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知堂文集》收錄四十五篇,是周作人先生自選集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周作人自號知堂,其意義即見于此文集的《知堂說》一篇。本文集最大的價值在于展現了周作人先生創作生涯前期的成就,包括詩歌、隨筆、小品、雜文、譯作等各種樣式,既葆有一己情趣,又吸納各種知識,還堅持文化批判,可謂熔清朗、陰沉、邪曲、雅正于一爐,是他當時最為得意之作。
周作人 ·古籍善本 ·60字
張燮,字紹和,自號海濱逸史。二十歲中舉,后無心仕途,不再進京考進士,遂定居鎮江。萬歷四十五年寫成《東西洋考》。天啟年間,何喬遠薦入朝編修《神宗實錄》,力辭不就。一生著述豐富,除《東西洋考》外,另有《霏云居集》五十四卷、《續集》六十六卷、《北海稿》一卷等。黃宗羲稱他為“萬歷間作手”。由陳正統主編的《張燮集》,即是將其傳世著作全部匯集整理,為學術界提供一套完整的文獻資料。
張燮 ·集部 ·32.9萬字
《漫畫中庸》是一本以7—15歲的青少年為讀者對象的經典國學漫畫書,以漫畫形式詳解古典名著《中庸》,并根據中庸主旨意趣進行漫畫引申。書稿中的每個篇章都可分為3個部分:原文、釋義、漫畫趣說。為了更適合少年兒童閱讀,內容編排時,我們在每個章節的篇首部分列出《中庸》中的經典名句和譯文,然后用與名言名句內涵相通的歷史典故或故事來對其進行通俗易懂的解讀,這樣更利于少年兒童讀者閱讀、理解和記憶。在書稿的最后一部分,我們集中列出了《中庸》的部分經典原文,方便少年兒童進行誦讀。閱讀本書能幫助青少年了解國學典籍,提高文學素養,并通過書中這些頗具教育意義的故事受到啟發,從而塑造完善的品格,提升自身能力。
童心編繪 ·國學普及讀物 ·7806字
每天學點《弟子規》第3版《弟子規》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蒙學經典,它根據孔夫子的教誨編寫而成,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規》中有明確的行為規范。《弟子規》中不僅有從小就應該懂得的禮儀孝道,還有在生活、工作、學習中遇到問題如何解決的答案。每天學習《弟子規》,感悟古圣先賢為人處世的規范,你將會獲得家庭的幸福、同事的尊重、下屬的擁戴、上司的重視以及事業的成功。
孫云 ·國學普及讀物 ·11.9萬字
四書五經,是“四書”與“五經”的合稱,是儒家的九部經典著作。“四書”指《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五經”指《詩經》、《尚書》、《周易》、《禮記》、《春秋左氏傳》。它們取得“經”的地位,經過了一個相當長的時期。本書是為了滿足現代廣大讀者閱讀這部巨著的需求推出的白文普及本。首先,以中華書局權威版本為底本進行核校,確保了其學術的準確性、可靠性;其次,書中涉及大量古代的人名、地名,不加注明是很難讀懂的,因此本書保留了原點校本人名、地名下加專名線,書名下加波浪線的做法,使讀者一目了然。
(戰國)孟子等 ·經部 ·56.7萬字
《孝經》以孝為中心,比較集中地闡發了儒家的倫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規范,“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行也”。書中指出,孝是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國君可以用孝治理國家,臣民能夠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祿。《女孝經》仿《孝經》分十八章,章首皆假班大家以立言,也是中國古代對女子進行教育的優秀讀物。本次出版,為方便現代讀者閱讀,我們在對原文進行精心校對的基礎上,又進行了詳盡的注釋和準確流暢的翻譯。
中華文化講堂注譯 ·國學普及讀物 ·6.6萬字
本書囊括了《孝經》《孔子家語》《二十四孝》《顏氏家訓》等中國古代勵志家訓,所選內容皆是前人智慧的結晶和其人生經驗的總結,旨在推崇忠孝節義、教導禮義廉恥。內容真實豐富,涉及面廣,可讀性強,透過文字重現了古人的智慧。其藝術形式獨特,皆為胸臆之言,可以陶冶情操,怡悅情志,是值得永久傳誦的國學經典。
言心 ·國學普及讀物 ·9.8萬字
本項目選取歷代家訓資料中的名著名篇,加以精心校勘整理,再加以導讀、注釋、白話翻譯、實踐提示,形成一個既有完整可靠的文本、又便于現代家庭教育實踐參考的家訓系列叢書。
(清)曾國藩著 張天杰譯注 ·國學普及讀物 ·24.9萬字
《晏子春秋》是記載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晏嬰言行的一部歷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間傳說匯編而成,書中記載了很多晏嬰勸告君主勤政,不要貪圖享樂,以及愛護百姓、任用賢能和虛心納諫的事例。書中富有辯證法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成為一大亮點。經過劉向的整理,共有內、外八篇,二百一十五章。本書是一本中英對照版。
晏子著 ·集部 ·27.9萬字
《孝經》全文共分十八章,以孔子與其弟子曾參之間問答的形式,將社會上各種階層的人士——上白天子諸侯、下至平民百姓,分為五個層級,而就各種人的地位與職業,標示出其實踐孝親的法則與途徑,闡述了“孝”的意義。孔子編訂,金新編校的《孝經/中華經典誦讀》是我社編選的“中華經典誦讀”系列之一。以《孝經》為主體,附錄傳統的“二十四孝”故事。原文大字號、全注音;配以民間剪紙插圖,圖文并茂、生動有趣。版式秀雅大氣,賞心悅目,十分適合誦讀與欣賞。
孔子 ·經部 ·3.5萬字
本冊將國學典籍分成經部、史部、子部、集部四個部分,內容翔實,通俗易懂,方便查閱,可謂是一冊在手,國學典籍盡收眼底,是中外人士研習中國文化的之作。
張文 烏力吉主編 ·國學普及讀物 ·13.2萬字
主要是根據廣大讀者學習吸收的特點,在忠實原著基礎上,除了配備原文外,還增設了簡單明白的注釋和白話新解,同時還配有相應啟迪故事,生動形象,非常易于閱讀和理解,是廣大讀者學習《論語》的最佳讀物,相信大家從中會獲得新的感受和新的意蘊。
孔子 ·子部 ·7.5萬字
香港科技大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第一所百分之百由“海歸派”華人留學生創辦的大學。她在短短十年間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堪稱中外教育史上的一大奇跡!本書是作者參與創建香港科大的歷史記錄。從創建科大的歷史機遇、創建科大的理念,到科大十年的工作經歷和心路歷程,作者都在書中作了詳細的記述。讀者不僅可以從中了解到一所初創大學在短短十年間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了解到一大批教育精英為香港科大、為中國教育所做的杰出貢獻,而且還可以了解到他們在創校過程中所經歷的順境與挫折、幸福與痛苦、歡樂與悲哀……
孔憲鐸 ·經部 ·17.4萬字
《李璟李煜詞校注》是詹安泰先生以《晨風閣叢書》刻王國維校補南唐二主詞本為底本,博參南宋以來各種版本,兼取有關二主詞的專集、選本、詞話、筆記等,互相比勘,精審以求,乃二主詞難得的一種校注本。此次又有新增輯評,內容更為充實。
(南唐)李璟 李煜著 詹安泰校注 ·國學普及讀物 ·8.2萬字
《木馬》(劇本)法國作家雷里、安瑞著,1925,商務印書館文學研究會叢書之一?本書為李青崖先生早期譯作1925年4月初版李青崖(1886—1969),湖南湘陰人。1907年肄業于上海復旦大學,1912年畢業于比利時列日大學。1921年參加文學研究會。曾組織湖光文學社,致力于法國文學的翻譯和介紹。主要譯著有《莫泊桑短篇小說全集》、福樓拜《包法利夫人》、左拉《饕餮的巴黎》、大仲馬《三個火槍手》等。
(法)雷里 安端 ·古籍善本 ·58字
《鬼谷子》是一部奇書,由后人根據鬼谷子的言論整理而成。其思想內容博大精深,涵蓋了哲學、政治、軍事、心理、社會、文學、情報等多種學科,是一部可以被廣泛解讀的經典,被人們稱為“智慧禁果,曠世奇書”。書中所載“捭闔、反應、內揵、飛箝、忤合、揣摩”等游說和謀略的原則與技巧,歷來受到海內外政界、軍界的廣泛研究。本版附錄清代楊景淐所著《鬼谷四友志》,以期給讀者帶去不一樣的閱讀體驗。
(戰國)鬼谷子著 (南朝)陶弘景注 ·國學普及讀物 ·6.9萬字
《重讀經典》之“莊子:平民的生活心態”,是對國學經典《莊子》的真切解讀。對莊子感興趣的讀者,本書不可錯過。作者從一位普通百姓的視角,重新注析解讀了《莊子》,旨在弘揚傳統文化,激發讀者的思考,使經典的內容可以更深入人心。作者圍繞著“正心修身”,以提高修養,探討社會現象為脈絡,逐章逐句解讀,希望以理論聯系實際,開啟、激發讀者的思考,從而達到互動交流的目的,共抵至境。編撰體例包括原文、注析、人物簡介、譯文、歷代論引和札記等,旨在方便讀者閱讀,達到聯系現實、學以致用、提高修養的目的。
(戰國)莊周原著 劉強編著 ·國學普及讀物 ·29.8萬字
戴望舒(1905——1950)詩人,翻譯家。原名戴朝寀,筆名有戴夢鷗、戴望舒、江思、艾昂甫等。他的作品很多,比較著名的詩作有《雨巷》、《煩憂》、《山行》、《我的戀人》等等,其中尤以《雨巷》最為經典,廣為流傳。這既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他也因之而被稱作“雨巷詩人”。1932年10月8日,戴望舒搭乘郵船從上海前往法國留學,從此開始了歐洲文學的翻譯工作。本書是他譯的《西班牙短篇小說集》上、下兩卷。1936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收入萬有文庫第二集第700種,共收短篇小說16篇。
(西班牙)加巴立羅等 ·古籍善本 ·65字
本書選擇了北大歷史、校園、學習、生活、實踐等方面的100個詞條。編輯這本書的初衷,是希望讓讀者從更鮮活的角度了解到北大學子們真實、生動的燕園生活。對于正在寒窗苦讀、心懷夢想的學子們來說,它是一份珍貴的激勵;對于生活在其中的人來說,它是一份熟悉的分享;對于已經畢業的校友來說,它是一份喚醒大學時代記憶的珍藏。
劉青 ·經部 ·13.8萬字
身為乾隆才子、詩壇盟主,袁枚一生著述頗豐。作為一位美食家,《隨園食單》是其四十年美食實踐的產物。作者以隨筆的形式,細膩地描摹了乾隆年間江浙地區的飲食狀況與烹飪技術,用大量的篇幅詳細記述了我國14世紀至18世紀流行的326種南北菜肴飯點,也介紹了當時的美酒名茶,是我國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飲食名著。
陳偉明譯注 ·子部 ·8.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