的河流,水雖然還流著,其實已經死亡。這樣的河流,是絕不能成為人們精神生活的根據,不能激發人們的審美情感并成為人類靈感的源泉的。

確立河流的自然生命的意義,在于使我們從近代以來主客二分的思維模式中跳出來,對于河流采取一體化的態度,從維持河流自身的生命出發對待河流。這是人類發展到今天應該對河流作出的“本體論承諾”。對于河流的本體承諾包括使河流保有一定的水量、維持一定的水質,使河流處于健康生命狀態。黃河水利委員會提出的“維持河流的健康生命”,是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的口號。在此,我們呼吁把人文學科、自然科學結合起來,建立跨學科的綜合的“河流學”,以維持河流的健康生命。

河流的價值

河流有沒有價值?視我們對價值如何定義而定。價值起初是一個經濟學概念。英國古典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認為,只有勞動才能創造價值。這種思想在歐洲文化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形成勞動、勞作、工作、創造,引而申之,教養、文化等才有價值的觀念。黑格爾、馬克思、新康德主義者文德爾班等人都承認這一觀點。純粹自然物沒有價值,只有精神的創造才有價值。“價值”是新康德主義弗萊堡學派李凱爾特的一個方法論概念。他用“價值”區分自然科學和文化科學,認為“只有借助于價值的觀點,才能從文化事件和自然的研究方面把文化事件和自然區別開來”;“歷史的、個別化的方法標志為與價值聯系的方法,反之,自然科學是一種對規律的或普遍概念的聯系進行的研究,它不研究文化價值,也不研究它的對象和文化的價值關系”。由此推斷,河流作為自然存在物,當然是沒有價值的。然而,這種觀點在今天顯得十分褊狹。它的出發點是狹隘的人類中心主義,即只有人才是價值的根源。可是,如果我們看看地球演化史就會發現,地球至少存在45億年以上,而人類的出現,至多不超過350萬年。僅僅用人類的創造作為價值之源,盡管肯定了人在宇宙演化中的意義和地位,其目光短線和狹隘卻也是顯而易見的,包含著啟蒙的傲慢。其次,勞動價值論的邏輯結論是只有對人有用的才是有價值的,而所謂對人有用,也不過是當下的經驗實用,更是荒謬的。

我們認為,在價值問題上應該回到存在物本身。我們把價值定義為某物的存在對于它自身、它所處的環境以及對于人類的意義。我們把價值分為自然價值論和創造價值論兩部分。自然價值論是物本身的價值,是其內在價值;它對于人的價值也是它的自然價值的引申,但不是最根本的部分,因為即使沒有人,這些價值仍然是存在的。勞動價值是一種創造價值,包含有明確的為人的目的,勞動創造物所包含的價值當然也是可以肯定的。

由此出發,我們認為,河流的價值是多方面的,認識不到河流的這些價值,不僅在理論上對于河流的認識陷入片面,也會在實踐上給自然、人類文明帶來不良影響甚至災難。這也是我們肯定河流的價值的意義所在。

河流具有存在價值。也就是說,河流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價值。這種價值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它維持自身存在的內在目的性價值;一是它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作為整體生命的一部分,維持整體的存在,完成自然界水循環以及其他我們目前還有不知道的自然功能所具有的價值。河流的存在價值是它的客觀價值,也是它的內在價值。在談到內在價值的時候,不少哲學家往往認為,只有具有內在目的的生命的存在物才有價值,具體言之,即只有人才具有內在價值。這是把生命還原為人的生命的本質主義觀點,是人類中心主義在作怪。其實,按照我們關于生命的家族類似觀點來看,所有動物、植物,包括非生物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內在目的性。除了人之外的其他動物具有生命的自我保持的內在目的性,根本是一個不需要論證的問題。植物也有自我保存和生長的內在目的性。在密林深處,樹木都長得十分挺拔和高大,為的是獲得更為充足的陽光。因為植物的營養很大部分來自自身的光合作用。樹木的底部都不長樹枝,是因為在這個地方,幾乎吸收不到任何陽光。不少樹木,如果它一邊的其他林木過于茂密,很難吸收到陽光,它就會自然而然地把樹枝幾乎都長到另一邊,這并不是因為它在遺傳學上只能往一邊長,而是適應后天的環境,為了獲得更多的陽光。這表明它能夠對后天環境作出合適的反應。植物也具有自我修復能力。如果把樹木砍斷一部分,樹木不會把體液流完死亡,而是流出一部分后自我愈合傷口,重新生長。植物都是有感知的。感光自然不必說,甚至也具有喜、怒、哀、樂、疼痛以至于同情心。據科學家試驗,植物對于小蝦放到熱水中被煮會作出反應。又如,讓6個人進入放有兩株植物的房間,其中一個人掐斷一株植物后6個人都出去,把未被掐斷的植物葉子和傳感器連起來后6個人再依次進來。5個沒有掐斷植物的人進來時,植物都沒有異常反應。當第六個人進來時,這株未被掐斷的植物會作出強烈的反應。這表明,植物具有認識、判斷、同情和厭惡的能力。

關于河流的內在價值,我們可以吸收羅爾斯頓三關于價值的說明。羅爾斯頓三認為,自然的價值包括經濟價值、生命支撐價值、消遣價值、科學價值、審美價值、生命價值、多樣性與統一性的價值、穩定性與自發性的價值、矛盾斗爭價值、宗教象征價值等等。這些我們認為也都可以運用到河流上。

如前所述,河流具有自我凈化、自我修復、自我復制等特征,這些特征共同構成了河流的自我持存的內在目的性。這種內在目的性在維持自身的存在的同時,也維持了大氣水環境的平衡,二者形成一個相互適應和相互促進的動態平衡。

河流具有生態價值。河流本身就是生態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完成著自己處于生態圈中所擔負的生態任務。河流又為生長于水環境中的生物提供了家園,自身形成一個生態體系,這正是河流的生態價值所在。水生物作為生物的一部分,對于人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從人類產生以后,河流在與人的關系中,還有滿足人類某種需要的價值,如飲用、灌溉、運輸、動力等方面,這是河流對于人類的工具性價值。不過,河流的存在要遠遠早于人類,河流顯然不是為了給人類利用而存在的,即使在河流沒有進入人類的視野,沒有與人發生聯系,不具備工具價值,甚至在沒有人類之前的純自然狀態下,河流的存在本身就是有價值的。

河流的工具價值表現在多個方面。從人類歷史上看,四大文明都發源于河流文明孕育于河流,這是河流對于人類的絕大意義的價值。考古發掘表明,藍田猿人、北京人、周口店人等原始人群,最初都生活在河流的附近,靠近河流給他們提供了用水、捕魚、交通的便利。中國古代文明的類型可以稱為“臺地文明”,與埃及尼羅河文明形態不盡相同。尼羅河定期泛濫,給兩岸土地帶來了豐富的養分,帶來了農業的豐收。古代埃及文明就建立在這種自然的恩賜之上。位于西安郊區的半坡文化遺址就處在渭河臺地上。“半坡村遺址靠著白鹿原,瀕著浐河的東岸。在原與河之間是一片肥沃的臺地。古代的遺址就是建立在這個臺地的中間。遺址的位置距離瀘河東岸約八百公尺,所在的臺地高出河床約九公尺。像這樣的遺址正符合當時一般村落的情況。既在河流旁邊,又可不受河水暴漲的淹沒。”馬家窯文化位于洮河西岸;大汶口文化位于山東泰安市大汶口村南,大汶口河貫穿而過。1964年在鄭州發現大河村遺址,包括龍山文化和仰韶文化,位于黃河岸邊;龍山文化遺址在山東龍山鎮城子崖,靠近武原河。這些都具有臺地文明的特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屏县| 台北市| 乌拉特中旗| 汶川县| 淮滨县| 卓尼县| 乐都县| 壶关县| 忻州市| 呼和浩特市| 平原县| 江山市| 普兰店市| 兴化市| 元氏县| 定结县| 临邑县| 赤壁市| 临江市| 台北县| 珲春市| 太白县| 嵩明县| 龙口市| 西贡区| 青州市| 剑河县| 宿松县| 曲松县| 荃湾区| 翼城县| 深州市| 彩票| 龙口市| 电白县| 民丰县| 科技| 岱山县| 铁力市| 阜南县| 柳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