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也許你該找個人聊聊
最新章節:
鳴謝
這是一位心理治療師的回憶錄,講述了發生在診室中的故事。在這個小小的密閉空間里,人們會展現出最真實、最脆弱的一面;也是在這里,人們獲得了陪伴和傾聽,也獲得了寶貴的覺察、成長與改變。在書中,我們會看到四個來訪者的故事,他們是:一個四十多歲、事業成功、自以為是,認為身邊所有人都是蠢貨的好萊塢制片人;一個三十多歲、剛剛新婚就被診斷出患有絕癥,時日不多的大學女教師;一個六十九歲、離過三次婚,感覺孤獨絕望,聲稱生活再不好轉就要在七十歲生日當天自殺的老太太;一個二十多歲、有原生家庭創傷和酗酒問題,在愛情中頻頻受挫的姑娘。同時,書中還有第五個尋求幫助的人,那就是治療師自己。她是一個單身的職場媽媽,四十多歲時遭遇失戀,幾乎崩潰。有朋友對她說“或許你該找個人聊聊”,于是她也給自己找了一位心理治療師。當她切換到來訪者的位置,坐到另一位心理治療師的沙發上訴說自己內心的脆弱與悲傷,就更能感受到心理治療為何具有治愈和改變的力量。這本書從治療師和來訪者的雙重視角展現了心理治療的過程,讓我們發現:無論身份背景有多相異,人類面對的煩惱其實都相通——愛與被愛、遺憾、選擇、控制、不確定、死亡,這些都是我們身而為人必須共同學習面對的議題。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遭遇的切膚之痛和生命困境,都能在這本書中得到共鳴、找到希望。
目錄(68章)
倒序
- 封面
- 版權信息
- 作者的話
- 序:當痛苦可以被言說
- 引語
- 第一部分
- 1 到處是蠢貨
- 2 世事難兩全
- 3 每次走一步
- 4 聰明的那個,還是好看的那個
- 5 練瑜伽不如躺著
- 6 尋找溫德爾
- 7 覺知的起點
- 8 羅西
- 9 我們的自拍照
- 10 此刻就是未來
- 11 告別好萊塢
- 12 歡迎來到荷蘭
- 13 孩子應對悲傷的方式
- 14 解剖課
- 15 不要蛋黃醬
- 16 完美之選
- 17 沒有記憶也沒有期望
- 第二部分
- 18 治療師的聚會
- 19 當我們做夢
- 20 第一次懺悔
- 21 戴著保險套做心理治療
- 22 牢籠
- 23 喬氏超市
- 24 做一個了結
- 25 快遞小哥
- 26 不期而遇
- 27 溫德爾的母親
- 28 上癮
- 29 蓋比是誰
- 30 鐘上的時間
- 第三部分
- 31 徘徊的子宮
- 32 緊急治療
- 33 因果報應
- 34 就由它去吧
- 35 二選一
- 36 渴求的速度
- 37 終極問題
- 38 樂高樂園
- 39 人類如何作出改變
- 40 父親們
- 41 完滿還是絕望
- 42 我的“聶薩瑪”
- 43 垂死之人的言語禁忌
- 44 來自男友的郵件
- 45 溫德爾的胡子
- 第四部分
- 46 蜜蜂
- 47 肯尼亞
- 48 心理免疫系統
- 49 是業務咨詢還是心理治療
- 50 葬禮狂人
- 51 親愛的麥倫
- 52 母親們
- 53 擁抱
- 54 別搞砸了
- 55 這是我的派對,想哭你就哭出來
- 56 幸福就在有時
- 57 星期三的溫德爾
- 58 對話中的暫停
- 鳴謝 更新時間:2021-09-17 21:15:39
推薦閱讀
- 圈層突破 : 如何打破人生的壁壘
- 允許你自己:遇見完整的自己
- 帶著裂痕生活:復原力如何幫助我們應對創傷
- 覺醒:在日常生活中練習正念
- 為內向者、高度敏感人士提供的21天康復計劃
- 擁抱真實自我:內在小孩的探索和療愈
- 果敢的活法
- 贏在人生的起跑線(指導學生心理健康的經典故事)
- 邏輯思維:聰明人是如何思考的
- 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痛
- 停止你的內在戰爭
- 院校師生疫期及疫后心理指導手冊
- 懂點心理學過好每一天:自我療愈指南(共5冊)
- 危機和創傷中成長:10位心理專家危機干預之道
- 剛剛好的人生:從心而活,順勢而為
- 這不是你的錯:海靈格家庭創傷療愈之道
- 高敏感:被低估的品質與天賦
- 輕療愈3:敲除疼痛
- 那些你不解的行為,心理學家都有答案
- 你根本不用和別人比
- 原生母愛:如何告別母愛帶來的代際創傷
- 突圍原生家庭:如何在過去的傷痛中重建自我
- 自我療愈心理學:應對各種日常心理問題的策略
- 如何寵愛自己的心:生活中的心理妙招
- 壞情緒再也不來糾纏你
- 生命能量卡
- 幸福的陷阱(原書第2版)
- 陰影工作日志
- 情緒鈍感力:不要什么都往心里去
- 我心里有個小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