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183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作者簡介
- 內容簡介
- 推薦序
- 前言
- 第1章 初識推薦系統
- 1.1 推薦系統大時代
- 1.1.1 推薦系統的定義
- 1.1.2 推薦系統的價值
- 1.1.3 推薦系統的天時地利
- 1.1.4 推薦系統架構概覽
- 1.2 推薦系統的核心模塊
- 1.2.1 內容理解:理解和刻畫推薦內容
- 1.2.2 用戶畫像:理解和刻畫用戶
- 1.2.3 召回:為用戶初篩內容
- 1.2.4 排序:為用戶精選內容
- 1.2.5 重排:從業務角度進行內容調整
- 1.2.6 推薦系統質量評估體系
- 總結
- 第2章 多模態時代的內容理解
- 2.1 內容標簽體系建設
- 2.1.1 標簽體系的作用
- 2.1.2 標簽體系設計和建設
- 2.1.3 標簽提取或生成
- 2.2 文本內容理解
- 2.2.1 文本分類
- 2.2.2 文本標簽提取
- 2.2.3 文本聚類
- 2.2.4 文本Embedding
- 2.2.5 知識圖譜
- 2.3 多模態內容理解
- 2.3.1 圖像分類
- 2.3.2 視頻分類
- 2.3.3 視頻多模態內容Embedding
- 2.4 內容理解在推薦系統中的應用
- 總結
- 第3章 比你更了解自己的用戶畫像
- 3.1 初識用戶畫像
- 3.1.1 什么是用戶畫像
- 3.1.2 用戶畫像的作用
- 3.1.3 用戶畫像系統架構
- 3.2 用戶畫像標簽體系
- 3.2.1 用戶基礎屬性標簽
- 3.2.2 用戶社交屬性標簽
- 3.2.3 用戶行為屬性標簽
- 3.2.4 用戶興趣標簽
- 3.2.5 用戶分層標簽
- 3.2.6 其他常用維度標簽
- 3.3 用戶畫像標簽開發
- 3.3.1 標簽的基礎數據
- 3.3.2 標簽計算整體流程
- 3.3.3 規則類標簽
- 3.3.4 統計類標簽
- 3.3.5 模型類標簽
- 3.4 用戶畫像實踐案例
- 總結
- 第4章 包羅萬象的召回環節
- 4.1 召回的基本邏輯和方法論
- 4.1.1 召回的重要性
- 4.1.2 召回與排序的區別
- 4.1.3 主要的召回策略與算法
- 4.2 傳統召回策略
- 4.2.1 基于內容的召回
- 4.2.2 經典協同過濾召回
- 4.2.3 探索類召回
- 4.3 向量化模型召回
- 4.3.1 向量化模型召回原理
- 4.3.2 從KNN到ANN
- 4.3.3 經典向量化召回模型
- 4.4 基于用戶行為序列的召回
- 4.4.1 SASRec——經典行為序列召回模型
- 4.4.2 BERT4Rec與BST——NLP技術與用戶行為序列結合
- 4.4.3 MIND及其衍生——多興趣召回模型
- 4.4.4 超長序列召回——建模用戶全期興趣
- 4.5 圖Embedding在召回中的應用
- 4.5.1 圖Embedding技術
- 4.5.2 DeepWalk——經典圖Embedding方法
- 4.5.3 Node2Vec——DeepWalk更進一步
- 4.5.4 PinSAGE——GCN在推薦系統領域的工業化應用
- 4.5.5 MetaPath2Vec——異構圖Embedding方法
- 4.6 前瞻性召回策略與模型
- 4.6.1 TDM——模型與索引結合的藝術
- 4.6.2 對比學習——樣本的魔法
- 4.7 召回質量評估方法
- 4.7.1 召回評估方法概述
- 4.7.2 召回率、精確率、F1值——基準評估指標
- 4.7.3 HR、ARHR——TopN推薦評價指標
- 4.7.4 CG、DCG、NDCG——信息增益維度的評估指標
- 4.7.5 長尾覆蓋評估
- 總結
- 第5章 投你所好的排序環節
- 5.1 排序環節的意義和優化方向
- 5.1.1 排序環節的意義
- 5.1.2 排序環節的優化方向
- 5.2 從Embedding看排序模型的演進
- 5.2.1 什么是Embedding
- 5.2.2 Embedding的產生過程
- 5.2.3 特征組合在深度排序模型中的應用
- 5.2.4 用戶歷史行為建模在深度排序模型中的應用
- 5.2.5 超大規模Embedding在實際中的應用
- 5.3 推薦系統粗排階段及其發展歷程
- 5.3.1 粗排定位與技術路線選擇
- 5.3.2 粗排模型架構的演變
- 5.3.3 使用知識蒸餾增強粗排與精排的一致性
- 5.3.4 緩解樣本選擇偏差
- 5.3.5 粗排效果的評價
- 5.4 多目標排序建模
- 5.4.1 多目標排序建模的意義和挑戰
- 5.4.2 多目標排序建模方法概覽
- 5.4.3 多目標融合尋參
- 5.5 推薦系統排序階段的評估
- 5.5.1 排序評估的兩個階段
- 5.5.2 常用的效果評估指標
- 5.5.3 常用的系統評估指標
- 5.5.4 離線和線上效果的一致性問題
- 總結
- 第6章 權衡再三重排序
- 6.1 重排序的必要性和作用
- 6.2 重排模型
- 6.2.1 重排模型建模的出發點
- 6.2.2 序列重排模型
- 6.2.3 基于強化學習的重排模型
- 6.3 重排多樣性策略
- 6.3.1 重排多樣性的出發點
- 6.3.2 多樣性評估指標
- 6.3.3 規則多樣性打散
- 6.3.4 多樣性模型策略
- 6.4 重排中的業務規則
- 總結
- 第7章 如若初見冷啟動
- 7.1 推薦冷啟動的定義與挑戰
- 7.2 冷啟動一般解決思路
- 7.3 新用戶推薦冷啟動
- 7.3.1 新用戶召回策略
- 7.3.2 新用戶排序模型
- 7.3.3 新用戶重排策略
- 7.4 新物品分發冷啟動
- 7.4.1 新物品冷啟動召回策略
- 7.4.2 新物品冷啟動排序策略
- 7.4.3 新物品冷啟動流量分配機制
- 總結
- 第8章 推薦系統中的魔術手
- 8.1 特征工程
- 8.1.1 特征的理解和分類
- 8.1.2 特征挖掘維度
- 8.1.3 工程視角下的特征工程開發
- 8.1.4 特征工程的流程和方法
- 8.2 樣本加工藝術
- 8.2.1 如何提取有效樣本
- 8.2.2 負樣本優化
- 8.2.3 樣本遷移
- 8.2.4 其他樣本優化技巧
- 8.3 推薦系統實效性
- 8.3.1 推薦數據實效性
- 8.3.2 推薦模型實效性
- 8.3.3 在線學習整體機制
- 8.4 推薦中的偏差與消偏策略
- 8.4.1 推薦偏差的緣由
- 8.4.2 推薦系統常見偏差
- 8.4.3 常用的消偏技術和策略
- 總結
- 第9章 系統進化的利器——AB實驗平臺
- 9.1 什么是AB實驗
- 9.2 AB實驗平臺框架
- 9.3 AB實驗分流機制&實驗類型
- 9.4 AB實驗效果評估
- 9.4.1 推薦系統常見的AB指標
- 9.4.2 AB實驗的假設檢驗
- 9.4.3 AB實驗的流量大小
- 9.5 AB實驗并不是萬能的
- 總結
- 第10章 推薦系統中的前沿技術
- 10.1 強化學習
- 10.2 因果推斷
- 10.3 端上智能
- 10.4 動態算力分配
- 10.5 增益模型
- 總結
- 后記——ChatGPT時代的推薦系統
- 反侵權盜版聲明
- 作者簡介
- 封底 更新時間:2023-12-12 19:10:50
推薦閱讀
- 機器學習的算法分析和實踐
- 人工智能實戰進階導引
- AI Agent設計實戰:智能體設計的方法與技巧
- 從零開始:機器學習的數學原理和算法實踐
- 深入淺出人工智能:原理、技術與應用
- 深度學習實戰:基于TensorFlow 2和Keras(原書第2版)
- AI新個體:用DeepSeek重塑一人公司
- 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文本信息抽取及應用研究
- AI效率手冊:從ChatGPT開啟高效能
- 新時代體育服務業與人工智能融合研究
- AI芯片:前沿技術與創新未來
- 造神:人工智能神話的起源和破除
- 知識系統與知識圖譜
- 硅基物語·AI大爆炸:ChatGPT→AIGC→GPT-X→AGI進化→魔法時代→人類未來
- AI時代項目經理成長之道:ChatGPT讓項目經理插上翅膀
- 共存:重塑AI時代的個人和組織
- AIoT系統開發:基于機器學習和Python深度學習
- 思維工程
- ChatGPT進階:提示工程入門
- 大數據智能核心技術入門:從大數據到人工智能
- 產品意象造型智能設計
- 解碼智能時代:刷新未來認知
- MindSpore大語言模型實戰
- 測算與判斷:人工智能的終極未來
- 產品經理的AI實戰:人工智能產品和商業落地
- 人類意識與人工智能
- 機器學習:公式推導與代碼實現
- AI時代產品經理升級之道:ChatGPT讓產品經理插上翅膀
- Python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時代:未來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