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這是梁文道筆下的“飲食社會學”——“吃”是聯結社會的紐帶,是構成“人民公社”的基石。本書為梁文道食評文集《味道》系列之一,主要談論“吃”的社會意涵,挖掘不同場合、不同人群、不同社會、不同時代人們“吃”的不同內容與邏輯,引出“吃”作為不可或缺的社會紐帶的意義,正是“吃”聯結或區隔了不同的個人與群體。
梁文道 ·中國文化 ·9.2萬字
本書對《易經》中著名的憂患九卦——履、謙、復、恒、損、益、困、井、巽——進行了透徹的解析:“履”為腳踏實地歷練工作能力;“謙”為低調行事,化解紛爭;“損”為理性調節,精打細算,終于獲益;“困”為遭遇困難不改其志;“井”為研發創新,大獲成功;“巽”為靈活權變,主導一切。作者詳解憂患九卦,闡述消解世事迷津、轉換人生成敗之道,幫助讀者在復雜的環境中莊敬自強,提高修養,歷艱難困苦,終玉汝于成。
劉君祖 ·中國文化 ·23.1萬字
《孫子兵法》,俗稱為《孫子》,《漢書?藝文志》著錄為《吳孫子兵法》,它是現存我國歷史上的第一部兵書。現在的傳世本共有《計》、《作戰》、《謀攻》、《形》、《勢》、《虛實》、《軍爭》、《九變》、《行軍》、《地形》、《九地》、《火攻》、《用間》十三篇。其內容博大精深,理論高度概括,邏輯縝密嚴謹,實踐層出不窮,不但是我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而且也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陳曦譯注 ·中國文化 ·11.1萬字
本書是中國經學、哲學、文學的綜論。全書分為“國學概論”和“國學略說”兩部分。“國學概論”是章太炎先生于1922年在上海講授國學的記錄稿,系統介紹了傳統經學、哲學、文學的演變,對各時期學術發展的特點、代表人物、著作等都有精湛、獨到的評價。“國學略說”主要講述了小學、經學、史學、諸子和文學五個國學門類的基本知識。幫助讀者全面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形成系統性的認知。
章太炎 ·中國文化 ·18.4萬字
《中國文化概要》講述了: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外語學科的大發展,各個語種、各個層次的翻譯教材層出不窮,成百上千,那么我們今天編寫的翻譯教材又該怎樣體現翻譯學的學科特性呢?為此,我們邀集了國內翻譯學領域內的著名專家學者組成一個編委班子,策劃推出一套“翻譯專業必讀書系”,以期對國內剛剛起步的翻譯學學科理論建設和教學教材建設一盡我們的綿薄之力。本“書系”由兩個開放的系列組成。第一個系列是與MTI課程設置相配套,可作為MTI教學選用的教材系列。這套系列同時也能為廣大報考翻譯專業(方向)研究生學位的考生作為考研參考書,或作為進入正式MTI教學訓練學習的教學用書。第二系列是與翻譯學學科理論建設相關的譯學理論專著。
陶嘉煒 ·中國文化 ·12.6萬字
《中華英雄故事》為讀者展現英雄們的傳說故事,更力求挖掘英雄的精神與內涵,彰顯他們高尚的愛國情操,以及執著、勇敢、聰明、堅毅不拔的精神。按照歷史朝代順序編排故事,從春秋戰國開始,歷經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到近代結束。除此之外,在每篇故事后還有故事的延伸內容“博聞館”,這一部分內容多為與英雄故事中所涉及的人物有關的歷史背景、趣聞典故等知識,還有小部分作為故事主體內容的延伸來開闊讀者的視野。本書故事情節曲折,人物形象生動,圖文并茂,充分展現了中國古代和近代英雄們在戰場上的機智、英勇和為了保家衛國而無私忘我的可貴品質
王曉日 陳彥昭 文飛 ·中國文化 ·9.2萬字
《朱子家訓》又稱《治家格言》,為明末清初學者朱柏廬所著,是一本以家庭道德為主的教育教材。全文僅五百多字,但思想植根深厚,含義博大精深,精辟地闡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本書對原文進行了注釋、譯文和解析,并精心配置了相關故事,便于讀者更好地學習和了解其中的思想精髓。
(明)朱柏廬著 東籬子解譯 ·中國文化 ·13.9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叢書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中國文化知識讀本:中國楹聯》為叢書之一,系統全面介紹了對聯相關知識。《中國文化知識讀本:中國楹聯》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金開誠 ·中國文化 ·3.4萬字
《小窗幽記》儒道通俗讀物,一名《醉古堂劍掃》,十二卷,漢族格言警句類小品文,受呂祖學派影響很大。全書始于醒,終于倩,雖混跡塵中,卻高視物外;在對澆漓世風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雋,其格言玲瓏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問世以來,不脛而走,一再為讀者所關注,其蘊藏的文化魅力,正越來越為廣大讀者所認識。
陳繼儒 ·中國文化 ·19.9萬字
1985年,被稱為“燕園三劍客”的錢理群、黃子平、陳平原三人共同提出了“20世紀中國文學”的概念,倡導以整體的眼光將中國現當代文學溯源至晚清,將“近代文學”“現代文學”“當代文學”三個時段打通,引起了學術界的強烈反響。“漫說文化叢書”即是這一概念的具體表現,所選散文充滿文化意味而又妙趣橫生。鄉風與市聲,似乎是古已有之的;在“20世紀中國文學”這一概念里,卻別有一種意義:它與中國走出自我封閉狀態,打開通向世界的窗口,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現代化的歷史息息相關。
許地山 葉圣陶等 ·中國文化 ·114萬字
優良的家風,一定是經歷了幾代人的努力和實踐,在無數經歷中總結的適合這個家庭的寶貴經驗,是在大風大浪中沉淀下來的教育結晶,這種無聲的教誨、最基本的教育理念,是流淌在家庭身體中的血液,是一個家庭的靈魂,他可以規范個人的成長道路,更能夠成就家庭的進步與發展。
張頤武 ·中國文化 ·8.7萬字
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中,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對一些數字表現出格外的偏好,并賦予了它們特定的寓意。從易學的角度賞析中華數字文化,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蘊這對于尋常人而言確實難以參悟。不過“大道至簡”,通過列舉一些具體的例子參詳,即便人們的認識水平高低不同,也都能夠從中感悟到數字的魅力,驚嘆于數字的精妙之處。筆者衷心祈愿這本書能夠讓更多的人回歸本源,遵循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傳承增添文化趣味,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
劉振羽主編 ·中國文化 ·2.7萬字
補充《搜神記》書頁之外的知識,含唐傳奇、敦煌變文、宋傳奇、元雜劇、明話本中衍生篇目節選及簡介等。
浙江文藝出版社 ·中國文化 ·1.5萬字
本書共收錄名言警句、歇后語、謎語、對聯、俗語、諺語等上萬條。這些鮮活的語言文字語簡意賅,大多經過千錘百煉,代代相傳,才流傳至今。這些語句,或寓意深長,或幽默風趣,有著過目難忘的藝術效果。本書以句句的實用性、典型性和廣泛性為著眼點進行編排,所選的句句時間跨度相當大,從先秦時期的重要著作,到當代名人的智慧言語均有涉及;所選的名句范圍非常廣,從詩詞曲賦、小說雜記等文學體裁,到俗諺、歇后語、謎語等民間文學都有涉獵。除此之外,書中還提及了一些趣味故事。通過這些或引人發笑、或讓人心酸的故事,可以使讀者更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名句。
陳曉丹編著 ·中國文化 ·7.6萬字
面對金錢要清廉自守,國家有難要義勇為先,與人爭訟不必求勝(很:爭訟),與眾分財不要求多。不是財物不豐難以滿足個人需要,而是個人私欲永無止境。有因為貪欲過多而滅亡的,但是沒有因為無所貪欲而危險的。欲望不知道滿足,會失去所應有的欲望,占有不知道限制,會失去所占有的一切。要能夠適應順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驗,擺脫瑣碎事務和感情的糾纏,廣泛地向人請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緒。
石地 ·中國文化 ·6.1萬字
“香之為用從上古”,香料被人類使用的記載始于三千年前。歷代文人騷客與“香”素有不解之緣,他們通過詩詞歌賦、繪畫創作將香料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經過幾千年風風雨雨,“香”在社會生活中演變成一種獨特的文化,成為中華精粹中的翹楚。《香譜》共四卷,內容包括香之品、香之異、香之事、香之法等,是記載香料源流、工藝,香文化發展的浩博之作,完美呈現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狀態。
陳敬 ·中國文化 ·20.1萬字
本書深入細致地剖析家庭和睦的要素,以及家庭和睦對于個人發展、家族興旺、社會穩定和諧的重要意義,同時還提供了切實有效的一些治家之法,夫妻之道,子女教育等。希望每個讀者從本中汲取養分,提高個人素質和道德品格,積極影響和教育家庭中的其他成員,以個人的積極能量去感染身邊的人,促進小家的和諧,為社會的大和諧做出一份貢獻。
謝寒梅 ·中國文化 ·18萬字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民族性”話題曾引起了數次學術界及民間的激烈論戰。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國家將“民族性”作為“七.五”重點科研項目進行研究。本書選取的文字,有些出自魯迅、張愛玲,錢鐘書等大家之手,有些是李敖及柏楊等人狂傲尖銳又不失深刻之作,并有早期來華的英美法等國傳教士的觀察記錄。這些都是對于中國人民族性格最具有代表性的論述,處處真知灼見,當然在見仁見智中也不免劍走偏鋒。隨文還配以數百幅生動形象的老照片、漫畫及古代繪畫作品,使之更為直觀、精彩。以本書講述的“民族性”為切入點,讀者可以更深切地了解我們國家與國人的缺憾與優勢,從另一個角度分析過往、把握現在與將來。
丁偉 ·中國文化 ·28萬字
本書是安徽優秀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安徽傳統母教資源與和諧家庭建設”課題的學術成果。書中選取了安徽自三國至近代歷史上25位優秀母親的故事,講述她們如何以自己出眾的人品、明達的思想、得體的教育方式,為子女的成長打下堅實的人生基礎,培育出諸如劉惔、嵇含、呂希哲、方以智、張英、張廷玉、胡宗緒、凌廷堪、梅曾亮、姚瑩、胡適等眾多精英人才。本書通過發掘安徽母教資源,有助于建設和諧家庭,培育出更多的中華棟梁之才。
孫紅 傅瑛 ·中國文化 ·6.2萬字
錢穆先生的《國學概論》寫于1926—1928年,1931年由商務印書館首次出版。是為錢穆先生因課堂講義之需而編寫。本書是一部了解中國兩千年學術思想發展史的入門書。全書按照時間順序,分別對不同時代的儒學、子學、經學、佛學、理學、考據學等方面進行介紹論述,闡釋每一時代學術思想主要潮流及其演變,旨在使讀者認識千百年來“中國學術思想界流轉變遷之大勢”,掌握中國國學思想之精義。在錢穆先生筆下,中國傳統國學被賦予了一種新的生命力。
錢穆 ·中國文化 ·17.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