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jié)

書友吧 61評論

第1章 序言——日月為明,容光必照

我將以磕完十萬長頭之心,寫完此書。

《日月》應(yīng)是我五年來,寫得最漫長和投入的作品。

當(dāng)這個故事在心中逐漸成型,當(dāng)這個名字在我心中顯現(xiàn),我便知道,這是注定的因緣。

完成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啻于另一種形式的朝圣,如書中的尹長生——索南次仁①(①藏族中常見的名字。“索南”意為“福德”,“次仁”意為“長壽”。)一樣,回到故土,發(fā)愿磕完十萬長頭。

這是一次心靈的完整回溯和超拔。

若說這五年來我最大的改變,不是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女子,成為暢銷書作家,不是身份際遇的改變,而是,我逐日確認(rèn)了自己內(nèi)心的歸宿,找到可以信受奉行的信仰。

這是有福的。如我在書中所言,在這浪游的塵世,多少人心醉神茫,能在有生之年,找到心靈的皈依之所,無論是一地、一人、一事,即是至深福德。

這一切的改變,與那雪域高原隱秘關(guān)聯(lián),與那茫茫輪回之中的因果,更是密切相關(guān)。

我對西藏的感情,超越我的生養(yǎng)之地,超越所居的任何城市。這感情一旦被喚起,漸漸成為一種血脈里沉涌、跌宕,終至靜默的情感。它與宗教、民族、信仰、經(jīng)歷無關(guān)。

西藏,在我的意識中,亦不是一個地域的概念,不再是一個符號,不再是一個一相情愿的避世之地,我見的它的好和不好。輝煌和殘敗,均不能減損我對它的情感和虔誠。

舉重若輕,又舉輕若重。欲說還休,欲休還說……寫作的過程中,我始終沉湎于這般深重的感情中。我對西藏的感情,不可言盡。這一本書,不是終結(jié),只是起程。

《日月》是一個關(guān)于成長、超越、覺悟的故事。我二○○七年八月第一次入藏,在珠峰腳下的老定日,遇見了一個極伶俐的流浪小孩。一面之緣,是他觸發(fā)我的靈感,由此構(gòu)思出這個故事,這是此書的緣起。而今思來,卻不知他身在何處,際遇如何。一面之緣,恐難再遇,人世茫茫,浮生之嗟,莫過于此。

初時只想探討人的出生和成長的問題,以及一路行來,所目睹的現(xiàn)代商業(yè)文明對古老文化的侵蝕問題。漸次變成了探討人與生俱來的孤獨感,講述一個人擺脫世俗的束縛、內(nèi)心欲念的執(zhí)障,尋根溯源,踏上修行之路,走回覺悟之途的故事。

我實質(zhì)是愚笨的人,從構(gòu)思到故事成型、寫完,我花了四年時間。在這四年中,我不斷地游走各地。每一次,回到西藏,都是一次整理和剖白;每一次,匍匐在布達(dá)拉宮和大昭寺前,都是一次檢點和回望。

無論我在做什么,我的心魂是與這個小說里的每一個人物聯(lián)結(jié)在一起。他們行經(jīng)的每一處地方,都是我曾親身走過、駐足觀望的。

體驗無常。這書寫的歷程,猶如書中提及的轉(zhuǎn)山之旅,本身即使不具備赦免人罪的能力,亦可使人付出長久的耐心和耐力,無形中成為我對自己的檢點、自省和修度。

游走中,我將自己想象成尹長生、尹蓮、蘇縵華、謝江南、范麗杰、Sam,這書中若隱若現(xiàn)的每一個人……試圖在自己和所見的每一個人身上,找到光明和覺悟的契合點,剖解人性與生俱來的矛盾。

唯有,懂得自己才能諒解他人;唯有,寬憫他人才能解脫自己。開始懂得,我與眾生,眾生與我,并無分別。堅信,每個人身上都存在光明和晦暗的部分,如日如月,執(zhí)障與覺悟,一體同源,和光同塵,它終將被人證得。即使此時,我所知悉的不是究竟的答案。

從今開始的修行,允許自己困惑、懷疑、時時折轉(zhuǎn)、退還反復(fù),但心中,不存倦意、懈怠。

聽到遙遠(yuǎn)而清晰地呼喚。心中漸次升起的正念、正信、正覺,是來自純真本我的召喚。我尋回它,即將奉持它,如奉持心中的蓮花。

故事的男主角——尹長生,藏名“索南次仁”,亦是長生之意。這個名字,來自李白的那首詩《經(jīng)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仙人撫我頂,結(jié)發(fā)受長生。”在許久之前,我已認(rèn)定,這是我小說里必將用到的名字。

尹長生的故事,可以看做倉央嘉措的現(xiàn)代版。兩人都是突然接受了命運的安排,從一無所有變成應(yīng)有盡有。但又心有不足,存在種種掙扎。生命的矛盾在于,不是滿足了物質(zhì)和地位,心性就能得到徹底的自由和圓滿。心識的混沌正是現(xiàn)代人所有精神疾困的根源。

市面上有很多寫倉央嘉措的書,很多人談?wù)搨}央嘉措,解析他的詩或人。倉央嘉措是不可解的,起碼不可單純作為一個情圣、情僧來理解。

我將倉央嘉措寫入故事,塑造了長生這個角色,希望能夠更全面地詮釋“倉央嘉措”這個符號所蘊(yùn)含的精神意義和價值。

倉央嘉措存在的意義,不是浪漫和叛逆,顛覆了眾人對活佛的理解,迎合了眾人對愛情的喧囂期盼,他昭示人性的自由廣闊和覺悟的可能。他的境遇和狀況,他的痛苦,在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呈現(xiàn),只是方法和形式不同。

我所擅長的不是寫情節(jié),因此故事并不復(fù)雜,情節(jié)亦不算跌宕起伏,靠的是文字所營造的意境和意蘊(yùn)。意圖寫出人物在不同的時段,對生命的理解和困頓。

生存的價值和方式該如何抉擇?人所尋覓和追逐的最終答案是什么?孤獨感與生俱來,焦慮感與日俱增,物理的鄉(xiāng)關(guān)和精神的鄉(xiāng)關(guān)混淆不清,生命的根源在哪里?

無論是生活在何方的人,愛與救贖,死亡與再生,糾纏與解脫,幻滅與真實,拘禁與自由,都是命定的主題,這也是這個故事要探討和應(yīng)答的內(nèi)核。

微言大義,我所能給出的不是答案,是屬于個人的理解。

對愛心存執(zhí)念,生死大關(guān),覺悟超越——這是我在這本書里書寫的內(nèi)容。

人性有種種弊端,亦有種種珍貴。得到和放下,同樣不易。修行是希望和失望反復(fù)交遞的過程,是可能終此一生都無法抵達(dá)和完成的事。

從當(dāng)下開始,比永遠(yuǎn)踟躕不前要好。

修行,不僅是佛教徒所為,它應(yīng)屬于每一個升起覺悟,試圖超越煩惱拘禁的人,以自身真誠認(rèn)可的方式,對生命做出的探討和回應(yīng)。

日月為明,明者為覺,覺而后悟。生而為人,不應(yīng)泯滅本來的靈性之光。

慈悲喜舍,是這本書傳達(dá)的意念核心。

如我當(dāng)年借紅樓一夢中賈惜春這個寥寥數(shù)語的人物,寫出了《惜春紀(jì)》,那是一個關(guān)于女性,自證覺悟的故事。我自信表達(dá)了自己當(dāng)時要表達(dá)的理念,即使它并不完善圓滿。但我深信,懂得的人,會懂得,喜歡的人,會喜歡。

而今這部小說,背景放在現(xiàn)代,主角為男性,和《惜春紀(jì)》遙相呼應(yīng),如日月交輝呼應(yīng)。

《永嘉證道歌》言:“在欲行禪知見力,火中栽蓮終不壞。”信然!我的小說,從來只與自性的覺悟相關(guān)。

超越性別、出生、境遇、種族、信仰,超越這人世交付給我們的種種身份標(biāo)簽,認(rèn)知的困縛,宕開胸懷,接納無常變幻,做一個真實坦蕩、端正敬直的人,獲得長久的安寧和喜悅。

慈悲的愛人即自愛,此生縱不能無憾,亦求無悔,問心無愧。在自省中覺悟前行,度過短暫的一生,這便是此時我所認(rèn)知的“長生”和“永恒”。

品牌:果麥文化
上架時間:2013-07-03 12:14:01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本書數(shù)字版權(quán)由果麥文化提供,并由其授權(quán)上海閱文信息技術(shù)有限公司制作發(fā)行

QQ閱讀手機(jī)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托里县| 克什克腾旗| 芦山县| 红原县| 武山县| 遂平县| 金溪县| 九寨沟县| 凤庆县| 蒙自县| 博罗县| 陵川县| 扶沟县| 大姚县| 富平县| 漳浦县| 蓬溪县| 宁安市| 西平县| 正宁县| 罗山县| 繁昌县| 宕昌县| 赣州市| 建湖县| 二连浩特市| 花垣县| 西安市| 贞丰县| 台中市| 镇平县| 武宣县| 西峡县| 昂仁县| 商丘市| 南木林县| 迁西县| 和顺县| 无为县| 衢州市| 纳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