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你能想象中國菜里沒有辣椒嗎?在當今的中國,辣椒似乎無處不在,是中國菜肴精妙和多樣化的關鍵。它反映了中國人的口味、地域和適應性,不僅影響了烹飪,還影響了醫療實踐和社會生活。本書為辣椒在中國的傳播、演變和文化影響提供了獨一無二的鏡頭,通過充分利用各時期的正史、地方志、文人筆記等資料,配以生動的插圖和精心收集的食譜,作者探索了辣椒是如何從默默無聞變為風靡全中國的,辣椒的傳播又如何從根本上改變了“辣”的含義和文化意蘊。
(美)達白安 ·文化史 ·12萬字
《天下黃河》是一部從時間和空間的不同維度解讀黃河的泛文化讀本,由人文學者張真宇和水文作家藺生睿聯手奉獻,從黃河的起源,河源地到入海口數千公里的曲折行旅以及往復循環的河流生命,在億萬年間所創造的華夏文明的不斷生長、衍變、傳播。從水文的角度,闡述了歷代對黃河治理和管護的實踐、探索、得失與反思,從文明和科技兩條線為讀者提供了認識黃河的全新視角。
張真宇 藺生睿 ·文化史 ·18.7萬字
中國文學是中華民族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它在中華文化寶庫中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延續性。從遠古神話到先秦散文,從唐詩宋詞到元曲雜劇,從明清小說到現當代文學,中國文學猶如一朵奇葩,大放異彩,“江山代有才人出”,偉大的文學家數不勝數,傳世之作澤被后人。本書從先秦文學、兩漢文學一直介紹到明清文學、近代文學,共九個時代。
李世化 ·文化史 ·16.2萬字
本書是以“浙學”的內涵為根據,通過選擇南宋至近代浙江學者的經典性的論述來展示其內涵的普及讀物。分為五個專題:一是較真務實,二是修己及人,三是勇于擔當,四是廣攬博收,五是吃苦勤學。每個專題前有“導語”,對其當下價值意義作專門概述。每個專題選文10篇左右,每篇前有“解題”,后有“注釋”。選文避免艱深,注釋不求繁瑣,但求簡明,以利于一般讀者閱讀。
黃靈庚主編 黃靈庚等選注 ·文化史 ·14.8萬字
《民國趣讀老清華》是追憶當年老清華的文字集納,作者皆為民國之大家,如馮友蘭、潘光旦、陳岱孫、孫錫三、梅祖彥、張申府、馬約翰、梅貽寶、費孝通……這些文字從不同側面敘述了民國時期清華的校史、民國時期的歷任校長、生源、課程設置、教師風范、校舍環境以及當時校內、校外學生參加的活動等,通過這些文章即可讓我們看到當年是什么樣的學子考到清華、什么樣的俊才站在教室里講臺傳道授業;這些學子這些老師,在那個風急浪涌的時代,他們經歷了什么,見證了什么,又做了什么;他們有怎樣的情感情懷,又有什么樣的一生。他們的記述就像爬滿記憶之墻上的藤蔓,讓我們能更好了解清華的過去,更好了解清華之所以來,他們曾經生活在清華的過去,在那個美麗的地方度過了人生里最美好的時光,他們是親歷者,在他們筆下,有家事的細瑣,有國事的波瀾,如今去讀,情景猶如歷歷,這些情景連綴成錦,讓那段時光變得華麗有光彩。
《老清華》編輯組 ·文化史 ·10.7萬字
馬杜羅、科那羅、沃斯古羅、好友蒙特雷、羅布圖——雪茄的詞匯與其香氣一樣誘人。詩人們把抽一支上等雪茄的樂趣比作激情之吻,而鑒賞家們則說雪茄的味道就像美酒的芬芳。喬治·桑明智地指出,一支雪茄可以“讓孤獨的時光充滿無數優雅的事物”。對于雪茄愛好者來說,這是感官的終極盛宴——一場具有奢侈儀式的慶典,這種儀式已在世界各地流行了幾個世紀。從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將煙草引入歐洲各國都會開始,正如小說家伊塔洛·卡爾維諾所觀察到的那樣,雪茄就具有聲望、成功和“社交能力”的永恒屬性。巴那比·康拉德三世富有趣味地講述了雪茄迷人的社會、政治和文化歷史。19和20世紀,許多有影響力的人物都抽雪茄,包括溫斯頓·丘吉爾、約翰·肯尼迪、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格勞喬·馬克斯。抽雪茄一度被認為主要是男性消遣活動,但如今它已經跨越了社會障礙,受到世界各地時尚女性的歡迎。本書匯集了關于雪茄的彩色和黑白照片、電影劇照、漫畫和文學作品節選,讓人一口吸進關于雪茄的各方面知識,正如弗朗茨·李斯特(FranzLiszt)評論古巴雪茄時所說,“可以關上通向庸俗世界的大門”。
(美)巴那比·康拉德三世 ·文化史 ·4.7萬字
本書主要介紹了中國古代建筑的發展,并將其主要分為六大門類,包括:宮殿建筑、陵墓建筑、宗教建筑、壇廟建筑、園林建筑、民居建筑及建筑小品。圖文并茂地展現了中國古代建筑的藝術之美,體現了代代相傳的工匠精神,天地合一的古老智慧,以時間為軸,精煉講解了各個時代的經典建筑極其功用。文字簡要,敘事詳明,充分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美!
樓慶西 ·文化史 ·6.8萬字
《22款傳奇球鞋的前世今生》是一本球鞋文化專著,書中細致梳理了匡威AllStar、阿迪達斯“貝殼頭”、耐克AF1等22款經典球鞋是怎樣“走”出來的,講述了傳奇背后不為人知的熱血故事。傳奇球鞋的設計、起名、復刻,競爭對手的模仿與抄襲,合作伙伴的共創與背叛,開創性的推廣策略,流行文化精英入場,破圈的球鞋文化,新興技術的加持……這些都是很多款球鞋故事里的浮光掠影。《22款傳奇球鞋的前世今生》不是一個結構簡單、情節俗套、僅僅凸顯幾個核心人物的傳統故事,而是一部由發明家、創業者、推銷員、經銷商、運動員、流行文化精英和熱愛運動鞋的“鞋狗”等各種各樣的人共同譜寫的大時代劇目。一百年走出來的傳奇,是鞋的故事,也是人的詩篇。
黃賀 草威 ·文化史 ·10.2萬字
哲學在中國文化中所占的地位,歷來可以與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國,哲學與知識分子人人有關。對超乎現世的追求是人類先天的欲望之一,中國人并不是這條規律的例外。他們不大關心宗教,是因為他們極其關心哲學。他們不是宗教的,因為他們都是哲學的。
李世化 ·文化史 ·18.2萬字
從古至今,人類的生活都離不開果園的陪伴:它們是崇拜和休息的場所,是藝術家和作家的靈感來源,也是充滿活力的社群中心。更重要的是,它們還是提供食物的地方。隨著人口的擴張,從富人繁茂的花園到田野路邊,果樹不斷生長,為饑餓的人和動物提供食物,同時也改變了風景。本書細致追溯了果園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的起源和發展,不僅涉及不同水果的栽培史,更描摹了豐富多彩的果園文化,包括果園在不同文明的繁榮中所扮演的角色,果園在古代與貴族及民眾的關系,果園如何給藝術家帶來源源不斷的靈感。從中我們可以窺探,千百年來,人類是如何通過塑造以及改變自然來滿足自己的欲望。書中精心排布美圖與文字,引領我們在芬芳怡人的果園里流連徜徉。
(德)貝恩德·布魯內爾 ·文化史 ·11.5萬字
《中國人文小史》可謂是一部中國文化的家譜。它以細致的筆觸勾勒出中國文化清晰的文脈,為每一個想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提供完整精要的文化版圖。讀這樣的書,如風之入松、魚之進水,能讓你感受到天地之間的人,感受到中國文化的精氣和神韻。具體分九個章節:文字;書籍;書道;宋以前的繪畫;宋以后的繪畫;文學的變遷;小說與戲曲;史學的變遷;經學的變遷。
葉鋆生 ·文化史 ·5.9萬字
無數泛黃的文字,客觀記錄下當時的歷史。真實的歷史片段,還原中東鐵路以及勞工群眾的悲慘遭遇。本書圖文并茂、史實清楚地記述了中東鐵路建設的背景和過程,詳細地闡述了中東鐵路所蘊藏的巨大歷史內涵,著重描寫了在復雜的歷史背景下中、日、俄三國為爭奪鐵路控制權展開的驚心動魄的斗爭。作者以扎實的文筆,配以大量歷史照片,娓娓講述中東鐵路飽經風雨的歷史,深入淺出,將發生在中東鐵路上的悲歡離合生動形象地展現在讀者眼前,讓那段寶貴的歷史直達人們心靈深處。
徐景輝 ·文化史 ·10.7萬字
浙江省社科規劃課題。普陀山是一個文化載體,也是一個社會載體,普陀山文化史的發展與普陀山的歷史演變是同步的,而且很多時候,還是一致的。但是兩者畢竟擁有不同的研究視角,更有不同的敘述語境。普陀山文化史的研究,主要圍繞它的信仰文化、人文演變和自然形態的審美化,不涉及或者基本不涉及它的政治史、社會管理史、倫理史和經濟史。所以本書雖然也以歷史時間為經來構建全書的框架,但是不作朝代更替的政治描述,也不對政權的宗教政策進行任何評價。要研究普陀山文化史,首先必須對于普陀山文化的結構有整體上的把握。本課題研究不準備寫成普陀山道場史、普陀山文學史等過于專題的文化史,而是進行綜合性描述和梳理,所以本書的結構是將綜合性質的普陀山文化史與朝代歷史結合在一起。也就是說,本書將普陀山文化發展的歷史節點,與社會演變的歷史階段予以有機結合。
倪濃水 ·文化史 ·19.3萬字
《中國文化史導論》是一部“指陳中國文化之真相”、論證中國文化是“舉世農耕和平文化最優秀之代表”的力作。其內容完成于抗戰時期,是錢穆先生20世紀40年代在完成《國史大綱》后第一部系統地深入討論中國文化史之作。本書從地理背景、國家觀念、治理手段、經濟政策、民族意識、生活形態、宗教思想、文藝學術等方面對中華文化進行評介,兼而比較中西文化的差異。本書有指陳,有回顧,也有展望和預測,集中反映了錢穆先生對中國文化深層次的認識和思考,書中處處可見能引起讀者共鳴的精彩論斷。
錢穆 ·文化史 ·13.4萬字
《民國趣讀老北大》是追憶當年老北大的文字集納,作者皆為民國之大家,如馮友蘭、劉元功、沈尹默、周作人、高平叔、張申府、梁漱溟……這些文章從不同側面敘述了民國時期北大的校史、校長、生源、課程設置、教師風范、校舍環境以及當時校內、校外學生參加的活動等,通過這些文章即可讓我們看到當年是什么樣的學子考到北大、什么樣的俊才站在教室里講臺傳道授業;這些學子這些老師,在那個風急浪涌的時代,他們經歷了什么,見證了什么,又做了什么;他們有怎樣的情感情懷,又有什么樣的一生。他們的記述就像爬滿記憶之墻上的藤蔓,讓我們能更好了解北大的過去,更好了解北大之所以來,他們曾經生活在北大的過去,在那個美麗的地方度過了人生里最美好的時光,他們是親歷者,在他們筆下,有家事的細瑣,有國事的波瀾,如今去讀,情景猶如歷歷,這些情景連綴成錦,讓那段時光變得華麗有光彩。
《老北大》編輯組 ·文化史 ·12.4萬字
世界文明正在發生著變局!許倬云從全球大歷史的視角,以兩條主線分別勾勒出東西方文明三千年來發展的路線圖及各自的異同:兩者長期以來平行發展,也存在各自發展的“峰與谷”及轉折點;最終,中國形成大一統國家,歐洲走向了列國并立,直至現代民族國家的形成。明清以來中國一落千丈,歐洲人則發現新大陸,開啟了以工業革命為基礎的現代文明。從此以后,西方世界所形成的現代文明,引領著世界文明的方向。本書從地理環境、社會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以兩相對照的方式剖析了兩者的成敗因緣,并指明了中華文明復興可能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許倬云 ·文化史 ·12.2萬字
書中依據歷史演進的順序,講述中國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的思潮、文化現象與文化制度的發生與發展,內容照顧到點與面,時間與地域,精英文化與通俗文化,勾勒出中國文化的全貌,培養讀者對中國文化的整體觀念和認同感。
柳詒徵撰 ·文化史 ·19.9萬字
公元前500—前200年,文化中國的諸子時代,確立了中國人生活和思考的軸心。春秋的諸侯和家臣都不重要,主角是“素王”孔子,然而孔子的“禮”在戰國剛剛到來時就飽受挫折,兵家、縱橫家以用計取代禮,其后有變法,西河之學與稷下之學交相輝映,開啟了熱鬧的諸子時代。孟子、莊子、老子、墨子互相辯駁,他們創造的思想觀念,至今流淌在中國人的血液中。這個時代終結于“儒家圣化”和“儒門王圣運動”,終局也就是荀子的門徒韓非子的帝王學。-------------《文化的江山》系列共3輯12冊:第一輯:文化中國的起源文化的江山01:文化中國的來源文化的江山02:王朝中國的確立文化的江山03:中國風雅頌文化的江山04:中國軸心期第二輯:走出王朝的中國史文化的江山05:走向世界歷史的國度文化的江山06:通往文藝復興的歲月文化的江山07:追求思想共和的時代文化的江山08:近代化與中國大航海第三輯:告別晚清的近代史文化的江山09:世界近代史的中國影響文化的江山10:被西洋與東洋夾擊的天下文化的江山11:告別晚清的中國近代史文化的江山12:文化中國里的新文化運動
劉剛 李冬君 ·文化史 ·16.8萬字
本書對中國古代社會衣、食、住、行等生活事項進行了梳理和呈現,全景式展現中國古人的日常生活及其嬗遞圖景。透過古人的日常,可以幫助我們找到自己的根,理解華夏文明的傳承與變遷,帶我們理解中國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氣質是如何塑造的。
李志生 ·文化史 ·19.9萬字
公元前200年—公元200年,是中國走向世界的時代,中國與世界相遇。在這段時期里,皇帝不僅僅是帝王,還是思想者,秦始皇用王權統一地上的九州,還用神權和君道同體的思想統一天、地、人,實現天人合一,使文化中國與王朝中國結合,為后世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漢帝國和羅馬帝國,在東西方遙遙相望,都在尋找對方。漢人擊敗匈奴,打通西域,漢文化將萌芽于良渚文化的玉帛功夫發揚光大,不僅控制了自夏、商、周三代以來的玉石之路,還拓展了自春秋戰國以來的絲綢之路,漢代人用行動兌現了古代關于昆侖山的想象,在西域化干戈為玉帛,西域中國化,東方希臘化,中國成為走向世界歷史的國度。
李冬君 劉剛 ·文化史 ·16.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