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jié)
- 第45章 作者簡介
- 第44章 偉人的影子,拖得越長遠,未必是后人多大的幸福
- 第43章 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多虧蘇東坡點明了歷史真相
- 第42章 想當皇帝的袁術(shù),即使穿上了龍袍,也還是個丑角
- 第41章 董卓瘋狂時,絕想不到他最后被點天燈的下場
- 第40章 一個作家,無自信之心難以成就,無自省之力則必狂妄
第1章 不滅的精神火光
第一輯 說古論今
我在報紙上看到,由國家新聞出版署主辦,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負責實施的這次行動,先后對全國12個省市的3000多名成年人進行了調(diào)查。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目前我國讀者最喜歡讀的圖書,仍是文學作品。這是歷時半年的首次“全國國民閱讀傾向抽樣調(diào)查”,近日得出的令人頗為感奮的結(jié)果。
看來文學沒有死,大概也不會死。那些千古流傳下來的不朽文學作品,永遠是華夏文明的碑石、五千年歷史的鏡鑒、中國人覺醒的啟示錄,也是一本無聲的教科書,在一代又一代讀者的成長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所以,負責任的作家,要寫出負責任的作品,其意義就在這里。被讀者提名的最喜愛的中國作家有170多位,其中魯迅以得票的絕對多數(shù)名列第一。這一點也不意外,而且絕對應(yīng)該是這種樣子的結(jié)果。所以,要談到20世紀的中國文學,關(guān)鍵詞語可能有許多許多,但魯迅、《阿Q正傳》和阿Q這個人物形象,卻是這100年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三個詞語。
在中國文學的豐碑上,魯迅的名字,恐怕是鐫刻得最深,也是最不能磨滅的了。盡管,那些不讀、少讀,或者按其文化程度,諒他根本也讀不懂魯迅者;那些只因毛澤東提倡過魯迅,便以一種盲目的逆反心態(tài)咒罵魯迅者;那些挖空心思,為漢奸周作人張目而肆意丑化魯迅者,所形成的一股其實不足掛齒,壓根兒也不會成氣候的濁流,近年來似乎甚囂塵上。然而,這絲毫無損于他那“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人格力量,和他全部著作中所閃現(xiàn)出來的精神火光。這火光,即使在未來的千年里,也會繼續(xù)以強大的生命力,對未來的讀者、作者,乃至全體中國人產(chǎn)生影響,這是確定無疑的。
小丑跳梁,貽笑大方,無端發(fā)難,終成笑柄;不朽之作,永葆青春,偉人名字,光輝如故。這就用得著唐人杜甫《戲為六絕句》中的兩句詩了:“爾曹身與名俱裂,不廢江河萬古流。”身與名俱裂,也許未必;江河萬古流,卻是事實。如果能夠平心靜氣地回顧一下五四以來中國新文學的全進程,有哪個人物形象,能比阿Q更栩栩如生地存活在讀者心目之中?阿Q成了掛在中國人嘴邊的一個常用詞匯,使用到如此普遍廣泛的程度,在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中,能找到第二個類似的例子嗎?
所以,我真誠地期盼,在即將到來的下一個世紀中,有魯迅的正氣,而無漢奸文人的無恥墮落;有《阿Q正傳》這部小說,但中國人不再有阿Q精神;而《阿Q正傳》被人捧讀,被人理解的同時,阿Q所體現(xiàn)的那種丑陋的國民性,也在中國大地上被蕩滌一空。那樣,我們這個偉大民族的騰飛,可以肯定,會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