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老子》,又稱《道德經》,是中國道家的主要經典。《老子》共5000余言,原分上下兩篇,通常稱上篇為《道經》,下篇為《德經》,合稱《道德經》。全書言簡意賅,博大精深,內容極為豐富。在書中,老子以其獨有的視角,探究了宇宙的形成、萬物的本源、國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學和政治問題,發前人所未發,述前人所未述,并且提出了“道”“自然”“無為”等名的哲學概念,成為中國哲學的奠基之作。
(春秋)李耳 ·國學普及讀物 ·5.3萬字
這是民國時期一部恢弘的史學譯著,一部關于法國革命進程的總記錄,是反映法國大革命的代表性作品,
(法)馬德楞 ·古籍善本 ·63字
《三字經》,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在中國古代經典當中,《三字經》是最淺顯易懂的讀本之一。《三字經》取材典范,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就了解了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趙敏俐 尹小林點注 ·古籍整理 ·1254字
本書仿劉義慶《世說新語》的體例,記載唐代人物言行故事,共十三卷,“規諫”、“諧謔”等三十門,取材于佚文舊事有益于勸戒教化者。本書本書記載唐代公卿大夫的言論事跡,其中尉遲敬德、唐臨、李晟等的材料,修《唐書》時已采入本傳。記載唐代名士軼事,兼及鬼神,共四十三條。以趙師雄醉臥梅花樹下,與花神相遇的故事最富盛名。本書記載晚唐奇聞軼事,或與時世相關,或為神靈果報。若干故事末附議論,為前人小說所罕見,與《闕史》、《劇談錄》共開后來宋人小說好發議論的風氣。本書收錄不見于正史記載的,可資談笑、夸尚、訓誡的史事資料,所記內容較為可信。
(唐)劉肅等撰 垣鶴等校點 ·集部 ·16.9萬字
《賈氏譚錄》,北宋張洎撰,孔一校點。《賈氏譚錄》系張洎于庚午歲(開寶三年,970)為南唐出使宋時,對宋左補闕賈黃中言談所作的記錄,故名《賈氏譚錄》。賈黃中出身官宦世家,熟知臺閣故事,以張洎實錄,得存唐代軼聞,間有足補史書之闕者。本書以《守山閣叢書》本為底本,校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并以有關史料參校。《涑水記聞》十六卷,北宋司馬光撰,王根林校點。主要記宋太祖至神宗幾朝的軍政大事、朝典政章,有較高的史料價值,向為研治宋史的學者所重視。
(宋)張洎 司馬光撰 孔一 王根林校點 ·集部 ·11.5萬字
《孫子兵法》成書于兩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末年,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理論著作,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軍事戰略思想。原文不長,僅有六千余字,分為十三個篇章。它的宏觀視角和前瞻性創見使其擁有了跨越時間和術業的魅力,受到政界、軍事界、商業界、文化界的推崇。
孫武 ·子部 ·2.2萬字
《稽神錄》,宋朝徐鉉撰,傅成校點。此書是一部志怪小說集。書中所記多為靈異神怪之事,宣揚神靈顯圣,因果報應此書開宋人志怪小說欲人可信和果報迷信的風氣。《睽車志》,宋朝郭彖撰,李夢生校點。此書為志怪小說,承六朝志怪體,專記耳聞目睹之神鬼異談。
(宋)徐鉉等撰 傅成 李夢生校點 ·集部 ·7.5萬字
《雙槐歲鈔》,明朝黃瑜撰,王嵐校點。書中所記為明代洪武訖成化中事,凡二百二十條。書中“西域歷書”、“蒙古瓦刺”、“朵顏三衛”等描述少數民族文化及其與漢族的交往,頗有價值。書中所記的一些資料可與今已殘缺之書互補互校,具有輯佚校勘價值。本書以國家圖書館藏明嘉靖三十八年陸延枝刻本為底本,以清道光十一年南海伍氏粵雅堂文字歡娛室刊《嶺南遺書》本對校。
(明)黃瑜撰 王嵐校點 ·集部 ·11.9萬字
《左傳》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年體歷史作,全稱《春秋左氏傳》。《左傳》以《春秋》的記事為綱,講述了公元前722年至前468年間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的歷史,著重敘述了諸侯列國之間的矛盾與斗爭。《左傳》描述了豐富多彩的歷史事件,塑造了形形色色的歷史人物,開創了歷史文學的先河,對后世傳記文學如《史記》等有很大的影響,代表了先秦史學的最高成就。
左丘明 ·國學普及讀物 ·9.6萬字
本書又名《河南邵氏聞見錄》,或《聞見前錄》,本書主要以紹述并闡揚其父及其密友的為人品性和政治見解為歸旨的。
(宋)邵伯溫 邵博撰 王根林校點 ·史類 ·19.7萬字
本書圖文并茂地介紹了中華姓氏的起源、類別、特色、郡望和堂號,以及中華百家姓。
李思默編著 ·國學普及讀物 ·2.5萬字
《三字經》與《百家姓》《千字文》并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是中國的傳統啟蒙教材。全書雖僅千余字,卻概括了中國文明發展、朝代更迭、帝王興衰的五千年悠久歷史,同時囊括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哲學、天文地理、倫理道德、忠孝節義、名人故事等內容。本書以夸張幽默的漫畫形式解讀《三字經》,每個章節的篇首會列出原文名句和譯文,主體漫畫部分以歷史典故或故事對原文進行解讀,使晦澀枯燥的國學經典變得通俗生動起來。本書介紹了“孔融讓梨”“倉頡造字”“愚公移山”“三顧茅廬”等耳熟能詳的故事,為孩子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童心編繪 ·國學普及讀物 ·9734字
《早期文本的生成與傳播》主要對重要的古典文獻尤其是先唐文獻的研究方法及思想進行了新的探討,并以經典文本為例做了新的示范性解讀。本書提出了先唐研究的三種重要觀念:根據鈔本還原歷史、重新解構經典,文學史的書寫需要重視歷史背后的人的因素,以及文學史的研究應走近古人、深入文心。
劉躍進 程蘇東主編 ·古籍整理 ·16.2萬字
《國學小叢書-明清戲曲史》盧前著商務印書館1924年盧前(1905年3月2日~1951年4月17日),原名正紳,字冀野,自號飲虹、小疏,江蘇南京人。戲曲史研究專家、散曲作家、劇作家、詩人;詞曲大師吳梅的高足。原南京通志館館長。盧前繼承業師吳梅的衣缽,一生致力于戲曲史研究、詩詞曲創作,成為曲學大家,著述豐富。主要劇作:《飲虹五種》、《楚鳳烈》傳奇十六出、《窺簾》或《女惆悵爨》、《孔雀女》。戲曲史論著有:《明清戲曲史》、《中國戲曲概論》、《讀曲小識》、《論曲絕句》、《飲虹曲話》、《冶城話舊》等。《明清戲曲史》盧前是先生研究戲曲史的重要著作,共7章,先介紹明清劇作家的時地及其作品,其后分述傳奇、雜劇、短劇和花部,同時介紹了許多著名詞典作家,列舉大時詞曲作品。
盧前 ·國學普及讀物 ·66字
一部兵法奇書,與《孫子兵法》合稱我國古代兵法謀略學的雙璧,被古今中外許多軍事家廣泛研習、應用。三十六計共分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并戰計、敗戰計六套,合三十六個計策。很多軍事家利用《三十六計》中的謀略,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為世人留下了一個個精彩絕倫的戰例。
佚名著 趙中媛譯注 ·古籍整理 ·9.8萬字
《百戰奇法》,又名《百戰奇略》。約成于北宋末,清人偽托明人劉基著,是“中國古代十大兵書”之一。本書以《武經七書》等古代兵法為依據,以五代前的戰例相印證,將戰爭諸方面概括歸納為100個題目,分條論述戰法。指出“用兵之道,以計為首”,對軍事斗爭中的對立統一關系,諸如強與弱、眾與寡、攻與守、進與退、勝與敗、安與危、利與害等,分篇立論,對比分析,說明相反相成的道理,具有樸素的辯證思想。該書簡明扼要,事理結合地論述用兵之道,頗具特色。
劉永海評注 ·古籍整理 ·16.9萬字
《草木子》,明葉子奇撰,吳東昆點校。是書原分為二十二篇,刊行時并為八篇、四卷。《寓圃雜記》,明王锜撰,李劍雄點校。是書所載皆明代洪武至正統年間朝野人物掌故,對于蘇州地方之史事人物,記述尤詳。《都公談纂》,明都穆撰,李劍雄校點。是書記錄元明間人物史事、文化逸聞。其中頗有足資研治文史參考者。《玉堂漫筆》,明陸深撰,胡勤、蔣文仙校點。是書多訂正經典,綜述見聞,雜述事理,足資考證。
(明)葉子奇等撰 吳東昆等校點 ·集部 ·12.3萬字
曾國藩作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自近代以來,就是中國青年爭相學習的楷模。梁啟超先生一生對曾文正公推崇備至,對其遺著更是“一日三復”,故從曾氏文集中摘錄出此《曾文正公嘉言鈔》,以饗國人。本書為文白對照,對疑難的地方多加以注釋,翻譯精準簡潔,將曾文正公的思想與心跡都明白地體現出來,使人以之為師為范,提升自己
曾國藩 ·集部 ·10.5萬字
圍繞《莊子》的成書與文本的一系列問題,歷來引人關注,本書借助出土文獻和傳世文獻,運用文字、音韻、訓詁等知識,從校勘學入手,糾正了許多以往對《莊子》的錯誤理解。本書主要提出以下論點:今傳《莊子》皆成書于先秦之前;《莊子》內篇中有非莊子自作的內容,而外篇、雜篇中也有莊子自作的的內容;先秦時即有完本《莊子》出現,但此《莊子》也是雜湊而成,并非結構嚴謹的一書。即使是內篇,也有補入的內容;郭象對《莊子》的整理除了刪除之外,還將部分內容調整到今傳《莊子》中;《莊子》中有與莊子及莊子后學完全無關的內容,在先秦時即已編入《莊子》;劉安所用本并非今傳《莊子》祖本,和今傳本是兩個不同的版本。
魏代富 ·國學普及讀物 ·1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