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會員
經濟新常態下中國綠色低碳轉型研究:清華大學綠色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報告2017
最新章節:
本章參考文獻
本書是清華大學綠色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的2017年度政策研究報告。本報告綜合研究中心各團隊的政策研究成果,旨在向外界介紹研究團隊取得的主要進展及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最新理念和觀點,為中國政府與企業提供環境與發展的政策建議。2017年度報告闡述經濟新常態下中國綠色低碳轉型所面臨的問題,內容涵蓋應對氣候變化的綠色政策與行動、環境保護、綠色制造、綠色交通和綠色建筑等方面。本書有助于讀者了解與中國乃至國際可持續發展進程密切相關的學術研究軌跡。我們希望報告中所闡述的中國面臨的主要問題、需要采取的措施、相關國際背景與最新理念及未來的發展趨勢,能夠啟發讀者的關注、討論,為探索中國綠色經濟與可持續發展道路做出貢獻。本書的讀者包括但不限于:國內政府部門各級決策者;從事相關領域咨詢或研究工作的各界專家、學者;高校相關專業的學子;關心我國環境保護、綠色發展問題的公眾。
目錄(77章)
倒序
- 封面
- 書名頁
- 版權信息
- 內容簡介
- 清華大學綠色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 政策研究報告2017編寫組
- 報告執筆
- 序
- 第一章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與低碳產業革命
- 第一節 “中等收入陷阱”的研究現狀
- 第二節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須面對產業升級和低碳發展兩大挑戰
- 第三節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國際經驗分析
- 第四節 總結與政策建議
- 本章參考文獻
- 第二章 中國建筑能耗形勢與節能策略研究
- 第一節 中國建筑能耗總體形勢(1)
- 第二節 中外建筑能耗比較(3)
- 第三節 建筑節能理念辨析
- 第四節 中國建筑能耗的總量與強度雙控(5)
- 本章參考文獻
- 第三章 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國際對比研究
- 第一節 中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發展的現狀
- 第二節 國外綠色建筑評價體系發展的現狀
- 第三節 各國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的對比
- 第四節 中國綠色建筑標準與LEED的對比
- 第五節 中國綠色建筑標準與英國BREEAM的對比
- 第六節 各國社區綠色評價標準的發展
- 本章參考文獻
- 第四章 綠色交通發展政策及其效果評價研究
- 第一節 為什么要發展綠色交通
- 第二節 我國綠色交通政策的發展歷程
- 第三節 國際上的“綠色交通風暴”
- 第四節 不同規模城市交通發展趨勢與交通需求發展特征
- 第五節 不同規模城市綠色交通發展目標戰略與實現途徑
- 第六節 綠色交通發展政策建議及效果分析
- 本章參考文獻
- 第五章 大數據時代的綠色智能一體化交通發展趨勢與戰略研究
- 第一節 大數據及其在交通中的應用
- 第二節 綠色智能人文一體化交通的需求分析
- 第三節 大數據、物聯網背景下的交通發展趨勢研判
- 第四節 基于物聯網的交通發展戰略研究
- 本章參考文獻
- 第六章 地方政府執行綠色制造戰略的經驗分析
- 第一節 綠色制造的內涵與意義
- 第二節 國內外實施綠色制造的相關案例及實施經驗
- 第三節 揭陽市綠色制造規劃助力城市產業發展的案例研究
- 第四節 揭陽金屬生態城打造粵東綠色制造的標桿
- 第七章 綠色發展政策的公眾認知與態度研究
- 第一節 引言
- 第二節 理論框架:綠色低碳發展政策中的公眾認知理論
- 第三節 實證研究一:鄰避設施的公眾態度及影響因素
- 第四節 實證研究二:公眾霧霾風險感知與霧霾治理政策工具偏好
- 第五節 結論與政策建議
- 本章參考文獻
- 本章附錄 公眾鄰避態度研究的自變量及具體指標設定
- 第八章 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趨勢與國際合作機制研究
- 第一節 世界產業發展受氣候變化政策影響
- 第二節 各地區的國際合作
- 第三節 國際合作機制分析
- 第四節 綠色低碳發展國際形勢展望
- 第九章 應對氣候變化與巴黎協定履約——中國碳定價與可再生能源政策分析和模擬
- 第一節 引言
- 第二節 嵌套電力技術模型的中國動態可計算一般均衡(CGE)模型
- 第三節 中國碳定價政策與可再生能源政策模擬
- 第四節 結論與政策含義
- 本章參考文獻
- 第十章 環境污染物跨介質轉移案例與管理對策
- 第一節 大氣環境中污染物跨介質遷移轉化與防治對策
- 第二節 城市水循環系統中污染物跨介質遷移轉化與防治對策
- 第三節 土壤環境中污染物跨介質遷移轉化與防治對策
- 本章參考文獻
- 第十一章 跨介質環境管理——以生活垃圾處理的碳氮元素優化控制為例
- 第一節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系統中碳氮元素的跨介質代謝
- 第二節 國外跨介質環境污染控制的管理實踐
- 第三節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系統碳氮元素跨介質代謝分析方法
- 第四節 生活垃圾處理系統碳氮元素跨介質代謝分析與優化
- 第五節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系統跨介質環境管理建議
- 本章參考文獻 更新時間:2019-12-06 16:27:28
推薦閱讀
- 中國經濟再平衡與可持續增長(“中國經濟前沿”叢書)
- 數字經濟背景下傳統文化版權開發策略研究
- 重要領域改革深入推進
- 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調整與我國對策研究
- 構建高效團隊:基于領導行為的視角
- 2022—2023年中國工業技術創新發展藍皮書
- 低凈息差時代的金融變革與應對(《北大金融評論》2024年第3期)
- 當代中俄國有經濟比較研究
- 中國數字經濟政策全景圖
- 論“經略海洋”經濟
- 人力價值管理計量研究
- 人民幣國際化:理論依據、戰略規劃和營運中心
- 產業經濟熱點問題研究(第三輯)
- 我國農業巨災風險、風險分散及共生機制探索
- 跨國公司投資、資產并購與中國經濟安全
- 中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問題研究
-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 中美競合新出發(《復旦金融評論》第10期)
- 中國經濟增長與經濟周期(2016)
- 中國經濟安全年度報告:監測預警(2018)
- 與改革同行Ⅰ:中國改革開放和偉大復興
- 低空經濟:中國經濟發展新引擎
- 服務經濟崛起:“互聯網+”時代的服務業升級與服務化創新
- 中國最美小鎮理論與實踐探索:鄉村旅游促進鄉村振興新模式
- 中國經濟2022:城市深化與產業重組
- 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研究
- 人口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科技可持續發展
- 大國工程
- 企業外部知識搜索的創新機制
- 中國經濟增長與經濟周期(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