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前言
1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重視家庭和諧的優良傳統。儒家把“修身、齊家”看作“治國、平天下”的基礎,孟子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深刻地道出了家庭與社會之間的緊密聯系。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家。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人的生命搖籃,是人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第一課堂”,每個人總是帶著家庭的“烙印”走進社會、走向生活的。所以,只有家庭穩定,才能有心思、有精力、有信心去做其他的事,家就像房子的地基,地基穩,房子才能經歷風雨,才能遮風擋雨。
“家和萬事興”是我國的一句古話,一針見血地揭示出了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一個和睦的家庭,可以給下一代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和教育環境,從而使其健康成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成人之后可以服務于社會,服務于國家。
一個和睦的家庭,可以給一個人生活的目標和驅動力,也可以在其遭受挫折和失敗時給予寬容和理解,不少“問題少年”就因為家庭的原因引起個人思想偏激、產生對國家和社會不利的想法和舉動,和睦的家庭就可以盡可能地規避這一點,促進社會的每一位成員發揮正能量。
家是社會的細胞,社會的每一個細胞都健康起來,那么社會的每一個器官也會更健康,每一個家庭都和諧了,那么意味著社會也是和諧穩定的。
2
老子說:“治大國若烹小鮮。”有時治國容易,治家很難;治一人容易,治多人共聚之家,誠屬不易,究竟怎么做才能“家和”呢?
首先,想要家庭和睦,就需要互相體諒、互相包容。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就像是牙齒和嘴唇,“唇亡齒寒”的道理自然不必多說,但是,也會有牙齒不小心磕破了嘴唇的時候。雖然是一家人,但是每個人的性格都不一樣,有不同的意見、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就在所難免。如果說“愛”是構建一個家庭所需的頂梁柱,那么寬容和理解就是堅實的地基,就像是一座房子沒有牢靠的地基作為支撐,再優秀的頂梁柱也發揮不出它的功用一樣。
其次,夫妻之間一定要互相尊重。中國自古就有“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的佳話,尊重是夫妻相處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要想使你的婚姻更加穩固,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學會尊重。只有懂得尊重對方,你才能得到對方的尊重。同時,不僅要尊重對方,更要緊的是要愛屋及烏,尊重對方的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對方的親朋好友。
再次,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從“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到“勤儉持家久,詩書濟世長”,無一不在證明著國家的富強、家庭的富裕,勤儉節約起著決定作用,學會理財對于一個家庭來說顯得更為重要,它是家庭幸福、婚姻美滿的基本保障,如何支配和規劃好生活中的每一筆開銷,是每個家庭都應該學習的一門必修課。
要做到家和,還必須要以教育為本。家庭每個人都要盡量受教育,受教育才能改變氣質,才能去除自私,才能與人和合,團結一家。過去一些貧苦人家,盡管賣田地、賣家產,也要培育子弟受教育,這都是興家之道。每個人都能受高等教育,讓家庭成為書香之家,這不僅是家庭的進步,也是國家之成長。
家和的一個最重要法寶就是孝,中國有首名為《勸孝歌》的古詩:“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獸。”語言雖然很直白,但是卻蘊涵著很深刻的道理。一個人,不論他生于什么樣的家庭,也不論他將來的地位有多大的變化,只要他的父母還健在,那么他就有盡孝道的義務,這也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
3
雖然維護家庭和諧,社會和國家層面需要作出努力,但是家庭是由一個個成員組成,所以我們要深刻認識到個體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每一個人都要從自身做起,為“家和”貢獻自己的力量。
本書深入而細致地剖析家庭和睦的要素,以及家庭和睦對于個人發展,對于家族興旺,對于社會穩定和諧的重要意義,同時還提供了切實有效的一些治家之法、夫妻之道、子女教育等,語言親切,故事生動,行文細膩。希望每一個讀者從本書中汲取養分,提高自己的個人素質和道德品格,來積極影響和教育家庭中的其他成員,以個人的積極能量去感染身邊的人,促進小家的和諧,為社會的大和諧做出一份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