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老聃是中國哲學的開山祖,其作品《老子》的精華是樸素的辨證法,主張無為而治。《老子》(又作《道德經》)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以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義。流傳兩千多年的《老子》是跨時代作品,在不同的時代,被解釋出不同的含義,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陳鼓應 蔣麗梅 ·國學普及讀物 ·5萬字
《現代日本小說集》一九二三年六月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發,署周作人編譯,其中魯迅十一篇,周作人譯十九篇。《現代日本小說集》的目的是在介紹現代日本的小說,所以這集里的十五個著者之中,除了國木田與夏目以外,都是現存的小說家。至于從文壇全體中選出這十五個人,從他們著作里選出這三十篇,是用什么標準,我不得不聲明這是大半以個人的趣味為主。但是我們雖然以為純客觀的批評是不可能的,卻也不肯以小主觀去妄加取舍;我們的方法是就已有定評的人和著作中,擇取自己所能理解感受者,收入集內,所以我們所選的范圍或者未免稍狹;但是在這狹的范圍以內的人及其作品卻都有永久的價值的。
(日)國木田獨步 夏目漱石等 ·古籍善本 ·64字
《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本書由我國著名的自然科學史專家潘吉星對《天工開物》做了詳細的注釋及白話翻譯,并保留了全部的圖版。
(明)宋應星著 潘吉星譯注 ·國學普及讀物 ·20萬字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成語大多源于歷史事件,不僅是中華五千年的智慧結晶,也是前人生活經驗的總結積累,閃耀著先輩智慧的光輝。《中華成語典故全鑒》對所收錄的成語從釋義、出處、典故三方面進行了講解,讀者朋友們不僅可以將其當成一本有趣的故事書來讀,還能夠從中學到知識,掌握更多成語,從而在日常生活中恰當地使用。
楊敬敬解譯 ·國學普及讀物 ·17.6萬字
在現代紛繁復雜、物欲橫流的社會中,讀上一本既能獲取知識、啟迪心智,又能豐富想象、開拓視野的好書是一件令人向往的事情。《山海經》就是這樣一本能讓你受益良多的好書。由于這部書年代久遠,文字艱澀難解,許多讀者由于文字的障礙,不能領略《山海經》的全部風采。于是我們把全書譯成白話文,并加以注釋,選配了大量不同時代的《山海經》的插圖,便于讀者觀賞和閱讀。相信本書的出版,會對廣大《山海經》愛好者有所助益。
傅碩譯注 ·史類 ·18.9萬字
本書是一部對歷史經典著作《史記》進行了精選后翻譯的,配備大量精彩歷史片,堪稱圖文并茂的國學讀物。全書以司馬遷的《史記》原著為底本,精選了40余篇,進行通俗易懂的翻譯。這些精選的歷史內容,如三皇五帝、孔子世家、廉頗藺相如列傳等,歷來被人們喜聞樂見,因此被廣為流傳。書中插配了近160張與《史記》相關的圖片以及山水人物畫,有力地提升了該書的閱讀性和藝術品位。該書條目清楚,解讀通俗易懂,圖片精美,是一部適合大眾閱讀的國學讀物。
(漢)司馬遷著 王正剛編譯 ·國學普及讀物 ·15.1萬字
這是《周祖謨文集》第四卷,收錄周先生古籍整理作品《方言校箋》《釋名校箋》。《方言校箋》是周先生繼《廣韻校本》之后出版問世的又一古籍整理經典之作。從現代語言學的角度,運用扎實的校勘功力,成就了這部權威可靠的《方言》校本,極大地推進了《方言》的研究。本次以中華書局1993年版為底本進行重排,訂正了舊版的文字錄排錯誤。在版式上做了較大調整,疏朗美觀;同時補訂全書標點,便利閱讀。重新編排制作了音序索引和筆畫索引附于書后,供讀者翻檢。《釋名校箋》是周先生生前未完稿,為條札形式,惜僅完成前二卷,先生便已仙去。遺作刊發于《文史》1999年第2輯(總第47輯),本次即以此為底本重排。另收錄周先生相關研究文章《書劉熙釋名后》。
周祖謨校箋 ·古籍整理 ·10.4萬字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文義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編纂而成,分為五個部分加以演述;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范,特別講求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后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并改名為《弟子規》,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敦倫盡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最佳讀物。
韓震主編 ·國學普及讀物 ·4.3萬字
《國學常識:你不可不知的文學典故》介紹了華夏民族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以及先人們為我們留下的寶貴的文學遺產。從上古時代的神話到先秦諸子散文,從兩漢辭賦到魏晉風骨,從大唐盛世到元代戲曲、雜劇和明清小說。古代文學是華夏文明的瑰寶,本書旨在普及國民的文學常識,尤其是培養青少年的文學素養、增加國學知識。本書系統地匯編了課本內外的文學常識,緊緊圍繞中高考的需要,在擴展學生閱讀的同時,又可作為輔助閱讀語文教材的簡易工具手冊。
文淵 ·國學普及讀物 ·15.7萬字
隨著社會經濟體制改革和發展,中國的高等教育也經歷了從學習前蘇聯的高等教育模式,適應計劃經濟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專業過于細分,行業辦學特色明顯的階段。本書共收集了北京印刷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印刷與包裝工程學院和信息工程學院及教學管理部門、學生工作部門等教師和管理人員的論文30余篇,這些論文系統地總結了近幾年來學校在教學改革和建設方面的經驗與實踐。
程光耀 ·經部 ·12.4萬字
《學校變革與教育領導》圍繞學校可持續發展這一基本命題,比較系統地闡述了學校變革與教育領導的理論與實踐,在此基礎上,剖析了學校的變革過程,確立了“學校在變革中尋求發展”的基本理念,為學校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個基本的路徑。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案例,分析變革中領導力的要素及領導的操作要領,提出了新的課題與研究視野,對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董君武 ·經部 ·18.9萬字
《人之悟性論》今譯:《人性論》是英國哲學家大衛·休謨創作的哲學著作,以三卷本出版,前兩卷(《論知性》與《論情感》)于1739年出版,第三卷(《論道德》)于1740年在英國出版。在中國,由伍光健首譯,定譯名為:《人之悟性論》,1930在商務印書館出版。《人性論》從社會角度而非自然科學角度探討了基于公共意見與信念而形成的人的社會本性。全書分三卷,分別為“論知性”、“論情感”、“論道德”。第一卷闡述認識論,主要說明了知識的起源、分類和范圍,人的認識能力和界限,以及推理的性質和作用等內容。第二卷以感覺性觀點說明倫理學和美學問題,認為快樂的感覺是善和美的共同基礎。第三卷是在前兩卷基礎上對道德問題的全面闡述。《人性論》中休謨對人性的分析開啟了西方道德哲學中的情感主義。他認為對于人性的分析不能從理性的抽象原則出發,而應著眼于符合心理法則、表現出價值傾向的現實的個人。他對人性透徹的分析以及對道德善惡標準的界定,為當代政治哲學和道德哲學提供了論說的話題
(蘇格蘭)休謨 ·古籍善本 ·61字
《客座贅語》,明朝顧起元撰,孔一校點。此書內容多為關于明朝南都南京者,遍涉歷朝典章制度、地理沿革、藝林軼事、市井風俗,大多為聞見記錄,間有以文獻、金石材料考訂者,為了解、研究明代政治、經濟、文化、世俗民情,提供了豐富的珍貴史料。本書以《續修四庫全書》影印明萬歷四十六年刻本為底本,以《金陵叢刻》本參校。
(明)顧起元撰 孔一校點 ·集部 ·15.2萬字
本書通過大量的案例與有出處的數據,詳細嚴謹地闡述了留學英國的全過程,從擇校到就讀,從簽證到海外生活,乃至于包括畢業后的選擇,都囊括其中。本書最大的亮點在于,作者在英國有著十多年的留學行業從業經驗,接觸了大量生動真實的案例,并且切身感受了十多年來留英讀書的發展與變化,對英國的留學移民政策有著深刻的解讀,具有較強的實操性與參考性。如果你打算去英國留學,或者想了解英國留學的方方面面,閱讀本書,可以讓你豁然開朗,原來去英國留學其實很簡單。
郝斐 ·經部 ·13.8萬字
《論語》是一本以記錄春秋時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言行為主的匯編,又被簡稱為論、語、傳、記,是儒家重要的經典之一,共20卷。《論語》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本次出版,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我們在對原文進行精心校對的基礎上,又進行了詳盡的注釋和準確流暢的翻譯。
中華文化講堂注譯 ·國學普及讀物 ·19.6萬字
《孫子兵法》是我國和世界軍事理論最早形成戰略體系的一部兵學專。其內容博大精深,邏輯縝密嚴謹,完美體現了我國古代軍事思想的精華,素有“武學之圣典,兵家之絕唱”之美譽。孫武在其書中揭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意義的軍事規律,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軍事理論體系,對歷代軍事思想和實踐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至今仍有其不可忽視的科學價值。
孫武 ·國學普及讀物 ·8.1萬字
《燕翼詒謀錄》,宋王栐撰,孔一校點。全書五卷,記述宋朝有關典章制度的創建、沿革、興廢,并論其得失,涉及選舉、職官、軍事、刑法、宗教、民俗諸多方面。以《學津討原》本為底本,校以《百川學海》、《四庫全書》諸本,并以《宋史》及有關史料參校。《墨莊漫錄》,宋張邦基撰,丁如明校點。全書十卷,多記雜事,朝章典故、名人軼聞,論書、論文房四寶,而尤留意于詩文詞的評論和記載。此外還有相當數量的志怪傳奇篇章,多為釋道仙佛故事,并提供了一些當時小說作者的資料及小說版本情況。以《稗海》本為底本,校以《四庫全書》本。
(宋)王栐 張邦基撰 孔一 丁如明校點 ·史類 ·10萬字
《溫氏母訓》由明末賢才溫璜編訂,其真實作者是溫璜的母親陸氏。這位偉大的母親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為孩子樹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讓兒子終生踐行著母親說教的為人處事之準則,并編輯整理成書,供子孫后世瞻仰。對家長朋友來說,本書不可不讀。本書包括祖業的守成、家道的維系、子女的教育等內容。細細品味,能發現其文章的主干,便是人情世故。作品概括了社會間的種種關系,又可貴地抒發了作者自己深有感悟的見解。即便在今天讀來,仍然具有極深的啟發意義。本書寫的是一位母親對子女的關愛與教導,也是一位古代女性對社會世故的獨到見解。家訓雖然是日用的常言,但對于立身處事的要點、理家應對的方法,簡要完備而又懇切周到,字字都是從閱歷當中而來,含義深刻,發人深省。
溫璜 ·國學普及讀物 ·5165字
“中信國學大典”叢書,旨在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為古代經典與現代生活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叢書延聘饒宗頤為名譽主編,邀請香港本地及海內外知名學者承擔經典的選編和導讀工作,確保叢書的學術價值。內容則力求通俗易懂,結合現實生活。挖掘古代經典的當代意義,拉近經典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大學》講大學之道,雖遠在先秦時代,但它的道理卻有永恒而普遍的價值,值得現代人好好學習。它的教訓可以用以下的話概括:“萬丈高樓從地起,為學做人同一理。”《中庸》說的便是中國人教人立志發心,教人做君子、做圣人的教育。《中庸》說盡性立誠,就是要去除人心中夾雜的羨慕和卑屈,然后做一個堂堂正正的君子,成就自己,成就別人,成就世界。《中庸》對今天的中國人是別具意義的。
饒宗頤名譽主編 劉桂標 方世豪導讀譯注 ·國學普及讀物 ·5.4萬字
《周髀算經》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本算術類經書。周就是圓,髀就是股。上面記載周公與商高的談話,其中就有勾股定理的最早文字記錄,即"勾三股四弦五",亦被稱作商高定理。該書采用最簡便可行的方法確定天文歷法,揭示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囊括四季更替,氣候變化,包涵南北有極,晝夜相推的道理,給后來者生活作息提供有力的保障。自此以后歷代數學家無不以《周髀算經》為參考,在此基礎上不斷創新和發展。《周髀算經》體現中國人民勤勞和智慧,可以稱得上是世界古代科學技術的一座不朽豐碑。此次整理,除了校勘原文外,將對書中的算例等都作詳細地注釋,也是該書首次全注全譯。
程貞一 聞人軍譯注 ·子部 ·13.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