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樺講清代奇案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自序
這是我在中央電視臺12頻道《法律講堂》(文史版)播出的《明清奇案》的部分講稿,現在結集出版。節目錄制持續幾年,不知不覺已經播放200余集,如果全部匯集在一起,篇幅會很長,不但制作成本提高,讀者也難以承受高額的書價,故此將明清兩代分開,獨立成書,此為“清代奇案”,共38講。
清王朝自努爾哈赤建立后金,建元天命(1616-1626年)起,經過皇太極繼續開拓,最終在多爾袞率領下,清軍于1644年入關,改國號為“清”,此后統治了中國達268年之久,歷經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10朝。這是中國最后一個王朝,不但距離今天較近,而且留下的歷史文獻最多。堆積如山的典章制度文獻,多如牛毛的史籍文獻,浩如煙海的史料筆記,數以千萬計的歷史檔案,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以案件而言,那個時候州縣官平均一年辦理2000余件案件,而州縣及州縣以上的被稱為“有司”的官府多達2000余個,每年辦理的案件就多達4百萬件以上,再乘以268年,案件總量多達10億件以上。在這樣多的案件中選擇一些可以稱為“奇案”的案件,原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國人有宗族情懷,大量族譜、家譜的存在,使案件所涉及的當事人,很容易就會被查找到。這無疑對案件的選擇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當事人的行為具有“真善美”,其后人當然可以引為驕傲;要是當事人行為具有“假惡丑”,其后人則會不舒服。記得我在講《明清奇案》的時候,有人居然對一個生員的姓名提出疑義,認為所講的事情與其家族譜記載的不一樣。清代具有生員功名的人多達百萬以上,不用說難以知道姓名的,就是知道姓名,也難免重復,何苦為此一個離現在200余年的生員,與本人對簿公堂呢?由此可見選擇清代案件之不易,所以《明清奇案》中清代的案件比明代的案件要少,而且必須要在“奇”的基礎上去尋找最原始的資料。
奇案雖然有其離奇與神奇之處,但并沒有脫離當時的歷史環境。在歷史的長河中,先人們給后人留下極其豐富、寶貴的遺產,不但有光輝燦爛的文化,也有生動豐富的經驗教訓。應該承認,歷史是沉默的、消極的、被動的,因為歷史不能與今人辯論,隱含的內容也僅能依靠今人去理解。但也應該承認,歷史是深沉的、實際的、發展的,因為歷史給我們留下許多寶貴財富,既有古人的閃光智慧,也有古人不懈的努力,更有歷史的必然。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應該與古人論短長,應該懷著一種謙卑和敬畏的心去理解歷史,探尋歷史的軌跡,了解歷史的真正內涵,進而學習知識,提高自己的素質,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這應該是我當初進行《明清奇案》講座的初衷,并沒有獵奇的心理,也希望讀者能夠懷有這種謙卑和敬畏的心。
《明清奇案》自2012年7月21日在中央電視臺12頻道《法律講堂》(文史版)首次播出以后,承蒙廣大觀眾的厚愛,在網絡上也有些評論。值得欣慰的是,鼓勵者居多,提出善意建議者更多,都期望能夠將《明清奇案》節目好好地做下去,使人們在了解明清社會歷史文化以及法制狀況的同時,得到一些知識。基于此,在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權勇主任,制片人蘇大為、副制片人陳德鴻先生,編導李燕佳、榮早、司洪濤等的支持下,已經開始《明清御案》的錄制工作,很快就會播出,此后還要錄制《明清刑檔》系列。希望能夠與廣大觀眾與讀者分享其中蘊含著的深厚法律文化,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盡微薄之力。
柏樺于南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