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風箏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是中國風箏協會官方出品的第一本風箏科普圖書。全書共7章,分文化篇、放飛篇和制作篇。文化篇講解了中國傳統風箏的起源、發展過程、種類和流派,讓讀者了解風箏相關的文化知識;放飛篇講解了如何放飛風箏以及放飛風箏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讓讀者可以用正確的方法,安全地將風箏放飛;制作篇講解了風箏扎、糊、繪三項基本技藝,然后系統講解了“干”字、“來”字、“田”字風箏的制作案例。
范軍主編 ·中國文化 ·2.6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古代戰役》以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古代戰役的有關內容。具體內容包括:先秦時期的戰役、秦漢時期的戰役、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戰役、隋唐五代時期的戰役、宋元時期的戰役、明清時期的戰役等。
金開誠 ·中國文化 ·2.6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鬼門關》分為鬼門關地理概況;鬼門關稱謂流變等六篇內容。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金開誠 ·中國文化 ·2.5萬字
《年譜與家譜》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金開誠主編 ·中國文化 ·2.5萬字
《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近年來更成為各地中、高考語文經典閱讀的考查范圍。《論語日歷》精選《論語》中的經典語錄,以每日一句的形式呈現,每日附有作者申怡老師的音頻講解(1~6分鐘),為各位讀者提供聲、文并茂的生動體驗。《論語日歷》可供中小學生及家長以及文學愛好者、文藝青年使用。
申怡 梁詩瑤 ·中國文化 ·2.5萬字
中國發現最早的玻璃器始于春秋末、戰國初。這個時期的玻璃器數量少,品種單一,僅有套色的蜻蜓眼式玻璃珠和嵌在劍格上的小塊玻璃。《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古代玻璃器》以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了古代玻璃器的有關內容。具體有:中國古代玻璃器的分類、中國古代玻璃器史、中國古代著名玻璃器、玻璃器的保養等。
刺繡作為一種物質載體,在人類長期的生活實踐中產生并逐漸成為日常生活用品。除了實用性外,人們的心理感受、審美情趣和禮制觀念等,也都通過刺繡這一載體有所表現。刺繡兼容了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重屬性,可稱之為刺繡文化。中國的刺繡文化歷史,是人類創造獨特精致物質生活的歷史,也是人類積淀深厚人文意蘊和藝術精神的歷史。本書分為“民間刺繡概述”、“民間刺繡的歷史沿革”、“民間刺繡主要種類和分布”、“民間刺繡工藝與運用”、“民間刺繡作品賞析”、“民間刺繡的保護和傳承”等部分,通過論述刺繡的產生歷史、刺繡的主要地域以及刺繡的針法,為讀者展現了較為完整的我國刺繡文化,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以及實用價值。全書運用大量的精美圖片,展示了我國刺繡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圖并茂,十分適合作為文化普及讀物。
廖春妹 ·中國文化 ·2.4萬字
《李后主詞》收錄南唐后主李煜大部分詞作,由民國學者戴景素編選,西南大學楊懷源先生校訂。本書旨在幫助今日之高中生,提高唐五代詞的閱讀、鑒賞水平,加強對早期婉約詞作語言風格、創作背景的認識,提高中國古典詩詞解讀的語文素養、審美情操。
楊懷源 ·中國文化 ·2.4萬字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老祖宗留下了許多“不成文”的禁忌或規矩,這些規矩在一定程度上規范了人們的行為,既反映了傳統文化,也是千百年來的禮儀積淀。本書以漫畫的形式,生動活潑的風格,圖文并茂地闡釋了諸多中國老規矩,內容涉及起居、會客、交際、禮節、打扮等,解析不同生活場景中的處世之道,旨在抓住時間的針腳,讓美好的品德、家風和教養為每個人熟知和銘記。本書適合想要了解中國規矩、學習禮儀教養的讀者閱讀。
齊曉晶 任娟娟編著 ·中國文化 ·2.4萬字
澳門的前地是城市集體記憶的重要載體——這些前地和其周邊的建筑濃縮了這個城市不同時期的歷史信息,不僅包括城市中發生的重大事件,也包括人們日常的生活故事。澳門前地至今保持著極高的原真性和美學質量,并成為中西方之間進行最早和最持久的文化碰撞的獨特見證。
朱蓉 吳堯 ·中國文化 ·2.3萬字
齊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鮮明的開放、包容、務實、創新的文化精神,不僅在我國古代社會產生過重大影響,而且已經穿越時空,歷久彌新,對今人依然有許多啟迪和借鑒意義。《中華傳統文化:齊文化讀本》叢書編寫委員會以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為指針,從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的結合上把握齊文化的特點,遵循青少年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規律,面向中小學生,一體化設計讀本的編寫內容與編寫體例,使讀本由淺入深,由分到總,由具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點面結合,縱向延伸,呈現出層級性、有序性、銜接性、系統性。
《中華傳統文化——走進齊文化》編委會編 ·中國文化 ·2.3萬字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叢書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組織國內知名專家學者編寫的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的大型知識讀本。
金開誠 ·中國文化 ·2.3萬字
古老的華夏民族,從來就不是單一成分,從上古時代起就不是。在長達千年的中國歷史里,華夏族的形成,始終伴隨著民族劫掠、殺戮、征戰,當然也有交往、和親,而最終的結果,當然是融合。只是,在這個過程中,有的民族被同化后永遠消失,這個名單很長,比如契丹、匈奴、鮮卑、羯族、東胡……它們的消失,往往伴隨著民族政權傾覆。然而,這些古族的血脈和習俗,終究還是能在當代找到傳承的,無論是契丹還是女真,又或曇花一現的羯族、西夏、靺鞨。并且,民族融合是一個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的過程,生生不息,大化流行,人間亦如天道。本期《消失的古族之二》,我們將目標定到了匈奴和契丹、羯族身上,繼續探尋更多更多草原部族的往事。
往來社 ·中國文化 ·2.3萬字
漢服,顧名思義,是漢民族的民族服飾。追溯漢服的歷史,可以從黃帝垂衣裳而治天下開始,止于剃發易服。在中華文化綿延發展的腳步中,漢族服飾文化作為文明與禮儀的代表部分蓬勃發展,形成了一個龐大駁雜而又絢麗多彩文化體系,它所代表的漢文化禮儀以及漢文化審美,深深的影響著整個華夏民族,以及周邊的民族與地區。本漢服按照服飾發展以及服制傳承的角度,可分為周制、晉制、隋與唐制、宋制、明制五大系列。各個系列中,不同朝代、不同地域、不同階層,在著裝上都會有所差異,因為本書并非完全的考古人服飾之法的研究型書籍,因此就不做完全的舉例描述。本書中主要介紹不同服制與相關朝代中,漢服正式場合的典型禮服和較為典型的常服,為大家就現代語境下,在不同場合穿著不同朝代服飾應該如何穿搭,提供指導,讓喜歡漢服的朋友,充分了解漢服穿著的方式。
漢服北京編著 ·中國文化 ·2.2萬字
本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劉永鑫編著 ·中國文化 ·2.2萬字
《梅關》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金開誠 ·中國文化 ·2.1萬字
“中國古代科技史話”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的同時,結合社會發展,注入了時代精神。書中優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張笑箏編著 ·中國文化 ·2萬字
本書通過作者十余年遍訪全國各大古窯址的探索和研究,為讀者一一揭開宋代著名窯口的面紗,同時作者也分享了多年古陶瓷研究的心路歷程、獨到見解和收藏之樂,似乎就在于發現、甄別、鑒賞、把玩的全過程。
張文獻 ·中國文化 ·1.9萬字
《百家姓》,是一篇關于中華姓氏的文章。按文獻記載,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個,后增補到568個,其中單姓444個,復姓124個。《百家姓》采用四言體例,對姓氏進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韻,雖然它的內容沒有文理,但對于中國姓氏文化的傳承、中國文字的認識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這也是能夠流傳千百年的一個重要因素。《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并稱“三百千”,是中國古代幼兒的啟蒙讀物。“趙錢孫李”成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吳越地區,故而宋朝皇帝的趙氏、吳越國國王錢俶、正妃孫氏以及南唐國主李氏成為百家姓前四位。
尹小林點注 ·中國文化 ·1.9萬字
本書旨在弘揚中華文化,用英語介紹與中華文化有關的知識,從而讓學生通過英語學習,了解中華文化和國情,因而可以在與國際友人交往中介紹自己的祖國。
黃建濱 馬繼敏 ·中國文化 ·1.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