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 2評論第1章 前言
在互聯網上輸入“自殺”、“健康”等關鍵字,你會驚訝地發現,死神的臨近、亞健康的吞噬并非是空穴來風——
2001年底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重大基礎研究項目首席科學家助理胡可心,因肝癌病逝,年僅38歲;
2002年,國際著名影星張國榮因懷疑患有精神抑郁癥跳樓自殺,終年42歲;
2005年8月18日,著名小品表演藝術家、喜劇演員高秀敏因心臟病突發而猝死,終年46歲;
2006年,5月28日,華為公司深圳分公司一名為胡新宇的員工因過度勞累死亡,年僅25歲;
2007年,7月18日,華為公司深圳分公司一名為張銳的員工因壓力過大自縊,年僅26歲;
2008年2月26日中午,華為公司成都軟件園又有一名為李棟兵的員工跳樓自殺身亡,年僅25歲;
《中國青年報》曾經就中國企業員工的健康狀況調查發現,竟然有50%多的“忙人”處于“亞健康狀態”。
……
早衰,甚至過勞死的事件不止一次地見諸報端。在過去的幾年中,青島啤酒前總裁彭作義、地產巨子湯臣集團湯君年、愛立信中國前總裁楊邁、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瑤……這些“大忙人”相繼因疾病發作逝世。
近乎上萬條的事實報導,都在告訴我們:健康問題已經不再是年齡的問題,它已經以咄咄逼人的氣勢向中年人、青年人逼近!
生命消失感嘆之余,這些人才的死亡還導致企業因為新舊交接期間不穩定而生產率下降,也讓社會失去了他們的管理理念、豐富經驗等寶貴財富。
我們每天都在關注疾病,為了完成工作,我們可以熬夜、可以吃那些毫無營養的快餐、可以喝酒抽煙……
可是,我們到底為健康做了些什么?
每個“大忙人”似乎都是因為忙、累、沒時間去管理健康,可是沒曾想過,這些借口其實正是變相的慢性自殺!是我們把自己的身體當做了垃圾桶、當做了超負荷運轉的機器,我們甚至還給疾病創造了滋生的“舒適”環境!甚至還不斷給疾病輸送“營養”。
遺憾的是,隨著職位的升遷、存款數字的增多、事業的蒸蒸日上,這些成功“大忙人”們的健康卻一路負債,最終不堪重負,過早地停泊在人生的終點。
正是在此立場上,本書摒棄那些艱深的養生知識、拋開那些厚重的養生寶典,編集幾百種保健小知識、技巧,讓你一看即懂、一學即會,讓你站著養生、走著養生、坐著養生、吃著養生、睡著養生……輕輕松松做個健康的養生“大忙人”,一冊在手,養生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