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快速緩解頭痛的秘訣
- 給大忙人看的養生技巧
- 韓明媚編著
- 6880字
- 2019-12-23 15:24:17
現代人的生活工作壓力都很大,頭痛似乎成為司空見慣的事情,吃點藥也能緩解,可是這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很多頭痛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伴隨癥狀,頻頻發作,痛苦的還是自己。
所以,學會一些非藥物的快速緩解頭痛的方法勢在必行,現在就開始行動吧!
1.散散步,吹吹風
在室內工作時間長了,很多人都會感覺煩悶、頭痛,有不少人還專門預備了緩解頭痛的藥物,可是你知道嗎?是藥三分毒,藥物抑制頭痛肯定是起到了某些“化學作用”,這對身體來說無疑是一種變相的折磨。
在這里告訴你一招最簡單的去除頭痛方法——散步。
如果想每天早晨起來精神爽,杜絕緊張性頭痛,只需每日散步兩次,每次10分鐘,其中一次在傍晚飯后。散步能令身心放松,最終達到放松全身緊張、疲勞的肌肉,進而治療與精神緊張有關的頭痛的目的,而不需要藥物治療。專家認為,要治療精神緊張的頭痛,先從放松肌肉做起,增進血液循環。
美國著名醫學博士弗勒先生發現,每天10分鐘快步行走不但對身體健康有極大的裨益,且更能夠使消沉意志一掃而光。弗勒說:“很多人對這種簡單而效果顯著的保健妙方持懷疑態度,但一經依照我的方法在心情欠佳時隨意快步走10分鐘的朋友,事后都不約而同地向我表示,他們的疲倦頓消,身心暢快無比,做事有沖勁。這種美妙的感覺至少能夠維持兩個小時左右。”快步行走,情緒放松,特別是當你感到情緒低落時,不妨快步走上十幾分鐘,你會心情輕松、愉快、平靜,減少憂慮,感到自己充滿了活力。
散步的好處十分明顯:
·促進血液循環
長期坐著或站著工作的人,容易發生腿脹、靜脈曲張和痔瘡等疾病,原因是身體下部的靜脈淤血,不易流回心臟。散步中,下肢肌肉加強活動,有節奏地擠壓靜脈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對血液迅速回心有利。
·促進腸胃消化
身體活動少的時候,胃腸的活動也會跟著減弱,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便秘。若飯后散步,由于腹部肌肉收縮,呼吸略有加深,隔肌上下運動加強,加上腹壁肌肉運動對胃腸的“按摩作用”,消化系統的血液循環會加強,胃腸蠕動增加,消化能力提高。
·促進肺活量
當人們較長時間坐著,肺的擴張會受到一定限制,影響呼吸的深度。散步時,身體挺直不弓,胳膊擺動自由,使肺的換氣量大大提高。
·防治失眠
有節奏的散步,也對人的大腦皮層造成一種單調而反復的刺激,能夠促進大腦皮層抑制過程的發展,使工作累的神經細胞得到充分休息。所以,有人也用睡前散步的方法來防治失眠。
如果你已經決定把散步列入自己的健身方案,那還有幾種步行鍛煉方法供你參考:
·普通散步法:用慢速和中速行走,每次30~60分鐘,每日2~3次。適宜在風景秀麗的地方休閑。
·定量散步法:包括在平地和坡地上步行。例如在3度斜坡上步行100米,漸漸增至在5度斜坡上行走15分鐘,再在平地上行走15分鐘。
·擺臂散步法:散步時兩臂有節奏地向前后擺動,可增進肩部及胸廓的活動,適用于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
·摩腹散步法:一邊散步,一邊按摩腹部,這對有消化不良和胃腸疾病的人很有益處。步行鍛煉后的保養
在這里要特別提醒的是,白領女性可能因為工作原因,不得不終日與高跟鞋為伍,但要注意皮鞋尤其鞋底一定不可以太硬,鞋不能擠腳。散步后回到家,最好就打赤腳,徹底放松。洗澡時注意用熱水泡泡腳,可以緩解足部疲勞。洗完澡后,坐在床上,放松兩腿,用手由下至上按摩,能幫助促進新陳代謝,排除毒素。
2.躺下來休息一會兒
藥店里銷售的各種速效止痛藥,一般都含有咖啡因、阿司匹林、乙酰氨基酚和麥角胺等止痛成分。這些藥物像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可以較快地緩解頭痛,維持患者每天的生活、工作;但另一方面如果經常、過量服用,又可以導致更頑固的頭痛,服用藥物最多的患者頭痛也最嚴重。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少吃藥,多找找去除頭痛的物理方法。靜臥便是其中的一個好法子。
美國科學家發現,睡眠時間增加1~2個小時,即可減輕身體的痛楚,效果等于60毫克的止痛藥。研究人員請6名無睡眠問題的成年人,要他們連續6天睡在床上10小時,測量他們對痛楚的敏感度;然后增加他們的睡眠時間,再次測量他們對痛楚的敏感度。結果發現,隨著睡眠時間增加,能有效減輕痛楚。
由此,科學家建議,有慢性痛楚或將要接受手術的人多睡一點。
3.讓頭部舒暢的手指運動
在現代社會里,睡眠不足或工作壓力往往會造成神經疲勞和頭腦疼痛。久而久之,頭腦變得遲鈍,工作不起勁,判斷力或思考力也變差。
像這個時候,應暫停手邊的工作,做手指和手的運動,借以刺激大腦皮質。中醫從多年的研究中發現,手指對于人的健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手指操能起到消除疲勞、減輕精神負擔、緩解緊張情緒的神奇功能。每個人的10個手指都對應著身體的某個部分,并起到調節和梳理的作用。
第一套手指運動:
·將兩手握拳;
·用力從小指張到大拇指;
·將手指張開并用力;
·再次握緊后停30秒。
要領:將手指盡量往后張,讓血液往手指頭沖,對充實氣力也很有效。
第二套手指運動:
·吸氣握拳,用力呼氣并放開手指;
·用一手的食指和拇指揉捏另一手手指,從大拇指開始,每指做10秒鐘,平調呼吸;
·吸足氣用力握拳,用力吐氣同時急速依次伸開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注意握拳時將拇指握在掌心。左右手各做若干次。
這里還有一套十指運動歌,值得一記。
十指對立強心臟,雙手對插頭腦清。
旋轉關節痛經脈,反掌伸展松筋骨。
揉揉十指祛頭痛,甲角切切精神爽。
按摩四關行氣血,搖肩轉膊松頸椎。
這里的“四關”指的是:雙腕關節和雙肘關節。為什么要做手指操呢?因為:
手指腳趾多揉揉,失眠頭痛不用愁。
常揉拇指健大腦,常揉食指胃腸好。
常揉中指能強心,常揉環指肝平安。
常揉小指轉雙腎。
·擠壓中指
方法:左手自然伸平,右手大拇指順手掌方向放在左手中指上,其他手指與大拇指輕輕擠壓左手中指。過一會兒用同樣的方法換到右手上。
作用:具有提神、消除疲勞、減輕精神負擔等功能,讓人很快平靜下來,有助于呼吸和增強視力。
·輕攥中指
方法:左手伸平,右手大拇指放在左手中指一側,右手其他手指輕輕攥住左手中指,過一會兒同樣方法換到右手中指上。
作用:積蓄力量,幫助呼吸通暢,增強視力與聽力,消除腳痛,使人擺脫萎靡不振的精神狀態。
·輕擠無名指
方法:右手大拇指從手掌方向放在左手無名指和小指上,其他手指放在左手背上,一起輕輕擠壓,片刻后再到右手上重復此動作。
作用:安神,減輕疲勞,緩解精神壓力和緊張情緒,幫助呼吸,增強心臟功能。
·擠壓手心
方法:右手大拇指放在左手食指和中指上,右手其他手指從手心方向擠壓,過一會兒用同樣方法換到另一只手上。
作用:消除疲勞,減輕精神壓力。
·頂大拇指
方法:右手大拇指內側和中指指甲蓋頂住左手大拇指,輕輕按壓,隨后換到左手上。
作用:積蓄力量,激活身體各部組織,消除疲勞,不再貪戀甜食,有助于減肥,改善臉色。
·上挺手指
方法:左手無名指指甲頂住左手大拇指指肚,其他手指用力向上挺,過一會兒同樣方法換到右手上。
作用:調整呼吸節奏,增強聽力,進一步改善臉色和保護皮膚,增強自信心,擺脫憂傷情緒。此方法在跑步、行走、散步、登山和做操時使用十分有益。
·按壓指肚
方法:兩手中指指肚合攏,其他手指交叉放在指根處,輕輕按壓。
作用:有助于消化,清除體內油脂,幫助呼吸,減輕疲勞,去除頭痛、背痛和腳痛。
·手指上伸
方法:左手和右手的中指指甲蓋并攏,其他手指用力向上伸。
作用:有助于呼吸,減輕脊椎壓力,安定情緒。
以上手指操沒有時間限制,經常做能收到明顯效果。
4.聞蘋果香味祛頭痛煩惱
美國芝加哥市嗅覺與味覺基金會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并證明:嗅綠蘋果味可有效緩解偏頭痛。
當時有50位受試者被問及三次偏頭痛發作時及其后10分鐘的疼痛程度。這些人陸續第一次和第三次聞了沒有任何氣味的瓶子,第二次則聞了有香味的蘋果。
結果證明,這些人聞完無氣味瓶子后偏頭痛既沒消失也無減輕。奇妙的是,聞了有香味的蘋果后偏頭痛消失或明顯減輕。
頭痛致病原因較復雜,有人認為,這種病與患者易焦慮等情緒導致局部肌肉緊張和血管收縮有關。研究者的觀點是,減輕頭痛的機制,可能正是通過減輕焦慮、分散注意力、松馳脖頸和大腦皮層肌肉痙攣來實現的。波士頓一位醫生經觀察也認為,蘋果香味與薄荷、薰衣草等植物的氣味確能使人放松,減輕焦慮和精神緊張情緒,盡管它們不能防止疼痛發生,但其特殊的“鎮痛”效果對減輕頭痛和其它疼痛是有效的,能成為傳統藥物療法的一種良好補充。
蘋果香味為何能緩解頭痛呢?
原來,蘋果香味能減輕患者頭痛時的焦慮情緒,分散注意力,使頸部、頭部肌肉由緊張收縮變得松弛,從而起到“鎮痛”作用。其實,偏頭痛與嗅覺的關系早被人們發現,兩者是可以相互影響的,比如說,某些嗅覺刺激會誘發偏頭痛發作,一些患者在偏頭痛發作的先兆期也會出現嗅幻覺。
另外,焦慮、煩躁不安的情緒可以觸發偏頭痛,而偏頭痛的痛苦體驗也會使患者更加焦慮。這是由于偏頭痛與掌管人情緒、記憶等的大腦邊緣系統關系密切。大腦邊緣系統同時還受嗅覺的影響,比如嗅到喜歡的香味時會情緒高漲、興奮,嗅到厭惡氣味時會感到煩躁、不適。因此,嗅蘋果香味緩解偏頭痛,很可能就是通過邊緣系統實現的,即蘋果香味通過神經傳遞給邊緣系統,良好的體驗使邊緣系統得以整合患者的情感,最終緩解偏頭痛。
其實,除了蘋果,其他類型的水果香味,以及薄荷香味、茶香味等也具有類似的鎮痛作用,只是療效因各人喜好不同而已。在頭痛癥狀較輕,不需要藥物治療的情況下,可以適當采取此法,以緩解疼痛。
5.梳理痛點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腦為元神之府”,又是髓海所在,五臟六腑之氣血皆上會于頭,故人的頭腦始終應是經絡暢達,氣血盈榮,否則氣滯血瘀,經絡阻塞,“不通則痛”,所以治療頭痛的關鍵是個“通”字,“通則不痛”。
所以在中醫上對頭痛患者有采取梳頭的療法,即用多功能治療保健梳,在頭部相應部位循經走穴,通過梳、刮、按、揉等物理刺激和生物的傳感作用,使頭部經絡暢通,活血化瘀,降壓通脈,軟化動脈血管,松弛緊張心理,調節大腦功能,“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益肝補腎,健腦安神。
如果能堅持每天早晚梳頭,保持心情愉快,就可使人免受慢性頭痛的困擾。開始時應由前發際緩慢梳向后發際,并邊梳理邊揉擦頭皮。一般一日梳理3遍,早起后、午休前、臨睡前各一次,每次10~30分鐘或更長時間,用力適中,以使頭皮有熱、脹、麻的感覺為好。
梳頭時一般用厲梳法,即加強按壓力,力度均勻,年老體弱者及孕婦兒童宜用平梳法,即按壓力適中,梳理結束宜飲一杯熱開水,以補充消耗水分,促進新陳代謝,注意休息,避免受寒。
此外,可以做做點穴保健三步操:
第一步,以手指代替梳子,插入頭發中向后梳頭。
第二步,用手指在頭皮上點按后移。
第三步,點按太陽穴。整個步驟持續5分鐘,每天3次,可有效緩解頭痛。
6.熱水浸手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偏頭痛與四肢癱瘓、精神障礙和癡呆并稱為最嚴重的慢性功能障礙性疾病。并非所有偏頭痛都需要治療,而且在治療中,患者自己如果能夠掌握科學的方法,便可以減輕痛苦。
頭痛發作時,取一盆熱水,水溫以手的皮膚能忍受為度,然后把雙手浸入熱水中。但要注意的是,在浸泡的過程中,應不斷加入一些熱水,以保持一定的水溫。一般半個小時左右疼痛即可逐漸減輕,甚至完全消失。
不少專家甚至認為,如果能經常堅持用溫水浸泡雙手,還有可能把偏頭痛治愈。
這是因為,偏頭痛的出現是由于腦血管充血漲大,壓迫腦神經所致。當雙手浸泡在熱水中以后,手的血管受熱膨脹,使血液流聚于手部。這樣,腦血管充血量就會相對減少,血管的膨脹也相應縮小,從而減輕了對腦神經的壓迫,痛感便逐漸消失。同時,熱水刺激手部神經末梢,向大腦中樞傳遞松弛信號,轉移了患者對頭部痛感的注意力。
7.冷敷“凍結”頭痛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當頭痛厲害時,總愿意用涼水擦臉或淋頭,或用一塊涼水浸過的毛巾放在額頭上,借此緩解頭痛。這是為什么?
冷敷可使毛細血管收縮,減輕局部充血,可使神經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減輕疼痛,降溫退熱,可減少局部血流,防止炎癥和化膿擴散。可將體內的熱傳導發散,增加散熱,降低體溫。
大部分頭痛是屬于血管性的,常由顱內或顱外的血管收縮擴張功能失調所致。這類頭痛表現為隨脈搏一致的跳痛,持續性脹痛、鈍痛等,提示頭痛時血管處于擴張狀態。冷水作為一種“寒冷”刺激信號,通過頭面部皮膚內的溫度感受器感知,經三叉神經傳導至大腦。大腦再將有關指令下傳至丘腦下部的體溫調節中樞。
寒冷主要使產熱中樞興奮、散熱中樞抑制,于是通過局部交感神經作用使擴張的血管收縮,皮膚的毛孔關閉,嚴重者則產生寒戰反應。在上述一系列變化中,血管收縮反應就能有效地抑制血管擴張性頭痛發作,特別是對顱外血管擴張引起的頭痛(如鼻源性、緊張性、酒精性等)更為見效。故一般情況下,冷敷可以作為緩解頭痛的一種臨時措施。但對器質性頭痛(如腫瘤、炎癥、腦血管意外,代謝異常等),就不能單純靠此方法來緩解了。
另外還有一點要注意,發燒頭痛時,使用冰枕是很適宜的。但要注意冰枕不要接觸肩膀以下部位,尤其是對老人和孩子,在用冰枕時最好在肩頭墊上厚毛巾等保暖。如果感到冰枕過冷不舒服時,可用墊毛巾等方法調節。
8.頭纏毛巾法
在電視上我們經常看見躺在床上的病人頭上扎條布帶,《紅樓夢》里的眾位金釵臥病在床時不也都在頭上綁上絲帶嗎?其實這也是一種緩解頭痛的方法。
看起來可能會很可笑,不過這的確是治療偏頭痛的好方法。疼痛時,用毛巾或者柔軟布條繃住太陽穴可以抑制血管擴張,從而緩解疼痛,這是個流傳已久且行之有效的頭痛治療法。你大可不必擔心自己的形象是否有點可笑,我們要注意的僅僅是綁頭帶時需松緊適度,不能勒得太緊。
9.按摩頭部的穴位
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人體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都聚會于頭部,而且頭部有幾十個穴位,所以頭痛的時候不妨試著按摩下頭部的穴位。
最常用的手法是用指關節按額頭兩側的太陽穴。雙手的食指彎曲成鉤形,在雙側的太陽穴上,雙手同時以順時針的方向做旋轉按摩。約3分鐘左右。頭痛劇烈的患者,可用一只手的拇指和中指使勁按兩邊太陽穴,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按揉后頸部的頸窩(頭骨下部中央),手法要重些,直到不痛為止。實踐證明,常揉太陽穴不僅能加快局部血液循環,消除疲勞,安神健腦,養目護耳,而且對偏頭痛和暴發火眼(急性結膜炎)有一定療效。
還有一種名為“額壓法”:先將你的兩個手肘平穩地置于桌面,以右手中指按在前額中央上方處,并將左手指按于右手中指上增強壓力,接著將兩手指分別施壓于額頭中央兩側大約6.5厘米處,壓迫這一帶的神經中樞,可消除頭痛。
如果你覺得上面兩個做起來比較費勁,你還可以做下面幾個動作:
·推發:兩手虎口相對分開放在耳上發際,食指在前,拇指在后,由耳上發際推向頭頂,兩虎口在頭頂上會合時把發上提,反復推發10次,操作時稍用力。兩掌自前額像梳頭樣向腦部按摩,至后頸時兩掌手指交叉以掌根擠壓。
·疏松頭部:以兩手食指自印堂穴向上延眉梢左右向外按摩至兩側太陽穴,并揉摩拍擊印堂、太陽穴各十幾次,并按摩風池等穴各十幾次。
·叩頭面:用兩手指端叩擊頭頂及后腦部,以指面拍打前額和耳后兩側及頸后部位,再用食指彈拍面頰兩側。
·擦鬢角:用雙手食、中、無名、小指的指腹在鬢角部位上下反復擦12次,要用力擦至發根為好。
·擊百會:用右手(左手也可)五指并攏,用掌指擊百會穴36次。要求擊時手掌動作要半起半落,力量盡可能均勻。
這樣做,能防治頭痛、神經衰弱、腦動脈硬化、腦血栓、面部神經麻痹等病癥,有增強記憶力、明目健腦的功效。
10.綠茶緩解法
工作的時候,多喝點綠茶也能緩解疲勞和頭痛。
因為茶葉中含有咖啡因成分,咖啡因能興奮大腦神經中樞,擴張腦血管,增加腦血流量,所以對頭疼有一定的功效。
綠茶所含的成分——茶多酚及咖啡堿,兩者所產生的綜合作用,除了起到提神、養神之效,更具備提高人體免疫能力和抗癌的功效。近年,美國化學協會總會發現,茶葉不僅對消化系統癌癥有抑制的功效,而且對皮膚癌及肺癌、肝臟癌也有抑制作用。經過科學研究確認,茶葉中的有機抗癌物質主要有茶多酚、茶堿、維生素C和維生素E;茶葉中的無機抗癌元素主要有硒、鉬、錳、鍺等。中、日科學家認為,茶多酚中的兒茶素抗癌效果最佳。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共對1900名心臟病患者進行跟蹤調查,這些患者主要是60歲以上的老人,調查結果發現,那些平均每周喝茶超過14杯以上的患者,其在心臟病發作后約三年半時間內死亡的風險,比不喝茶的患者要低44%。研究還表明,即使患者平均每周喝茶少于14杯,也有可能使心臟病死亡率降低28%。
茶對人體的抗衰老作用主要體現在若干有效的化學成分和多種維生素的協調作用上,尤其是茶多酚、咖啡堿、維生素C、芳香物、脂多糖等,能增強人體心肌活動和血管的彈性,抑制動脈硬化,減少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發病率,增強免疫力,從而抗衰老,使人長壽。
根據醫學研究證明,茶多酚除了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和三酸甘油脂的含量,還能增強微血管的韌性和彈性、降低血脂,這對防治高血壓及心血管等中老年人常見病癥極為有用。茶葉中含有硒元素,而且是有機硒,比糧油中的硒更易被人吸收,美國理查德·派習瓦特博士認為:食物中加入硒與維生素C、維生素E配合成三合劑,可以延長人的壽命,而茶葉中正富含這些有益生命的奇異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