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襄公選集
本書不分卷,張之洞撰。之洞字孝達,一字香濤,又字香巖;清直隸南皮人。初由進士,屢膺督學典試之命。光緒七年以降,由閣學,外任督撫垂三十年。后入為軍機大臣,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卒,謚「文襄」。所遺著述,經潛江甘云鵬等輯為「張文襄公全集」,于民國二十六年印行。全集除卷首兩卷外,都二百二十八卷。本書就其「奏議」、「公牘」、「電奏」、「電牘」及「書札」中選出關涉臺灣各文,依時日順序,混編成帙。綜其內容,區分三部:一為關于對日商務交涉與臺灣人事。時在同治甲戌(十三年)牡丹社事件后之六年(琉球亡后一年),張氏以詞臣言事,深以保臺為急。二為關于中法戰爭法軍侵臺前后兵事。時張氏任兩廣總督,奉命規越援臺;凡是涉及臺灣之奏稿、文移,均予采入。三為關于甲午、乙未(光緒二十年、二十一年)割臺之役后援事宜。初時,張氏尚任湖廣總督;隨后,調署兩江。由于兩江總督兼任南洋大臣以及與唐(景嵩)、劉(永福)有舊交關系,竭力支援臺防。書末,并附錄「全集」卷首所載張氏「墓志銘」(陳寶琛撰)及兩傳文
·13.6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