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66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作者簡介
- 緒論 二元與三元
- 祭祀與世界觀
- 科學之“二”,文明之“三”
- 思想“鐘擺”
- 1.泰勒與史密斯:靈與物
- 泰勒:萬物有靈論解釋
- 從麥克倫南到羅伯森·史密斯:圖騰論
- 史密斯的祭祀理論
- 英格蘭與蘇格蘭
- 2.弗雷澤:高級交感巫術
- 《金枝》與“神-人”犧牲
- 從巫術到“高級交感巫術”
- 3.莫斯、于貝爾:祭祀的社會邏輯
- 從歷史到“邏輯”
- 作為行動的祭祀
- 神圣力量的雙重性
- 人、物、作物與神明
- 社會何以可能
- “魔法圈”的創造性
- 4.葛蘭言:“食色”、祭祀與社會
- 節慶中的“情感”
- 祭在人與萬物之間
- 圣地與山川的構型
- 社會的生命之源
- 5.馬林諾夫斯基與布朗:“功能科學”中的祭祀
- 馬林諾夫斯基:祭祀作為“對周遭環境的理性把握”
- 拉德克里夫-布朗:祭祀與社會中的人與自然
- 6.埃文斯-普理查德:從祭祀到“原始哲學”
- “贊德神學”
- 努爾人的“神譜”與祭祀
- 從祭祀到“原始哲學”
- 神學、他者與人類學
- 7.列維-斯特勞斯:“反祭祀”的神話學
- 列維-斯特勞斯
- 從幻象到科學
- 替代祭祀的“圖騰算子”
- 反祭祀的神話學
- 8.基拉爾:摹仿欲與“神圣的暴力”
- 暴力與神圣
- 司法文明的迷思
- 對“非暴力”人類學的批判
- 祭祀與生死
- 9.韋爾南與德許什:古希臘與非洲的祭祀
- 韋爾南與普羅米修斯
- 從“非洲研究法國學派”到德許什
- 班圖諸族的祭祀
- 曼德文明:祭祀作為核心神話
- 祭祀之“債”
- 10.布洛克及其后:祭祀與“超越”
- 布洛克:儀式的暴力色彩
- 起源神話、國家、婚姻、千禧年運動
- 社會的超越與暴力
- 從布洛克到德斯科拉
- 斯特雷森論超越主義的“節制”
- 結語 朝向“畏天之心”
- 進化人類學的“鐘擺”
- 英吉利海峽東西岸
- 文化翻譯與結構主義
- 從儀式到“畏天之心”
- 參考文獻
- 中文
- 外文
- 后記 更新時間:2025-08-19 16:26:18
推薦閱讀
- 文化創意產品設計及案例
- 人生之鑒
- 從邊境理解國家:哈尼/阿卡人橡膠種植的人類學研究
- 蓮花落:華北滿鐵調查村落的人類學再研究
- 地方知識與自然階序:華西的植物研究與人類學(1920~1937年)
- 中國人的人格
- 勇士谷諾干:蒙古族英雄史詩(中華大國學經典文庫)
- 夢歸家園:一部苗族家庭回憶錄
- 本土的解說:宗族、族群與公共衛生的人類學研究
- 從科學到哲學系列套裝(15冊)
- 從區劃到圈層:國際視野下的京津冀人口發展
- 圖解識人用人管人的藝術
- 《赫索格》視域下的索爾·貝婁猶太意識
- 北京人口發展研究報告(2014)
- 人口原理
- 東南亞瓊屬華僑華人
- 數字時代的人技相遇:互聯網人類學研究前沿
- 中國流動人口:居住條件與健康
- 超大城市自助養老服務設計
- 房龍三部曲:人類的故事
- 一個人最后的旅程
-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研究報告(2020):聚焦醫養結合
- 特大城市人口調控研究
- 農民工融入城市的困境、政策及實務研究:賦權式融入視角
- 生而為男?:男性氣概的人類學真相
- 愛與自由:美國同性婚姻研究
- 贛南客家建筑研究
- 中國留學人才發展報告(2009)
- 希臘羅馬世界中的黑人研究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性別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