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天人合一”由宋代著名思想張載明確提出,是中國傳統思想中經久不衰的思想話題,集中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觀念。在此之前,古人雖未明言“天人合一”之語,但隱含“天人合一”思想的觀念早已存在。本書是按照“道法自然”“民胞物與”“盡心知性”“山水媚道”“賞游登臨”“田園意趣”六類將古代先賢相關論述精選匯編而成。
韓經太 陳亮 ·中國文化 ·11.6萬字
本書為人生勵志讀本,以南懷瑾的傳統文化為主線,分別從讀書、做人、成就事業等各個方面闡述人生需要的智慧和方法,多角度講解繼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在講解為人處世的智慧和方法時,通過一個個旁征博引的小故事,讓我們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項前 ·中國文化 ·10萬字
《朱子家訓》又稱《治家格言》,為明末清初學者朱柏廬所著,是一本以家庭道德為主的教育教材。全文僅五百多字,但思想植根深厚,含義博大精深,精辟地闡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本書對原文進行了注釋、譯文和解析,并精心配置了相關故事,便于讀者更好地學習和了解其中的思想精髓。
(明)朱柏廬著 東籬子解譯 ·中國文化 ·13.9萬字
本書為《中華傳統價值觀叢書》中的一種,著眼于知書達禮這一重要的價值取向,編選歷代關于讀書治學、修身復禮的文章,分“博學于文”“讀書之道”“好學故事”“約之以禮”“詩禮治國”“知行合一”六個板塊,并作簡潔明了的注釋和解讀。本叢書是了解中華傳統價值觀的優秀讀物。
袁媛 詹福瑞編注 ·中國文化 ·14.1萬字
“中華文化故事”叢書以生動活潑的筆調、詼諧靈動的文風,介紹了漢字的創制演變與造字方法,探尋詞語的來龍去脈,品讀古典詩詞的意境之美,趣談古畫背后的逸聞典故,追溯書法的淵源歷史,精選承載豐富文化內涵的傳統物件、風俗習慣,為讀者呈現出中國古代文化和社會流光溢彩、魅力無限的風貌。《詞語的故事》歷數118個常用詞語,追溯豐富的人文典故。著名作家余華誠意推薦。
李曉愚 ·中國文化 ·13.3萬字
《夢溪筆談》為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所著,收錄了沈括一生的所見所聞和見解,共26卷,再加上《補筆談》3卷和《續筆談》1卷,分故事、辨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權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志、藥議17個門類共609條。內容涉及天文學、數學、地理、物理、生物、醫學和藥學、軍事、文學、史學、考古及音樂等學科,可以說是一部集前代科學成就之大成的光輝巨著,因此備受中外學者的高度評價和推崇。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教授稱沈括是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贊許《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
沈括 ·中國文化 ·17.1萬字
《浮生六記》是清代沈復的自傳體隨筆,在清代筆記體文學中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共有六篇(《閨房記樂》、《閑情記趣》、《坎坷記愁》、《浪游記快》、《中山記歷》、《養生記道》),故名“六記”。其中尤以《閨房記樂》、《坎坷記愁》為最佳。第一卷自寫其夫婦間之戀史,情思筆致極旖旎宛轉,而又極真率簡易;第三卷歷述其不得于父母兄弟之故,家庭間之隱痛,筆致既細。兩卷文字刻畫出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蕓娘形象。全書恬淡從容,簡潔明快,凡人真事,娓娓道來,看不到刻意雕琢的痕跡,“人工而歸于天然”。字里行間,深厚的文學修養和文字功力是可以感受得到的,無論是寫人、敘事還是記景,都很別致。真情實感,加上生花妙筆,成就了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
苗懷明譯注 ·中國文化 ·17.7萬字
中國正在和平崛起,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我們還要有自己的文化作支撐。因此,我們需要知道中國文化到底賦予了我們怎樣的品格與精神!只有在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的基礎上,我們才可能有真正意義經濟的自信、做人的自信和國家的自信。然而,由于各種原因,我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大多支離破碎,缺乏一個完整的體系,本書為此應運而生,它是對中國文化精粹的一次全景展示。作者以其在北京大學五十年的中國哲學研究為底蘊,懷著對中國文化的深深摯愛,厚積薄發,以聊家常般的平實語氣,深入淺出地介紹了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詳細梳理了中國文化的脈絡與體系,總結出了中國文化的內涵與核心精神。
樓宇烈 ·中國文化 ·11.7萬字
豪放詞是我國古典詩詞中的文化瑰寶,其視野廣闊,氣勢恢宏,喜用詩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寫詞。尤其是寫于時代巨變時期的作品,悲壯慷慨、豪氣干云,讓人從豪邁悲壯中體會百味人生,于跌宕起伏中尋找人生真諦。《豪放詞全鑒(典藏誦讀版)》精選了歷代優秀豪放詞,對其進行了注釋、翻譯與賞析,通俗易懂,明白曉暢。本書不僅是一本詞集,更是一本激勵情志、催人奮發、拓展胸懷的豪邁勵志之書。原文誦讀鏗鏘有力,歡迎聆聽品鑒。
東籬子解譯 ·中國文化 ·17.4萬字
《洗髓經》是一部融合佛道儒三家養生理念的古老經典,據傳由達摩祖師所創。此書強調通過修煉精氣神,特別是精神的升華與意志的磨礪,以達到洗滌心靈、強健體魄、延年益壽的目的。書中不僅包含深奧的哲學思想,還詳細闡述了具體的修煉方法與養生技巧,被視為傳統養生文化的瑰寶。閱讀《洗髓經》,不僅能領悟養生之道,還能在精神層面得到啟迪與升華。
佚名 ·中國文化 ·9311字
《毓老師說大學》是毓老師講授這部經典的真實記錄,真實地反映了毓老師依經解經的特色。《毓老師說大學》首揭“學大”、“學天”,毓老師認為,《大學》是大人之學、天學。學大,故成大人,學天才能則天,行為與天一樣,故成“天人”。毓老師說,《大學》講《春秋》之道,被認為是中國最有系統的政治哲學之一,即談政之書,是儒學眾經之膽。毓老是說,《大學》講“為政在人”,注重用事、經世,自人心講到天下平。《大學》與《春秋》相表里,與《中庸》相表里。《大學》即佛經的《心經》,《中庸》即佛經的《金剛經》。學中國經典,應自《大學》與《中庸》入手。
愛新覺羅·毓鋆講述 ·中國文化 ·6.6萬字
這就像是偵探在調查一樁密室殺人案,整個過程新奇有趣而扣人心弦。直到有一天,當一個假設能夠合理地解釋所有的論據,并與所有典故都協調一致,這個假設才是完美的結論,案件在這一天才被徹底偵破。今天就是這一天。我終于破解了《紅樓夢》的結局真相。這包括林黛玉、薛寶釵、賈寶玉、甄寶玉、史湘云的命運。真正的結局竟和以往紅學家說的都不同!——王一
王一 ·中國文化 ·15.4萬字
本書介紹中國從古到今的各種服飾約百余種,有:斗笠、禮帽、龍袍、鎧甲、旗袍、草鞋、頭繩兒、兜肚、荷包等。
岳永逸 ·中國文化 ·7.3萬字
《紅樓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百科全書,是中國人不可不讀的經典之作。然而,“當代青年十大死活讀不下去的書”,《紅樓夢》名列榜首。如何消弭這一悖論?本書是當代名家講解《紅樓夢》的通識之作,將真知灼見寓于深入淺出、趣味盎然的文字中。作者貼近青年讀者,以深厚的學識、細節的描摹、精妙的分析,講述《紅樓夢》的思想與藝術、版本與價值、作者家族、續寫與再創造、跨文化傳播、“紅學”隊伍,讓讀者一書在手即可讀通悟透《紅樓夢》。作者深刻地揭示出《紅樓夢》如何通過小說方式回應了中國傳統禮儀文化的一個危機:當維系人與人之間的禮儀日漸虛假時,怎樣通過真情的充實或者重構,重新建立起適宜的人際關系。
詹丹 ·中國文化 ·8.6萬字
為了進一步宏揚中醫文化,促進中西醫文化的交流,本書以中醫發展歷史為經,中醫文化事件做緯,分別從起源發展、基礎理論、治療方法、名醫經典、中醫諸科、文化交流、現代中醫等七個方面,對中醫歷史、文化、醫療、教育、產業、交流等各個方面進行介紹,對中醫發展歷史中的理論、名醫、名著、重大事件、發展前景等方面中的重要內容配以精美插圖,并附以簡短的文字說明。圖精言簡、通俗易懂,本書主要供中醫工作者參考、中醫愛好者閱讀。
王富春 李鐵主編 ·中國文化 ·4.6萬字
藝術是什么?首先它是被創造出來的。它是一種進步的象征。在壓力下的動力,在生活中它讓所有的生物突破常規。通過艱苦努力過程和充滿創新的思想互相結合演變為以后的神奇,從而創造出一副出眾的藝術品。本書從書法、繪畫、建筑、服飾、民間傳統工藝等多方面地展現了中國藝術的魅力,讓青少年在閱讀中受到傳統藝術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
陳曉丹編著 ·中國文化 ·12.3萬字
中華文化的精髓便是《國學十二道》了,里面有著孔子的為人之道、老子的處事之道、莊子的養性之道、孟子的君臣之道、荀子的學習之道、孫子的韜略之道、管子的教練之道、韓非子的統馭之道、鬼谷子的權謀之道、大學中的修身之道、易經里的天地之道、禪宗里的生死之道。《國學十二道》讓讀者可以根據現狀自由選擇,采各家之長,秀兼濟天下之大德,以小見大,由淺到深,讓讀者可以輕松、快速地了解和掌握國學知識,將國學理念進行梳理,把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在讀者完美呈現。
金鴻儒 ·中國文化 ·13.7萬字
本書編者在先秦到晚清的文化典籍中穿梭往來,精選出數百則典故,并對每則典故的出處、故事、含義、用法進行了詳解。為了方便讀者查閱,根據含義的異同對這些典故進行了分類,使讀者用起來方便快捷、得心應手。一書在手,盡覽中國語言文化的博大精深。
竭寶峰主編 ·中國文化 ·10.2萬字
《時間之書》是了解中國二十四節氣和傳統文化的入門書和經典佳作,是知名學者余世存書寫的屬于中國人的“時間簡史”。節氣是中國人生存的背景和時間,也是生產和生活的指南。本書以宏大的筆觸和獨特的視角介紹了節氣在天文、氣候、農業、養生、歷史、美學、哲學觀念等方面的常識。節氣也跟我們對生命、自然、人生宇宙的感受和認知有關,蘊藏著中國人洞察天地的智慧和生存哲學,是先民立身處世的生活和安身立命的參照。重溫節氣不僅僅是追憶逝去的田園牧歌,更是溫故知新的尋根感悟之旅。了解節氣的諸多含義,重獲時間的節律和精氣神兒,才能建立起獨屬于自己的生活秩序,在時間中獲得安頓。
余世存 ·中國文化 ·10.8萬字
《一本書走近國學》采用縱橫結合的結構,先以時間為線索,縱向敘述從古至今每一個時期中華文化的發展狀況及其歷史背景,而后又以文化領域為框架,橫向分述各領域的發展狀況,并取該領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或典籍,給予詳細地解說。縱橫結合,互相呼應,又互為補充,盡可能讓讀者對國學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在語言上,本書力求達到知識性和趣味性的統一,既凸顯文化底蘊,又緊扣時代脈搏,讓讀者感受國學的魅力。
閑云居士主編 ·中國文化 ·20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m.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